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0日星期二

中美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


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正开始朝美国消费模式转变。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美国消费者仍在缩衣节食,国内储蓄率继续上升,尽管眼下政府正鼓励他们消费。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正在大肆透支信用卡,累积他们的个人负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出人意料。经济滑坡、楼市危机、加上每个月都有大量人口失业,令美国消费者仍处于恐慌之中。因此,处于储蓄模式中的美国民众很可能会继续存钱,而不是消费。

在中国,经济放缓也在打击消费。不过,中国经济本身展现了略微良好的弹性,而且政府正在推出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支出计划以及其他经济刺激措施,以确保经济免受冲击。

因此,我们看到,眼下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正转向美国化,而美国人则刚好相反。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勤俭和爱储蓄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百姓偏好积极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的确,过去的情况是,美国人消费过度,而中国人消费过少。

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份储蓄率由4月份的5.6%升至6.9%,创15年新高;而2008年10月份储蓄率为2.5%。5月份个人收入上升1.4%,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推出的一次性经济刺激计划的提振。不包括该计划的影响,5月份个人可支配收入仅增长0.2%。

《中国日报》上周援引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的一份报告表示,第一季度,中国信用卡逾期半年及以上未偿信贷总额为人民币4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33%。报导补充说,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逾1.50亿张,人均拥有量为0.11张,较上年同期增加42.9%;截至第一季度末,应偿信贷总额为人民币1,65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6%。

此外,中国商务部(Commerce Ministry)上周表示,正在酝酿多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称,商务部正酝酿新政以刺激汽车和家电的销售,调整信用卡消费的卡费费率,并下调流通企业的电价,逐步实现商业用电和工业用电的同价。

近期经济数据反映了中国政府的上述立场。中国5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2%,至人民币1.0028万亿元。

然而,美国和中国的新消费观念都面临着过度的风险。

美国人可能会继续过度储蓄,从而难以为本国经济提供有力支持;而中国人继续不愿储蓄,过度透支信用卡,让个人负债上升至难以为继的水平,从而给消费者本身、银行、乃至整体经济都带来负担。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并非易事。在经济遭遇动荡、金融体系发生转变的背景下,这种重新平衡的过程仍在进行中。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的储蓄率可能刚刚在重回以往的平均水平。而中国方面,随着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中国人新生的消费观念可能只是对经济增长做出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因为进口商品获得渠道增多激发了中国人的消费热情。

在储蓄与消费理念的天平上,美国和中国都面临着走极端的风险。关键要看消费行为在较长期内如何发展,也就是说,这种趋势发展到什么程度是正常的,或者,是否会进一步加剧以致于在未来数年内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广泛的不利影响。

亚太地区的十大经济复苏迹象

由于投资者认为最困难时刻已经过去,乐观人气促使亚太股市普遍反弹。但是,这些经济复苏迹象有多大可靠性,又会给我们描绘出怎样的经济前景呢?下面我们就进一步分析下亚太地区经济复苏的十大迹象。

第十:贸易

亚太地区近期的外贸情况令人振奋。经历了此前出口同比下滑多达50%之后,几个国家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经放缓。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的对外发货量已经明显迈出了低谷。

但出口方面并不都是好消息。很多国家仍在承受着美国和欧洲消费需求萎缩带来的冲击。在印度、马来西亚以及(或许最重要的)中国,出口同比数据仍在不断恶化。

第九:消费者信心

亚太地区的消费者信心已经从去年年底的谷底显著好转。在2008年6月触及周期性低谷后,印尼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稳步走高。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类似指数也在不断好转。

但必须记住的是,家庭的信心状况依然脆弱,尤其是在眼下这个失业问题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如果经济停止复苏或是出现负面金融事件,积极人气可能会就很快消散。而且,在经济遭受严重下滑之后,询问民众对未来12个月状况的看法可能会得到失真的调查结果,因为家庭不愿去设想未来的状况只会变得更糟。

第八:工业产值

亚太地区的制造业产值水平似乎正在持稳。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工业产值指标均出现了回升,因为此前当地制造商大规模的削减库存举动使得现在它们必须加大生产才能满足新的订单需求。与此同时,日本4月份工业产值较上月增长了5.3%,是该指标1953年开始编制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领涨该数据的是汽车等行业;得益于日本政府推出的“旧车更新提供现金补助”的援助计划,日本汽车销量得以开始回升。

第七:就业

尽管失业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但亚太地区的失业率一直低于美国和欧洲。香港失业率从1-3月的5.2%上升至2-4月的5.3%,但升幅慢于预期。新加坡关键的建筑业和服务业正在招聘工人。

第六:商业信心

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恐慌,亚太地区的商业信心遭到了动摇。不过,近期调查显示,该地区的商业信心已经持稳,一些反映商业信心的指标已经转为正值。澳大利亚5月底的商业信心指数出现了2001年以来的最大升幅,而新西兰的商业信心指数同样大幅上扬。

不过,商业信心的回升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对全球经济得以避免萧条的一种集体性释然感,而不是对经济增长的普遍看好。与此同时,很多信心指标仍然处于负值,表明不断下滑的商业投资会在未来数月施压于经济活动。

第五:破产数量

今年5月份,日本的破产案数量一年多以来首次出现下滑。这一指标与日本经济好转的其他迹象相互呼应:日本消费者信心已经从历史性低点回升,工业产值也正在持稳。香港5月份破产申请较上年同期增加了53%,转移了人们对当月破产申请较上月减少4.9%的关注。韩国5月份破产申请连续第五个月减少,降到了20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较去年12月创下4年高点的情况出现了显著好转。

第四:房地产业

与美国和欧洲相比,亚太地区的房地产行业显得更具活力。澳大利亚住房贷款申请数量较去年9月低点回升了25%,建筑许可过去两个月增长了超过10%。类似地,印尼房地产价格一直保持着强势;香港今年住房销量回升了15%,而新西兰和新加坡的住房需求也显现出了令人振奋的迹象。

随着亚太地区的失业问题上升,房地产业可能会面临压力。不过,地产市场的稳定将对消费者信心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将给家庭支出带来提振。

第三:大宗商品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走出了今年早些时候的低点。在去年下半年下滑将近60%之后,今年2月中旬以来,包括伦敦金属交易所六大工业金属的指数上涨了超过40%。铜价今年已经上扬了将近50%。而在中国经济已经重拾升势的令人振奋的数据推动下,贱金属价格也不断走高。不过,有报导猜测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一直在储备资源,这可能会扰乱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

