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韓國、日本的海女

【摘要】海女的生活方式,引起了生理學家的興趣。
一、古老的行業
韓國和日本南部的沿海蘊藏著極豐富的蚌蛤類和可食的藻類。潛水業者,尤其是海女們賴此維生已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她們也因其特殊的工作而舉世聞名。潛水時,她們除了戴潛水鏡外,別無其他裝備。有時他們可潛到25公尺深的海底,閉氣2分鐘以上;回到水面時,也僅僅吸幾口氣,稍休息一下,就又潛到水底。在溫暖的季節裡,他們每天可工作4小時,中間僅僅有1小時的休息時間。而韓國的海女在冬天10℃的氣溫下,仍然繼續工作,只是工作時間縮短而已。
潛水業是一種終身職業。通常11、12歲開始工作,直到65歲時為止。即使是懷孕也不停止,常工作到分娩的那天。至於孩子的哺育和照料也都是利用潛水的休息空檔進行。
目前韓國和日本沿海的潛水業者大約有30,000人左右,其中有11,000人聚集朝鮮半島南端的巨濟島上,據說該島是潛水業的發源地。根據考古學的遺跡顯示,潛水業早於西元第四世紀就已開始,但當時是以採珠為目的,而不是採集食物。到了十七世紀,韓國的潛水業者中還是有男有女的,但今日則全為女的。日本目前雖然仍有許多男的從事這種行業,然而女的似乎較佔優勢。
近年來,生理學家對海女的生理反應及其潛能,有極濃厚的興趣。「海女」可能是世界上技術最高超的潛水者。海女們怎麼有這麼好的水中適應能力?是天生的還是練出來的?或兩者皆有?和一般女人相比,她們生理上有什麼不同?在海女們的合作下,我們針對這些問題,做了詳細的研究。
二、兩種作業方式
海女們的潛水作業方式,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單人作業,稱之為“cachido”。兩人作業,稱之為“funado”;一個人潛水,一個人在船上幫忙,助手則通常是海女們的丈夫。
單人作業者在水面上都準備有浮盆,深吸呼幾下後,就潛到水底搜集食物,然後送到盆裡。由於游泳時氧的消耗,所以潛水深度和潛水時間都受了限制。雖然他們可能潛20公尺深,但一般的平均深度僅有5~6公尺。潛水時間平均為30秒,其中真正在海底工作的時間僅有15秒。當他們返回水面時,就抓在盆緣休息30秒,作深呼吸,然後繼續工作。如此往返一次所需的時間大約為一分鐘,因此,一小時內他們大概可潛水60次。
雙人作業者則有助手幫助她們往返,所以可以節省許多游泳所耗費的體力。通常她們都是藉著10公斤的秤錘沉到水底;等到要回水面時,助手便用繩子把她拉上來。這樣可減少氧的消耗,並縮短往返的時間,使她們能潛到更深的海底,工作更長的時間。她們能在20~25公尺深的水底工作30秒,是單人作業者2倍。但由於他們潛水和休息的時間都比單人作業者長,所以每小時只能潛水30次,只有單人作業者的一半。因此,她們在水中的工作時間實際上幾乎一樣。唯一好處是她們能到較深處採集。然而從經濟上來看,由於她們需要一條小船,還要一個助手,所以這唯一的好處也被抵銷掉了。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方式外,仍有許多不同的潛水方式。有些是僅在出水時才需要人幫忙;有些則僅利用重量較輕的東西以助下潛。……
大多數海女潛水時都穿得很少,平常都只紮一條腰帶。韓國的海女即使在冬天也僅穿一件棉質泳衣。最近雖然有些日本海女穿橡皮潛水衣,但大部份的潛水業者仍負擔不起如此昂貴的奢侈品(編註:這是十年前的情況,今日如何則不得而知)。
三、潛水鏡的演進
利用潛水鏡或玻璃面罩來改善在水中的視力,是近一世紀以來的事。此項發明對潛水業而言,是一項大的革新,使潛水業者的人數和收穫量大大地增加。在水中,人若不戴任何目鏡的話,由於光線透過水面進入角膜的折射率減小,影像的焦點聚集於網膜後面,可見度就減低了。而在空氣中,由於空氣和角膜的折射率不同,所以當光線透過空氣進入角膜時,就會發生很大的折射,使影像的焦點正好聚集在網膜上,因此,我們看東西就能看得很清楚。潛水鏡的功能就是使眼球的表面存有一層空氣,使人在水中仍能保有很敏銳的視力。
