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有人问起你的收入情况,你是不是觉得很满意呢?你是否知道自己的收入在所有行业中处在一个什么水平?现在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他们到底挣多少钱?一份最新的行业收入统计公报,为您解开这些疑问。
这份公报显示:目前,证券、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年收入最高,大概是在17万元左右;而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年收入最低,是在1万8左右,由此可以算出,我国高收入和低收入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已达10倍!
应该说从1978年到2009年,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人均收入发生着巨大变化,行业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通过刚才的那组数字,人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
这些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怎么就会拉得这么大呢?
我们确实看到了收入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78年到现在中国的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做相关的收入统计。我们发现有两个事情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一个是高收入的行业永远都是垄断行业,像水电、煤气、金融、电信等等。
此外,近10年来,房地产行业也一直占据着比较靠前的位置,它是不是一个垄断行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有5万多家,这就不算是一个垄断的行业。其实也有社科院的专家反驳说由于中国独特的“拿地”的方式决定了房地产行业在某些区域确实处在一个垄断的地位。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劳有所得”?
一定要通过解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样一条路径,但是比这个路径更基础的是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在回想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它更多的是注重到了效率的问题,而对公平的考虑更少。比如说在2008年世界银行做了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是针对俄罗斯和中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的模式做的。他们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模式的评价是:这一个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2007年三年时间里,中国的GDP每年增长10%,但是中国最贫穷的10%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不仅没有跟上这个10%,而且他们的总体收入还下降了2.4%。这个还是比较令人触目惊心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分配制度的时候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我们的前提是什么?前提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做出怎样的一个变化。
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专家纠正10大错误减肥观念 睡觉前可以吃东西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发表文章,纠正人们普遍相信的10个错误减肥观念,包括睡前可以吃东西、甜食也可做晚餐、天冷更利于减肥等。这些新说法为众多饱受折磨的减肥人士带来了福音。
晚上八点后
可以吃东西
事实上,人们在什么时候吃东西并不重要。对体重能产生影响的是:你今天吃了什么食物?吃了多少?有没有进行体育锻炼?这三点才是决定你究竟是减少、增加还是保持体重的关键。无论在什么时间吃东西,身体都会将多余的卡路里储存下来,转变为脂肪。
因此如果想在晚上临睡前吃点零食,那么首先应该计算一下这一整天内已经摄取了多少卡路里,消耗了多少,再来决定。
没有所谓的“负卡路里食物”
曾经有种传言说,部分食物由于难以消化,会消耗人体更多的热量,即所谓越吃越瘦。这类食物被称为“负卡路里”食物,柑橘类水果和芹菜等粗纤维蔬菜被视为其中的典型,已在人们的减肥食谱上“闪耀”多年。不过问题是,这是错误的,根本没有什么“负卡路里”食物。身体用来消化上述食物所耗掉的那点卡路里和食物本身所含有的卡路里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事实上,吃芹菜所消耗的卡路里和发呆看小草生长时所消耗掉的一样多。
不用担心晚上吃东西会发胖。
饮料中所含的卡路里易致肥胖。
冬天更有利于减肥。
节食确实有助于减肥
近年来,有关“节食无用论”的说法可谓满天飞。健康专家、科学家和美容顾问纷纷出面表示,各种各样的节食方法根本无助于减肥。然而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节食方法完全不符合你往日的饮食习惯,那当然是必败无疑的了。你必须找到一种你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减肥食谱。
比如,如果已经习惯了在午餐时享用一个汉堡,那么硬要吃低卡食物的话就不现实了。
还有人特别喜欢吃橄榄油,那么地中海风味食物将是其不二减肥法宝,既能吃到橄榄油,还有助于保持完美健康体型。总而言之,如果真想减肥,就要选择一套真正适合自己饮食习惯的减肥食谱,然后坚持下去。
体重变化不会摧毁代谢系统
有很多持续多年减肥未果的人都有这样的疑虑——忽上忽下的体重会不会给他们的新陈代谢系统带来非常糟糕的影响?答案是否定的。长期摄取低卡食物的确会暂时降低新陈代谢率,不过一旦饮食正常后即会恢复正常。此外,加拿大科学家用18年时间跟踪研究52名超重妇女后发现,无论是在节食减肥期间还是在恢复正常饮食后,忽上忽下的体重没有扰乱或是摧垮她们的新陈代谢系统。因此如果已经多次减肥失败,又多次经历体重降低和反弹的痛苦的话,还是别轻易放弃。忽上忽下的节食减肥不会摧毁你的代谢系统,只是对减肥一点也没有帮助罢了。
当心
无卡路里软饮料
对于那些不喜欢健怡可乐等低卡路里或无卡路里软饮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好消息。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花费8年时间,跟踪调查了600名年龄在25至64岁之间的低卡路里软饮爱好者后发现,该胖的还是胖,该瘦的一点也没瘦下来。
有研究人员表示,很可能过量食用人造增甜剂改变了人脑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分泌——越是不给身体补充天然糖分和热量,身体就越是渴求这些东西。此外还有专家表示,有许多喜好低卡或无卡软饮的人心想,自己既然已经在饮料方面减少了糖分和热量摄取,在其他方面就可以放纵食欲。
天冷
更利于减肥
人们容易在冬天发胖主要是因为冬天活动少。事实上,为保持体温,人体新陈代谢系统会在冬天加速运转,继而消耗更多卡路里。所以如果真想减肥,就应该充分利用冬天这一良机。
甜食也能做晚餐
人们最好不要一直刻意地压抑自己,因为如果哪天终于崩溃了,可能一下子吃进过多美食,这样前期的努力就全白费了。例如,按照减肥食谱这顿晚饭应该吃沙拉,但这时你不妨跟自己做个小交易——不吃沙拉了,改吃一个草莓圣代。健康专家认为,其实时不时这样用甜食“犒劳”一下自己反而有助于实现长期减肥目标。不过,万不可天天如此。
饮料中也有卡路里
一杯苏打水约含有150卡路里,一杯果汁饮品约含有500至1000卡路里,而一杯鸡尾酒则至少含有600卡路里。而且,人的大脑更容易被饮料麻痹。如果已经吃了很多东西,摄入了许多卡路里,大脑会及时输出“停止”信号。而若是饮料的话,大脑就没这么迅捷了。同时,与食物相比较,饮料中含有的热量会更加迅速地被储存起来。因此,如果真想加快减肥速度,就应该戒掉可乐和果汁等各色饮料,改喝白开水。
精瘦肉也可吃一下
精瘦肉的热量确实很高,不过可以有所选择地购买精瘦肉。譬如牛腱子肉和牛里脊肉所含的热量就相对较低。因此,减肥期间不一定要完全避免食用精瘦肉,有选择性地适当食之还是可以的。
小孩不用严格节食
如果小孩只超重5、6公斤,就没有必要执行严格的节食减肥计划。父母应该努力调整其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食品,尽可能少让孩子吃垃圾食品。此外,多带孩子出去活动或鼓励他们自己多游戏、多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孩子的体重就自然而然地被控制住了,不会随着个头的长高而增多。父母应深知,孩子在成长期会经历很大的变化,他们最需要的是营养和运动,而不是什么低卡路里食物。
晚上八点后
可以吃东西
事实上,人们在什么时候吃东西并不重要。对体重能产生影响的是:你今天吃了什么食物?吃了多少?有没有进行体育锻炼?这三点才是决定你究竟是减少、增加还是保持体重的关键。无论在什么时间吃东西,身体都会将多余的卡路里储存下来,转变为脂肪。
因此如果想在晚上临睡前吃点零食,那么首先应该计算一下这一整天内已经摄取了多少卡路里,消耗了多少,再来决定。
没有所谓的“负卡路里食物”
曾经有种传言说,部分食物由于难以消化,会消耗人体更多的热量,即所谓越吃越瘦。这类食物被称为“负卡路里”食物,柑橘类水果和芹菜等粗纤维蔬菜被视为其中的典型,已在人们的减肥食谱上“闪耀”多年。不过问题是,这是错误的,根本没有什么“负卡路里”食物。身体用来消化上述食物所耗掉的那点卡路里和食物本身所含有的卡路里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事实上,吃芹菜所消耗的卡路里和发呆看小草生长时所消耗掉的一样多。
不用担心晚上吃东西会发胖。
饮料中所含的卡路里易致肥胖。
冬天更有利于减肥。
节食确实有助于减肥
近年来,有关“节食无用论”的说法可谓满天飞。健康专家、科学家和美容顾问纷纷出面表示,各种各样的节食方法根本无助于减肥。然而问题的实质在于,如果节食方法完全不符合你往日的饮食习惯,那当然是必败无疑的了。你必须找到一种你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减肥食谱。
比如,如果已经习惯了在午餐时享用一个汉堡,那么硬要吃低卡食物的话就不现实了。
还有人特别喜欢吃橄榄油,那么地中海风味食物将是其不二减肥法宝,既能吃到橄榄油,还有助于保持完美健康体型。总而言之,如果真想减肥,就要选择一套真正适合自己饮食习惯的减肥食谱,然后坚持下去。
体重变化不会摧毁代谢系统
有很多持续多年减肥未果的人都有这样的疑虑——忽上忽下的体重会不会给他们的新陈代谢系统带来非常糟糕的影响?答案是否定的。长期摄取低卡食物的确会暂时降低新陈代谢率,不过一旦饮食正常后即会恢复正常。此外,加拿大科学家用18年时间跟踪研究52名超重妇女后发现,无论是在节食减肥期间还是在恢复正常饮食后,忽上忽下的体重没有扰乱或是摧垮她们的新陈代谢系统。因此如果已经多次减肥失败,又多次经历体重降低和反弹的痛苦的话,还是别轻易放弃。忽上忽下的节食减肥不会摧毁你的代谢系统,只是对减肥一点也没有帮助罢了。
当心
无卡路里软饮料
对于那些不喜欢健怡可乐等低卡路里或无卡路里软饮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好消息。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花费8年时间,跟踪调查了600名年龄在25至64岁之间的低卡路里软饮爱好者后发现,该胖的还是胖,该瘦的一点也没瘦下来。
有研究人员表示,很可能过量食用人造增甜剂改变了人脑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分泌——越是不给身体补充天然糖分和热量,身体就越是渴求这些东西。此外还有专家表示,有许多喜好低卡或无卡软饮的人心想,自己既然已经在饮料方面减少了糖分和热量摄取,在其他方面就可以放纵食欲。
天冷
更利于减肥
人们容易在冬天发胖主要是因为冬天活动少。事实上,为保持体温,人体新陈代谢系统会在冬天加速运转,继而消耗更多卡路里。所以如果真想减肥,就应该充分利用冬天这一良机。
甜食也能做晚餐
人们最好不要一直刻意地压抑自己,因为如果哪天终于崩溃了,可能一下子吃进过多美食,这样前期的努力就全白费了。例如,按照减肥食谱这顿晚饭应该吃沙拉,但这时你不妨跟自己做个小交易——不吃沙拉了,改吃一个草莓圣代。健康专家认为,其实时不时这样用甜食“犒劳”一下自己反而有助于实现长期减肥目标。不过,万不可天天如此。
饮料中也有卡路里
一杯苏打水约含有150卡路里,一杯果汁饮品约含有500至1000卡路里,而一杯鸡尾酒则至少含有600卡路里。而且,人的大脑更容易被饮料麻痹。如果已经吃了很多东西,摄入了许多卡路里,大脑会及时输出“停止”信号。而若是饮料的话,大脑就没这么迅捷了。同时,与食物相比较,饮料中含有的热量会更加迅速地被储存起来。因此,如果真想加快减肥速度,就应该戒掉可乐和果汁等各色饮料,改喝白开水。
精瘦肉也可吃一下
精瘦肉的热量确实很高,不过可以有所选择地购买精瘦肉。譬如牛腱子肉和牛里脊肉所含的热量就相对较低。因此,减肥期间不一定要完全避免食用精瘦肉,有选择性地适当食之还是可以的。
小孩不用严格节食
如果小孩只超重5、6公斤,就没有必要执行严格的节食减肥计划。父母应该努力调整其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食品,尽可能少让孩子吃垃圾食品。此外,多带孩子出去活动或鼓励他们自己多游戏、多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孩子的体重就自然而然地被控制住了,不会随着个头的长高而增多。父母应深知,孩子在成长期会经历很大的变化,他们最需要的是营养和运动,而不是什么低卡路里食物。
看完这段震撼人心的舞蹈,你还有什么做不到吗?