第二:金融市场

随着稳定金融体系的举措提振了市场信心,金融市场的波动已经显著平缓。政府担保缓解了市场对违约风险的担忧,而央行已经竭尽全力地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股票市场也在反弹,债券价格走低,带动收益率急剧上扬。反映全球信贷市场压力的关键指标已经回落到了接近2007年中的水平,这些指标包括纽约的泰德价差(欧洲美元利率与3个月美国国债的利差)、伦敦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息和隔夜指数掉期之间的利差以及东京的东京银行同业拆息与隔夜指数掉期之间的利差。

投资者人气的转变是如此显著,以致于金融市场目前已经在专注于货币刺激计划的最终撤出。

第一:中国

强于预期的中国经济数据一直是经济复苏讨论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庞大的人民币4万亿元财政刺激支出(占中国两年GDP的12%)以及巨额货币政策,正在支撑着中国国内需求再现活力。中国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强势增长8.9%,汽车业产值以35%的增幅领涨。中国5月份零售额加速增长,而今年前5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迅猛增长32.9%。

据穆迪经济网(Moody's Economy.com)推算,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恢复了将近两位数的增速。这种增势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带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观点。世界银行(World Bank)近期将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6.5%上调至7.2%,这一消息随即带动市场走高。

不过,谈到中国经济数据,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增幅可能是不真实的,这一指标将土地销售和二手机械价值视同为投资。中国经济数据可能因为银行贷款显著增长而被放大膨胀,而近期企业破产潮中的所有权变动也可能扰乱了数据。有迹象显示,固定资产投资未来数月或将放缓,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对资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可能会打击到大宗商品市场近期的旺盛人气。

前景

亚太地区的经济复苏迹象值得关注,但我们同样也需要对有可能影响经济复苏预期的警告和限定性条件予以重视。鉴于中国经济影响力不断壮大,亚太地区很有可能会比其他地区更快地走出经济下滑。不过,金融市场反映出来的乐观情绪似乎和产值增长可能长期低于趋势的状况有些不相符合。

2009年6月29日星期一

十分钟富翁变"负翁":上海富翁PK跨国银行


6月22日早上,陆家嘴汇丰银行大厦旁,金亮又接到一个生意伙伴的催款电话。这个看上去总是心事重重的互联网企业老板,在手机里跟对方说了好久,挂机之后忍不住对记者又说了一句:“你看,钱都给汇丰这事给压住了。”

在他身边,汇丰银行大厦与其他国内外声名显赫的银行们,一道矗立在中国未来金融中心的腹地。从上海到香港,它们组成了CBD的核心,构造着金融中心的繁荣,而金亮认为他已被自己对银行、尤其国际私人银行的信任所害。

“我以前没有把银行作为我的对手方来看。如果银行都不能信任,那世界上还有什么机构可以信?”这是他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就在上周三,汇丰私人银行(香港)又给金亮发来催款通牒,电话、邮件与信笺三管齐下。一如既往,金亮在电话里向对方说,“早在去年的11月3日,我就告诉你们,请停止再对我的账户进行任何的操作.....,否则后果由你们承担。”然后,他又在 E-mail里回复汇丰:“不要再给我发这种无聊的信件了。”



金亮在上海汇丰银行前。他曾将千万资产托付给香港汇丰银行打理,最后却钱财尽失。

这只是一年多来金亮与汇丰私人银行(香港)拉锯的其中一个小环节。在汇丰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的游说(金认为是误导或欺诈,而汇丰认为“并无违法”)下,他同意买1000股中国铝业试试,而事实上,汇丰却帮金亮购买了高风险的 Accumulator金融投资产品,并导致他在汇丰上的千万账户变成负资产,甚至倒欠汇丰23万多港元,于是对汇丰进行了漫长的交涉,结果是失望再失望。

这个星期一,金亮的“打折股票网”正式开通。这个IT老板在网站上用“负翁”作为自己的称谓——尽管很多跟他类似的指控者,都不堪被民众舆论挖苦作“活该的负翁”,但他仍然选择了以身说法,寻找有类似遭遇的中国内地受害者组成控诉联盟,而律师与媒体也纷纷介入其中。

海外投资的诱惑

金亮是在1993年大学毕业的。按照他的自述,这个CAD/CAM专业的理工学生的第一次金融投资,是在毕业后买过一点股票,但因为在1995年转向了创业,做网站,很快就对金融市场失去了兴趣,直到他与香港汇丰银行发生关系。

根据金亮朋友对记者的描述,金亮在上世纪末创业时,在上海开着个破车,住着很小的房子。“他是连买A股也不愿意买的一个人。”这位人士说,“现在一下子没有了上千万元。高风险并不是他投资的本意。”

2000年8月,在香港刚卖掉网站的金亮,尽管一天都没有在香港住过,仍然把100万美元存进了香港汇丰私人银行,他回忆当时的想法很朴素——“汇丰银行是百年大行,而且全名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又能使用中文沟通。我以为这样的银行一定很稳健,很安全。”

世纪交替的两年,正是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高调亮相的开端。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境外金融机构纷纷在国内各大财经媒体亮相,首席经济学家、专业金融产品等开始成为有产者们关注的明星与话题,汇丰与其他境外金融机构一样,在上海等地以举办鸡尾酒会、投资报告会等形式接触富人。

此外,金亮当年选择香港银行的理由与很多初涉海外投资的中国内地公民一样——由于外汇管制,钱在境外汇进来容易,汇出去很难。在2007年,一家国际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陈昌华曾向记者透露,面对上海等城市的未来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私人银行业务是香港金融界现实中“强大的出路”,业绩一直逆市上扬。

“我以前想的是,有这样的国际级的专业团队,投资会很轻松,很多事情只需要签字成为私人银行客户以后,由汇丰的客户经理代劳就可以了。”金亮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成为了私人银行的客户。

金亮还保存着汇丰的各种宣传资料。当时汇丰私人银行的宣传中表示,汇丰有5000人的专业团队帮助理财。在签字成为私人银行客户后,金还记得,为他服务的第一个客户经理,名衔是汇丰私人银行的副总裁,这让他倍感体面。

而现在,汇丰私人银行定时与金打交道的是一个年轻女士,每次都是催欠款。金亮在电话里时不时会质问对方,但对方也总是训练有素,不为所动。

非常十分钟

金亮曾经对海外投资市场基本上一无所知。除了股票,他对金融衍生产品也没有概念。2000年8月,当金亮在成为香港私人银行客户(存入资产至少100万美元并享受专业投资顾问等服务)后,他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在美国股市购买了朗讯等多只股票。