然而,當潛水潛至3公尺深度時,用潛水鏡就會產生一項危險。由於水壓的關係,人體體內的壓力(包括血壓)高於潛水鏡內的氣壓,可能使眼結膜(眼皮內襯)的血管破裂。所以當潛水業者只戴潛水鏡潛到很深的海底時,就會有大家所熟悉的眼結膜出血現象。韓、日的潛水業者剛開始使用潛水鏡時,她們就發現這個問題是急待解決。因此,她們常將一個可壓縮的塑膠袋或皮袋接於潛水鏡上。當她們潛入水中時,由於水壓增加,就會壓縮此袋,而使袋中的空氣進入潛水鏡內,增加鏡內的氣壓,以對抗水壓的升高。現在很多的潛水業者則都用一個能蓋住鼻子的面罩來取代護目鏡的作用,使肺中呼出的氣體能代替壓縮袋的功能,而增加眼球前方的氣壓(詳見圖三)。
四、潛水時的呼吸生理
(一)奇異的嘯聲
海女的很多技術中,目前仍有許多無法證實其是否具有生理學上的意義。例如每次潛水前作深呼吸時,她們常在吐氣時縮緊嘴唇發出很大的哨聲,使極遠處的人都能聽到,因此,哨聲也就成了潛水業者的註冊商標。至於她們為什麼要發出哨聲,則仍然是個謎。據她們自己的說法是,這樣可保護肺部,使她們覺得舒服些。而科學家們則認為這樣或許可以避免過度換氣( hyper-ventilation),使長時間潛水時常發生的失去意識現象減少;或者也可能有助於肺餘量的增加。但事實上,目前仍無任何證據證實這些假說。日本就有很多潛水業者,在潛水前並不發出任何哨音。
(二)水壓的適應
通常潛水業者在潛水前,都要作深呼吸5至10秒,從血中排除適量的二氧化碳。而最後一次的深呼吸則只吸入85%肺容量的氣體,而不吸至飽和。其原因仍不清楚。或許是為了避免肺內壓太高所引起的不舒服,或許是為了限制人體在水中的浮力。潛水者潛入水中時,水壓會壓縮其肺部,而影響其肺容量。所以潛水者的潛水深度,受她們肺部所能忍受的壓縮程度的限制。當潛水深度超過了所能忍受的最大肺壓縮量(即肺餘量)時,就會引起極痛苦的肺壓縮。同時,由於血管中的流體靜壓大於肺氣壓,可能會引起肺血管破裂。
(三)深呼吸的效果
據觀察所得,潛水前她們肺中的空氣,O2的含量極高,而CO2的含量則極微。但潛水期間,肺中的空氣組成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它又如何和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紐約水牛城州立大學的藍非爾( Edward H. Lanphier)和毛潤(Richard A. Morin)設計了一套簡單的儀器,能毫無危險地搜集潛水業者在水底時的肺空氣樣本。他們請潛水業者在水中盡量將肺中的空氣呼到此儀器內,然後再吸回去,僅餘極少量的肺空氣樣本於其內。剛開始時,潛水業者都不太情願接受此項實驗,因為她們認為做這個實驗會使她們失去寶貴的肺空氣,在深水中肺空氣是太寶貴了,缺乏則有喪生的可能。但經幾次的實驗後,她們也就釋懷了。
我們所取的潛水業者肺空氣樣本計有四種:
1.潛水前取一次。
2.準備潛水前進行深呼吸時取一次。
3.到達13公尺深的水底時取一次。
4.返回水面時再取一次。
然後我們分析每個樣本中主要氣體如O2、CO2和N2的濃度和分壓。
一般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人在陸地上處於休息狀態時,肺泡中的空氣組成為O2 14.3%,CO2 5.2%,N2 80.5%(稀有氣體和水蒸汽則忽略不計)。而潛水業者作過深呼吸後,其肺泡中的空氣組成則為O2 16.7%,CO2 4%,N2 79.3%。若換算成分壓的話,O2 為120ml水銀柱,CO2為29ml水銀柱,N2 為567ml水銀柱。
(四)氧和二氧化碳的擴散方向
當單一作業者潛到12公尺深的水底時,由於血液大量吸氧的結果,其肺中O2 的濃度降至11.1%。但因為人處於深水中時,水壓會壓縮肺部,使肺容量僅及潛水前的一半稍強,因此肺中氧的分壓仍較潛水前高,為149ml Hg。所以O2 能從肺大量地輸送到血液中。