新华网昆明电题(记者陈鹏 刘卫宏)缺少右臂的女孩在挣扎、徘徊,缺少左腿的男孩在呵护、鼓励,最终她被他有力的臂膀托举起来,看见了太阳……
这是第七届残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的双人舞——《牵手》。结束后,两位来自河南的残疾人舞者笑得格外灿烂,因为马丽就是那个曾经彷徨无助的女孩,《牵手》真实表达了她的人生。
失去胳膊,对舞者的打击有多大
“我19岁遭遇车祸,失去右臂。我从小就跳舞,能想像吧,失去一条胳膊对一个舞者的打击究竟有多大!”
此后,马丽尝试开书店、设计时装、卖水果……每次想到舞蹈就“痛得心都缩了起来”,甚至想到过死。5年之后,当地残联找到她,鼓励她重返舞台。她最初犹豫不决,但随后越来越自信,“失去一条胳膊没什么,我还能跳舞”!
新华网昆明电题(记者陈鹏 刘卫宏)缺少右臂的女孩在挣扎、徘徊,缺少左腿的男孩在呵护、鼓励,最终她被他有力的臂膀托举起来,看见了太阳……
这是第七届残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的双人舞——《牵手》。结束后,两位来自河南的残疾人舞者笑得格外灿烂,因为马丽就是那个曾经彷徨无助的女孩,《牵手》真实表达了她的人生。
失去胳膊,对舞者的打击有多大
“我19岁遭遇车祸,失去右臂。我从小就跳舞,能想像吧,失去一条胳膊对一个舞者的打击究竟有多大!”
此后,马丽尝试开书店、设计时装、卖水果……每次想到舞蹈就“痛得心都缩了起来”,甚至想到过死。5年之后,当地残联找到她,鼓励她重返舞台。她最初犹豫不决,但随后越来越自信,“失去一条胳膊没什么,我还能跳舞”!
2001年她的《黄河的女儿》夺得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的金奖;2005年底,《牵手》再次拿下这个奖项;今年,她和健全人同台竞争,在中央电视台的舞蹈大赛收获银奖。
今年30岁的马丽笑得爽朗而漂亮:“《牵手》完全展现了我的情感经历。我和我的健全人男友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日子……我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
遇到她,就像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马丽的搭档其实是她的学生——年仅19岁的翟孝伟。这个大大咧咧的大男孩笑得无拘无束:“她就像我的姐姐,给我很多照顾。遇到她,就像是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翟孝伟的左腿也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的,那时他年仅4岁。“我很小就在四处流浪。第一份工作整整找了4个月。”
虽然没有少受漠视和冷眼,但任何时候他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005年初他还开始练习自行车,准备参加残运会。这时,他遇到了马丽。
舞蹈对他的触动实在太大了,“我突然意识到,残疾人也能占据舞台的中心,也能获得那么多健全人的热烈掌声……我想把这条路走到底!”
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
对马丽和翟孝伟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把残疾人艺术做得更棒更好,他们渴望更大的舞台,比如演电影、编排残疾人舞剧、话剧,要让残疾人艺术家平等、自然地融入健全人的世界。
“千万别对我们充满怜悯、同情什么的,绝对不需要。我们只是少一只胳膊、一条腿而已,和健全人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翟孝伟笑着说。
2001年她的《黄河的女儿》夺得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的金奖;2005年底,《牵手》再次拿下这个奖项;今年,她和健全人同台竞争,在中央电视台的舞蹈大赛收获银奖。
今年30岁的马丽笑得爽朗而漂亮:“《牵手》完全展现了我的情感经历。我和我的健全人男友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日子……我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
遇到她,就像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马丽的搭档其实是她的学生——年仅19岁的翟孝伟。这个大大咧咧的大男孩笑得无拘无束:“她就像我的姐姐,给我很多照顾。遇到她,就像是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翟孝伟的左腿也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的,那时他年仅4岁。“我很小就在四处流浪。第一份工作整整找了4个月。”
虽然没有少受漠视和冷眼,但任何时候他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005年初他还开始练习自行车,准备参加残运会。这时,他遇到了马丽。
舞蹈对他的触动实在太大了,“我突然意识到,残疾人也能占据舞台的中心,也能获得那么多健全人的热烈掌声……我想把这条路走到底!”
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
对马丽和翟孝伟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把残疾人艺术做得更棒更好,他们渴望更大的舞台,比如演电影、编排残疾人舞剧、话剧,要让残疾人艺术家平等、自然地融入健全人的世界。
“千万别对我们充满怜悯、同情什么的,绝对不需要。我们只是少一只胳膊、一条腿而已,和健全人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翟孝伟笑着说。
这是第七届残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的双人舞——《牵手》。结束后,两位来自河南的残疾人舞者笑得格外灿烂,因为马丽就是那个曾经彷徨无助的女孩,《牵手》真实表达了她的人生。
失去胳膊,对舞者的打击有多大
“我19岁遭遇车祸,失去右臂。我从小就跳舞,能想像吧,失去一条胳膊对一个舞者的打击究竟有多大!”
此后,马丽尝试开书店、设计时装、卖水果……每次想到舞蹈就“痛得心都缩了起来”,甚至想到过死。5年之后,当地残联找到她,鼓励她重返舞台。她最初犹豫不决,但随后越来越自信,“失去一条胳膊没什么,我还能跳舞”!
新华网昆明电题(记者陈鹏 刘卫宏)缺少右臂的女孩在挣扎、徘徊,缺少左腿的男孩在呵护、鼓励,最终她被他有力的臂膀托举起来,看见了太阳……
这是第七届残运会开幕式上精彩的双人舞——《牵手》。结束后,两位来自河南的残疾人舞者笑得格外灿烂,因为马丽就是那个曾经彷徨无助的女孩,《牵手》真实表达了她的人生。
失去胳膊,对舞者的打击有多大
“我19岁遭遇车祸,失去右臂。我从小就跳舞,能想像吧,失去一条胳膊对一个舞者的打击究竟有多大!”
此后,马丽尝试开书店、设计时装、卖水果……每次想到舞蹈就“痛得心都缩了起来”,甚至想到过死。5年之后,当地残联找到她,鼓励她重返舞台。她最初犹豫不决,但随后越来越自信,“失去一条胳膊没什么,我还能跳舞”!
2001年她的《黄河的女儿》夺得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的金奖;2005年底,《牵手》再次拿下这个奖项;今年,她和健全人同台竞争,在中央电视台的舞蹈大赛收获银奖。
今年30岁的马丽笑得爽朗而漂亮:“《牵手》完全展现了我的情感经历。我和我的健全人男友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日子……我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
遇到她,就像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马丽的搭档其实是她的学生——年仅19岁的翟孝伟。这个大大咧咧的大男孩笑得无拘无束:“她就像我的姐姐,给我很多照顾。遇到她,就像是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翟孝伟的左腿也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的,那时他年仅4岁。“我很小就在四处流浪。第一份工作整整找了4个月。”
虽然没有少受漠视和冷眼,但任何时候他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005年初他还开始练习自行车,准备参加残运会。这时,他遇到了马丽。
舞蹈对他的触动实在太大了,“我突然意识到,残疾人也能占据舞台的中心,也能获得那么多健全人的热烈掌声……我想把这条路走到底!”
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
对马丽和翟孝伟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把残疾人艺术做得更棒更好,他们渴望更大的舞台,比如演电影、编排残疾人舞剧、话剧,要让残疾人艺术家平等、自然地融入健全人的世界。
“千万别对我们充满怜悯、同情什么的,绝对不需要。我们只是少一只胳膊、一条腿而已,和健全人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翟孝伟笑着说。
2001年她的《黄河的女儿》夺得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的金奖;2005年底,《牵手》再次拿下这个奖项;今年,她和健全人同台竞争,在中央电视台的舞蹈大赛收获银奖。
今年30岁的马丽笑得爽朗而漂亮:“《牵手》完全展现了我的情感经历。我和我的健全人男友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日子……我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
遇到她,就像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马丽的搭档其实是她的学生——年仅19岁的翟孝伟。这个大大咧咧的大男孩笑得无拘无束:“她就像我的姐姐,给我很多照顾。遇到她,就像是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找到了唐僧。”
翟孝伟的左腿也是在一次车祸中失去的,那时他年仅4岁。“我很小就在四处流浪。第一份工作整整找了4个月。”
虽然没有少受漠视和冷眼,但任何时候他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005年初他还开始练习自行车,准备参加残运会。这时,他遇到了马丽。
舞蹈对他的触动实在太大了,“我突然意识到,残疾人也能占据舞台的中心,也能获得那么多健全人的热烈掌声……我想把这条路走到底!”
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
对马丽和翟孝伟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把残疾人艺术做得更棒更好,他们渴望更大的舞台,比如演电影、编排残疾人舞剧、话剧,要让残疾人艺术家平等、自然地融入健全人的世界。
“千万别对我们充满怜悯、同情什么的,绝对不需要。我们只是少一只胳膊、一条腿而已,和健全人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就怕你们心态不平衡!”翟孝伟笑着说。
对比:IMF列出的世界"最富十国"与"最穷十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列出的世界179个国家在2008年的人均GDP排名(中国人均GDP为3315美元,排在第104名),前十名如下:
排名 国名 人均GDP(美元)
1 Luxembourg卢森堡113043
2 Norway挪威95062
3 Qatar卡塔尔93204
4 Switzerland瑞士67385
5 Denmark丹麦62626
6 Ireland爱尔兰61810
7 Iceland冰岛55462
8 United Arab Emirates阿联酋54607
9 Sweden瑞典52790
10 Netherlands荷兰52019
上面的最富十国中,卡塔尔和阿联酋是靠石油致富的。其余八国都是民主国家,并拥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瑞士、丹麦和荷兰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但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很高,并且社会制度稳定,所以一样能跻身于最富裕国家之列。在最富十国之中,冰岛人口最少,只有30万人,因此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最弱,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的困境。
最穷十国如下:
排名 国名 人均GDP(美元)
170 Afghanistan阿富汗429
171 Niger尼日尔391
172 Sierra Leone塞拉利昂332
173 Ethiopia埃塞俄比亚324
174 Malawi马拉维313
175 Eritrea厄立特里亚295
176 Guinea-Bissau几内亚比绍264
177 Liberia利比里亚212
178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刚果(金沙萨)184
179 Burundi布隆迪138
除了阿富汗以外,其余九国都是非洲国家。这十个最穷国家绝大多数是人口密度比中国还低,其中一些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很丰富,例如,塞拉利昂的黄金和钻石储量很丰富(可惜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刚果(金沙萨)的钴、钽、锗、锰、铜、锡、金、镉、锌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这些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稳定(一些国家经常发生军事政变),科技水平低,教育比较落后,国民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
从最富十国与最穷十国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贫富,归根结底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或人均资源,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
排名 国名 人均GDP(美元)
1 Luxembourg卢森堡113043
2 Norway挪威95062
3 Qatar卡塔尔93204
4 Switzerland瑞士67385
5 Denmark丹麦62626
6 Ireland爱尔兰61810
7 Iceland冰岛55462
8 United Arab Emirates阿联酋54607
9 Sweden瑞典52790
10 Netherlands荷兰52019
上面的最富十国中,卡塔尔和阿联酋是靠石油致富的。其余八国都是民主国家,并拥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瑞士、丹麦和荷兰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但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很高,并且社会制度稳定,所以一样能跻身于最富裕国家之列。在最富十国之中,冰岛人口最少,只有30万人,因此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最弱,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的困境。
最穷十国如下:
排名 国名 人均GDP(美元)
170 Afghanistan阿富汗429
171 Niger尼日尔391
172 Sierra Leone塞拉利昂332
173 Ethiopia埃塞俄比亚324
174 Malawi马拉维313
175 Eritrea厄立特里亚295
176 Guinea-Bissau几内亚比绍264
177 Liberia利比里亚212
178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刚果(金沙萨)184
179 Burundi布隆迪138
除了阿富汗以外,其余九国都是非洲国家。这十个最穷国家绝大多数是人口密度比中国还低,其中一些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很丰富,例如,塞拉利昂的黄金和钻石储量很丰富(可惜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刚果(金沙萨)的钴、钽、锗、锰、铜、锡、金、镉、锌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这些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不稳定(一些国家经常发生军事政变),科技水平低,教育比较落后,国民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
从最富十国与最穷十国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贫富,归根结底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密度或人均资源,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
慈禧太后如何出恭 北京就是巨大“厕所”
李阳泉
在16至19世纪的北京,也就是明王朝和清王朝时期,商业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偌大一个北京城,公共厕所寥寥可数,以致有“京师无厕”的说法传世。明代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直陈时弊,将京城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厕所。这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了?