那段时间正是IT网络潮的末期,金购入的股票组合的市值迅速缩水,一年内巨亏,只剩下36万多美元。“这段亏损让我很伤心。”金亮回忆说,当时42美元价位买来的朗讯,最低时跌到了1美元。为了符合汇丰私人银行的开户条件(100万美元资产),他又在其后存了大约90万美元进账户,不过他决定不投资股票了。“印象很深刻。股票并不好玩。”

2007年的牛市,让金亮重新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兴趣。当时他的130多万美元账户,已在汇丰的推荐下购入了债券等低风险的票据资产,仍剩余两三万港元的现金。这时,汇丰私人银行为他配置的私人顾问,一位姓李而自称汤太太的汇丰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在2007年10月12日用10分钟的时间,在电话里游说他购买了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尽管金亮以为自己仅仅是在H股市场购入了1000股中国铝业。

《21世纪经济报道》对金亮的遭遇进行了报道之后,今年5月金亮应汇丰(香港)私人银行的要求,再次到香港中环与汇丰当面质询,同时记录下了汇丰一直不肯向他提供的10分钟的电话录音内容。这致命的10分钟销售电话内容,被金亮完整地记录在网上,并于本月初在《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或多或少地转载。

Accumulator是一种专业金融投资产品,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这种产品即使在国外,风险管理经理见到都会皱眉头,”伦敦Constellation energy的风险评估经理张雅星对记者说,“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把握的产品,一般不向非专业投资者推荐。”

金亮认为,在这次游说里,汤太太没有明确指出金亮购买的是Accumulator,也没有明确列举这种交易的高风险(可能导致金亮的130多万美元资产输光并倒欠银行)。直到金亮在一年前被通知变成了“负翁”,金亮才明白,他当时买下来的,不是 1000股按打折价售卖的中国铝业,而是一个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

“我是一边聊MSN一边与她通电话。我认为自己是买1000股而已,根本不知道她在促销一个我当时并不知道的金融产品。”金亮回忆说,“才两三万港币股票嘛,我何必花那么多心思呢?一年后才发现自己买了50万股。”

直到去年1月,知道账户发生了巨亏,金亮才赶紧开始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这才发现,自己买的竟然是一个每天都要进行1000或2000股交易的一年期Accumulator投资合同,是一只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

有的法律界朋友鼓励他控告汇丰。“那1000股以外的都是银行超越了双方的口头约定而擅自购入的,这个责任不应该由金先生承担。所以我一直给他打气。”一位陈姓知情人对记者说,“且不管胜与负,一旦在国内起诉,我觉得就是标志性的,给那些外资银行一个信号,就是中国司法系统可以管辖这些事。”

另外,如果没有巨亏之后的查询,金亮至今也不会发现,汇丰对他投资海外市场收取每笔至少1%的手续费;汇丰曾承诺发其用以随时查询资产状况的网上账号,至今也未发到他手上。这让他更加愤怒,“现在两个星期就来追一次债务。汇丰没有什么服务比这个更准时了。”

“负翁”抱团作战

就在上周末,金亮还在考虑用一个拳头指向汇丰LOGO的图片来给“打折股票网”做网页标题。这个IT的老板已经收到了不少来信,其中有些是声援,有些是法律意见,还有一些,是跟他遭遇类似的海外投资者。

徐书青是一家深港两地都有分支机构的律师事务机构的律师。他给金亮写信,鼓励他在内地起诉汇丰银行。“我有不少客户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虽然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有缺陷,但也不应该对港澳台机构过于网开一面。”他对记者说。

金亮还在计划去北京等地,会见同样准备或正在向海外银行发出诉讼的人。近两年,《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逐渐曝光了一些血本无归乃至倒欠银行的海外投资者,而他们大多指向海外金融机构欺诈或误导。金亮正在联合找这些人,等凑够一亿投资损失额的总量,就到证监会方面正式投诉。“超过5个人,就可以算是群体性事件了。”他对记者说。

金亮了解到,在北京、深圳、上海、珠海等地都有类似的故事。有的人准备资料,并把自己的遭遇放到金的网站上,但有的人也因为诉讼或者不想被人笑话等原因不参与。就在上周末,一个珠海人跟他通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互相打气,前者也认为自己被香港某银行骗了将近1500万元,并倒欠480万港币。

“我的事情曝光以后,网络上很多言论在挖苦我们,非议我们的财产,说我们笨,说我们活该,”金亮说,“我是做互联网的,(对挖苦)习以为常了,但其他人未必顶得住这样的议论,好不容易才能找到倾诉的对象。”

一个经常与金亮联络的,在类似业务中损失总共达到1.7亿的女商人,情绪一度很激动。她在MSN上曾经对金说,“我想连银行都给炸了。”在彼此的交流中,有时他们也会想以更显眼的方式维权,譬如到证监会请愿,甚至开玩笑地说要去拉横幅。

“不过,其实大家都没办法做到农民式维权,”金亮说,“从法律的途径,或者求助于媒体,很多人都开始行动了。总不可能让这些事情不了了之。”

面对这样的局面,金有时会觉得很无奈:如果选择在香港与汇丰对簿公堂,耗资将在百万以上。5月金亮在到香港中环与汇丰当面对质,被他认为是徒劳,因为汇丰的工作人员当天一律以“你反映的情况将报呈调查组”来应答金亮的一切问题。

在接受《南都周刊》的电话访问时,汇丰私人银行发言人梁小姐表示,不会对媒体公开在香港开户的客户数目,也不会就Accumulator等特定的金融产品公布其交易量。对于金亮的质疑,梁小姐认为汇丰方面与金亮已经沟通过多次,“我们研究过销售过程的细节,包括录音、交易内容,觉得都是符合(香港金管局)监管条例的,所以认为我们不需要对他做出赔偿。”

根据金亮的朋友介绍,过去的金亮是一个对银行毫无戒备的人,现在,作为网络公司老板的金亮,已经开始投入与银行的“战斗”。

“我现在不再局限于跟银行作斗争了,”他对记者说:“我要让更多人警惕他们。我豁出去了。”

名词解释

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

近年来,香港投资市场的衍生工具如雨后春笋,产品林林总总,适合各类投资目的需要,例如:以小博大(买Put或Call),以大博小(沽Put或Call赚高溢价)。最近,衍生市场颇流行一种名为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的股票挂钩期权衍生工贝,它是一种复杂的股票期权相关的衍生工具,其运作模式如下:

1、合约为期一年,每张合约最低投资金额为780万元;2.合约设有取消价及行使价,当该挂钩股票股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持有人便不须收取股票;3.当该挂钩股票股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之间,合约持有人须每天收取指定数量的股票;4.当该挂钩股票股价低于行使价时,合约持有人便须每天收取双倍数量的股票。

Accumulator其实是Put认沽期权的再衍生产品,其合约持有人就好像是传统期权市场的认沽期权沽空者(预期股票市价牛皮或上升,赚取有限期权金,如果股价下跌将面对无限风险),但合约持有人面对的风险是极高,因为随着股价跌破行使价后,合约持有人需要每天双倍收取股票(传统上在认沽期权市场的认沽期权者,只收取单一份合约的股票,不会每天增加),股市愈跌,合约持有人每天的市场风险都以几何级数大幅跳升!拥有一座金山的家财都可以在一次大跌市中输光。Accumulator是利润有限,风险无限,比较传统认沽期权计算潜在风险,将复杂很多倍。(出自2008年香港《大公报》)

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

私人银行是银行服务的一种,专门向富有阶层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的服务,一般客户需拥有至少100万美元以上的 “流动资产” ,才可在较大型的“国际金融公司” 或银行中申请开设此类服务。私人银行服务往往结合了信托、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税务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私人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家族信托基金等方式为顾客节省税务和金融交易成本,还可以让顾客接触到很多常人无法购买的股票、 债券等。该种服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

目前最大的私人银行服务提供者是“瑞士银行” 。此外包括 “JP摩根” 、“摩根士丹利” 、“花旗银行” 、 “高盛” 、 “汇丰” 等著名金融机构也提供此类服务。

新闻背景

根据《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报道,2007年10月12日,金亮,上海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总,在一通十分钟的电话里与汇丰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达成了一份实质上是关于中国铝业的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合约。

随着中国铝业股价的长期走低,在这一年里,这份合约以平均每天3万多港元的速度,几乎“吃掉”了金亮的所有财产。如今,金亮汇丰私人银行户口里的千万资产变成了负债23万港元。

2008年底,合同结束后,金亮第一次看到了汇丰私人银行提供的FA中文说明书,上面写着“交易并不保本,客户可能面对的损失将无限。”

2008年11月,金亮在提出查核要求的半年后,第一次在汇丰银行听到了他确定合约的电话录音。不过直至今日,金亮认为汇丰银行仍没有正面答复他提出的种种问题,而因为在香港提出诉讼成本巨大,至今他仍未正式提出法律诉讼。

大为震惊:一位有良心的医生揭开献血内幕

近来,关于无偿献血无损于健康的谬论铺天盖地,作为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认为我有义务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首先,什么是血液?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每一种组成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血浆可携带水份、盐类、养分、荷尔蒙和药物到我们的组织,并带走代谢废物到肺脏及肾脏,经由呼吸及尿液将之排出身体其中白细胞可帮助你身体抵抗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当你受伤时,他们会粘在一起并堵住血管的破洞,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充满了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血液看起来是红色的。众所周知,生存是离不开氧气的,人们吸入肺脏的氧气便和血红蛋白结合被运往全身各个组织,以完成细胞的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它们在脾脏内被破坏掉。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这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血液对身体的重要程度,那么为什幺献血对身体有害呢?因为献血会造成以上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简单的说: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功能无法发挥,献血后产生的头晕现象就是因为脑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现象是一个道理。

白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献血后身体虚弱就是这个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就使本来无足轻重的感冒等病毒有可乘之机。顺便告诉大家,著名的艾滋病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血小板的缺少会使伤口难以愈合,流血不止,当然,谁也不会倒霉到献完血就受伤。再顺便告诉大家,白血病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血疑》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都看过吧?)有人就说了:本老你说的不对,大家都说献完血后身体会生产出足够的血液补充。刚才我说过"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

造血干细胞凭良心讲是有寿命的,也就是说:造血干细胞的造血机能不是无限制的。有一个很简单的例证:大多数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功能仅是年轻时的50%,由于造血机能减退,易出现贫血,而且不易恢复。所以造血干细胞我认为是消耗品,而且是不可恢复的!还有人说了:书上说,献血后2周,血液的容量就会补充完成。对,你说的对,但是请注意:补充的是什么?据我所知,身体在2周内补充的应该是血浆,血浆和血液是2个概念哦。血浆的成分包括:水(91%)、蛋白质(7%)、脂质(1%)、糖类(0.1%)、无机盐类(0.9%)、代谢产物。。。看到了没有,其挡钩涞木褪撬 ?] ] ] 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例证:献血后会感到口渴,就是因为要补充血浆,血站会无偿提供糖水或牛奶也就是这个原因,明白了吧?还有人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为了广大病患的幸福,我就要献。OK!你很伟大,我敬佩你。可是,在你没有无偿献血的时候,难道病人就无血可输了?当然不是这样,本老在医院工作的时间可能比你的年纪还大,我得告诉你:正是因为无偿献血者的热情使病人承担了更高的用血成本,因为血液的暴利,政府就垄断了采血的渠道,在没有血站的时候,每200mm血液价格是70元人民币,现在的价格是每200mm大约200元人民币。

而且原来还要付给献血者相应经济补偿,现在都是无偿献血,不用付给献血责任何经济补偿。我们医院去血站买血那可真都是真金白银,少一分钱也不行,这些成本只有转嫁到患者身上去,其实我们也是没办法。并且由于无偿献血者人数众多,原来靠卖血接济贫穷生活的农民和下岗职工现在又断了一条财路,造孽啊!有人说了:不是无偿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的吗?对,先到医院把用血的钱交了,然后到院办公室开证明,然后找到医生签字,拿上你的身份证、病历、手术通知、无偿献血证,然后到卫生局盖个章,然后到血站办理退款,还的祈祷经办人都在,并且有的地方还规定,必须使病人亲自来办理!我倒是见了很多病人,最后放弃到血站退血费,自认倒霉了。还有人说:献血至少可以免费检查。我的负责人的告诉你血站只做最常规的血和乙肝检查。甚至有一篇报道,我没核实,大家看看。无偿献血不需要体检? 2004.08.24大众网-大众日报献血前咋不体检了?日前,笔者参加了一次无偿献血,血站的工作人员在没有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实质性体检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繁忙的抽血工作。面对诸多人的提问,血站工作人员解释:从实施《献血法》以来,就不体检了,全国都如此。最后,血站对无偿先来的血是什幺态度呢?这个就不好说了,反正成都倒掉了几十万CC,还有一些血被卖到药厂作原料基本上是有问题就成批倒掉,没曝光的这种事每个城市都有。血站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兵退伍的或社会闲散人员,医学院毕业的属于凤毛麟角福利好得出奇,年终上万的发,那些采血车都上百万一辆,信不信由你。最后,你真的见过有医生经常无偿献血的吗?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这事听着有点悬乎,不能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然而,如果果真如此的话,人们当做何想呢?从网友发贴反映的情况看,血站员工之所以能拿高薪,是因为血站占有无偿血源之块公共资源,是利用垄断的公共资源做着无本的生意。公众免费献血,血站向医院收费供血,采血过程中虽然肯定有成本,但没有血站卖给医院的价格高,这就给血站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了解,现在广州医院用血的标准血价为:全血每 200毫升220元,50或100毫升的小剂量全血每袋加收分装费20元;其它稀有血型全血,每200毫升660元。血站从中能赚多少钱,只有天知道。一些网友发贴揭露期间的猫腻。有位网友说,"自己听小姨(湖南某血站工作人员)说,规定抽200毫升的血,血站私底下会抽取250毫升,扣起50毫升作地下交易。单单这一项,血站每年每人就能分到好万元"。

