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灾难发生后 在美国的自我保护方式

09年9月3日,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与其他加州官员查看在洛杉矶天使国家森林大火中被烧毁的房屋。(Getty Images)
灾难发生后的自我保护方式
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谨防上当受骗
火灾、水灾、地震和其它灾难在南加州是很普遍的。最近在洛杉矶县的几处山林野火就是很好的例子。通常这些灾难能让我们人性中最好的一面充分表露出来,邻居之间互相帮忙,消防员、警员和民选官员们的勇敢,及政府和公众服务组织提供的帮助等。可悲的是,有些人却趁火打劫。

谁能帮你?谁会想要骗你?你可以试着用以下的方式作出判断:

保险公司估价员

灾难发生后立即打电话给你的保险公司。他们会派一名估价员来查看你房屋的损失并帮你办理索赔。但是在你的保险公司的估价员跟你联络之前,可能会有些自称是公众估价员的人打电话给你。这些人不是你的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们可能会误导你让你相信他会为你拿到比你保险公司的估价员帮你估算的更高额的赔偿。他们收取的费用通常是保险公司赔偿金额的10%。很多时候,你其实最后拿不到更多的钱,相反有时拿到的更少。欲查询更多相关的资料或要投诉,请拨打保险局的免付费电话 800-927-4357。

哄抬物价

如果州长宣布某个地区为灾区,那么在灾区内升高食品、修理、建筑、急救和医疗物资、汽油的价格超过10%以上则视为犯罪。灾难发生后各商店只能在一种情况下将物价调升超过10%,那就是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升了。如果某商店违反了这条法规,你应保存好收据然后打800-593-8222电话联络有关部门。

承包商和房屋修复

加州规定,收取500元以上修理费的承包商必须持有相关执照。你可拨打州承包商执照委员会的免付费电话800-321-2752查询任何一位承包商是否持有有效执照,或者是否有过被人投诉。灾难发生后,不要急于也不要出于压力而签下任何的修理合约。在你选定一个承包商之前,要货比三家,并且要确认所有口头承诺的东西都写进了合约里,包括用什么材料、价钱多少和完工的日期。如果材料和人工加起来的总费用超过500元,承包商只能收取总费用的10%但最多不得超过1000元作为预付款。在承包商还没有做完工程,付清工人的工资,且市检查员验收工程合格之前切忌把最后的一笔钱付给他们。

冒牌“灾难善后官员”

灾难发生后可能会有骗子找上门,称自己是政府的一个代理商。他们会对你施压要你支付一些昂贵且不必要的修理项目。他们也可能自称是经纪人,要你支付一笔“授理费用”,他们便会帮你从联邦应急管理部门(FEMA)那里拿到一张支票。可千万别上当!真正的灾难善后官员会持有适当的证件。如果有人自称是这类官员,就问他们要证件看看。碰到这类冒牌的政府官员可打电话给当地的警察局报警。

假慈善机构

提防电话推销员,上门推销员,以及垃圾电子邮件要你捐钱给假的慈善机构。很多这类机构使用的名字听上去像真的一样。可千万别上当。只捐款给你熟悉的慈善机构。不要听信那些不愿意提供他们的姓名、电话或文字资料的人。一定不要捐钱给上门取现金的人。对外州的机构也要打个问号,特别是当他们提供的地址仅仅是一个邮箱号码。若要查询某个慈善机构是真是假,可联络检察官办公室慈善机构登记处,电话为916-445-2021。

搬家公司

搬家公司必须持有加州公共事务委员会签发的执照。在你雇佣某个搬家公司之前,可拨打公共事务委员会(PUC)的电话800-366-4782看看这家公司是否持有有效执照,或者是否有过被人投诉。

水测试骗局

骗子公司可能会试图让你购买昂贵却无用的水过滤器。他们会提出给你进行免费水测试然后说你的水质不好。可千万别上当。联络你自己的水公司或县环境健康局询问你的水质如何。水公司的电话在你每个月的水费单上可找到,县环境健康局的电话是626-430-5380。

房东和租客

如果你租赁的房子或单元在灾难中受到严重的损毁,你可以马上搬出去而不需要预先通知房东,而且有权要回你的押金和最后一个月的租金。你的房东必须在三周之内把这笔钱退还给你。如要寻求帮助或咨询事宜,可致电给有关部门,电话800-593-8222。

租赁中介公司

有一类公司提供寻找租屋的服务但要预收费用,这类公司必须持有房地产局签发的执照。若要查证某公司是否持有有效执照或是否有过被人投诉,可拨打房地产局的电话213-620-2072询问。要注意的是很多公司拿来向你收取费用的那些待租屋都是过时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一定要叫公司给你一份书面合同,而且在签字之前要仔细阅读还要读懂合约的内容。

收取预付费的贷款

灾难过后,你可能急需一笔贷款来重建你的家园。不要受那些所谓“担保拿的到”的贷款的诱惑,这类贷款往往要预先收取一笔昂贵的费用。如果你用了这类公司,有可能最后什么贷款也拿不到而且你的预付金也有去无回了。要保护好你自己,只跟有执照的贷款人打交道。灾难发生之后,你可能有资格申请美国小型商业贷款。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致电 800-488-5323。

上门推销员

如果有人找上门向你兜售价格25元以上的东西,你有权在三天以内取消合同并拿回全额退款。这些销售人员必须告诉你三天内可取消的权利并提供一份取消表格给你。你可以基于任何理由取消,但必须用书面的方式作出要求。记住一定要在你的三天权利到期之前将要求取消的表格寄出。为了保护你自己,将表格用挂号信寄出并要求邮局提供回执。