选自《中国文明的秘密档案》 李阳泉/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历史有时候是臭气熏天的。--[美]理查德8226;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很早以前的有钱人家,上厕所是要换衣服的。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厕所修得富丽堂皇,一般都有十多个身着艳丽服装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门口迎候。
家中来了客人,看见这种光景,都不好意思去。王大将军不管这许多,脱了身上的衣服进厕所,大便之后,穿着婢女准备好的新衣服出来,神情中充满骄傲。从这一细节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古人会把上厕所称为“更衣”。
当然,在更多的穷苦人家,是不具备“更衣”条件的,但是不论更不更衣,人们在排便时的痛快感受是无可替代的。这一肮脏但愉快的历程,所有的教科书中都不会记录,似乎只有欧阳修“马上枕上厕上”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推广,这实在让我们的文明大打折扣。看看下面几个带着点历史臭味的故事,或许你会觉得,这刚好是对“发笑”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京师无厕
提起北京城,在世人眼中,那可是几朝帝都,王者气象。近几百年的文人恨不得把所有好词儿全用在这城市身上,以表示他们对“身居京城”的庆幸与感恩。
然而,我今天介绍给各位的是一个污秽不堪、臭气熏天的北京城,下面这段历史最好不要在饭后阅读。在16至19世纪的北京,也就是明王朝和清王朝时期,商业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偌大一个北京城,公共厕所寥寥可数,以致有“京师无厕”的说法传世。明代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直陈时弊,将京城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厕所。这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了?
事实上,情况远比这严重得多。由于寥寥几个公共厕所还都是收费的,如果不是出于体面或是别的什么顾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满大街找半天之后走进去的。“故人都当道中便溺”,不仅普通百姓这样做,一些官员也带头这样做。不仅男人这样随便,甚至女人也将便器直接倒在街上。自然是大便夹杂着小便,人粪夹杂着牛溲马尿,北京城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厕所,还是一个巨大的垃圾站。当真是“重污叠秽,处处可闻”(据清代佚名《燕京杂记》)。
直到清朝末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北京各街道遍修厕所,不准随地便溺。而且,出现了大粪车,以摇铃为号。
臭气熏天的北京城慢慢干净起来……
皇家气象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晋景公姬獳品尝新麦之后觉得腹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姬獳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由此暴露出先秦时宫厕的简陋。这沉痛的代价使得后世对屙屎这样的事情多了几分谨慎。
汉高祖刘邦位列“中国流氓史”头把交椅,他的做法实在可以配得上他的身份。他在群臣面前内急,为了节约时间开会,同时也为了不至于掉进厕所中,竟让一个文官把帽子递给他,他背过身去,把帽子倒过来,一会儿,半帽子热气腾腾的尿呈现在众人面前了。
这个流氓皇帝的后代汉武帝刘彻,更是别出心裁,居然在解大便时接见高级官员。这是《汉书8226;汲黯传》里透露出来的:“大将军(卫)青侍中,上踞厕视之。”史官并没有记录下卫青的情绪,但可以肯定的是,卫青在汉武帝的眼中是一等一的重臣,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获得了在皇帝大便时被接见的机会。
关于皇家厕所的不同寻常之处,《世说新语》有所透露。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初见时,觉得富丽堂皇,比之民间住宅都强得多,进去,才发现原来也是有臭气的,心下稍微平和了些。不多时,见厕所里有漆箱盛着干枣,只当是“登坑食品”,便全部吃光;俟完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登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近世的肥皂。
或许是受了汉高祖用大臣帽子撒尿的启发,后世的皇帝们多半使用便壶来解决问题,而不亲自上厕所了。《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卫生用具——可知至迟从那时起,皇帝就不一定非得同厕所打交道了。“虎子”后来变了称呼唤作“马桶”,据说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不释手,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盆子击碎了。
尿盆与酒器难以分辨,这大抵是古人审美趣味不同造成的笑话。便器发展到清朝,已体现出极强烈的人性关怀特征。清代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皇帝、妃嫔们使用的“官房”是十分讲究的,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式,用木、锡或瓷制成。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便盆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一般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里,以防止渗漏。锡质官房为椭圆形,盆上有木盖,正中有钮;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沙发一般,坐在上面,并不比现在的马桶差,只不过不能冲水而已。
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记载。太后说要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去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太后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表雕成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条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屉,尾巴是后把手,下颌是前把手,嘴微微张开,手纸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官房里放有干松香木细末。太监要把用绣云龙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外,请安以后,打开黄布套,取出官房,由宫女捧着送进净房(净房一般设在卧室床的右侧,明面上装一扇或两扇小门,里面是不足一米宽的死夹道,专门为便溺用)里,宫女把油布铺在净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纸放进壁虎嘴里;太后完事后,由宫女捧出去,交给太监,太监仍然用布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完脏物后,擦洗干净,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等下一次使用。
宫中虽然可以如此,羁旅途中自然不能这样繁琐,一路车马,也不方便端来端去的。这不用我们操心,早有人替太后老佛爷想好了。1903年3月,慈禧以恭谒西陵(在河北省易县西)为名,要乘上火车抖抖威风。卧室内,面对着车窗放置着特制的铁床,床上被褥枕头应有尽有,用幔帐围着。床的一侧有门,打开即是大小便用的如意桶。桶底铺着黄沙,再灌进水银,粪便落入不见痕迹。桶外用宫锦绒缎套罩着,看上去像一个绣花坐墩。
清史家孟森的描述是:“……车中备铁床、裀褥枕被,花车原有卧榻置不用,计吸鸦片烟非此不适故耳。床横置,面车窗,以幔围之,床身购诸肆,嫌柱稍高,截其脚而移高其床面。床侧一门,启之即如意桶。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外施宫锦绒缎为套,成一绣墩。车身亦(遍)套黄绒,而以缎贴里。”这种如意桶,可算是当时登峰造极的高级卫生设备了。
用什么擦屁股?
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
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孝心实在是可圈可点。那么,竹片呢?软硬估计已经不是问题,竹子的问题在于毛刺甚多,万一竹片不够光滑,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南唐书8226;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掘新坑成财主
厕所管理员的工作也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这绝对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值得商家学习,值得全民把玩。
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做穆太公的人。当然,没有谁会在自己的名字上带着这么高的辈份。姓穆是一定的了,“太公”则很可能是大家对他的尊称。这位姓穆的老先生是如何赢得群众尊敬的呢?
穆太公是乡下人,有一天进城,发现城里的道路两旁有“粪坑”,且是收费的。老先生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并没有一走了之,他立在这简易厕所外面呆了半天,发现来解手的人不少,于是,他凭借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饭碗——“倒强似作别样生意!”
回到家之后,穆老先生请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并请一个读书人给厕所题写了个别致的名字:“齿爵堂”。为了吸引客流,又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张贴,上面写着:
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一手很有吸引力,农家人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现成的草纸用,加上厕所环境实在优雅,“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值得说明的是,穆太公的厕所是免费的。那他老人家费这么大劲儿,如何体现经济利益呢?原来,早在城里上厕所的时候,他便已经领悟到,在乡下,厕所收费是行不通的。但是,粪便是可以出售的。他便把粪便收集起来,卖到种田的庄户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盐来置换。一劳永逸,久而久之,便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真的是“强似作别样生意”!(据明末清初无名氏《掘新坑悭鬼成财主》) (作者:李阳泉)
“健康”(食品有误区华尔街日报 2009-05-19 09:05:16)
许多美国人以为他们现在吃的东西都算得上是健康食品。不过,我们其实很容易被自己头脑里的那些思维定势和食品生产商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加注了水、盐的鸡肉仍然可以打上百分之百纯天然的标签以鸡肉为例吧。美国人平均一年要吃上大约90磅鸡肉,这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一倍以上,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如今已经转而吃起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来了。不过在美国销售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新鲜鸡肉都加注过水、盐,有时还要加入一种名为角叉胶的海藻提取物以帮助鸡肉保持添加的水份。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表示,以这种方式处理过的鸡肉仍然可以标上“全天然”或者“100%天然”的字样,因为水、盐和角叉胶这些物质都是天然成份──尽管这些东西并不是鸡肉的天然成份。
生产商必须在包装上注明添加成份──不过这些成份的字体可能会很小:仅相当于标注产品名称所使用的大字体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想控制钠的摄入量以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那么就别忘了查看营养表。一份四盎司的未经处理的鸡肉含有大约45至60毫克的钠。而一份所谓的“增强型”或者“注水”鸡肉则含有200至400毫克的钠,钠含量几乎和快餐食品炸薯条相当。
加入盐水的作法是在大型折扣店开始销售食品,并设法以统一的重量和价格销售鸡肉的时候开始变得普遍起来的。注水能够使包装好的每盒鸡肉的重量变得更加均衡。不过这意味着消费者为添加的盐水付出了鸡肉的价钱──根据鸡肉生产商联盟Truthful Labeling Coalition的估计,这笔开支每年高达20亿美元。该联盟的生产商们允诺不对鸡肉产品进行加工处理。
“增强型”鸡肉的生产商,其中包括某些美国最大的生产商表示,许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比较产品口味时,都更喜欢增强型鸡肉,此外增强型鸡肉能够更好地保持水份。鸡肉生产商Pilgrim's Pride的发言人雷•阿特金森(Ray Atkinson)表示,该公司既销售增强型鸡肉,也销售未经加工的鸡肉,这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还指出,即便是330毫克的钠含量,增强型鸡肉也仍然符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认证标准。
Truthful Labeling Coalition成员Foster Farms上周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63%的消费者并不了解鸡肉行业的这种作法。此外,82%的消费者认为,注入盐水的鸡肉不应标有全天然字样。这一电话调查访问了美国西海岸的1,000名消费者。
以下是其他一些实际上或许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健康的食品:
食盐替代品:如果你正在努力减少盐的摄入量,那么在开始使用食盐替代品之前先和医生咨询一下。大多数此类替代品都含有氯化钾,该物质可能加重肾脏问题,与某些心脏和肝脏药物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人造甜味剂:无糖的口香糖、薄荷糖和其他糖果的卡路里更低,而且有益于你的牙齿健康。不过这些产品一般都含有一种植物提取物──山梨糖醇。这种物质不能被身体完全吸收,而且还是一种天然的轻泻药。对于那些对山梨糖醇敏感的人来说,吃一包口香糖或者薄荷糖就可能引发肠胃气胀、胃部疼痛和腹泻。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现,此类有甜味但卡路里更低的糖醇──其中还包括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可能会令他们的血糖升高。
反式脂肪:近来,这种可能引发动脉阻塞的物质在加工食品中的用量已经大为减少。不过生产商们可以有四舍五入的上下浮动空间:只要每份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在0.49克以下,那么该产品在包装上仍可注明不含反式脂肪。因此你可能仍在摄入大量的反式脂肪,“尤其是在每份的含量不切实际的情况下,” 非营利性的专业机构美国饮食营养学会(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的营养学家兼发言人邦妮•陶蒂(Bonnie Taub-Dix)表示。如果产品的成份中含有部分氢化油、氢化油或者起酥油,那么这样的产品就不能说是100%的不含反式脂肪,而且其中还可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
同样的四舍五入浮动原则也适用于零卡路里、零脂肪和零碳水化合物产品上面。Walden Farms宣传该公司旗下一系列调味酱、果酱和沙拉酱是“不含脂肪、糖和卡路里”。该公司表示,这些产品确实含有少量卡路里以及每份至多0.49克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小麦面包”:这种叫法毫无意义,因为几乎所有的面包都是由小麦制成的。有些生产商通过使用棕色包装或者加入红糖或者蜜糖的深色面包更是增加了人们的这种误解。更为健康的产品是全麦面包,这种面包中包含粗麸皮和小麦胚,这些都是营养元素和纤维的上好来源。查看一下成份,如果第一项成份标明的是“强精粉”,那么里面就不会含有太多全麦的成份。