网友说的更有意思:"无偿献血本来是好事情,可是都让那些黑心的医院给做坏了,咱们无偿献给他们的血让他们高价去卖,~~~偶去献了两次,每一次偶都告诉他们说我就献200CC,可丫一看我Rh阴性的血,死活抽了我400CC 我想反正是为社会做贡献就算了,可他们的态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敢情偶这血都贡献给他们了,以后我就是打死也不献了,太黑了~~~ "。这也许就是血站成为暴利行业的原因。"珠三角某市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 万",也许属于个别现象,但整个血站行业拿高薪不是没有根据的。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对社会爱心和良知的肆意糟蹋,因为社会公众无偿献血,是在向社会献爱心,所有无偿献血的人,都把献血看成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挽救他人的生命,从来没有图任何回报。然而,血站却把这种无偿血源当成了敛财工具,当成了发高薪、高福利的财源。这一现象的存在,也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公然挑战。因为这种利用公共资源的垄断地位敛财的作法,造成了新的暴发户,进一步拉大了社会分配差距。血站,你到底是爱心大使还是吸血鬼呢?把无偿血源当成敛财工具,绝对是一大社会丑闻。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绝对是一种耻辱。对公众的爱心行动来说,绝对是一种打击。任由这种丑恶现象存在,那么,人们的爱心无异是被狗吃了,朋友,今后你还会心甘情愿地献血吗?

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移民改革在即 美国绿卡何价?

新浪 2009-06-27 10:34:42

 绿卡是合法居留美国的证件,因卡是绿色,故名绿卡。有人花钱冒险偷渡来美;有人花钱搞个商务证件来美,抵美后找个律师,再花数千美元, 用政治、宗教或一胎庇护理由,申请合法居留取绿卡;也有人花钱用假结婚取得合法居留;更有身怀六甲的孕妇,千方百计来美生子,以谋立刻当上美国公民的母亲。当然也有不少人正正当当的申请绿卡。为的是甚么啦? 淘金梦? 机会? 子女前途? 民主? 自由? 无论你追求是甚么,可知道绿卡代价有多大? 当你是美国居民或公民, 你就必须缴各项税的义务:


  
1. 联邦所得税 Federal Income Tax -- 如你个人每年的收入超过 $5,000, 你就得付10-35%
的税金。如超 $350,000, 则付35%,明年将提升至 39.6%。收入包括存款利息、红利、股票买卖赚的及投资房地产买卖赚的,无论你本人在国内外赚的,也得算在内。

  2. 本州税 State Income Tax--每州有自己的税率,加州是1-9.3%。如你个人每年的收入超过 $47,000,你就要付9.3%的税金。全美有7州不征收本州税,包括阿拉斯加、佛罗里达、内华达、南达科塔、德克萨斯、华盛顿及怀俄明。

  3. 社安税 Social Security Tax--即是供退休金的保费,是你个人每年收入的6.2%,每年可供最高至$6,621。如你供足点数,67岁退休时可领足数退休金。退休金多少是以你曾供保费多少而定。你也可在62岁时退休,但只得75%;63岁退休,得80%;64岁得86.63%;65岁得93.3%。

  4. 耆英健保税 Medicare Tax--即是供耆英健保的保费,是你个人每年收入的1.45%。如你能连续10年有供保费,当你满65岁时就可享联邦耆英健保。

  5. 加州伤残保险税 California Disability Insurance--保费是你个人每年收入的1.10%,每年可供最高至$997.36。如你因伤残不能工作,经医生审核确定后,可申请暂时或永久伤残福利金以维持基本生计。其他州亦有差不多的保费额。

  6. 物业税 Property Tax--如你在美国境内有房地产,每年则须付物业市值约1-2%的税金。如过三年不付,政府有权将其物业拍卖出售抵税。

  7. 消费税 Sales or Use Tax--在美国境内消费,如买车、珠宝、电器、 文房用具、日常用品、上馆子等等,都要付消费税,买房地产及食品除外。 每州每地都有不同的税率,在洛杉矶县内多市是9.25%,橙县则8.75%。全美有5州不征收消费税:阿拉斯加、德拉瓦、蒙大拿、新罕什尔及俄勒冈。

  税率及保费因人、因时或地而异,笔者不是专业税务,也不是会计师,如有错漏,请找自己会计师说法为準。以上税项及保费加起来为数不菲, 是笔者在美工作四十多年之体验。这是申请绿卡最小的代价,你说值不值得?

  至6月底为止,美国现有国债是$11,413,672,829,657.92,人口是 306,415,032,平均每人欠$37,249.06。当你拿了绿卡,你也承担一份。

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

世界新秩序六大预言

嘿,你们这些对市场的大起大落上瘾的家伙,是不是有点厌烦了?

一定会的。周一股市震荡加剧,但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过去一个月里波动并不大。我们自3月份以来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奖金闹剧以来,我们也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丑闻了。

既然如此,何不在我们步入年中之际再来一次武断的预言,活跃一下气氛呢?