同理,在潛水期間,血液溶解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肺中CO2 的濃度就由潛水前的4%降至3.2%。這和人在陸地上閉氣時,肺中CO2 濃度增加的情形剛好相反。在13公尺深的水底時,由於肺容量壓縮的結果,使肺中CO2 的分壓增加至42ml Hg,比血液中CO2 的分壓高。所以血液和組織中雖已存有不少的CO2 ,但仍能從肺中吸取CO2 。
當潛水業者由水底返回水面時,肺部就會舒張,而進行上述所有反應的逆反應。肺內氣壓降低的結果,血液中的CO2 很快地逸出。同樣地,肺中的氧分壓也會很快地下降,在30秒內,由原來的149ml Hg降至41ml Hg,結果低於血液內的氧分壓。根據藍菲爾的報導,在此種情況下,血液不但不能從肺中獲得氧,還可能有O2 逸入肺中。因此深水潛水者返回水面時常會死亡的原因,是由於組織顯著缺氧所致。
(五)潛水夫病
由研究結果顯示,深水潛水時,N2 也具有危害性。當潛水業者到達13公尺深的水底時,肺內N2 的分壓為潛水前的2倍,高達1134ml Hg,使得肺中的N2 不斷地進入血液內。嚴重時可引起潛水夫病。
由於長期的工作經驗,所以韓日的潛水業者都曉得注意潛水的安全限度,而不作毫無休止的潛水。因此雖然每次潛水後她們也會有輕微缺氧的現象,但大多能很快地復原。海女們也都曉得盡量避免耗氧,盡量避免血液中N2 的積聚,以及縮短每次的潛水時間,以便使整個工作時間得以延長而不發生任何危險。
據我們的瞭解,海女並不具有特殊的遺傳傾向。韓國農夫的女兒和海女的女兒,一樣可以被訓練成很出色的海女。然而後天的訓練是很重要的,她們必須不斷地鍛鍊呼吸肌,增加其肺活量,藉以對抗深水水壓對人體胸部和肺容量的壓縮。韓國海女的肺活量比非潛水業的韓國婦女大得多。
五、心搏的適應
使人體有利於潛水的條件有二:一是增加肺活量以吸入更多的氧;另一則是保持血液中氧的含量。由於斯可立普(Scripps)海洋學院的舒蘭德( P.F.Scholander )和其他研究者之賜,使我們深切瞭解:某些潛水的哺乳類和鳥類,當牠們在水中時,就會產生使需氧量減低至最低限度的作用。此一作用,使得通到腎臟和身體大部份肌肉的血管收縮,因此流經這些器官的血液大大地減少,藉此維持心臟、腦等其他不斷需氧器官血量的正常。同時,心臟的跳動也減慢了,使組織自血液中吸氧的速率減低,以延長動物的潛水時間。
最近的幾個研究發現:人類潛水時的心跳雖不像潛水動物變得那麼慢,可是也有減慢的現象。為測量潛水業者潛水時心搏率的變化,可將一個不透水的電極貼於潛水業者的胸部,當他們潛到30公尺深的水底時,我們船上的心電圖儀就會記錄下他們的心搏率。測驗的結果發現潛水業者在準備潛水進行深呼吸時,其心搏率為每分鐘100次;潛入水中20秒後降為70次;30秒後再降為60次。當他們返回水面時,心搏率會稍快些,然後又很快地恢復正常。
然而很奇怪的是,人類於陸地上閉氣,或處於高壓艙中時,心跳減慢的現象亦未及在水底的程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約有50%的潛水業者都有心跳不整的現象。這些發現又使得疑問重重,但無可置疑的是:心搏率的自動減慢是延長人類潛水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
六、抗寒的適應
此外,由分析研究的結果發現:即使在不需要閉氣的情況下,在水中逗留時間仍受制於體熱喪失量的多寡。無論在夏天或冬天,潛水業者工作時間的長短都受著此一因素的影響。因此海女們常在潛水的休息空檔生火取暖。
(一)吃得多
欲測量人體在水中的體熱喪失量,可利用兩個簡便的指示值:(1)游泳或發抖時,人體產熱量的增加值;(2)人體體溫的下降值。人體的產熱量可由O2 的消耗量來推算;O2 的消耗量又可由潛水後恢復期間肺中的O2 組成估算。本實驗測量是以釜山的韓國海女為對象,於八月(水溫為27℃)及一月(水溫為10℃)各測量一次。
於八月及一月所進行的兩次測量中發現:每次潛水單元後(夏天以40分鐘為1單元;冬天則以25分鐘為1單元),體溫就由正常的37℃降至35℃或更低些。由此值和氧的消耗量就可估計,每潛水單元間體熱的喪失量在夏天約為400卡,在冬天則為600卡(詳見圖四)。而潛水業者在夏天的工作時間一天平均為2個小時;冬天平均為25~50分鐘。所以無論是那個季節,她們每天體熱的總喪失量大約為1,000卡。