一些面包生产商在包装上仍然印有美国农业部过去使用的食品金字塔──这一指标推荐每天食用6至11份面包或意大利面。而现在它已经被一项更为个人化的金字塔所取代,新指标建议人们每天食用六份碳水化合物,而且其中三份最好是全麦食品。
纤维:食品公司正在向各类食物中添加纤维成份──包括酸奶、冰淇淋和饮料。在许多时候,添加的纤维物质取自纯化粉,而不是那种来自全麦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中的纤维。而后者已经被证明能够降低胆固醇、减少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预防结肠癌。不过,据非营利性消费者权益组织公众营养健康科学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的研究,并没有太多证据表明那些单一纤维,比如菊粉、麦芽糊精、燕麦纤维和聚葡萄糖具有同样的效果。而营养表并不会将这些纤维物质区分开来,所以别忘了查看成份表。
公众营养健康科学中心主任迈克尔•雅各布森(Michael Jacobson)表示,“添加纤维或许比不加要更好,但这不及来自水果、蔬菜和全麦谷类的天然纤维那样营养健康。”
酸奶:现在商场货架上的酸奶产品之丰富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而产品功能包括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保护消化器官健康,或者是提高免疫力。以上的种种益处在许多时候往往仅是由酸奶中的某一种成份提供的,而且你可以从其它食品中摄取多得多的此类营养。比如说,Promise activ SuperShots酸奶宣称因为内含350毫克的钾,该产品“有助于控制血压”。其实,在一根香蕉、一份菠菜或者是一个烤土豆里面含有更多的钾元素。DanActive益生菌乳制品宣称自己能够提高免疫力的原因是该产品添加了干酪乳杆菌菌株。现在有许多对此类益生菌的研究,不过眼下,市场营销显然走在了科学的前面。科学研究表明,DanActive所含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那些服用抗生素的人们防止腹泻。
超级水:美国公众营养健康科学中心今年年初因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对旗下维他命饮料的宣传起诉了这家公司。该中心表示,这些冠名以“防护”、“拯救”、“能量”和“耐力”的饮料不过是每瓶能量125卡路里的糖水。可口可乐称这一诉讼毫无意义,并表示该公司生产的VitaminWater品牌的标识并无不妥之处。可口可乐公司发言人斯科特•威廉森(Scott Williamson)表示,“现在的消费者非常精明,他们都受过教育,而且希望喝到的饮料不仅仅能够补水。”
政府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缺乏这些饮料中所提供的维生素。如果吸收了过剩的维生素,那么多余部分也会被排出体外。
欧米加-3:许多食品都添加了这种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欧米加-3据说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癌症和关节炎的风险,还有助于大脑健康。不过你可以从自然的食品中得到更多的欧米加-3。如果每杯8盎司的牛奶中添加了32毫克欧米加-3,那么喝掉45杯这样的牛奶,其摄入量才相当于吃掉3毫克的三文鱼。
以上提及的产品有没有什么坏处呢?没有,不过这些东西或许并不像生产商所宣传的那样好。陶蒂说,应该尽量多买些更接近其自然状态的食品
2009年5月6日星期三
日本人摘掉“小日本”帽子的秘密
日本社会在追求生活便利方面,似乎费足了功夫,估计每250人左右就拥有一间公共设施,这是相当庞大的数字,应该可列世界前茅。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立志改善国民的体质,作为强国运动的基础部分,使体育馆成为每所学校的基本构成。由此摘掉“小日本(人)”的帽子。
日本人梦想中的身材
日本社会在追求生活便利方面,似乎费足了功夫。据日本消防厅2005年的统计,不算中央政府所管辖的,光日本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的公共设施,如公立学校、保育所、儿童馆等教育设施,公民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老人中心等社会设施,全国各地有445800余所。
加上中央政府经管的部分,一亿两千七百余万日本总人口中,估计每250人左右就拥有一间公共设施,这是相当庞大的数字,应该可列世界前茅。
就笔者居住地的附近而言,有区公民馆、区市民中心、区体育馆、妇女会支部、图书馆、町休憩之家等公共设施,各司其职,向具有各类需要的居民提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笔者住的公寓弄堂口对面,有一座公民馆,一个垒球场,边上又是一座小型公园,经常可以看见学生以及社会人团体在球场练球,也有年轻母亲携儿带女在公园嬉戏。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立志改善国民的体质,作为强国运动的基础部分,开始注重普及体育设施,使体育馆成为每所学校的基本构成。如今无论是在喧嚣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只要是所公立学校,就一定会有一座体育馆,没有游泳池的学校体育馆,也随处可见。
日本从14世纪到19世纪下半叶,男子的平均身高都在157厘米,四百余年几乎没有变化,而从明治维新以来一个半世纪,却达到170.7厘米(1993年统计),增幅超过14厘米,增长率几乎和高头大马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一样。究其原因,除了食物结构改变之外,最大的恐怕是体育运动的普及了,而体育运动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共体育设施的普及。
顺便一提,根据200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国成人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9.7厘米。另据江苏高邮一处6000年前古墓群遗址的发掘报告,其中近300具男性遗骨的平均身高推断接近170厘米。两相比较,国人的身高在六千年里几乎没有变化。
如果说“小日本”是指其国土狭小的话,那么明治以来日本的国土结构并没有多少变化,比起疆土辽阔的中国来,依然还是“小日本(国)”。但是如果是指其身高的话,晚清的中国男人要比日本男人平均高过十公分,确实也可以卑称其为“小日本(人)”,但是现在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成年男性一公分,这一变化让人沮丧,却不得不给他们摘掉“小”的帽子了。
重视体育和强身,是日本明治以来一贯的国策,笔者自己作为亲历者,也印象深刻。笔者女儿在小学三年级时随我们从多伦多迁来日本,从本地的小学四年级一直读完初中,待了七年。她在七年里先后参加学校以及地区的篮球队和排球队,隔天训练,还不时参加各类比赛。结果她的身高突飞猛进,一直长到170厘米,远远超过她母亲,差不多能和笔者比肩了。毫无疑问,这大部分都是运动的结果。
再说笔者自己,六七年以来,笔者从名古屋搬到筑波,又从筑波迁徙来大阪,地理上经历了日本三大都市圈,唯一不变的是始终都在使用居住地附近的体育设施。
笔者现在执教的大学边上,正好是一座公民体育中心,两年前抵此以来,只要不离开城市,笔者差不多每天都去体育中心的游泳池锻炼。买一张月票才4900日圆,相当于五顿午餐的价格。每天游泳的结果使笔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较少头痛脑热,需要跑去医院就诊。
大概日本的体育设施较为普及,在游泳池很少见到年轻人,而大部分的利用客是上了年辈的老人。日本的公共设施一般对65岁以上的年龄层实施不收费或者收半费的制度,所以特多老年使用者。就说笔者每天去的游泳池吧,在两边专门划出两条泳道,一条用于“水中步行”,另一条用于“水中体操”,参加者清一色是老人,大部分是七十岁以上的,询及年龄,八十以上的也不乏其人。老人们像接龙似的,热闹的时候一个扶持着一个的肩膀在水中行走,场面感人。
有一次见到一条报道,称日本几乎所有这一类公共设施都属于赤字经营,需要各级政府的预算或者“助成金”维持,收费只能冲抵开支的一小部分。日本是个富裕社会,何以不让这些设施自负盈亏呢?笔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询问过一些专家。
有一次一位研究政府运作的学者告诉笔者,日本的主事者普遍认为,公共设施赤字经营是当然之理,去游泳池健身的老人越多,去医院就诊的老人就越少,因此在公共设施支出的款项,就可以从医疗国民保险支出中回收。笔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条良性之链,“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
最后说一个笑话:日本的老人喜欢去医院和诊所,因为老人的诊疗收费较低,很多老人在医院候诊室相聚,交流各类健康和健身信息,因此不少老人把医疗机构也当作交际场所。
笔者以前在名古屋一所大学的一位老师曾经告诉笔者,老人某甲天天都去一家医院和其它老人聚首,某日老人某甲没有露脸,老人某乙很关切地询问有谁知道原由,某甲的街坊老人某丙就朗声说道:“老人某甲病了”。真的病了,就躺在家里,去不得医院了。
中评:中国应防止克服“文化朝贡心理”
在人文领域或自然科学领域,中国国内几年来有一个似乎越来越强的倾向,那就是包括一些所谓的文化和科技精英在内,在如何客观对待西方人文和科学方面出现了偏差。其中的精神崇拜和文化朝贡心理非常浓厚。
影视界是明显而直观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西方电影界的肯定和影视大奖的承认,没有那种片面追求华丽和宏大效果的所谓电影语言,似乎这部作品就不是最好的、就是二流的,就容易产生了强烈的失落甚至自卑。这就导致一些导演或演员不唯本国国情和民众的喜好,只奔着西方电影大奖和好评而去,口味自然也要努力迎合西方电影人和民众的口味,并美其名曰“以西方能接受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适当的电影语言容易被接受,也是需要的,但这也常常导致一味追求迎合性电影语言的误区。实际上,这种被扭曲和机械剪贴的作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让西方真正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还需要仔细观察。而且很多时候,西方电影界的口味也是多变的、难调的,说不认就不认,最后往往是“白费蜡”。
其实,如果有一颗平常之心,就没有这个刻意追求的必要。本国本土的优秀电影人才和作品也不少见,实际水准怕也不比一些获西方什么金银的动物大奖差到哪里去,就象鲁迅、巴金等人的文学不低于诺贝尔文学奖水准一样。以中国观众或华人圈内眼光品评,有些电影作品甚至要强很多。但恰恰是这些优秀的本土题材电影创作人员为圈内一些名导名媛所不屑,因为不合西方人的“艺术要求和大众口味”。当然,并不否认一些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本土作品确有不凡之处,只是在这方面,万万不可走火入魔,要有必要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其他人文研究领域,比如经济学、政治学和国际研究,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理论精髓到国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环节。但千万不要陷入误区,不要囫囵吞枣、照搬照抄,不要动辄拿晦涩的大理论唬人。中国现代历史上吃过的机械教条主义苦头并不少,历史教训并不遥远。文学作品方面显得较为客观些,我们不否认诺贝尔文学奖等世界文学大奖的分量和荣誉,在这方面不能故步自封,但也不要刻意追求。
在自然科学领域,我们不仅丝毫不能否认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领先地位,而且需要紧紧跟踪西方科学发展步伐,认真扎实地学习,好好补课、吸收并创新,尤其决不要有一些成就即妄自尊大、沾沾自喜。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与西方发达世界的科技差距是巨大的。尽力弥补差距是对的,但这也不意味着在科学领域亦步亦趋、顶礼膜拜,以致于形成严重依赖而出现浮躁心理,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导致创新精神的丧失。
一种科学立项、选题或文章,在听取发达层次的专家建议或评审时,在送往外文杂志发表时,如果遭到个别人士或刊物的否决,似也不必立即不加分析进行自我否定,而且对核心内容似也要有所保留。不是有传说,改革开放之初,一些此前的优秀自然科学成果要送到个别发达国家专家那里去获取国际认可、“评审过关”吗?据说攸关科技发展或国防前途的重要成果被人家看中,表面上却故意轻描淡写,说没有价值,暗中收为己用;而把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就言听计从,白白损失一些重大科技机密和科技发展契机。
再则,不要对自己人缺乏基本信心,不要忽视了身边和本土的优秀人才和科学积淀。一些看法认为,西方的才是人才,留洋的才是人才,本土的优秀人才就不当回事了。那样的话,引来一些外来凤凰,却冷了本地凤凰,得不偿失,甚至增加了无谓的差距和摩擦。况且真正吸引海外的优秀金凤凰怕也不那么容易。所以,一定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人气和合力。当然,近年来,经过摸索和一些经验教训,中国国内这方面的科技心态有所改良,但还是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法原则。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更不是自我膨胀,不能简单地一概以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是另一个误区。克服一些过度的文化或科学膜拜心理,决不是要倡导和回归文化和科技封闭,而是以正确的心态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开放和发展。
人民币的远大抱负
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商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对策。讨论大部分是围绕着钱的问题──无论是温家宝总理对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的担忧,还是中国央行提出的以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向全球货币改革贡献力量的一大因素一直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事实。不过,现在有初步迹象显示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北京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包括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最近的一个是阿根廷。根据协议,这些央行可以向希望购买中国商品的本地进口商出售人民币。这对因金融危机而难以获得贸易融资的进口商尤其有好处。同样,这也与中国希望参与二十国集团支撑贸易融资的努力的愿望相一致。
中国早就希望人民币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些货币互换协议正是在这样一个政策目标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个更广泛的政策目标对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敞口和交易成本则有着更为现实的作用。2008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是一些中国出口企业破产的原因之一。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将会在未来降低这类风险。
当然,不应该把货币互换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混为一谈。虽然公布的具体细节很少,但是看起来人民币不能用来兑换其他货币,特别是美元。这些国家也不能把人民币当作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来保护本国货币,这和最近好几个国家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不同。从很大程度上讲,这是因为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香港仍是唯一一个可以开人民币储蓄帐户的地方,但即使是在那里每日的存款和取款额度也是有限制的。
然而,尽管货币互换协议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兑换,却是朝着自由兑换迈出的重要一步。更可喜的是,近几个月来中国有关部门看来已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暗示部分自由兑换(特别是在中国和其主要地区性贸易伙伴之间)的前景可能比很多人认为的来得要快。