让儿童天性回归自然







父母教育孩子6种错误态度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譬如积薪,拾级上升,不断开拓新的光辉领域。然而,教育孩子有以下六种错误的态度,很多父母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屡屡犯之。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七种能力:

  1、认识环境

  孩子的好奇心扩大得很快,有些孩子还未认识家、学校和他的国家,他就要认识地球和宇宙了;孩子还会好奇过去和未来;好奇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也好奇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已经感觉到环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会着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火是烫的,最好远远躲开,但是控制在火炉里,可以炒菜、烧开水;坐着汽车可以到公园,那你就不必走路……这是孩子最初对环境的利用观念。孩子认识环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认识,片面而且肤浅,要深入的认识就非靠读书不可了。

  


孩子对他生活的环境认识越多,他越有自信。帮助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和认识生活环境,鼓励他阅读,孩子将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
  2、学习语言

  孩子学习语言,除了母语,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的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难学好。还有,对幼年孩子来说,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对孩子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另外,孩子学习语言,对他来说,是游戏,不是功课。

  3、发展想象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类的梦想。幻想是创作和发明的开始。反应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被觉得单调、乏味?很简单,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为少听少读童话故事,而狭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长大成人后,自然显得较少创意,让人感到他单调而乏味。显而易见的,多读童话故事,可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强孩子的能力。

  4、学会交往

  人和人在一起,游戏或者工作,都不免有冲突。什么时候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让步,怎样让步,让多少,这是很难的决定。做一件事情,如果纯粹只是一个人的,不妨埋头苦干。不理别人。但是一牵涉到别人,你就要考虑别人怎么想、怎么讲。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困难的地方。做人做事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困扰着孩子。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5、认识人生

  “我长大要做什么?”这一问题并不困扰着孩子,孩子认识人生,是从看电视卡通和电视连续剧,讲故事和连环漫画开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丽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认同并想模仿的对象,而主角的冒险经历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体验的生活。

  孩子上了学校,课本上的大人物,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将军、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政治家……是他们另一个并想模仿的对象。

  当孩子向往的目标锁定于有限的几种之后,对他自己,挫折将多于鼓励。显然,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人生之路百条千条,条条道路认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许多动人、感人之处;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种意思。尊重别人的选择,努力于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认识广泛的人才有这样胸襟。

  6、培养智慧

  智慧,就是创造新东西,创造新观点的能力。他不但比别人能更快从现象中、消息中、知识中、经验中读出不同的意义,而且能从中发展出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新的作品、新的观念。

  创意是智慧的表达。许多人认为智慧是天赋。不错,有一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有创意而被认为有智慧。但是,智慧大部分还是靠后天训练来的。和语言的能力一样,训练孩子的智慧,不但要从早,而且要从小:指导孩子怎样观察事物;和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做法的时候,鼓励他表达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训练他推翻别人的和自己的做法,然后引导他试着发展新的看法和新的做法。训练孩子的智慧,当然由小而大,由易而难:孩子小小的发现小小的发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励。成就获得肯定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7、学会幽默

  幽默感就是使心情恢复宁静的能力;幽默感对一个人的作用,很象弹簧对汽车和飞机的作用,汽车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上下震动不会过于剧烈。飞机有了弹簧装置才能安稳着陆,不致摔坏。

  幽默感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润滑剂。当你沮丧于或狂热于某些事情上的时候,幽默感将平抚你的情绪,而回到平日的宁静。和有幽默感的人相处,富于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觉,他的智慧放出来的,是清风,不是熏风;是清泉,不是烈酒;他的智慧不叫你太悲伤、太悲观,也不叫你太兴奋、太乐观。

  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这种气质怎样培养呢?和培养智慧一样,可以从训练得来。从小训练,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幽默感是人生态度,所以必须从小训练,严肃紧张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样严肃紧张。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个人气质形成后是很难改变的。

  从小事训练,从小处训练,目的在于把幽默感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并内化成孩子的气质。


父母极易毁掉孩子的八大错误

家庭对孩子人格熏陶、个性形成起着至关重要,所以八人教育小升初辅导机构吴老师提醒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戒除下面这些错误教育习惯,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一、 不要讽刺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讥讽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会导致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阴郁阴影中,对他们心理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许诺如果考试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吴老师提醒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是个非常不好的办法。如此贿赂会导致孩子做事动力由内转外,久之,他会潜意识认为努力学习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素养,而仅仅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学习观、甚至人生观。

  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保护孩子,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这样只会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其实孩子照顾自己能力往往超过我们想象。家长们应该本着“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尽可能让孩子自己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逐渐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能力。

  四、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孩子会觉得自己理解能力不被父母信任,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吴老师认为,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效果往往会更好。

  五、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只会剥夺他们潜在能力发展的机会,阻碍他们成长为适应社会的正常人。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的,有些事在家里行得通,但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六、不要求孩子达到远超他们年龄段的能力

  如果要求一个10岁的孩子英语能力达到高考水平,无疑是拔苗助长,即使孩子很有天赋,这样做也不可取。过早让孩子达到明显超出年龄段的能力,会剥夺他们培养其他兴趣的机会,打破了孩子正常成长规律,最终往往事与愿违。

  七、别用不同的原则指导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孩子有时遭惩罚,有时受褒奖,导致迷惑无措,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察颜观色,迎合奉承的还习惯,直接影响他正常人格的形成。家长最好保持用同一个原则来教育孩子。

  八、不要随便强迫孩子服从自己

  如果盲目强迫孩子放弃自己想法,无条件遵从自己思想,会使孩子产生失望挫败情绪,久而久之会消极懈怠,不再主动思考,更不回去冒险尝试,吴老师认为这将导致孩子难以形成探索创新的个性,给他们前途埋下毁灭性隐患