2009年十大预言

预言1:通用汽车(GM)将在4月底申请破产保护。
预言2:伯纳德·马多夫(Bernie Madoff)将在审判中称自己疯了(而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以失败告终。
预言3:高盛(Goldman Sachs)将收购亿创理财(E*Trade),大举进军网上银行业。
预言4:华尔街将再收缩25%。
预言5:苹果(Apple)将迎来新首席执行长。
预言6:彭博资讯的创始人布隆伯格(Bloomberg)将收购纽约时报公司(New York Times)。
预言7:原油价格2009年大多数时间将在每桶30美元左右徘徊。
预言8:2009年表现最差的全球市场将是当代艺术品市场。
预言9:标准普尔500指数2009年将收于1200点,上涨30%。
预言10:奥巴马总统将迎来总统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上任之年。一些人可能想起了我在去年12月时对2009年做出的十大预言。

十个预言中我说对了一个(通用汽车破产),说错了一个(马多夫称自己疯了),还有八大有待验证。

在这八个中,只有两个(乔布斯和艺术品市场)明显同我的预测趋势一致。但对于预言来说,0.3或0.4的正确率是不是有些太差了?

你可以自己试一下,然后把结果告诉我。同时,下面还有六个预测。但是记住,读者们请记住!我是人,不是神。

预言1:今后半年中股市中涨幅最大的当属医疗卫生和医药类股。

也许历史真的会重演。就像16年前的“希拉里医改”一样,“奥巴马医改”看来也并不可靠。这就是安泰保险(Aetna)、Humana和 (HUM)和Wellpoint等医疗保健提供商在上周市场横向调整的情况下飙升7%至13%的原因。

另外,医疗卫生类股也错过了近期的大幅反弹。金融类股上市交易基金(ETF) XLF自股市3月份创出低点以来共上涨了93%,而医疗卫生类股的上市交易基金XLV只上涨了19%。

预言2:明年1月份时,国会将对华尔街的奖金再次发出惊叫。

今年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奖金不会少,只要看看这些银行已经划拨的资金就清楚了。因此当新年前后华尔街宣布1,500万至2,000万美元的丰厚奖金时,国会又会疯掉的。但这无济于事。由于偿还了问题资产救助资金,以及新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到位,国会对于奖金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预言3:CEO上演双城记:花旗(Citi) CEO潘伟迪(Vikram Pandit)会挺过来。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EO刘易斯(Ken Lewis)则不会。

花旗和美国银行很快将成为华盛顿锺爱的玩偶。潘伟迪将证明自己是一位老谋深算的幸存者,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其他人想得到一份烦恼不断又分文不取的工作。刘易斯为美国银行偿还问题资产救助资金做好了准备,他会认为他的地位稳固。但最终,由于美国银行新的董事会想要以一位新CEO来重新开始,他将会被赶走。

预言4:刺激计划难以刺激经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Christina Romer)将会离开。

到秋季时,失业率将达到10%,刺激计划将受到质疑,白宫将要求罗默为集体做出牺牲。毕竟,正是她和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在2009年1月撰写的报告为奥巴马在2010年底创造400万份新职位的错误承诺打下了错误的基础。而哪位总统会喜欢做出兑现不了的承诺呢?

预言5:到明年6月份合作一周年之际,克莱斯勒-菲亚特(Chrysler-Fiat)联盟将被认为是个失败。

好吧,我承认这个预言不够新奇。但不要忘了,李•艾科卡(Lee Iacocca)周一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会投资克莱斯勒。

这是克莱斯勒前救世主的一个错误决定。到冬季时,克莱斯勒的笑容就会变成更多的眼泪。由于克莱斯勒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菲亚特将要求进一步裁员和关闭工厂。在菲亚特坚持以盈利为重时,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将开始同菲亚特翻脸。从现在开始的一年后,克莱斯勒的命运便成定数,尽管它仍会在踉踉跄跄地在2011年推出菲亚特500车型。

预言6:给预言再来点刺激的怎么样?到2010年6月30日,低就业型复苏将会启动,届时……

美国失业率:10.9%-11.3%

标准普尔500指数:1200-1275点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4.8%-5.2%

8月份交割的基准原油期货:每桶85-95美元

黄金现货价:每盎司1,075-1,150美元

如果这五个中有三个对,就算我赢了。如果五个都对了,那就是奇迹。

加州举行小狗冲浪比赛





加州举行小狗冲浪比赛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中国怎么想?中国人对世界的88个看法


中国怎么想:中国人对世界的88个看法

中国强大,有更多钱,周游世界,这是排前三位的“中国欲望”。三年前如此,今天仍是。

中国强大了,GDP坐三望二,金融危机之中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一个可贵的范例。中国欲望的风筝高高飘扬,但需要一根线拉住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人急功近利,讲成功学,亲朋疏离;中国人有了点钱,却失去了耐心。中国人自以为越来越西化,可骨子里却还是那个不改的中国人。中国在变,中国脸在变,中国形象漂移。

中国人是谁?中国人怎么看世界?随着中国崛起,这两个问题对世界很重要。



新周刊2009011期:中国怎么想

狭义中国人,指一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国籍的人(包括台湾)。广义中国人,则不局限于地理和国籍概念,涉及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人、唐人、ABC或“香蕉人”。在人种概念上,只要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包括汉族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均可称Chinese。

只是今天的中国人不同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人。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将宇宙分为金木水火土,人与宇宙,心物合一,不可分割。一部《黄帝内经》解密宇宙信息与身体密码,一部《易经》阐释天行健、君子自强的道理,山水是中国艺术之魂。他们是安土重迁乡土人,靠人情与礼维系,传统乡村没有一个警察但仍井然有序。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和谐。

曾经的中国人,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站在砸烂一切的废墟上却企图拯救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他们的思想一片红彤彤,大脑成为一个声音的跑马场。他们在世界中看见冲突与斗争。

今天的中国人,将世界切分为分子原子中子,将人生投入大都市的怀抱。国家发展等于个人成功,个人成功等于有更多钱,有更多钱等于可以周游世界。他们生活方式西化,身体成为西式欲望的跑马场。头脑却在西化与固守之间徘徊。他们在世界中看见诱惑与混乱。

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自己的秉性,失去秉性就会失去民族活力。食洋不化,盲目嫁接西方流行快餐文化,离灭亡不远。一味固守传统文化家底,拒绝与国际潮流并轨,离灭亡不远。

中国人,大陆人、港澳台人、华人、唐人或“香蕉人”,都是“龙的传人”。那个发明包括指南针、算盘、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中国人,那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文化中国从来就是,以后仍将是统一的、连根的、共享的。

文化不只是器物和书籍,其根本是一套价值观,一套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传统中国人的价值列表是:礼、仁、和;西方人的价值列表是:民主、自由、人权。一个开放的电脑系统,须同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杀毒功能才能升级,中国需要兼容其他文明优良的软件,又要抗拒外来病毒。中国迫切需要文化修复、回归与再造。

走向强大的外表背后,中国怎么想?——中国曾经怎么想?中国今天怎么想?中国应该怎么想?我们在中国社会的语境里,打捞了88句话,它们代表着中国人对世界的真实看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的陈规陋见仍顽固地存在于国人脑中,有的想法则印证了中国的进步。

你怎么想?