中国国务院去年12月宣布,有意允许特定省份的企业用人民币结算与特定贸易伙伴的国际贸易相关交易。广东省可以与香港和澳门用人民币结算,广西和云南则可以与东盟国家用人民币结算。
这些都是试点方案,还尚未启动,而且也不清楚它们会和已经实施的货币互换协议在实际应用上有何不同。香港针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试验将是最值得关注的。中国倾向于把香港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有鉴于此,国务院对香港人民币结算试点方案的澄清(预计很快就会公布),以及香港企业界对此做出的反应,将能很好地代表世界其他地方可以预期的结果。
人民币向全球货币的转型已经开始。这不会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转变,不过却可能比预计的要快。经济危机为中国提供了机会,它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稳定和贸易顺差国家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向贸易逆差国家提供人民币信贷。
北京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包括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最近的一个是阿根廷。根据协议,这些央行可以向希望购买中国商品的本地进口商出售人民币。这对因金融危机而难以获得贸易融资的进口商尤其有好处。同样,这也与中国希望参与二十国集团支撑贸易融资的努力的愿望相一致。
中国早就希望人民币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些货币互换协议正是在这样一个政策目标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个更广泛的政策目标对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敞口和交易成本则有着更为现实的作用。2008年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是一些中国出口企业破产的原因之一。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将会在未来降低这类风险。
当然,不应该把货币互换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混为一谈。虽然公布的具体细节很少,但是看起来人民币不能用来兑换其他货币,特别是美元。这些国家也不能把人民币当作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来保护本国货币,这和最近好几个国家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不同。从很大程度上讲,这是因为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香港仍是唯一一个可以开人民币储蓄帐户的地方,但即使是在那里每日的存款和取款额度也是有限制的。
然而,尽管货币互换协议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兑换,却是朝着自由兑换迈出的重要一步。更可喜的是,近几个月来中国有关部门看来已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暗示部分自由兑换(特别是在中国和其主要地区性贸易伙伴之间)的前景可能比很多人认为的来得要快。
中国国务院去年12月宣布,有意允许特定省份的企业用人民币结算与特定贸易伙伴的国际贸易相关交易。广东省可以与香港和澳门用人民币结算,广西和云南则可以与东盟国家用人民币结算。
这些都是试点方案,还尚未启动,而且也不清楚它们会和已经实施的货币互换协议在实际应用上有何不同。香港针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试验将是最值得关注的。中国倾向于把香港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有鉴于此,国务院对香港人民币结算试点方案的澄清(预计很快就会公布),以及香港企业界对此做出的反应,将能很好地代表世界其他地方可以预期的结果。
人民币向全球货币的转型已经开始。这不会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转变,不过却可能比预计的要快。经济危机为中国提供了机会,它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稳定和贸易顺差国家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向贸易逆差国家提供人民币信贷。
眼睛欺骗了你:欧普艺术中的动态幻觉
撰文 苏珊娜·马丁内斯-康德(Susana Martinez-Conde)
蒂芬·L·麦克尼(Stephen L. Macknik)
大部分的幻觉图形都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它们是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visual illusion)。早在视觉科学作为一个正式学科出现之前,画家们就已经设计出了欺骗大脑,让我们以为那块平坦的画布是三维的,再用娴熟的画技让我们把眼前的静物画当成了一盘甘美的果实。在发现视觉的基本原理方面,视觉艺术常常利用系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多半依赖直觉)领先于视觉科学。从这个角度讲,美术、错觉和视觉科学实际上,常常环环相扣。
直道欧普艺术(op art)运动诞生,视觉错觉才被认可为一种艺术形式。20世纪60年代,这一运动同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始,1964年,《时代》杂志赋予了它们“欧普艺术”这一术语。1965年,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举办了“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展览会。在展览会上,欧普艺术家们探究了视觉感知的许多方面,例如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不会存在的“不可能图形”,以及关于光亮、颜色和形状感知的幻觉。但是“会动”的幻觉图片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在这些欺骗眼睛的诡计中,静止的图案让观看者在主观上产生了强烈的错觉,误认为它们是在动的。
下面的示例图片是完全静止的,但看起来却在动。并且,它们还证明了,关于视觉系统研究的许多重要发现来自于对视觉艺术的研究。欧普艺术的奠基人维克多·瓦萨雷利(Victor Vasarely)曾说:“在基础研究中,有必要让智力方面的严格和情感方面的自由交替。”下面展示的欧普艺术,一些来自于欧普艺术家的创作,另一些是视觉科学家按照欧普艺术的惯例创作。但它们都很明显地显示,欧普这种艺术风格本身就是一种连接艺术和幻觉感知的桥梁。
关于“眼动”:
《环球科学》2007年09期:眼睛泄露你的心灵
麦凯射线
本图是1957年,当时就职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神经科学家唐纳德·M·麦凯(Donald M. MacKay)所作。该图显示出,这类规则或反复性的刺激,例如雷射线[麦凯射线(MacKay rays)] 在直视时会产生闪烁或运动的错觉。注视圆心,注意边缘的闪烁,就是这幅图产生的幻觉。
这一图形来自一次偶然的观察。麦凯是在BBC的一个录音室里第一次看到这个效果的:那位播音员被平行线柱之间的空白里间上下跳动的阴影错觉搞得很不耐烦。
欧普艺术家以赛亚·勒维安特(Isia Leviant)无意中将麦凯射线和BBC墙板结合到了经典的英格玛(Enigma,意为“谜”)错觉中。旧金山探索馆中悬挂着几幅表现这一效应的勒维安特的原版画作,包括这幅图的最初版本[即著名的交通错觉(Traffic Illusion)]。 当你注视着英格玛图时,这些紫色的同心圆环仿佛充满了飞快环形运动的粒子,好像无数的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汽车拼命地绕着轨道行驶。但这个错觉是从我们脑子里还是眼睛里产生的?证据是互相矛盾的,直到我们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的神经学家Xoana G. Troncoso和Jorge Otero-Millan在合作中发现,这一运动是由微跳视(microsaccade)所引起的:凝视的时候,眼球会发生无意识的细微颤动。然而,导致这个错觉发生的确切大脑机制还不明确。一种可能性是,微跳视会使图片外围部分的几何图形发生小幅移动。这些移动产生的反差就使运动的错觉发生。神经学家和艺术家贝维尔·康威(Bevil Conway)和他哈佛医学院的同事最近证明,成对的不同对比率的色质刺激能在视觉皮层的神经元上产生运动信号。他们还主张这一神经机制可能就是某些静止图案产生运动错觉的基础。
欧普艺术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日本东京立命馆大学的视觉科学家北冈明佳(Akiyoshi Kitaoka),追随着几十年前那些伟大的欧普艺术家们的足迹。“水路螺旋”(Waterway Spirals)就是对勒维安特的英格玛错觉进行的“改版”,这一版本引人注目,效果强烈。请注意蓝色螺旋纹上强烈的运动错觉。
圣诞节灯光错觉,来自幻视艺术家吉安尼•A•萨尔孔(Gianni A. Sarcone)。这也是一幅基于勒维安特英格玛错觉的作品。注意沿着黄绿条纹的流动感。
看着瞳孔中央,你会发现其周围的紫色环中出现了快速转动的错觉。这是来自神经学家兼工程师乔治•奥特罗-米兰(Jorge Otero-Millan)对英格玛错觉图的贡献,它也反映了眼睛运动在对错觉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布里奇特•赖利的运动错觉
这一系列图片中大部分运动错觉产生的潜在原因都是眼睛运动,包括明显的和细微的。 由欧普艺术家布里吉特•赖利(Bridget Riley)创作的这个图案,当观察者转动眼睛观看图案时,会发现快速的螺旋式运动。
布里奇特•赖利的运动错觉
作为对赖利的又一献礼,这是苏格兰邓迪大学的视觉科学家尼克•韦德(Nick Wade)创作了画面上同时有流动的和闪烁的运动的作品。使人想起许多赖利的著名艺术作品。
大内错觉
这是欧普艺术家大内初(Hajime Ouchi)创作的错觉图案。前后移动你的头,并让眼睛在画面上转动,注意中间的圆圈和其背景互相独立的移动。 德国弗莱堡大学视觉科学家洛萨•斯皮尔曼在浏览(Lothar Spillmann)大内的《日本光学和几何学艺术》一书时,偶然见到这一错觉。之后,大内错觉被斯皮尔曼介绍到视觉科学界,并大受欢迎。
大内错觉
这是大内错觉同时代的变体,由北冈创作。这也是个大受欢迎的作品。
更多北冈创作的欧普艺术
北冈创作的帽针海胆,生动地显示出眼睛运动在感知这一动态错觉时的重要性。
旋转斜线错觉
视觉科学家西蒙•戈里(Simone Gori)和盖•汉堡(Kai Hamburger)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时创作的旋转斜线错觉,这是一个新奇的变化,将英格玛效应与布里奇特•赖利的火焰效果结合了起来。 观察这一错觉的最佳方法是,先靠近显示屏然后再往后移动。当你接近图片时,可以观察到辐射线逆时针转动。当你远离图片时,它们则顺时针转动。这一错觉入选了第一版《最佳视觉错觉年度大赛》(2005年8月23日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举办)。
旋转斜线错觉
画家三羽美和(Miwa Miwa)对旋转斜线错觉的变形作品是为了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经典电影《迷魂记》表达敬意。
旋转斜线和英格玛的结合
戈里和汉堡将旋转斜线和英格玛错觉结合,不仅显示出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也是静态图像产生运动错觉的有力证明。1981年,差不多三十年前利维安特创造出的英格玛错觉,至今仍然为视觉科学和视觉艺术提供着灵感。(环球科学编译 silk)
蒂芬·L·麦克尼(Stephen L. Macknik)
大部分的幻觉图形都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它们是视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visual illusion)。早在视觉科学作为一个正式学科出现之前,画家们就已经设计出了欺骗大脑,让我们以为那块平坦的画布是三维的,再用娴熟的画技让我们把眼前的静物画当成了一盘甘美的果实。在发现视觉的基本原理方面,视觉艺术常常利用系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多半依赖直觉)领先于视觉科学。从这个角度讲,美术、错觉和视觉科学实际上,常常环环相扣。
直道欧普艺术(op art)运动诞生,视觉错觉才被认可为一种艺术形式。20世纪60年代,这一运动同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始,1964年,《时代》杂志赋予了它们“欧普艺术”这一术语。1965年,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举办了“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展览会。在展览会上,欧普艺术家们探究了视觉感知的许多方面,例如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不会存在的“不可能图形”,以及关于光亮、颜色和形状感知的幻觉。但是“会动”的幻觉图片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在这些欺骗眼睛的诡计中,静止的图案让观看者在主观上产生了强烈的错觉,误认为它们是在动的。
下面的示例图片是完全静止的,但看起来却在动。并且,它们还证明了,关于视觉系统研究的许多重要发现来自于对视觉艺术的研究。欧普艺术的奠基人维克多·瓦萨雷利(Victor Vasarely)曾说:“在基础研究中,有必要让智力方面的严格和情感方面的自由交替。”下面展示的欧普艺术,一些来自于欧普艺术家的创作,另一些是视觉科学家按照欧普艺术的惯例创作。但它们都很明显地显示,欧普这种艺术风格本身就是一种连接艺术和幻觉感知的桥梁。
关于“眼动”:
《环球科学》2007年09期:眼睛泄露你的心灵
麦凯射线
本图是1957年,当时就职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神经科学家唐纳德·M·麦凯(Donald M. MacKay)所作。该图显示出,这类规则或反复性的刺激,例如雷射线[麦凯射线(MacKay rays)] 在直视时会产生闪烁或运动的错觉。注视圆心,注意边缘的闪烁,就是这幅图产生的幻觉。
这一图形来自一次偶然的观察。麦凯是在BBC的一个录音室里第一次看到这个效果的:那位播音员被平行线柱之间的空白里间上下跳动的阴影错觉搞得很不耐烦。
欧普艺术家以赛亚·勒维安特(Isia Leviant)无意中将麦凯射线和BBC墙板结合到了经典的英格玛(Enigma,意为“谜”)错觉中。旧金山探索馆中悬挂着几幅表现这一效应的勒维安特的原版画作,包括这幅图的最初版本[即著名的交通错觉(Traffic Illusion)]。 当你注视着英格玛图时,这些紫色的同心圆环仿佛充满了飞快环形运动的粒子,好像无数的微小到几乎看不见的汽车拼命地绕着轨道行驶。但这个错觉是从我们脑子里还是眼睛里产生的?证据是互相矛盾的,直到我们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的神经学家Xoana G. Troncoso和Jorge Otero-Millan在合作中发现,这一运动是由微跳视(microsaccade)所引起的:凝视的时候,眼球会发生无意识的细微颤动。然而,导致这个错觉发生的确切大脑机制还不明确。一种可能性是,微跳视会使图片外围部分的几何图形发生小幅移动。这些移动产生的反差就使运动的错觉发生。神经学家和艺术家贝维尔·康威(Bevil Conway)和他哈佛医学院的同事最近证明,成对的不同对比率的色质刺激能在视觉皮层的神经元上产生运动信号。他们还主张这一神经机制可能就是某些静止图案产生运动错觉的基础。
欧普艺术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日本东京立命馆大学的视觉科学家北冈明佳(Akiyoshi Kitaoka),追随着几十年前那些伟大的欧普艺术家们的足迹。“水路螺旋”(Waterway Spirals)就是对勒维安特的英格玛错觉进行的“改版”,这一版本引人注目,效果强烈。请注意蓝色螺旋纹上强烈的运动错觉。
圣诞节灯光错觉,来自幻视艺术家吉安尼•A•萨尔孔(Gianni A. Sarcone)。这也是一幅基于勒维安特英格玛错觉的作品。注意沿着黄绿条纹的流动感。
看着瞳孔中央,你会发现其周围的紫色环中出现了快速转动的错觉。这是来自神经学家兼工程师乔治•奥特罗-米兰(Jorge Otero-Millan)对英格玛错觉图的贡献,它也反映了眼睛运动在对错觉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布里奇特•赖利的运动错觉