最让孩子反感父母的6大行为排行榜

【导语】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当,使得自己的教育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这样的事情是可悲的。为了让我们的家长不再“好心没有好结果”,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孩子们最反感父母的哪些做法吧。

  1.孩子们普遍反感的做法——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他们说:“很多话讲一遍就够了,但他们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虽然我们也知道他们唠叨是为了督促自己,但说的次数多了,心里就觉得烦。”

  我的一个学生说:“我妈简直就是一怨妇,整天埋怨、指责、唠叨,好像就没有一件让她顺心的事情,本来好好的心情,每天都被她的唠叨破坏了,现在我一听到她唠叨就有发疯的感觉,我真的受不了,我快要崩溃了。”这个学生刚刚说完,另一个学生接过话茬说:“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每次只要一听到妈妈的唠叨,我就把自己的门锁住,再在耳朵里塞上小纸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数落自己的家长,就好像在开控诉大会一样。由此可见,唠叨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杀手。

  孩子们是如此反感唠叨,而父母却喜往往欢唠叨,可以说矛盾突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爱唠叨,而孩子又这么反感唠叨呢?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孩子,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醒,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谈话指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易于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气暴躁,不问是非,逮住就骂——排位第二的反感

  这种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却排在了第二位,足见孩子们对父母粗暴态度的反感。

  我的一个学生说:“真不知道我爸爸的脾气为什么那么差,稍不顺心就会发作。我在家里,只要他看不顺眼,不问青红皂白逮住就大吵大骂,根本就不许我解释、申辩。我实在反感爸爸的做法。”另一个学生说:“我父母的脾气都不好,他们自己经常吵架。对我也一样,经常为一些小事骂我,让我很伤自尊。”还有一个学生说:“我邻居某某的父母,经常为小事情对孩子大喊大叫,还体罚孩子,我觉得这个家长修养太差,不配做家长。”

  看,孩子是如此不喜欢脾气暴躁、方法简单的家长。所以,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应当加强自我修养,尽量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为一丁点小事大动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为发火的对象。当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时候,家长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千万不要简单粗暴,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不动就埋怨、指责,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排位第三的反感

  这似乎是大部分家长所共有的毛病。

  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过于苛刻。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埋怨、指责孩子。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级甚至全校、全世界最优秀的。他们对于孩子的表现,这也不合心,那也不满意; 而且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激励孩子,但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孩子成长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因为你老是说他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听惯了负面的评价,他哪里还有自信心,哪里还有成功的欲望?

  有一位学生对我讲:“我妈老说我不好,动不动就拿我跟其他同学比,人家某某考90多分,你怎么就考80分?人家某某每个学期都是前3名,你连第5名也没得。她总是这样说,好像我一个优点都没有。后来我对她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给某某当妈去吧!”

  所以,要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家长就必须克服埋怨、指责和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比较的坏习惯,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采取命令式,不通情达理,过分限制自由——排位第四的反感

  这样的家长虽然也不是多数,但还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见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个性的愿望之强烈。

  听我的一个学生讲,她的父母对她的管理特别严格、特别细,而且多数是不合理的、限制性的,如不许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让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让剪自己喜欢的发型、不让和男同学交往……这也不让、那也不让,让她感到很反感、很压抑。

  还有一个学生讲:自己的妈妈每天早晨都要逼自己喝牛奶,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过了头,他们简直把自己当3岁的孩子对待,这让自己很不开心。一次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了要去社区做义工,但妈妈就是不让,说那样会影响学习,还说家里也有许多事情,他要是想当义工就在家里干活,这让他非常生气,就和妈妈大吵了一顿。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太严厉、太细、管理太多,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采取命令式,多一些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滥报各种辅导班——排位第五的反感

  这似乎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出众、拔尖、多才多艺,他们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

  我的一个学生说:“我父母好像只喜欢和我聊有关学习的话题,对于学校生活、我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不感兴趣。”另一个学生也有同感,他说:“有一次我和爸爸聊足球,可是没说几句,爸爸话锋一转就开始教育我,说什么‘你要是不努力学习,将来找不到工作,可能连一张足球比赛的门票也买不起'!搞得我特不舒服,像这样怎么和他交流呀!”还有一个学生则说:“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就给我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什么音乐、美术、英语等,结果一个都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每到假期,他们又会给我请家教,让我补习,我觉得自己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也还可以,可是父母就是不满意。有时候我都不明白,到底是谁在学习……”

  看,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在此,我要提醒家长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让孩子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6.脏话连篇、爱瞎吹,穿着不得体——排位第六的反感

  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只是少数,但也是孩子所反感的。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女学生的妈妈邋里邋遢就来了。和其他打扮得体的父母相比,他的孩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家后就和妈妈大发脾气,并且要求妈妈以后再也不要到学校去找自己。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当着孩子的面,他的爸爸口若悬河,云山雾海地说了许多,而且时不时带着脏字,搞得孩子很尴尬。第二天,这个学生来找我,为他爸爸的瞎吹和不文明表示道歉。

  我从教20多年,期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文雅、谦虚、得体,但也有少数家长,真的有失体统。有的大大咧咧不说,一开口就带脏字,而且脏话连篇,他自己倒不觉得,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觉得别扭。也有一部分家长,特别爱瞎吹,和谁说话都云里雾里的,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少数家长,不注意自己的仪表,穿着打扮太不讲究、太过随便、邋里邋遢。孩子摊上这样的家长,自然会觉得丢脸。因此这就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注意。