為補充體熱的喪失,韓國的海女都比其他非潛水業的婦女吃得多。海女每天食物的消耗量約為3,000卡,而非潛水業婦女則約為2,000卡。她們每天所攝取的超額食物就是為抵抗寒冷的。所以她們吃得雖多但並不胖,通常都很苗條。
(二)基礎代謝率高
研究海女們是否具有特殊的抗寒作用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基礎代謝率的增加,亦即產熱量增加,是抗寒的一種方式。但因為全世界人類的基礎代謝率無論在冷天或熱天裡都差不多;而且即使海女們的基礎代謝率確實是增加了,也會因其值太小而無法彌補在水中所喪失的大量的熱。因此我們無法希冀韓國海女在此種抗寒作用方面具有較佳的天賦。但很令人驚訝的是,在冬天的季節裡,她們的基礎代謝率確實有升高的現象,而且比同一社區、同一經濟背景的非潛水業婦女高了25%。而非潛水業婦女的基礎代謝率並無隨季節改變的現象。
世界上只有一個民族,他們的基礎代謝率和韓國海女冬天時的基礎代謝率一樣高,那就是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但愛斯基摩人都穿有很暖和的衣服,並未受到寒冷的威脅,所以其基礎代謝率增加的原因,是由於飲食中含有多量蛋白質的緣故。由此種種跡象顯示:在冬天的季節裡,基礎代謝率的升高是人類對抗嚴寒的一種直接反應。也唯有處於像海女所面臨的極端寒冷的威脅下,人類所潛伏的抗寒適應性才會顯現出來。可是這種反應是太微弱了,並不足以保護她們免於受凍。
這個問題激起了生理學家們更進一步的研究,結果發現,當人體暴露於冬天寒冷的季節裡時,人體甲狀腺的機能可能會有增進的現象。
(三)隔熱系統的適應
體熱的產生也是抗寒的一種方式。皮下的脂肪層是決定人體隔熱作用的重要因素,但非唯一因素。脂肪組織傳熱的能力大約只有肌肉組織的一半。換句話說,它的隔熱功能是肌肉組織的2倍。鯨魚和海豹所以能生存於南極和北極的水中,就是因為牠們具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層。同樣地,女人之所以比男人更適於從事潛水工作的原因,也是因為女人的脂肪層天生就比男人的厚。
雷內(Donald W. Rennie)和韓氏(Hong)曾以測量人體各個不同部位的皮膚厚度,來研究韓國海女和非潛水業婦女的皮下脂肪層厚度。但皮下脂肪層並不足以說明整個人體的隔熱功能。因此,我們進一步地將受測者整個浸於水桶中,只有頭露出於水面,經3小時後再測量其體溫的下降情形和體熱的產生量,以推算人體的全部隔熱功能。由此實驗,我們發現了三個有趣的事實:
1.具有同樣厚度皮下脂肪層的海女和非潛水業婦女的熱喪失量不同。海女的熱喪失量通常都比較少。由此顯示,其脂肪層的隔熱作用還須有血管的調適作用給予補充。因為血管調適作用可限制從血管喪失到皮膚表面的熱量,尤以手、腳等部位為然。
2.在冬天的季節裡,海女會消耗掉約一半的皮下脂肪,而非潛水業的婦女則無此現象。同時因為食物的攝取無法彌補如此龐大的熱喪失量,因此血管的調適性也是幫助維持體熱的重要方法之一。
3.海女比非潛水業的婦女更能忍受低溫的折磨。一般而言,海女在24℃的水中泡3小時也不會有顫抖的現象;而非潛水業的婦女在32℃時就開始有顫抖的現象。抑制顫抖是有益的,因顫抖可加速體熱的喪失,而此種抑制作用是來自後天的艱苦鍛鍊,使皮膚對冷的反應衝動被抑制。
英國的生理學家布氏(L. G. Pugh)曾從事於長距離游泳者的研究,結果發現:無論胖的或瘦的游泳者,他們游泳時體熱的喪失率都比躺在水中靜止不動時要快得多。事實上,人體的整個隔熱系統是極複雜的,目前尚無法一一闡明。但至少我們可以很清晰地下一個結論:女人是比男人具有較佳的隔熱作用。
(譯自The Diving Woman of Korea and Japan, Suk Ki Hong and Hermann Rahn in Scientific American, May 1967.)
本文承國防醫學院社會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何邦立先生指導修正,特此申謝!