这一系列图片中大部分运动错觉产生的潜在原因都是眼睛运动,包括明显的和细微的。 由欧普艺术家布里吉特•赖利(Bridget Riley)创作的这个图案,当观察者转动眼睛观看图案时,会发现快速的螺旋式运动。
布里奇特•赖利的运动错觉
作为对赖利的又一献礼,这是苏格兰邓迪大学的视觉科学家尼克•韦德(Nick Wade)创作了画面上同时有流动的和闪烁的运动的作品。使人想起许多赖利的著名艺术作品。
大内错觉
这是欧普艺术家大内初(Hajime Ouchi)创作的错觉图案。前后移动你的头,并让眼睛在画面上转动,注意中间的圆圈和其背景互相独立的移动。 德国弗莱堡大学视觉科学家洛萨•斯皮尔曼在浏览(Lothar Spillmann)大内的《日本光学和几何学艺术》一书时,偶然见到这一错觉。之后,大内错觉被斯皮尔曼介绍到视觉科学界,并大受欢迎。
大内错觉
这是大内错觉同时代的变体,由北冈创作。这也是个大受欢迎的作品。
更多北冈创作的欧普艺术
北冈创作的帽针海胆,生动地显示出眼睛运动在感知这一动态错觉时的重要性。
旋转斜线错觉
视觉科学家西蒙•戈里(Simone Gori)和盖•汉堡(Kai Hamburger)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时创作的旋转斜线错觉,这是一个新奇的变化,将英格玛效应与布里奇特•赖利的火焰效果结合了起来。 观察这一错觉的最佳方法是,先靠近显示屏然后再往后移动。当你接近图片时,可以观察到辐射线逆时针转动。当你远离图片时,它们则顺时针转动。这一错觉入选了第一版《最佳视觉错觉年度大赛》(2005年8月23日在西班牙拉科鲁尼亚举办)。
旋转斜线错觉
画家三羽美和(Miwa Miwa)对旋转斜线错觉的变形作品是为了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经典电影《迷魂记》表达敬意。
旋转斜线和英格玛的结合
戈里和汉堡将旋转斜线和英格玛错觉结合,不仅显示出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也是静态图像产生运动错觉的有力证明。1981年,差不多三十年前利维安特创造出的英格玛错觉,至今仍然为视觉科学和视觉艺术提供着灵感。(环球科学编译 silk)
极超音速飞行器控制器试验成功
当飞机飞行速度超过音速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都会导致机毁人亡。当一个新机型还处在实验阶段时,必须采用无人驾驶的方式,也就是说,操纵飞机的仅仅是一个电脑控制系统。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工程师开发了一款新的控制软件,就可以自动适应变化的环境,从而实现飞机的无人驾驶。
美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超音速交通工具。最新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射引擎(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简称scramjet)有朝一日可以将人们带向太空,或者在1个小时的时间里环绕地球一周。
Lisa Fiorentini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她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制成功的X-43极超音速飞机(X-43 hypersonic jet)整激励着相关控制系统的发展。
Fiorentini和该专业副教授Andrea Serrani正在与美国空军实验室(U.S.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简称ARFL)合作,在俄亥俄州的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Wright-Patterson Air Force Base in Ohio),开发一种新的控制系统。
在最近一期的《制导、控制欲动力学杂志》(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上,他们报道了模拟了新的控制系统在计算机飞行仿真模拟中的完美表现。
Fiorentini表示,这个控制系统不仅精确制导,让飞机沿着预定航线飞行,而且还让机身非常平稳。传感器能够测量出海拔、航速、加速度等参数,控制器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是否要对飞行状态进行调整,使之平稳并保持航线。最后,激励器将执行控制器发出的指令,例如在需要减速时调节引擎供油等等。
“因为这些飞行器现在都是无人驾驶,因此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好,在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前做出处理。”Fiorentini说,“飞机的速度10倍于音速,你哪怕只是损失了一秒钟,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这个新控制器的工作速度必须非常快。”
是什么让俄亥俄州的控制系统脱颖而出呢?Serrani认为,这主要因为系统出色的灵活性,它能够适应飞行中各种各样变化的情况。
“隐身斗篷”问世 可让物品隐身
光线照射到“斗篷”时,改变方向。这样,在我们看来,这个地方原本就没有东西——放置在这里的物品隐身了。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成功让置于“隐身斗篷”中的物品“消失”。
张翔(Xiang Zhang)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和该校纳米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斗篷”,普通的光学检测,将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尽管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个“斗篷”,但“斗篷”下的物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当照射到一个平面的光线被“改变方向”,折射出去,就意味着这个物品在我们的视觉中隐身了。
“我们通过使用新的纳米材料,找到了制造隐身衣的新思路”,张翔表示。“我们的‘斗篷’在光学检测下的表现,不仅表明隐身衣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也是光学视觉转换的重要一步,它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之门,让我们能够操纵光线,制造出功能更加强大的显微镜和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
张翔团队的隐身装置,包括复合材料-复合金属材料、电介质,它非凡的“隐身”本领,更多是来自于独特的结构,而不是物质组成。张翔等人发明了两种新的纳米级材料:用银和镁的氟化物交替分成构成一种渔网状的新材料和从多孔氧化铝中生成的纳米银线。这两种材料都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这是自然存在物所不可能具备的特性。
尽管之前复合金属材料已经成功让“斗篷”从微波频率中隐身,但迄今为止,研究者还没有完成隐身衣的关键步骤——实现光学意义上的隐形。因为金属材料吸收了太多的光线。
张翔和他的团队研制的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纳米。这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纳米,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象河水流过岩石一样。在《自然-材料学》上发表的实验报告中,这个隐身斗篷覆盖的区域为3.8微米左右。它表明,当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物品的隐身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隐身斗篷可以在波长1400~1800纳米之间操作,这几乎是近红外部分的电磁频谱,略长于光线,人类的肉眼可见。张翔表示,由于介质组成和设计,隐身斗篷比以前容易制造,且具有(覆盖区域)向上的拓展性。他还乐观地断言,研究者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以更精确地制造这种隐身装置——换句话说,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隐身。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了光线折射导致隐身的原理在二维物体中是适用的,”张翔表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造在三维空间中适用的‘斗篷’,并使这种装置能尽快投入实际运用。”
这项研究的经费,由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和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资助。
张翔及其研究小组的这份研究报告,将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环球科学编译 Lisa)
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草根浙商"20条经商法则
中新网杭州5月6日电(记者 柴燕菲 实习生 赵晔娇)作为中国最为活跃的第一大商帮,浙商就像追逐市场“水草”而生的“游牧部落”,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然而,参天大树都是由幼苗长成,老板也来自普通老百姓。在浙江民间,广泛流传着“草根浙商”的经商法则,不仅惊羡于他们的成功,更要追寻成功背后的智慧。本网附录如下,并不代表本网
认同或提倡此“法则”。
1.坚持看新闻联播
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都可以不去管9.11事件和中东局势。
2.不要轻易相信合约
哪怕合约让律师看过、公证处公证过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客户已经把钱汇入账户后,都必须确认,这笔钱能不能拿出来。而合约以外的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任何口头承诺都只是承诺,在对方兑现之前都不要沉湎其中。
3.一诺千斤
一定能够做到的事情才可以承诺,但不要夸大其辞。你可以不在乎外界对你的争议甚至你也可以制造争议,但你不能失去信誉,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骗子。
4.赢得起但输不起的生意不做
在做任何生意以前,你都必须考虑,是否输得起,而不是去考虑如果赢了会怎样,输不起的事情你最好别做!
5.先期不要投入太多,给自己留够底牌
不要太早把手里所有的牌都亮出来,因为牌局随时会停止,对方也随时会出新的牌。所以,不到关键时刻,不要亮出最有分量的牌,最后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6.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意同样如此,不要因为利润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风险小就去做。
7.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黄金搭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好的搭档要做到以下五点,否则合作不会长久。其一,你们在一个战壕里至少共同战斗过一年;其二,他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负责;其三,必须是个实在人;其四,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共同的利益;其五,关键时刻没有躲开更没有出卖你。
8.不要在团队里有家庭成员的影子
在以你为核心之一的商业团队里,无论是妻子还是父母都不可以有太多插手。因为团队接受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家庭成员。
9.不要给你的女人讲商业细节
无论这个女人是你众多情人之中的一个更或者是你已经结婚多年的妻子,你都应该不和她们谈你的商业细节:第一,你谈了可能她们也不懂;第二,你谈的细节里面会有能让你入狱的内容;第三,那涉及到商业机密。
10.可以行贿但不要做污点证人
不管接受你贿赂的官员有多么无耻,你都只可以行贿而绝不可以去做污点证人,除非你以后连半个商人都不想做了。而如果是你主动行贿,对方收受了而且也为你办了事情,那你更不应该由此来要挟对方继续开绿灯。
11.不要偷税漏税但要学会合理避税
大头小尾的发票最好别开,营业税以及附加的教育基金该交多少交多少,增值税更别动脑子。关税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企业所得税是可以全部避掉的,但最好给地税面子,个人所得税,视当地政府给纳税人办了多少实事而定。
12.你可以利用新闻记者但不要相信记者
你可以给记者一些礼品,但不能告诉记者底细,更不能相信记者会保守商业秘密,甚至你不能和记者靠得太
近。
13.不要摆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
天外有天,不要在任何场合摆大,哪怕你真的很大。而当对方是个摆大而且肤浅的人,你最好随便找块砖头砸他一个跟头,然后走自己的路!但切记,这个砖头一定不是你自己的砖头,而且最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14.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派系纷争
在任何派系纷争面前都应该保持中立,尤其是在政治派系纷争。事实证明,把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派系纷争中的一方,都是危险而且不明智的。
15.不要太在乎金钱与利益得失
古训有云,有所得就有所失,而有所失就有所得。天下自然有赚不完的钱,基本上你应该没有时间去计较一时的得失才对,哪怕你有的是时间去品茗赏色。
16.资本决定发言权,但你不应该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
男人的金钱应该和女人的年龄一样永远属于秘密,哪怕有一天连女人的年龄都已经不是秘密的时候,你的金钱也应该还是秘密。除非在你临死时即将捐献你的全部家产时,你都绝对不可告诉别人!
17.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但国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会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你首要应该做的是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全部原因,取其长,补其短。而类似微软的故事,离你实在太遥远,你大可以不去管他。
18.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
商业永远是商业,哪怕你是黑道人物,也不能随便利用黑道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同样,即便你有很好的白道资源,你也不能轻易使用。然选择了商人,那你必须遵守一切游戏规则。
19.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事必躬亲
不要把自己搞的没有时间与朋友交流,最要紧的是不要让自己没有时间放松与思考。所以,在牢牢掌握核心业务的同时,应该学会让别人帮你打点生意。同样,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的风险,一定是你能够预防的,不然,你会成为一名忙碌的救火队员。
20.给自己留条后路,预防众叛亲离
后路包括藏起一个存钱罐,虽然里面只有几块钱,但将来就是要靠这几块钱东山再起;也包括一栋法律意义上并不在你名下的房子,更包括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但很仗义而且你也给过他很多帮助的朋友。(完)
认同或提倡此“法则”。
1.坚持看新闻联播
要想把握经济命脉,必须关注政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着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你可以不看财经报道,也可以不看焦点访谈,如果你不是做石油和外汇的,甚至都可以不去管9.11事件和中东局势。
2.不要轻易相信合约
哪怕合约让律师看过、公证处公证过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客户已经把钱汇入账户后,都必须确认,这笔钱能不能拿出来。而合约以外的涉及到利益冲突的任何口头承诺都只是承诺,在对方兑现之前都不要沉湎其中。
3.一诺千斤
一定能够做到的事情才可以承诺,但不要夸大其辞。你可以不在乎外界对你的争议甚至你也可以制造争议,但你不能失去信誉,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骗子。
4.赢得起但输不起的生意不做
在做任何生意以前,你都必须考虑,是否输得起,而不是去考虑如果赢了会怎样,输不起的事情你最好别做!