  以上种种是孩子们最反感家长的几种做法。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不相信孩子、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者放任自流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效果更加显着,就得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以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家庭教育。千万不要用孩子们反感的方法去对待他们。


5个影响孩子专心度的内在原因

开学一阵子了,看着小小新鲜人可以开心地去幼儿园上学,父母对孩子“入学适应”的挂虑,终于可以稍稍卸下;不过,当与学校老师初步沟通后,发现孩子常将“随性”的态度从家中带到幼稚园去,而出现了因分心而无法完成活动,或三不五时忘了老师交代的事情。

此时,父母又开始产生另一个焦虑了:“我的孩子是不是专心度不够?”家长对孩子专心与否的关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就认知发展来看,孩子的专注力间接表示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度,也会影响学习成果,因此“专注能力”是具有某种指标意义。所谓治病必先求病因,因此,与其焦急盲目地寻找各种提升注意力的方法,还不如先去了解影响专心度的原因,如此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孩子为什么不专心?----影响孩子专心度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经过儿童专家与幼教老师多年的观察经验,共提出十一个较可能影响幼童专心度的原因。这十一种原因又可依照属性,归纳为 “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大类。 然而在检视原因之前,专家特别提醒父母必须先有基本的认知:在同一个教室里,班上孩子专注程度的差异性是必然的。而小朋友对老师讲话的注意与吸收程度不同,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以下将针对影响专心度的“内在因素”作说明:“内在因素”在此处意指影响专心度的因子多来自孩子本身的先天性,共包含五种:年纪大小、个人兴趣喜好、气质差异、生理因素与内在的情绪状况。

1. 年纪大小---限制孩子专心度

您的孩子真的不够专心吗?还是大人对于孩子专注力的期望过高?尽管从儿童发展理论来看,一般健康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但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一般两岁的孩子,能够专心的时间只有7分钟,三岁的孩子是9分钟,四岁是12分钟,五岁则仅有14分钟。(这些数字只是一个平均值,提供父母作为判断孩子专心时间是否合乎发展阶段的参考。) 因此大人应避免以自己的角度与期望来判断孩子的专心程度。如果不了解儿童的专心度基模(年龄与专心度平均值),而勉强四岁的孩子专心于同一活动30分钟,那是父母的要求太过分,可不是孩子的专心度有问题呢!

2. 兴趣喜好---左右孩子专心度

在评量孩子的专心度时,也必须同时考量孩子的兴趣。通常孩子对他感兴趣、喜欢的事情,专心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上述的平均值,否则就可能低于平均数。这或许可以解释很多家长共同的感叹;叫孩子练习写123,孩子就是坐不住,常找一些理由,如上厕所、喝水,藉故起来走动;可是,一旦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影片,又像被强力胶黏住了,叫都叫不动。大人们千万不要期望幼童会对所有活动照单全收,并且100% 的专心参与,因为选择性的专心也是孩子“兴趣”的一种自然反映。

3. 气质差异---影响孩子专心度

有些孩子先天气质上就是属于注意力分散度高、活动量大、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吸引的。这类孩子,在团体活动时间,经常坐不住而扭动身体、左顾右盼,或是碰触其他的孩子。天生容易分心的孩子,通常需要老师特别关照,比如说,宣布事情后,要他覆述一遍,确定他是否听到了。这样的孩子只有靠慢慢地教,一味责备是没有用的,如果父母在这方面的气质正好跟小孩不能配合,当“急惊风遇上慢郎中”,就会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建议父母要先了解自己与孩子的先天气质,并提供幼童老师参考,“适性而教”,才能避免冲突的发生。

4.生理因素---减低孩子专心度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专心,而可能是神经系统还未发展成熟,或是感觉统合出了问题;甚或是身体不适,以致不能专心。就像电脑在处理资料,人体通常透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接收资料(刺激),再透过神经系统,将资料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统整后,才能输出(反应)。如果孩子的不专心是神经成熟度的问题,如:大小肌肉无法灵活运用、手眼无法协调等,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藉助感觉统合的活动,可能可以改善;但如果是耳朵、眼睛、脑部、神经等病变,如:听障、脑伤等影响了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接收与处理,就不是提升感觉统合功能可以解决的。另外,孩子生病或太过疲累,也会造成不专心。

5. 情绪起伏---干扰孩子专心度

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每个人的身体身体都有个“情绪水库”的说法。当用来盛装生活中负面情绪的水库超过安全水位时,就会开始做调节性的泄洪,出现紧张、发脾气等行为。而为了应付紧张、焦虑等行为,情绪水库水位越高的人,花在与外界互动的精力自然就减少,也就比较不易专心。由于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外界的规范,忍受学习上的挫折,面对不喜欢而不得不去做的事,因此,小朋友的情绪水库是不断地在进水,需要适当地纾解。即使是大人也无法在愤怒或焦虑的情绪中专心学习,何况是年龄尚浅的幼儿呢? 专家建议若想让孩子回复专心学习的情绪,“游戏”是相当不错的情绪纾解方式,所以就不要担心孩子“玩野了”,因为玩游戏是幼儿“调节性泄洪”的一种方式,一但情绪获得了纾解,孩子也就较能专心于事物学习之上了。

了解孩子的先天专心指数!