鳳凰解碼陳文茜 20091229 (3/4) ~ 全球2/3主要三角州瀕臨沉沒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美国开始了新一轮全球布局:13亿国人要交呼吸税

美国开始了新一轮全球布局:13亿国人要交呼吸税 和讯博客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终于落幕了,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194个国家,110多个国家元首,像一群地球兄弟一样达成我们希望的结果,而是一个没有减排目标,没有资金目标,没有技术目标的三无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意义的共识。看到这个结果,你是否觉得偶然,如果你觉得偶然,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美国的问题,只能说明你太幼稚太天真。如果是你期望的那样,不仅欧洲人成了地球的救星,美国人也成了地球的救星了。

这样一个会议,美国都没动心思,其他国家怎么玩得了,可是为什么美国没兴趣呢?不是他没兴趣,而是现在对他来讲机会没到,让其他国家去折腾吧。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全球布局。

截至2009年7月,美国旧房销售量已连续4个月增长,其中7月涨幅为10年来最高。8月21日,纽约股市强劲上扬,三大股指再创2009年新高,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上涨,纽约市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74美元。巴菲特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美国经济现在已离开“急救室”。然而,同样如巴菲特所言,美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如何让经济重振旗鼓并恢复繁荣。作为全球金融海啸的震源中心,触底之后的美国经济显然需要一种强大的自救手段,那么,美国找到这样一种手段了吗?美国政府是否已经在智囊的精心谋划下,开始了新一轮影响世界秩序的新布局?

1998年签订的环境保护法案《京都协议书》,美国一直没理它。到了奥巴马总统时代,他又把它捡回来了,他开始想办法了,他想打着一个由美国带动的环境保护的大策略的旗号,其真实的目的就是让美元大量回流到美国,同时打击金砖四国,让美国的控制力得到加强。事实如我所料,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个法案,叫做《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这个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征收碳关税,也就是说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美国可以自由收取碳关税。

美国以前就提出过要征收碳关税,德国、日本和中国都反对。可是美国是个非常厉害的国家,美国说无所谓,你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反正我就这么干了。因此6月26日众议院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吨碳征收10~70美元,一吨二氧化碳征收10~70美元。

什么叫碳?举个例子,生产一吨水泥就会产生一吨二氧化碳,一吨二氧化碳就要缴纳10~70美元的关税。想想看,有多贵?一吨转炉钢会产生1.8吨二氧化碳,一吨电炉钢产生0.6吨二氧化碳,这些可能不太具体,具体一点来说,麦当娜最新的全球巡回演唱会带来了1 63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征收碳关税的话,1 635吨乘以10美元或者70美元,假设碳关税是30美元一吨,那么麦当娜的演唱会要缴纳的碳关税就是1 635吨乘以30美元,49 050美元。周迅为了抵消她在去年飞行149 483公里所产生的碳排放,大概19.5吨,她得花6 000元买238棵树,来弥补这个碳排放。北京的八达岭,以后叫做碳汇林林场。你花1 000块钱买到的碳汇林就可以抵消你所排放的5.6吨二氧化碳,一个中国家庭两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就是5.6吨,每一吨多少钱?各位读者想一下你们的未来,以后连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要收费了。事实上这个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了,欧洲不但建立起了市场,而且建得非常好,包括各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也都建立起来了。我再告诉各位读者,美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国对新能源的开发,把这一切的低碳美元全部移转到美国去,通过收税让美国成为真正的新能源的中心,我认为美国一定会这样做。

现在我们申请一个域名都要付给美国钱,以后开演唱会也是一样的。以后周迅、周杰伦开演唱会都要付钱给美国。为什么?碳减排。只要这个收费中心设在美国,美国就可以像开发互联网一样,设立各种名目收费,包括我们做电视节目也要付钱给美国。这就是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整个野心和企图。

美国为什么对哥本哈根不太感冒?为什么碳关税定在2020年征收?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玄机。

前几天在极视网上看到詹文明的《杜老师的一天》上了当当网上的销量排行榜,我的《谁在拯救中国经济》因为销售量好,他们做了推广,在一起推广的还有《活法》,这是一本值得几乎所有人读的书。我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一书中批判了中国人浮躁、投机取巧、僵化思维三大劣根性,而《活法》里所倡导的观点正好可以成为医治三大劣根性的药方。作者倡导的人生成功哲学和经营哲学已经风靡世界。

他可以是青年的成功导师,他的思想可以激发一个人潜在的力量,书中著名的人生成功方程式,已经并正在鼓励全球千千万万的追求成功人生的年轻人。

他可以是金领、白领人士的职场教练,大部分人身在职场,却没有体会到职场的真谛,稻盛和夫告诉你,只有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生才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成功都是要奋战到老天爷出手相助的那一刻。

他可以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所有企业及企业人都恪守着赢利——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进,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参透了利益背后的玄机?