5.先期不要投入太多,给自己留够底牌
不要太早把手里所有的牌都亮出来,因为牌局随时会停止,对方也随时会出新的牌。所以,不到关键时刻,不要亮出最有分量的牌,最后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
6.商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意同样如此,不要因为利润少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风险小就去做。
7.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黄金搭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好的搭档要做到以下五点,否则合作不会长久。其一,你们在一个战壕里至少共同战斗过一年;其二,他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负责;其三,必须是个实在人;其四,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共同的利益;其五,关键时刻没有躲开更没有出卖你。
8.不要在团队里有家庭成员的影子
在以你为核心之一的商业团队里,无论是妻子还是父母都不可以有太多插手。因为团队接受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家庭成员。
9.不要给你的女人讲商业细节
无论这个女人是你众多情人之中的一个更或者是你已经结婚多年的妻子,你都应该不和她们谈你的商业细节:第一,你谈了可能她们也不懂;第二,你谈的细节里面会有能让你入狱的内容;第三,那涉及到商业机密。
10.可以行贿但不要做污点证人
不管接受你贿赂的官员有多么无耻,你都只可以行贿而绝不可以去做污点证人,除非你以后连半个商人都不想做了。而如果是你主动行贿,对方收受了而且也为你办了事情,那你更不应该由此来要挟对方继续开绿灯。
11.不要偷税漏税但要学会合理避税
大头小尾的发票最好别开,营业税以及附加的教育基金该交多少交多少,增值税更别动脑子。关税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企业所得税是可以全部避掉的,但最好给地税面子,个人所得税,视当地政府给纳税人办了多少实事而定。
12.你可以利用新闻记者但不要相信记者
你可以给记者一些礼品,但不能告诉记者底细,更不能相信记者会保守商业秘密,甚至你不能和记者靠得太
近。
13.不要摆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
天外有天,不要在任何场合摆大,哪怕你真的很大。而当对方是个摆大而且肤浅的人,你最好随便找块砖头砸他一个跟头,然后走自己的路!但切记,这个砖头一定不是你自己的砖头,而且最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14.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派系纷争
在任何派系纷争面前都应该保持中立,尤其是在政治派系纷争。事实证明,把商业利益的希望寄托在派系纷争中的一方,都是危险而且不明智的。
15.不要太在乎金钱与利益得失
古训有云,有所得就有所失,而有所失就有所得。天下自然有赚不完的钱,基本上你应该没有时间去计较一时的得失才对,哪怕你有的是时间去品茗赏色。
16.资本决定发言权,但你不应该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
男人的金钱应该和女人的年龄一样永远属于秘密,哪怕有一天连女人的年龄都已经不是秘密的时候,你的金钱也应该还是秘密。除非在你临死时即将捐献你的全部家产时,你都绝对不可告诉别人!
17.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但国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会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你首要应该做的是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全部原因,取其长,补其短。而类似微软的故事,离你实在太遥远,你大可以不去管他。
18.不要用黑白道的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
商业永远是商业,哪怕你是黑道人物,也不能随便利用黑道规矩去解决商业冲突。同样,即便你有很好的白道资源,你也不能轻易使用。然选择了商人,那你必须遵守一切游戏规则。
19.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事必躬亲
不要把自己搞的没有时间与朋友交流,最要紧的是不要让自己没有时间放松与思考。所以,在牢牢掌握核心业务的同时,应该学会让别人帮你打点生意。同样,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的风险,一定是你能够预防的,不然,你会成为一名忙碌的救火队员。
20.给自己留条后路,预防众叛亲离
后路包括藏起一个存钱罐,虽然里面只有几块钱,但将来就是要靠这几块钱东山再起;也包括一栋法律意义上并不在你名下的房子,更包括一个并不经常来往的,但很仗义而且你也给过他很多帮助的朋友。(完)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杨恒均:西方式教育让我儿子失去了中国式"理想"
看了我写儿子在西方上学的文章,很多朋友写信给我,希望我就教育问题写一些文章,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一些建议,推动一些改革。我又何尝不想呢?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教育是头等的大事。如果想一个国家发生变化,最平和又快捷的办法就是对成人加强启蒙教育或者宣传洗脑,可如果想让一个国家彻底发生变化,则非得从孩子的教育开始不可。
对成年人的思想控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控制了现在,就可以改变过去;改变了过去,也就掌握了未来。说的是篡改历史和控制舆论的重要性。可如果在和平年代,则我认为下面的话更加具有普适意义:谁控制了孩子的教育,谁就掌握了未来。
当然,我这里说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内容,是我们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多少人读书,多少人失学的问题。
我对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和我出国之后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那时我很想知道中西文化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只要在大陆读过小学和中学的年轻人出国后就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西方社会,而在西方受到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移民第二代却再也无法融入中国大陆的社会——你能告诉我有一个海外出生的华人华侨能够从精神上回流到中国大陆的例子吗?
十几年前出国后,我除了老老实实潜伏下来,研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外,有段时间我一度把注意力转向教育,因为我隐约地意识到,无论政治还是军事,甚至是经济,都不能最终决定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最终将由我们施于孩子身上的教育来决定。
于是,我先后在美国和澳洲大学(美国的是华盛顿的一所大学,澳洲的是悉尼大学教育学院)里申请了教育学硕士等课程,但都因为看不到显著效果而半途而废。可我却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形式和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一度悲观地认为,与其任凭学校把那些垃圾和有害的东西灌输给我们的孩子,不如让他们当文盲。当文盲的话,他们总还有靠自己的天性和经历觉醒的一天,可一旦被灌输了那些所谓的“知识”和害人的价值观,他们就沦落为世界上最不可救药的“知识人”了。
没有拿到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可我自认对教育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从中国农村小学读起,又到多个国家读书,在四十多的高龄才拿到博士学位,没有经验也有教训吧。可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最终认定是教育的内容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而我始终无法掌握外国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内容——因为我不可能再靠我一直自鸣得意的“实践”的方式到西方国家的小学、中学去“潜伏”,去取经。
可是,那句话怎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没有想到,我对中西教育最大的灵感和收获却来自我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国内读幼儿园,到美国和澳洲读小学,小儿子出生在国外。我对他们的教育一直很重视,那是父亲对儿子的本能关心。可后来,就在我对教育很迷茫的时候,我逐渐发现,两个分别在美国和澳洲从幼儿园一路读到高中和小学的儿子,却给我另外一种启示。虽然我竭力在用自己认为是对的方式方法教育他们,然而,短短两年后,我就发现在教育上(包括世界观上)他们和我渐行渐远。那时我最想知道的是,澳洲人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在短短几年里,把我的儿子从我身边“夺走”?我并不是没有说服力的人,可面对他们学校整天放羊似的教育,我竟然显得无能为力!
(插一句,说到美国和澳洲“放羊似的教育”,我要控诉:几乎就在儿子要考大学的前一年,他们竟然还是我行我素,根本没有延长教学时间,早上九点才上课,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中间竟然还有那么多体育和课外活动。读小学的儿子就更不用说了,读到四年级,竟然没有给我带回一本让老子看看他在学什么的“课本”,到他教室去,竟然发现,他大部分时间是爬在地上一边玩耍一边听老师讲课的,我郁闷啊!想当初老子在神州大地的时候,从小学到高中,早起晚归,忙得连偷看邻家女孩的时间都没有……)
从自己和儿子身上,我深深的感觉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教育的内容,而我们长成什么样的人,是在小学和中学就被决定了的。从那以后,我发现自己在研究教育上的“潜伏”毫无疑义,反而是无意中以儿子做实验,让我感受良多,也最终让我明白,人是怎样被教育出来的?我为什么是我?我的儿子又和我有什么不同?……以及,你为什么是你,那些年轻人又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大家注意到,我并没有说哪种教育好哪种教育坏的意思,这不是此篇短文里要探讨的。实际上,中国现代的教育体系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特别是理工科的设置和内容几乎全盘西化,就连社会科学,各科目的设置也是从欧美以及前苏联引进的。唯一有中国特色的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课文内容的设置,让我们有了中国特色。
和很多朋友期待的我来攻击一番中国教育相反,今天我要“攻击”的正好是儿子所受的西方的教育。我的大儿子十六岁了,快要高考了。我对大儿子影响比较大,从幼儿园就灌输他要“有所作为”,他的成绩也一直很好。可是正如我所说的,他已经从我对他的中国式的灌输渐渐走开。
我曾经按照我的父亲对待我的方式多次和儿子讨论理想,也就是今后想干啥事、想从事什么职业,一开始,他还能听我忽悠,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当科学家,要当公务员,要当作家,要当……。可最近一次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他对我说,可以开一个卖东西的小店铺啊……
乖乖隆的冬!你不在中国,我就不怪你不想当雷锋、王杰、黄继光,但你至少也应该有当一名厅长、局长或者师长、团长的志向吧,再不济,你也应该搞个科学家、不拿工资的市长、总经理、作家什么的玩玩吧?没想到他的理想就是去开一个小商店,看到我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血脉膨胀浑身上下气不打一处来的样子,儿子心态平和地说,能养活自己,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就很快乐了。
鉴于万恶的西方教育把我的大儿子搞得一点“理想”都没有了,我就立即把关注焦点转移到刚上四年级的小儿子身上。我要多和他交流,多引导引导他。特别是利用他回国的机会,我得让他从小心中有一些榜样。要知道,在中国的教育下,像小儿子这么大的孩子,早就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但有那么好的主席(主席的睡衣)、那么好的将军(朱德的扁担)、还有让孩子都能流出眼泪的“人民的好总理”恩来同志,而且,九岁的中国孩子谁不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
可是,我郁闷地发现,我的那一套在小儿子身上完全不起作用,才多少年没有把他抱在怀里啊?竟然这么快就被澳洲的学校“洗脑”了?!
很显然,我已经无法在儿子心中树立一些我认为是楷模的榜样,无论是什么“家”还是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小儿子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说到“当官的”,在他眼中,竟然和工人、农民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当官的”还没有一个拥有几匹马的农民酷。在儿子眼里,当官是不实际的,又不开工厂,又不卖东西,靠什么赚钱呢?靠税收养活的人,总要看纳税人的脸色,腰杆总是站不直的啊。(所以大家也应该注意到,西方最优秀的人才,总是集中在创造财富、钻研科技、从事教育等领域,至于公仆的行列里,大多是碌碌无为的家伙)
在儿子们的学校,好像没有任何政治思想教育课,也没理想培养之类的课程,我曾经和八十岁的老父亲讨论这个问题,他和我一样感觉问题很严重,我们当时一起哀叹,这种(西方)国家,到时培养出来的人怎么会有干劲和理想?我们一致同意,关于理想、道德和中国式的思想教育这一课,就由我这个老爸来完成。
不幸的是,我失败了,更不幸的是,儿子并没有失败——不幸在哪里?不幸在我从中国带出来的那一套是失败的!更不幸在哪里?在于我那失败的一套正在教育全中国的孩子!
人家的孩子培养出来却能够让这个社会挺和谐的,甚至那些整天放羊似的教育却仍然培养出在科学技术和各方面都引导世界潮流的人才,而我们,一个最注重理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家,却培养出——我不说别人,说我自己好不好?——培养出我这种到了四十岁还在迷茫和彷徨的人……
我再强调一句,区别不在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不在于有多少人不识字,是文盲,更不在于我们的孩子是否从小学就开始加班加点学“知识” ……问题的关键,也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知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对成年人的思想控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控制了现在,就可以改变过去;改变了过去,也就掌握了未来。说的是篡改历史和控制舆论的重要性。可如果在和平年代,则我认为下面的话更加具有普适意义:谁控制了孩子的教育,谁就掌握了未来。
当然,我这里说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内容,是我们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多少人读书,多少人失学的问题。
我对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和我出国之后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那时我很想知道中西文化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只要在大陆读过小学和中学的年轻人出国后就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西方社会,而在西方受到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移民第二代却再也无法融入中国大陆的社会——你能告诉我有一个海外出生的华人华侨能够从精神上回流到中国大陆的例子吗?