孩子是一个不断在成长的独立个体,影响孩子专心度的内在原因是相当多样,也会随着与周遭环境的互动而产生变化。父母亲若能先了解孩子先天上的限制与优势,从孩子年纪与专心度平均值、个人兴趣、气质差异、情绪好坏以及生理疾病的因素作考量,在评估孩子的学习专心度时,就能“对症下药”寻找到较适当的改善方法,也能避免因不了解原因,而对分心的孩子报以气急败坏的责骂或因此太过于失望与担心。此外,容易分心的孩子,特别需要大人的陪伴与关注,除了需要以耐心相待,当孩子有进步时,更别忘了赞美、鼓励,以建立他的自信心喔


读懂孩子的“心理密码”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神秘而脆弱的世界,他们善于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被理解,孩子们常常被误会,常常被批评,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他们不会用最好的语言说出来,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冠上“调皮鬼”的称号。作为父母你知道他们的想法吗?对他们的误解你明白了吗?

误解一:“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一天,果果和小伙伴正在楼下做游戏,突然哭着从外面冲回家,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这时候,隔壁邻居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说果果打了她家的小孩。妈妈听了火冒三丈,一边敲着房门一边批评果果,果果越哭越厉害,过了半小时果果自己出来了:“妈妈,我没有打他。是他自己摔倒的,他说您是老巫婆,所以我就生气了,说他是个大笨蛋,他用手打我头,我不小心推了他一下,他就摔倒了!”

爸妈误读:出现问题,就觉得一定是自己孩子在外面惹祸了。
密码解析:果果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她不会编造事实去欺骗大人,把自己的责任都推卸掉。

在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果果也会觉得很委屈,她回家想要跟妈妈说自己的想法,却因为妈妈的责备而不敢多说话。

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总是在孩子发生争吵的时候只责备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十分委屈,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一定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让孩子懂得对与错。

误解二:是孩子太黏人了吗?

多多爸爸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去外地出差。一天晚上,多多洗完澡就抱着枕头钻到妈妈的大床上准备睡觉。这时,妈妈走进房间大声说道:“多多,你怎么不回自己的床上睡觉,跑过来干什么?”多多听了,委屈地说:“我以为爸爸不在家,您一个人睡觉会害怕,我就过来陪您睡觉。”

爸妈误读:觉得孩子是在对自己撒娇,找麻烦。
密码解析:4岁至5岁的孩子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他们会常常黏在父母身边要这要那,也会趁你不注意突然扑在你怀里,不要因为这样就觉得孩子是故意找自己麻烦。多多想要到妈妈床上睡觉,也只是单纯想陪伴妈妈。常常看到妈妈一个人睡觉,觉得会很孤独,所以想到要陪着妈妈。

千万不要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对孩子横加指责。

误解三:“没事不要乱碰东西!”

晚上,小雨妈妈买了一大堆的水果回家,说要做水果大餐,她把水果一个一个拿到厨房去洗干净。小雨看见妈妈从厨房到客厅来回地跑,就想帮她做点事情。可是刚拿了一个小西瓜准备去厨房的时候,妈妈就走过来说:“你干什么,没事一边去,不准玩西瓜!”

爸妈误读:肯定又想拿东西捣乱了。
密码解析:本来是想帮妈妈把西瓜拿进厨房清洗,却被妈妈说成了贪玩。有时候孩子会突发奇想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他们一时心血来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自己的进步被人误解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情绪低落的现象。

这样的误解会让孩子感觉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产生一种挫败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的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幸福的感觉。

误解四:他怎么总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小胖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每天上课他都会换着花样来调皮。有时候把椅子反过来坐,有时候坐在地上,有时候摸摸这个脑袋摸摸那个脑袋。老师批评他,可是小胖竟然显出比较高兴的表情。

爸妈误读:怎么这个孩子总是手不停脚不住啊?是有多动症吗?
密码解析:像小胖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在故意找茬,或是不守规矩,可是却忽略了孩子做这些动作的真正目的。

小孩子对爱的需求远远大于成人,他们不会刻意去计划什么恶作剧,而且根据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也不会计划。所以当你面对一个跟你作对的小鬼时,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你忽略了他,还是他故意这样?

当你发现了他们某种行为的真正目的时,你会发现,原来调皮的孩子还是很可爱的。  



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方式方法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看书,希望孩子爱学习。可光有良好的期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让孩子爱读书的方法。怎样让孩子爱读书?读书的兴趣从何时开始培养呢? 我们不能等到孩子厌倦读书的时候才培养他的读书兴趣,读书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孩子好问的年龄开始。
“麻烦”的小问号
  4岁的枫枫好奇心很强,他对什么都有兴趣,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这儿摸摸哪儿看看,然后问别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一天有一千个为什么!妈妈常常不耐烦地说:“你别问了,真麻烦!”枫枫还是穷追不舍,“妈妈,什么叫麻烦?”问得妈妈哭笑不得。

  其实,正是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推动着孩子获取知识。

  一天,妈妈带他到动物园去玩,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忙碌个不停。

  “狮子吃蛇吗?”

  “企鹅为什么生长在寒冷的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呢?”

  枫枫带着好奇与疑问回到家。妈妈拿出有关动物的书给枫枫看,枫枫高兴极了,“哇!里面有这么多动物呀!”书上的动物图片使枫枫看得入了迷,他一边看,一边要妈妈读书上的文字,枫枫就这样开始了读书识字。以后,他只要在外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要妈妈给他找有关的书,不知不觉中,枫枫认识了很多字,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枫枫周围的人都说,枫枫是个好问,好读书的孩子。

  半截故事的诱惑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他们沉浸在故事中,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风雨,见世面,遨游世界。故事讲完了,孩子还要问:“后来呢?”,“白雪公主现在在哪里?”对孩子来说,故事无论讲多长,永远没有完结,他希望妈妈永远讲下去。如果我们把故事讲一半,孩子急欲知道以后的故事,我们借此时机把书给他看,孩子会自然萌发看书的兴趣。

  孩子在听故事时,有的孩子听着听着就去玩了,为了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我们给孩子读文字书之前,可以先向孩子提几个问题,引起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注意,以便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要注意听,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小动物?我讲完了你告诉我。”故事讲一半,我们可以对孩子提问,“你说以后会是怎样的呢?”要他根据自己的想像把故事讲完,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同时,孩子急欲把书读完,由此而产生对识字的兴趣,他会努力学习识字。孩子对读书、识字的兴趣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会越来越爱读书。

  谁来决定买什么书?