他是很多年长者的心灵伴侣,让无数人在迷茫时代找到活着的意义。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我看"知识改变命运"

我看"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 马亮 | 2008年04月23日 20:40



曾经读过《中国新闻周刊》上的一个栏目《知识不再改变命运?》,又看到 一篇报道《中国当代青年十大错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我想聒噪两句。

什么是知识?广义而论,一切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知识,大至宇宙如何形成,小至蚂蚁吃什么,如果知道了,都可以自称"有知识"。狭义而论,是通过学校教育,由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书本内容"。而命运呢?"命运"是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从所有论者的语言来看,知识不再改变命运,无非是说,读了大学,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为,自己或自己的父辈原本生活艰难,挣钱不多,读了大学,也无法找到一份轻松而高薪的工作。也可以套为如下推论:知识就是读大学,金钱才能改变命运,读大学换不来金钱,等于知识换不成金钱,所以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其实,知识不能换金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刚搞市场经济那会儿,报章上大肆宣扬"知识爆炸",民间却有顺口溜,"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后来,"拿手术刀的"、"搞导弹的",学会了"走穴",可以搞"学术报告会",四处演讲;可以做"形象代言人",广而告之。有的干脆"下海",开公司搞企业,大把大把地赚钱。知识总算寻得其所,换来了实惠,知识可算是"改变"了命运。

我们无庸讳言,在现在,大学早已不是知识的代名词。过多的功利目的,过重的金钱意识,把这"知识的殿堂"糟蹋得一蹋糊涂。你看看,有几个大学生肯泡图书馆?有几个大学生肯专心学术?沉迷上网,且自欺欺人说"不会电脑是现代文盲";吆五喝六,且美其名曰"学会交际,提前适应社会"。"大智若愚"、"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古训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一个个口利舌滑,口若悬河,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找工作,事业单位嫌工资低,企业单位想有职位,自主创业嫌辛苦。如此知识,能改变命运乎?

看过《基度山伯爵》的人都知道,爱德蒙·邓蒂斯之所以成功复仇,靠的是什么?就是知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不是胡言乱语,而是对社会命运和个人命运全面考察后得出的真知灼见。

知识转化成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事。一读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赚大钱的想法是一种幻想,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时代。国家出钱培养大学生时,是希望"时代的骄子"能为"四化"建设作贡献,遇到改革开放,他们的知识已沉淀为能力,市场经济中方能大显身手。自己花钱读大学,是提高个人素质,为能力作知识储备,一旦有机遇,知识的力量就爆发出来。知识就改变了命运!

所以,知识最终还是能改变命运,第一在于是不是真的有知识;第二在于是不是急功近利。如果有知识,又肯等待并创造机遇,最终抓住机遇,你改变命运的强度肯定大于"无知者"!

中国当代青年的十大错觉 2007-01-23 09:03:00 来源: 国际在线




谁希望生活在错觉中呢?

但是从错觉里清醒,却是不容易的事情,没一些特定的条件可不行.

仿佛在鸟语花香的清爽春日里睁眼,忽然的,就想明白了来路,看清了自己。

原来在这个时刻以前,有许多的错觉掩笼着自己的生命。

好在这些错觉的消逝,抹不了生活的可爱,反更增添了继续的力量。

这个年龄之前的自己,最大的错觉,是以为自己说不出话,阐述不了自己的思想,是某种强大的客观境遇逼迫着我们缄口。

但是假若自由像雪花一样满天飞舞,会发现其实一样的无话可说,仿佛风中草,依然是一小撮话语权的掌握者在左右我们思维的方向。

第二个错觉,是觉着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正在被某种向下的力量裹挟着,越来越背离道德和正义。

但是谁又是推动者呢?如果选择的是沉默,那么这罪责里,少不了自己的一份,虽然这帮凶的角色可能只是源于无知、懦弱,或者是责任感的虚无。

第三个错觉,以为即便自己选择沉默,也自会有社会的精英、中国的脊梁替我们呐喊呼唤。

但是精英的利益何时曾与我们在一条水平线上起跑?被“大多数”放弃了的话语权,成了利益阶层把玩的器具。每一条最细小的社会不公,也需要用最大力的嘶吼和呐喊来求得细微的一点点的可能性。

第四个错觉,以为我们依然处在传统中国的延续线上,文明的博大和精深,源远流长。

但是从哲学到历史,从礼仪到服饰,从文学到民俗,我们正处在零起点的逆向求索中,传统中国在哪里?你,你的家人,你的四周,哪里有答案?那些碎片可以代表吗?

传统中国,我们已经丢了。

第五个错觉,身处盛世的错觉: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到让世界夜不安枕了。

想通了才明白,强是购买力强,大是国内市场大,所谓全球化的格局下,有了这两条,谁都愿意承认你强大。

第六个错觉:“均贫富”和抹杀差异就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为富的都不仁。

现在才明白,取之有道的财富才能推动进步,盖茨比李自成更能帮助升斗小民的安定和小康。

第七个错觉,社会选择了坏的人际关系模式。

这反过来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关心家庭,关注自身利益,更加具备真情实意的鉴别力。

第八个错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书本知识和应试教育改变不了你的命运,顶多是推迟你命运抉择的时间和提升你获取机遇的层次。

知识的定义,需要重新的思考。

第九个错觉,以为权力都是天生,权力可以改变命运。

没有注定的威权可以扭转自己的人生,权力的本质是制造规则和监督实行规则,但是权力更大的特质是“被赋予”,没有谁的命运是廉价的,可以被捏造和随时调整的。

第十个错觉,是觉得在社会的变革面前,自己无能为力,无足轻重。

不,每一个人都有无法剥夺的呐喊的权利,喊出自己的声音,讲出自己的思考,当沉默的力量开始汇聚,社会前进步伐就存在了改变的可能。

幻像消失的时候,逼迫自己以更大的勇气前行吧,沉默留不下脚印。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让孩子养成坏习惯的3大元凶


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并非每一个孩子都幸运能够轻而易举地改掉。所以做家长的与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实际而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遗传),主要有三: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二)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三)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远离坏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这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实吗?