十几年前出国后,我除了老老实实潜伏下来,研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外,有段时间我一度把注意力转向教育,因为我隐约地意识到,无论政治还是军事,甚至是经济,都不能最终决定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国家的未来最终将由我们施于孩子身上的教育来决定。
于是,我先后在美国和澳洲大学(美国的是华盛顿的一所大学,澳洲的是悉尼大学教育学院)里申请了教育学硕士等课程,但都因为看不到显著效果而半途而废。可我却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形式和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一度悲观地认为,与其任凭学校把那些垃圾和有害的东西灌输给我们的孩子,不如让他们当文盲。当文盲的话,他们总还有靠自己的天性和经历觉醒的一天,可一旦被灌输了那些所谓的“知识”和害人的价值观,他们就沦落为世界上最不可救药的“知识人”了。
没有拿到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可我自认对教育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我从中国农村小学读起,又到多个国家读书,在四十多的高龄才拿到博士学位,没有经验也有教训吧。可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最终认定是教育的内容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而我始终无法掌握外国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内容——因为我不可能再靠我一直自鸣得意的“实践”的方式到西方国家的小学、中学去“潜伏”,去取经。
可是,那句话怎么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没有想到,我对中西教育最大的灵感和收获却来自我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国内读幼儿园,到美国和澳洲读小学,小儿子出生在国外。我对他们的教育一直很重视,那是父亲对儿子的本能关心。可后来,就在我对教育很迷茫的时候,我逐渐发现,两个分别在美国和澳洲从幼儿园一路读到高中和小学的儿子,却给我另外一种启示。虽然我竭力在用自己认为是对的方式方法教育他们,然而,短短两年后,我就发现在教育上(包括世界观上)他们和我渐行渐远。那时我最想知道的是,澳洲人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在短短几年里,把我的儿子从我身边“夺走”?我并不是没有说服力的人,可面对他们学校整天放羊似的教育,我竟然显得无能为力!
(插一句,说到美国和澳洲“放羊似的教育”,我要控诉:几乎就在儿子要考大学的前一年,他们竟然还是我行我素,根本没有延长教学时间,早上九点才上课,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中间竟然还有那么多体育和课外活动。读小学的儿子就更不用说了,读到四年级,竟然没有给我带回一本让老子看看他在学什么的“课本”,到他教室去,竟然发现,他大部分时间是爬在地上一边玩耍一边听老师讲课的,我郁闷啊!想当初老子在神州大地的时候,从小学到高中,早起晚归,忙得连偷看邻家女孩的时间都没有……)
从自己和儿子身上,我深深的感觉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教育的内容,而我们长成什么样的人,是在小学和中学就被决定了的。从那以后,我发现自己在研究教育上的“潜伏”毫无疑义,反而是无意中以儿子做实验,让我感受良多,也最终让我明白,人是怎样被教育出来的?我为什么是我?我的儿子又和我有什么不同?……以及,你为什么是你,那些年轻人又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大家注意到,我并没有说哪种教育好哪种教育坏的意思,这不是此篇短文里要探讨的。实际上,中国现代的教育体系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的,特别是理工科的设置和内容几乎全盘西化,就连社会科学,各科目的设置也是从欧美以及前苏联引进的。唯一有中国特色的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课文内容的设置,让我们有了中国特色。
和很多朋友期待的我来攻击一番中国教育相反,今天我要“攻击”的正好是儿子所受的西方的教育。我的大儿子十六岁了,快要高考了。我对大儿子影响比较大,从幼儿园就灌输他要“有所作为”,他的成绩也一直很好。可是正如我所说的,他已经从我对他的中国式的灌输渐渐走开。
我曾经按照我的父亲对待我的方式多次和儿子讨论理想,也就是今后想干啥事、想从事什么职业,一开始,他还能听我忽悠,要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当科学家,要当公务员,要当作家,要当……。可最近一次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他对我说,可以开一个卖东西的小店铺啊……
乖乖隆的冬!你不在中国,我就不怪你不想当雷锋、王杰、黄继光,但你至少也应该有当一名厅长、局长或者师长、团长的志向吧,再不济,你也应该搞个科学家、不拿工资的市长、总经理、作家什么的玩玩吧?没想到他的理想就是去开一个小商店,看到我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血脉膨胀浑身上下气不打一处来的样子,儿子心态平和地说,能养活自己,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就很快乐了。
鉴于万恶的西方教育把我的大儿子搞得一点“理想”都没有了,我就立即把关注焦点转移到刚上四年级的小儿子身上。我要多和他交流,多引导引导他。特别是利用他回国的机会,我得让他从小心中有一些榜样。要知道,在中国的教育下,像小儿子这么大的孩子,早就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但有那么好的主席(主席的睡衣)、那么好的将军(朱德的扁担)、还有让孩子都能流出眼泪的“人民的好总理”恩来同志,而且,九岁的中国孩子谁不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
可是,我郁闷地发现,我的那一套在小儿子身上完全不起作用,才多少年没有把他抱在怀里啊?竟然这么快就被澳洲的学校“洗脑”了?!
很显然,我已经无法在儿子心中树立一些我认为是楷模的榜样,无论是什么“家”还是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小儿子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说到“当官的”,在他眼中,竟然和工人、农民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当官的”还没有一个拥有几匹马的农民酷。在儿子眼里,当官是不实际的,又不开工厂,又不卖东西,靠什么赚钱呢?靠税收养活的人,总要看纳税人的脸色,腰杆总是站不直的啊。(所以大家也应该注意到,西方最优秀的人才,总是集中在创造财富、钻研科技、从事教育等领域,至于公仆的行列里,大多是碌碌无为的家伙)
在儿子们的学校,好像没有任何政治思想教育课,也没理想培养之类的课程,我曾经和八十岁的老父亲讨论这个问题,他和我一样感觉问题很严重,我们当时一起哀叹,这种(西方)国家,到时培养出来的人怎么会有干劲和理想?我们一致同意,关于理想、道德和中国式的思想教育这一课,就由我这个老爸来完成。
不幸的是,我失败了,更不幸的是,儿子并没有失败——不幸在哪里?不幸在我从中国带出来的那一套是失败的!更不幸在哪里?在于我那失败的一套正在教育全中国的孩子!
人家的孩子培养出来却能够让这个社会挺和谐的,甚至那些整天放羊似的教育却仍然培养出在科学技术和各方面都引导世界潮流的人才,而我们,一个最注重理想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国家,却培养出——我不说别人,说我自己好不好?——培养出我这种到了四十岁还在迷茫和彷徨的人……
我再强调一句,区别不在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不在于有多少人不识字,是文盲,更不在于我们的孩子是否从小学就开始加班加点学“知识” ……问题的关键,也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知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海归儿子眼中最酷的中国人竟然是……
儿子回国旅游,我最担心就是他们在街上过马路。没有红绿灯的地方他们不敢过,几乎所有的机动车辆看到前面有人准备过马路,不是减速而是加速,力求用自己的车把行人挡住。有红绿灯的地方我也不敢让他们自己过——如果你以为绿灯亮时就可以放心过马路,也许你永远无法过到马路那一边。
这次回广州,情况有所不同,我和儿子都发现了。就是在车多人多的交通路口的红绿灯两边,都多了一个个穿黄色马甲的“交通协管员”,他们手持小红黄相间的旗子,口里含着不时尖声响起来用于操练的口哨,和红绿灯一样不停变换动作,指挥着车水马龙……
多次一起在路口等红绿灯,我发现九岁的小儿子都聚精会神地观察这些一般被中国孩子们忽视的交通协管员。我很想知道儿子的小脑袋在想什么,果然,当我们昨天再一次一起等红绿灯的时候,他终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爸爸,他们和红绿灯指示的一样,为什么……
我知道儿子的问题,每一个红路灯下都配备两个协管员,既然他们指示的和红绿灯一样,为什么还需要他们在那里手忙脚乱地指挥?我说,你也看到了,你想一下为什么需要他们。
为了让他思考,我故意在红绿灯旁边停了一会,引导他观察红绿灯的变化与行人车辆的行为,以及那个交通协管员的动作和行人车辆的关系。看了好一会,我也不知道他到底看懂了没有。但他却突然说了一句雷到我的话。他说,哦,他太酷了。人家不听红绿灯,都要听他的,他太酷了……
这是小儿子这次回国第一次说一个人“太酷了”,而且以佩服的口吻连续说了两遍。我真被雷到了,儿子显然是顺着我的引导在思考问题。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在有红绿灯的地方还安排两个以解释和执行红绿灯命令为己任的协管员——他们是用手中的小红旗与口中的口哨代替更先进的红绿灯。很有趣的是,由于他们也是看红绿灯来指导,很自然的,就比红绿灯慢了半拍。而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很多都是按照他们的指示,懒得去看红绿灯了。
还记得20多年前我从北京调到新成立的海南省工作,当时我们是怀抱着要建立中国最开放,与世界接轨最快的经济特区大省的雄心壮志而去的,但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海南岛大概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连一个交通红绿灯都没有的陆地。当我们野心勃勃要计划开发海南省、在那里酝酿和推广有可能领导全国的新理念的时候,一位来访的美国专家调侃道,也许你们应该先教会海南岛民众“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知识……
20多年过去了,中国不但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国家,可能也是世界上拥有红绿灯绝对数量第一的国度,然而,就在这个国家最发达的城市广州的闹市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交通协管员站到红绿灯下面——
我想,过去二十年里,如果我们的学校少教育点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多教育一些这些“红灯停、绿灯走”的基本规则,同时多花点时间告诉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必须遵守那些法律和规则的话,中国也许会更适合人类居住?
人类在本性上是差不多的,我也从九岁的儿子对交通协管员的“羡慕”感受到他幼小心灵里的那种人类的原始本性。他为什么会认为一个代替红绿灯的协管员很酷?很简单,在儿子的教育中,除非有紧急情况,例如停电,警察执行任务,封路等等(儿子很少碰上,大概也不记得了),那么,不管你是谁,红绿灯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而所有人类的本性都告诉我们,如果可以不遵守用来约束我们的规则和法律,如果可以凌驾这些法律和规则之上,那就更“酷了”。
谢天谢地,儿子并不生活在中国,否则,他就会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度,如此“太酷了”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法律和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
表面上看,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大多是普通民众,也就让很多人倾向于把这种混乱归罪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素质低,或者干脆说中国人不配得到自由,中国人是需要管起来的。
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制度,上梁不正下梁歪。问题出在那些负责制定法律和规章的人身上,他们要就是把自己凌驾于自己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之上,要就从一开始就准备用法律和规章来保护自己和管制他人。久而久之,不但他们不相信自己制定的法律和规章,就连普通老百姓也不再把他们的法律和制度当回事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可这些事儿子是不懂的,我和他们不但有“代沟”,而且有“国沟”。特别是儿子受了和国内孩子们完全不同的教育。受广州著名网友“激情老道”所托,本人免费做一次人体广告(也因为我支持这种事业),陪同儿子到处游玩时,我穿上了老道网友设计的“脱吧”圆领衫。我指着那个著名的漫画向儿子讲了很久,最后,连大儿子都没有完全闹明白。在他们的教育中,法律应该早就让那些必须赤裸裸为民众服务的人“脱光了”,根本不应该由我们这些势单力孤的小民在那里折腾。
好在我和小儿子有更多的交流(看起来,我的智力更接近于九岁的儿童——这是大儿子有一次对我的评价),九岁儿童的原始思想常常能够引起我的思考。例如,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在动物园看驯虎表演。当一男一女手持长鞭像驱赶羊群一样把十五头白色的老虎赶进表演场时,我由衷地叹道,那么凶残的老虎,他们怎么能够让它们如此服服帖帖呢?
九岁的儿子听到了,顺口答道,你没有看到那两个驯兽师右手拿鞭子,左手不停地在口袋里掏出肉块喂那些白老虎?
我看到了,很惊讶儿子的观察力,赞赏了两句,儿子得意了,说,就是再猛的野兽,只要你把它们关起来,给它们吃的,它们就听话了,如果不听话,你就不给它们吃的。
儿子说完后,继续沉浸在世界上最多白老虎的集体表演中,我却陷入了思考。我们常常说“苛政猛于虎”,可眼前的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呀?正如儿子所说,只要把它们关进笼子里,让他们知道口中的肉块是谁给的,你看它们还猛不猛得起来?。
我想,那些把苛政和统治者比喻为老虎的,应该从我九岁的儿子那里得到启示。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让他们知道“是谁在养活他们”。至少让他们尊重和遵守他们自己制定的《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而要让他们真正听话,不让他们胡作非为,不让他们动不动就折腾老百姓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他们吃的,不把肉块喂进他们的口中……想到得意处,我情不自禁地嘀咕道,对啊,让他们知道是人民在养活他们,知道是谁供养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他们就听话了——
看表演的小儿子听到了我的嘀咕,大概误会了我的意思,他把视线从白老虎那里转向我,表情严肃地说,你不给我吃巧克力,我也不会听话的!
短短两天里,这是我第N次被九岁的儿子雷到!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