  孩子常常对我们为他挑的书没兴趣,因为我们在为他挑书时,考虑的是成人的审美标准,成人的读书兴趣,成人的读书品位,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审美能力、孩子的个性及读书的兴趣,所以,我们为孩子挑的书,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并不符合孩子的口味。

  我们应该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自己挑书,挑他自己喜欢的书。你可能会说,孩子哪会挑书,他挑的书可能是没品味的。你说的没错,孩子尚且幼稚,对图书缺乏经验,还不具备对图书的鉴赏素质。在孩子挑书时,你可以在一旁指导,给孩子提建议。

  “你看这本书,里面的字体太小,对你的眼睛不好,里面的插图也比较粗糙。”

  “你看这本比刚才那本是不是更好呢?”

  这样的建议一般孩子是能够接受的。如果孩子不接受你的建议,不要强求孩子接受,读书的品位是随着读书的丰富而提高的,不是一天形成的,强求孩子接受,孩子会有抵触情绪,从而放弃读书,我们总不能为了一本所谓有品位的书,毁掉孩子的读书兴趣吧?!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视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一打开电视机,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便可一目了然。电视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娱乐工具。同样电视中精彩纷呈的少儿节目、各种各样的电视广告等也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

  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就好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机能正处于快速的生长期,对外界的环境处在探索阶段。因此,这时所能接受的任何刺激,都是他们体验外在环境的重要开始,在此期间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刺激来促进他们的大脑皮层活动,使其大脑得到更好的发育。电视的信息量大,让幼儿适当地看电视,积累电视经验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智力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有的家长把电视机当作孩子的“保姆”和“伙伴”:父母或者孩子的日常照料者为了让孩子不缠着自己,就放任孩子长时间地、独自地看电视;为了让孩子把饭吃下去,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对孩子所看的电视内容不作筛选,任由孩子随意观看;或者是为了自己要看电视节目,让孩子不加选择地跟自己看一样的电视……

  不加选择和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首先从健康方面来说,电视机放射的电磁波,电视画面的快速转换等都会不利于幼儿的视力发育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

  其次电视节目是通过直观形象传播信息,“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性经历,所以不利于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再次从心理层面上来看,幼儿不经过滤而照单全收电视上所播映的内容,进而影响其行为、语言、思考及态度表现。

  最后孩子看电视往往精神非常集中,很少讲话,影响到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呢?

  优胜老师提醒首先是看电视要注意的事项:

  · 幼儿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 电视机应与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声音也以适中略低为好。

  · 由于孩子的视力发育有限,2岁之前的孩子不适宜看电视。

  · 幼儿看电视时,最好边上能开一盏小灯。

  · 晚饭后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

  · 培养孩子看电视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其次是家长要在“孩子看电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幼儿首先是作为家庭的一员而存在的,而家庭作风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习惯。

  · 要精心为孩子选择节目内容,尽量避免不良镜头。

  · 陪伴与指导幼儿看电视是很重要的。

  · 家长必须有正确的休闲观。

  · 帮助孩子制作看电视的时间表。

  ·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父母多付出实际的关爱行动,选择好的、适合的电视节目陪孩子一起观看,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使电视不仅成为孩子的陪伴者、益友,帮助孩子在认知方面的成长,更能成为亲子沟通最佳途径

4种情况下 父母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父母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或许可以采取适度“打”的方式来教育。

适度“打”,杜绝孩子再犯同样错误

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

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夥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

怎么样培养聪明孩子


有创意的孩子像猫一样顽皮,他们比较快乐。许多研究发现,聪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质: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4)喜欢冒险、挑战性的游戏。

(5)对例行公事及令人厌烦的事物,非常没有耐心。

(6)扩散思考能力强,记忆力广且会注意细节。

(7)喜欢阅读,有广泛的知识背景。

(8)常常需要较多时间思考。

(9)对有兴趣的事非常专注。

(10)敏感,好奇,有丰富的想像力,感觉特别灵敏,如听到某种声音就想到某种颜色。

孩子眼睛好、听觉灵敏,观察力就一定很强?不一定。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非常重要,一般父母可按照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

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尤其以眼睛的保护最为重要。如果任由宝宝在电视机前一连呆上几个小时,对眼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步:感觉训练全方位展开视觉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多看美丽的风景;

2、把房间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

1、让宝宝多听些动人的音乐;

2、每天父母和宝宝对话多一些。

触觉

1、给宝宝洗澡时,用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摩擦宝宝的身体。

2、把宝宝包在床单里做大摇船的游戏,会使宝宝的平衡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得到培养。

第三步:提醒和肯定宝宝的观察

宝宝最初的观察活动,是无意识的。如果这时能得到你的肯定,他的观察行为就会得到强化。

比如:你带宝宝到街心花园玩耍,宝宝在草地上发现许多好玩的东西,他的眼前有:绿绿的草、几朵小花、一小堆土、一群蚂蚁,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妈。这个时候,宝宝可能会兴奋地扭来扭去,欢快地叫起来!你就可以问他:宝宝,你在看小蚂蚁吗?小蚂蚁好可爱啊!对小蚂蚁的强化,就有可能使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蚂蚁上更多的时间,增加注意的深度,观察得更认真、更细致。