爱拼才会赢

这首卡拉OK口水歌,

映照新时代人们典型心态。

时代赋予我们太多机会,每个人都想赌一把,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拼搏成为理所当然的主旋律,不拼的人是可耻的。

《爱拼才会赢》这首卡拉OK口水歌,不经意间成为社会主旋律,映照新时代人们心态。

在传统社会里,要想获得上层社会地位异常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这类身份一旦获得,也就意味着不易失去。子承父业,阶层分化,权贵者的子孙一般还是权贵,底层民众也一般难以摆脱生就带来的社会身份。一个人能不能跻身上流,很大一块在于出身,而不在于一生中通过发挥才智获得成就。也就是说,关键是你是谁,而不是你做了些什么。

现代社会的主要欲望和激励因素使得这一情形完全颠倒过来了,世袭身份被废除,社会身份不再只取决于家庭出身,还有个人成就——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成就。在这个发展迅速变化莫测的经济体系中,只要肯于能力,善于经营,巧抓机遇,定会有让人激动人心的个人飞跃。那些白手起家的企业主,那些勤奋学习的知本家,那些宦海沉浮的权力精英,那些天降大运的速成明星,都成为这个崇尚个人奋斗时代的鲜活教科书。

于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和潜规则成为支配社会运行的主要规章。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里,人,或者说有能力的人,只要生而健全,智商稳定,就一定能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就一定要拼搏努力,赢得成功。这个流行于19世纪中叶的生物理论,认为所有人在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社会精英敢于拼搏,成功致富,是这个人类丛林里的老虎。如上观点,在今天同样受欢迎,特别是在“土壤肥沃”的中国。

爱拼是一种个人态度,更是这个上行社会的价值观。当中国拼到全球第三大经济实体时,少数人的爱拼精神更应激发多数人的奔富行为,更应兼顾社会公正与公平。如是,爱拼才会有共赢结果。 (文/潘滨)

不患寡而患不均

创富—均富—贫困—再创富的循环,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财富史。

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结结实实地干成了一件事:消灭富人。那个要穷大家一块穷的时光居然在今天仍不乏怀念者。

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成为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心理倾向,仿佛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会分崩离析。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朝礼制,让每个人得到其本分所应当得到的地位和利益。至于均贫富和大锅饭,那是后人衍生出来的某种奢望。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真正均贫富过,大锅里还有小锅小灶。

改革轮回是,从之初贫困的计划经济体制挣扎出来,彼时厌恶平均主义;今天又呼吁把公平放在效率前面,“不患寡而患不均”又被拿出来说事。

一个良好社会,每个人的财富肯定是有差别的,但其自由和权利能得到同样的尊重和同等的保障。中外都有社会理想,中国人的理想放在了获取财富的结果上(均富),西方人的理想放在机会和权利的平等上。这导致中国人无休止的折腾,西方循序渐进的财富积累。日本千年公司尚有十数家,中国百年老字号则纷纷濒危。

中国人在机会面前永远是“有枪(权)就是草头王”,机会围着权力转。近年来改革活力趋少,中国社会结构趋向定型化,创富机会越来越少,阶层间的流动可能性越来越小。表现为创业越来越难,居住上贫富分区,阶层观念上彼此敌视,出现“第二代富人”和“第二代穷人”的社会地位世袭现象。

机会围着权力转,改革机制扭曲,好处与机会落不到无权者身上。出现精英循环与精英结盟,结果是侵占其他阶层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生存环境恶化,1994到2004年10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出现中产塌陷的M型社会倾向;相反,垄断行业占有了全民资源,垄断企业并无企业精神,它们只是权力的衍生品。机会高度垄断导致郎咸平所谓过冷与过热“二元经济”格局,导致中国股市与房市今天的症结。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原罪问题被提出来,企业家和富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被拎出来“拷问”。财富通过不平等机会攫取,多数人会不忿。

权力集中与财富集中,前者之恶甚于后者,因为权力更加扼杀他人的机会。(文/肖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们从起跑线上就开始一场延续15-20年优胜劣汰的残酷比赛。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祖训,而是广告语。有人将它评为最讨厌的广告语,原因是“误导了国人对起跑线的盲目重视”,制造童年恐慌。

类似的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也说过:“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媒体评论“这一振聋发聩的言词,犹如皇帝的新装一般道出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事实”。如果没有后面“基础教育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发展的后劲,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是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基础工程”,会让人以为这是媒体的嘲讽之言。

这句话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起成为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农村人砸锅卖铁指望孩子飞出山沟,城里人节衣缩食好让孩子保持竞争力——曾有文章《一个美国华人的决定:送孩子回中国读小学》,说是美国有学校把Integrity(诚信)、 Honesty(正直)、 Responsibility(负责任)、Respect(尊重)、 Compassion(有同情心)、 Self-Discipline(自律)贴在冰箱上,却不特别鼓励孩子学习,唯有中国的教育,“基础扎实,谁的小孩回中国读了一年书,到美国学习就拔尖了”。为什么孩子在美国不愿意学习,在中国就愿意?或许幼儿园就开始流行的排名表可以作为答案。

中国自1994年提出“素质教育”,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孩子的童年苦难,不过将补习班变成了钢琴班,中国孩子的童年就在起跑线上,因为它们注定要参与一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比赛。“起跑线”不仅是中国人的教育观名片,背后更牵涉中国人成长进程的心理问题、教育公平的社会问题,以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宏大命题,被忽略的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快乐童年。

中国的孩子从起跑线出发,一跑往往就要跑15到20年,中间要过高考独木桥,亦要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中国因此出现新名词“过学死”。曾有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程小龙在北京四所高校发放了200张问卷,专门调查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在所收回的问卷中,有近1/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有过自杀念头。 (文/黄小娴)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改革开放初曾流行过“不吸烟,不喝酒,不好色”的极品男子,新世纪初盛行的却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主义者。