"80后出师表"读后让你笑的时候想哭, 哭的时候想笑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文言生活打油小品,名为“80后的出师表”让人读后又想笑又想哭,这则黑色幽默小品也多少反映了当今80后的一代,面对中国当今社会的百象透露出的那些无钱无权的市井小民无奈心声.......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初中未结,寒窗数载,二十二乃成,负债三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西上志愿,北漂京都,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六年无休,蓄五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游戏,翌年缩至万余,遂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服鼠药自尽,遇赝品未果.友怜之,赊三鹿奶粉一包,冲而饮,卒。家人闻之,悲恸不已,欲善葬之,然无奈今墓地寸土千金,家徒四壁,遂将其骨灰撒于江边,烧些许纸钱,正值城管道格斯适彼,罚款三千...众人闻之,怒之,欲步前理论。一官人,笑执羽扇,曰:D员乎?尔欲为何方而言?屁哉?屁哉!奈何家人已身无分文。城管见其妹乖巧,意纳之为妾。父母无奈淫威,从之。其妹不堪欺辱,投江,卒。渔人捞起,协尸要价万二。父母不忍此景,含泪投江,卒。乡邻闻之,纷纷陈词激扬,慷慨解囊,厚葬之。竖日,各媒体纷纷报道,和谐社会,高呼万岁,唯高祖独自泪。

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

别扼杀孩子的才能 天才儿童易被忽视的6大特征


家长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英国牛津大学的专家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了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

  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亨。

  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

  特征三:刨根问底者。

  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宇航员。

  特征四:设计师。

  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

  特征五:故事讲述者。

  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作者)。

  特征六:演讲者。

  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请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专家认为,“考试定输赢”正在摧毁孩子们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并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来发现。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有丰富想像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些才能不能简单地被衡量。

2009年12月10日星期四

惊心动魄:近期美国对中国做了三个大动作


"到目前为止,中国一推六二五,给挡回去了,但美国不死心,放风试探就没停过,原因是进入阿富汗的通道实在没得其他选择。"

现在国际大环境下,美国权威江河日下,呈夕阳之态。各方对其质疑不断,甚至包括其盟友欧洲诸国。长期听其号令的日本也有挣脱迹象,后院南美更是频频火起,再加上中东的战争因为缺少利益收获已经有点打不下去,可是阿富汗的战略地位是如此重要,西可控石油产地中东北可控亚洲中心中亚东可与东亚南亚基地对假想敌中国形成包围圈,因此不愿意轻易放弃。而中国则在其重心在中东的时候在南美非洲甚至是中东结交好友基础逐渐稳固。



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做了三个比较大的动作,一是国际上发出G2的呼吁甚至有强加给中国G2称号的意思在里边。二是呼吁中国派兵进入阿富汗。三是请求中国提供后勤走廊。这三点都是有其险恶用心的战略目的。上边提到亚非拉国家逐渐认识到美国帝国侵略者的真实面目再加上出现了一个可以和其一定程度上抗衡的中国,所以都纷纷群起反抗,虽然这个反抗不是那么直接,但是反抗的氛围是能够明显感觉到的。加上欧盟在一些事物上与其唱反调,这就导致了其单边政策受到孤立,因此,其急于找一个替罪羊来顶上或者分散这份压力,自己好抽身而退或者在压力分担后可以继续。

在这种情形下,有全世界分量的国家中,欧盟盟国由于长期是其打手跟班,全时间都知道欧盟缺少军事独立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欧盟也跟随其做了中东打手但是为什么压力全在美国那里的原因,所以这个替罪羊欧盟做不了。俄罗斯则由于势力大降自顾不暇,除非是影响到战略安全目前并没有对国外进行军事行动的打算。而印度虽然是大国,但是精力都用在和巴基斯坦对抗竞争上,且其势力和国际影响还不足以分担压力,日本和欧盟国家的状况一样,且势力和国际影响和印度差不多。这就只剩下中国了,中国自来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言人,美国如果以上的几个动作中国不管是一时虚荣答应了任何一个,那就是代表中国站在了第三世界的对立面,中国现在国际地位会如此高正是和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分不开的,一旦和美国一样被孤立起来那中国国际地位必然大降,世界的话语权也大降。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就是一种背叛,对叛徒的怒火总是会大于敌人的,这就很好的分担了世界对其不满者的注意力,压力因此降低,美国就可以继续在中东侵略,只要低调一点压力就会是中国占大多数。主要目的就是要孤立中国,延缓中国崛起,消弱中国实力。中国可没有美国那样独自面对全世界压力的实力,中国目前的实力可以说是在本身实力的基础上在外交上建立的,是不牢靠的,只有自己本身实力发展到了在全世界一言九鼎的时候才能面对这样的压力。不过到那时候聪明的领导者也不应该把中国放到火架上去烤,题外话。