第四步:引导宝宝进行有序观察

当你和宝宝在看一本大开本的图画书时,宝宝看到鲜艳的图片很开心,但他往往一眼看过去就着急地想翻到第二面看有什么更新鲜的。这个时候,需要妈妈细心地指引他注意:画书上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大的是什么?小的是什么?藏在房子后露出一条尾巴的是什么?引导宝宝注意到局部和整体。

第五步:培养宝宝观察的多感官化

买菜回来,你不妨拿出一棵小菜给宝宝玩耍,让他仔细摸一模、看一看、尝一尝、嗅一嗅、举一举、折一折。其实,宝宝天生就是个能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新事物的小天才。

第六步:给宝宝一份意外的惊喜

只要父母肯动脑筋,就给宝宝的观察增加神奇的乐趣!小宝宝都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每当爸爸妈妈从一块毛毯后面探出头来说“喵!”宝宝总是开心地大叫。所以,在引导宝宝观察时,给宝宝一份意外的惊喜是增强宝宝观察力的好方法。宝宝观察色块时,当他发现一只藏在色彩中的小狗轮廓,他会从中体会到发现的快乐,从而能够长时间津津有味地进行观察活动。

但是,父母切记:不要给宝宝“观察的成果”以外的奖励,因为,那样反而会影响宝宝喜欢观察这一爱好的培养。

第七步:让我们一起观察吧

爸爸妈妈如果和宝宝一起观察,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宝宝眼睛移动的速度、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宽度是不如爸爸妈妈的,如果爸爸妈妈捷足先登,一下子就把东西看好看准了,然后开始指导,这不但会影响宝宝观察的兴致,也剥夺了宝宝观察的权利。如果你要做宝宝观察的伙伴,最重要的是: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宝宝,面对观察对象,让宝宝仔细地看一看,从中得到快乐。

宝宝聪明可爱,自然是每位爸爸妈妈的希望。但是你知道吗,聪明宝宝是可以“订做”的,如果你在宝宝的日常饮食、运动和教育上早做规划、多加注意,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轻轻松松,打造一个健康聪明的宝贝儿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

科普一下:详解核反应堆工作原理和失灵的危险


反应堆是怎么工作的?

核反应堆的中心部分包括水和燃料棒,以此启动受到控制的核反应。燃料棒由锆以及铀等核燃料块组成。核反应会将水加热,产生华氏550度(约摄氏288度)的高温蒸汽,再由蒸汽驱动涡轮发电。

什么是熔解?

如果堆心过热,燃料棒可能爆裂并释放辐射性气体。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燃料块本身可能熔化,落到反应堆的底部,而炽热的辐射物质有可能蚀穿防护屏障,最终接触外界。

在部分熔解的情况下,核燃料或反应堆只有部分熔化,从而降低了突破密封装置的可能性。

日本核危机是什么出了问题?

日本核反应堆的设计是,一旦灾难破坏电网,反应堆将自动关闭。这次的事件中,该系统运行正常,停止了核反应。

然而,虽然核电厂停止运行,核燃料仍保持着极高温度。本来应该用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将水泵入反应堆冷却核燃料,但这套系统在震后的海啸中受损失灵。应急电池提供了部分电力,但不足以运转水泵。

水泵失灵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没有电力推动水泵的情况下,核电厂运营商无法在反应堆内进行水循环以实现冷却。燃料棒开始将剩余的水加热、汽化,这样水面就会降低,核燃料至少会部分暴露出来。如此一来,温度就会危险地升高。

是什么引发了一号和三号反应堆爆炸?

具体细节不明,但随着燃料棒开始断裂,可能释放出气体与周围的蒸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并导致堆心压力上升,带来危险。

为了防止更为严重的损害,核电站运营商决定排出积聚的气体和蒸汽,从而释放堆心的部分压力。逸出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导致爆炸,毁坏了一号和三号反应堆附近的建筑。不清楚是否有其他系统受损,但相关官员说,反应堆堆心周围的主要密封装置完好,该装置是重要的安全屏障。

各反应堆现在情况如何?

核电站运营商试图向所有三个反应堆泵入海水以冷却燃料。这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人们寄希望于此举可稳定核电站情况。但工作人员在泵入海水上也有困难,原因未明。

专家认为,一号和三号反应堆的燃料棒暴露时间过长,至少引起了部分熔解。但工作人员暂时恢复了冷却水的水位,温度似乎是在下降。

二号反应堆最初的状况似乎好于其他两座反应堆。但周一水位下降,燃料棒几乎完全暴露。相关官员目前认为二号反应堆是三座反应堆中最有可能遭遇进一步损毁的,但周二清早之前未发生爆炸。(译者注:东京时间周二早晨,二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周边地区有什么风险?

工作人员释放了积聚的气体以减轻反应堆内部的压力。这至少导致一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但官员说,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较低,不足以危及紧邻核电站周边的人。

最糟糕的情况是发生完全熔解,在这种情况下,放射性物质会蚀穿多层防护屏障,与外界接触。许多专家认为,只要工作人员能够将海水泵入反应堆,以及密封装置保持完好,这种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

Ben Casselman / Rebecca Smith

详解核辐射影响健康 提前吃碘盐不预防核辐射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如何防辐射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核辐射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原来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日本官方已经要求居住在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撤离,这是为什么?

  这栋设施中的一幢建筑周六发生了一次爆炸,其周边已经探测到辐射剂量的超标。

  日本政府随后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控制局势,将这一事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有消息称这一核电站的另外两个机组核心可能有融化的危险,如果真是那样,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如果暴露在核辐射中,身体能立即感受到什么感觉吗?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相比之下,在癌症治疗中采用的放射性疗法使用的辐射剂量约为1~7戈雷,但都是高度可控的,其作用区域被严格限制在一块很小的病灶部位上。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脱去受污染的衣物,以便防止进一步的辐射污染。随后应当使用肥皂水轻柔的擦拭皮肤,进行清洗。

  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何种危害?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那么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不过人体拥有各种机制,阻止正常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且也有一套完善的新旧细胞替换机制。

  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

  前面提到的细胞对损伤的自动修复功能同样有可能导致癌变。在修复过程中一旦犯错,很有可能导致原始基因的更改。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不但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并且由于更改的是基因物质,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新生儿畸形或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如大脑畸形,四肢畸形,生长缓慢以及严重的学习困难等。

  面对辐射污染,儿童是否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这是因为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这是因为那次事件中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含有高浓度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会在甲状腺内发生累积,并最终造成严重损害。

  日本政府该如何将事件对民众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曼彻斯特大学的理查德·威克福德(Richard Wakeford)是辐射暴露方面的专家。他说只要日本政府行动迅速果断,那么绝大部分民众可以免遭严重的健康影响。

  他说,在那样的情况下,唯一有可能会受到较严重伤害的是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以及紧急救援人员。因为这些人将不可避免的暴露于高剂量的辐射环境。

  他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疏散该地区附近居民并确保居民不会实用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其中最危险的是放射性碘元素,因为它会混入天然碘,进入人体生物组织,并导致甲状腺癌。

  作为预防措施,政府可以向周边居民发放碘片,人体在服用碘片之后会吸收足够多的碘元素,从而防止放射性的碘元素乘虚而入。

  并且据我所知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中有很多海产品,本身有些海产品就是高含碘量的食品,因此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是很担心。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有无可比性?

  格雷·托马斯(Gerry Thomas)教授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续影响方面的专家,他说:“看起来这次的事件不太可能演化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事故。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核电站的核心发生了大爆炸,这意味着有大量高剂量辐射散入大气中。”

  托马斯教授还表示,尽管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当地出现了显著的甲状腺癌发病比例的上升,但是研究这些病例后,发现发病的多是居住在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并且在事故发生时还是孩子。


专家称提前吃碘盐并无预防核辐射效果


 吃碘盐能防辐射吗

  需备地震急救包吗

  安全三角区管用吗

  专家解读微博热门话题

  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几天,关于这场地震的消息在网上密集传播,地震发生后的逃生知识再次被大家提及。在新浪、腾讯微博上,不少博友提出了非常多的逃生避难建议。其中,准备地震急救包、安全三角区、防辐射吃碘盐这三个话题传得最多。那么,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博友建议:吃碘盐能帮我们防辐射

  实话实说:受到辐射才能吃碘药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2日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此后,如何防辐射,成为众多博友的热议话题。微博上传言,吃碘盐、提前吃碘药能有效保护我们不被核辐射危害。对此,浙医一院职业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高慎永提醒:“千万不要盲目购买碘盐、碘药服用。”

  “日本地震之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核辐射。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医师说道。

  他说:“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而在新浪微博上,@科学松鼠会也提醒博友:“普通民房虽无法保持微正压,但紧闭门窗仍能避免部分放射性微尘进入。若身处放射性区域,进入室内后可将外套外裤集中放置,然后使用清洁水源冲洗身体。冲洗法可去除核沾染物,当然必须保证冲洗水源没被污染。勤洗手,避免内照射也是关键。”

  博友建议:每家备一个地震急救包

  实话实说:最好有,没地震也可防其他灾难

  3月11日15:37,在新浪微博上,@全球时尚发了一条微博:“日本家庭地震急救包最重要的6样东西: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可以扯成绳子的强力尼龙包。比较高级的还有:收音机、哨子、维生素片、存折、保温毯、手机等。”

  在某购物网站上,这几天,关于地震急救包的销量一路高涨,平均300元左右的急救包,最多的商家一天能卖出40多套。有博友表示,这种应急箱很多日本家庭都有预备。

  “日本由于地震频发,防灾意识深入人心,周全的防震设备和日常防震训练,让人们在地震真正来临时能做到镇定有序,不慌不乱。”浙江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叶建青说,“我们一直在教市民们做防震训练,其实最主要是培养和加强我们每一个人的防震意识。比如这种在日本常见的地震急救包,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很少见,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意识的问题。”

  他建议,地震急救包每个家庭最好备一个,就算不是防地震,也可以预防其他突发事故和灾难。

  博友建议:地震时最好躲在安全三角区

  实话实说:不一定,要看当时所处环境

  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叫生命三角。

  “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有这么一个区域,但是对于这个区域的认识却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外墙的三角区就不能躲、易动的家具三角区也不能躲。”叶处长提醒说。

  “为什么这些地方不能躲?因为外墙很容易遭到地震的破坏而脱落,而易动的家具会受到地震的晃动,躲这些三角区里反而让自己更危险。”他解释说。

  叶建青处长建议,地震发生时,如果没法逃离,最好选择大而坚实的物体,蜷缩卧倒在它的一侧,这样,屋顶的重力被这些物体抵消很大一部分,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就会小很多,才有很大机会存活下来。

  “不过,躲在地震三角区也要分情况。地震波动分两种,先是P波,引发上下震动;过一段时间,S波到达,才会左右晃动。上下晃动的时候,最好躲进三角区暂时避险,有时间能疏散的,就应该立即疏散到大街、广场等空旷的环境去,千万不要一直待在三角区。”叶处长再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