还有一个附带的比较大的战略目的,那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占领阿富汗,要知道那里没石油缺少资源经济不发单,为什么前苏联和美国都想占领阿富汗?前边说了,那里是战略要地,西南边可以控制中东,产油国都在那里呢。北可控制亚洲腹地,东可以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你想,美国占领那里是要包围中国,中国怎么能同意给它当后勤?那不是帮助别人侵略自己吗?美国之所以这样提出来,不是因为他没有考虑包围中国,而是希望中国的领导者自己糊涂,以为美国没有包围中国的考虑。但是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经验会看不出来他这个意图吗?所以中国坚决否认G2的提法,出兵阿富汗根本就是个笑话,给他提供后勤,那更是愚蠢者才会有的想法。美国向中国提出来是一种战略麻痹,中国不接受这种麻痹。实际上美国说的什么补给不便那也是一种麻痹,试想打阿富汗出最大兵力的时候都没出现补给问题,怎么打下来了反而出现补给问题?这说不通啊,应该是打的时候后勤补给线还没建立那时候补给最困难,打下来了后勤补给线已经建立通畅了,怎么会出现补给问题。这也是美国的麻痹手段。包括人民币上施压,全世界都知道是美国过度消费引起的危机,但是它就要说中国出口太多引起的,德国比中国出口还多呢,怎么不说它。这是让中国分担它压力的方法,因为全世界都在怪它。还有用别的压力来让中国在其他事情上的让步,比如可以说这样吧,你要我不要你人民币升值可以,那你就得向阿富汗派兵,你不派兵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你给我提供后勤通道吧,我甚至可以在控制气候谈判的时候做出让步,以前我不让步的,现在我让步也减少碳排放。这只是我打的比方,有没这种可能呢??所以看一个问题不要孤立的去看,要看深度和广度去看。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地主、谋士与长工的故事


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团结楼住。一天,地主的谋士说:“长工们有钱了,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金,不划算,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叫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租金照收不误,改名叫物业费。”地主实行了,赚了好多钱。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谋士对地主说:“长工们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叫旧城改造,拆旧盖新,叫他们再买回去,还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说:“把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多给长工们些钱,叫货币化安置,再在猪圈旁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的钱庄借给他们,一年6分利,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 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还没盖好,长工们闹事了。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价要跌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猪圈租给他们。”结果,长工的钱没了,还在租房住。
这事越闹越大,一直捅到了皇上那里,皇上就针对地主们发布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地主一看,有些傻眼。谋士说:“咱们分头行动,你见皇上,我找营造总监大人。”
地主就去京城找皇上诉苦。皇上说:“长工们多给你们交些税,就补上了,你们在最近几天土地拍卖时不要举牌,等房子少了,那些长工还得求你建经济适用房。我在你们那些卖不了的犄角旮旯儿,给你们批一些便宜地,你们盖限价商品房,当然,定价方面不会亏了你们的。”
皇上在地主回去后,就把三块卖不了的土地批给了地主。而谋士提着两斤干蛤蜊肉、三斤海米,见了总监大人,唉声叹气道:“长工们都不买房了,经济适用房又赚得少,就这两斤干蛤蜊肉,三斤海米了。”
总监大人的脸立马拉长了说:“别哭穷了,给你们定的价格不低。”谋士希望总监出些主意。“没见长工们闹劲正足吗?先让他们消停消停,过几天派人去传达新政的具体规定。你们也要贴新的卖房告示:买房子送奶牛一头,送猪两头,送贴墙的牛皮纸什么的,把没建的房子重新设计,三间的猪圈改成两间的,总价便宜,也好卖。”谋士大喜,连忙从袖子里掏出一包银票献上,总监大人喜笑颜开,并让发言人给地主鼓士气。
第二天,营造总监派了个发言人说:房价不能跌,否则,长工们就吃亏了。地主和谋士也到处作演讲报告:房价不能跌,否则,我们的城市就贬值了。
长工们傻眼了,赶紧到猪圈旁边排队等房子;钱多的,就去等限价商品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