“三不主义”的始创者是台湾人施明德,他也依此履行。所以数十年来,他红旗不倒彩旗飘飘,知己不求红粉无数,天亮以后亦是朋友。

这种感情态度最初只流行于男性圈,继之被部分思想前卫女性接受。每个成功的“三不男人”背后,一定有一群坚决的“三不女人”。

三不主义者大多年轻,长相与经济条件都不错,因此艳遇机会相当多,依照当事人的秉性还可延伸为不承诺、不犯法、不放过、不留恋、不回忆、不要脸等等。

不主动原因有二,一是太忙,拒绝都拒绝不过来。二是手段,两性关系中越主动的人越被动,不动声色的人才能闷声发大财。不拒绝只限于对心仪的对象来者不拒,而且宁可错过,也不放过;不负责则分事前事后,事前者昭告天下,让女人知难而退,事后则是在女人意欲登堂入室时逃之夭夭。其中“不负责”,是“三不主义”精髓中的精髓,它不会因骗取感情而轻易许诺,从而将对方的美好希望变成巨大失望,本质上是一种最大的负责态度。

“三不主义者”是情场上灰色地带的暧昧人物,你很难以传统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肯定不算有情有义的君子,但也绝对不是性滥交和陈世美。

“三不主义者”的特征可能有:他大多独身而独居,去夜店的时候比去公司更多;他的行踪很神秘,每次和你相处时间总不超过72小时;他很少主动约你,更不曾送你玫瑰花;他常常说喜欢你,却从来不说爱你;除了在床上的亲密时刻,大多数时间你们相处得像个普通朋友;他既不介意你的过去,也从没想过与你的未来;他对你的家庭与朋友圈子不感兴趣,同样地,他也对自己的圈子守口如瓶;你心里可能视他为知己、男友或灵魂伴侣,他心里却不过视你为可419或4N9的性伙伴而已。

遇上“三不男人”,“三不女人”也有自己的原则:不理睬,不接受,不上钩……两性关系由两性间的游戏滑到另一个极端:这么剑拔弩张,谁也没有好处。 (文/朱坤)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爱情应以质量而非长度来衡量,爱情并不特指终一的爱情和终一的肉体关系。

这句最具现代气质的格言最初是句广告语,是已故香港广告才子朱家鼎上世纪80年代为铁达时手表所撰。此言一出,迅速风靡万千都会男女。

在此之前,中国人向往的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则响亮地宣告了一个爱情新世代的到来,他们礼貌地向传统爱情观话别:爱情应以质量而非长度来衡量,爱情并不特指终一的爱情和终一的肉体关系。

传统中国人的爱情观可用“轻、苦、灵、贞”四字形容,他们相当轻视爱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将女人理所当然地视为器皿与工具,即使有爱情,也总会退居大义与亲情之后。血浓于水的关系至死不弃,厌弃了的情人则弃若敝履。一段爱情最好的归宿不是长相厮守,而是沉淀为亲情。

中国人的传统爱情还充满了苦涩,相思是爱的主旋律,求而不得是爱情的至高境界,唐明皇与杨玉环在太平盛世时的爱情只是稀松平常,只有当阴阳阻隔人鬼殊途时,那时的感情最苦涩,也最珍贵。

在中国人的理想爱情观中,性与爱是可以完全分离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更加受到推崇,肉体的痛苦则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人歌颂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义夫与寒窑苦守十八年盼郎归式的烈女。男人可以喜新厌旧,但绝对不应该始乱终弃。女人可以嫌贫爱富,但绝对要保持忠贞。

但时代不一样了,男女都平等了,传统道德已不能完全控制社会了,谁还能保持这样苦涩、忠贞而长久的爱情?当爱的承诺比不上嘴唇的触碰和肉体的交合,当柏拉图屡屡以失败告终,传统爱情已死。是时候修改对于爱情的定义了。

爱可以脱离婚姻,虽然道德的婚姻总要以爱情为前提,但和婚姻无关的爱情亦非不道德。

性开始成为爱的重要部分,没有性的爱与没有爱的性都不值得歌颂,但也不应该贬斥。

道德不再是衡量爱情的唯一标准,爱情不是契约,甚至婚姻都不是。

我们时代的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 (文/朱坤)

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畜生用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

老板是做梦的,员工是做事的。做事的人做到极限,女人变性成男人,男人亦变性成畜生。这是打工界的不幸,却是老板界的大幸。好听一点叫敬业、叫事业心、叫激流勇进,不好听一点叫拿人当驴使唤、蘸着脑浆殚精竭虑献青春。

上行社会机会多,人人都在搏:扬名、出位、出人头地。不仅是80后要在职场奋斗,70后60后,前面还有两代“老人”奋斗不止其乐无穷。

于是乎能者多劳,优质高效,一个人拿两个人的薪水干三个人的事管四五个人,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常态。你不干?多少人盯着呢,想干还没有机会,话语权永远在老板那一边。不正当竞争?维护劳工权利?不这样干,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

不断增高的是亚洲、日新月异的是中国,睡不着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置身于中国,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活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抗压力抗忧郁症抗过劳的高手。此前,则是日本。

有一句战略口号叫:用空间换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不断裂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人恨不得三头六臂事事争先,否则就被遗忘就被抛弃就被淘汰。想不变成永动机一样的动物也难。

上一个时代,人人奉献为的是搞革命,这一个时代,人人奉献为的是搞经济。这一个时代看上一个时代可笑、不值,上一个时代看这一个时代不懂、可悲。崔健歌唱得好: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现象还未厘清,结论早已过时。

经济管理类的书籍永远热卖,机场书店永远在播企业管理的传经送宝,看的人永远如痴如醉。传媒界亦如是,最害怕天亮一睁眼,头条新闻漏报;最害怕重大事件不在现场;最害怕历史节点未被总结呈词;最害怕影响世界的事情被处理轻了于是把每一个事情都扩大化处理。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香,干得比驴多”,这种上班族的调侃,成为某种软性抗议。解闷的开心网之所以风靡一时,是因为其解压功能。毕竟,开心也是一种生产力。

(文/胡赳赳)

不当农民

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读书为什么?为了不当农民。

农民在社会的最底层。7.2亿中国人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已成往事。

农民真苦——相比其他职业,农民的劳动量最大、不一定脸朝黄土背朝天,但投入产出比最低;农村真穷——国家的巨量基建项目和设施都落在城市,农村只是被扩张与蚕食的对象,最大的价值是土地价值;农业真危险——没机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就连和农业相关的兴修水利之类基础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也踪迹全无,仿佛中国从来就不是农业大国。

谁也不愿当农民,就连农民工也不愿当农民。在农村的中学,班主任对面临高考的考生说:“想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在此一举了。”以前的农村流传着一句话: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读书为什么?为了不当农民。养猪的丁磊不会被视为农民,他是中国百富榜上的人;而那些“农业户口者”即使在城市打工,从事着365行的工作,依然会被视为农民。农民还成了形容词,形容1:指的是某人局限于一个状态不够进取;形容2:特指对事物看不透;形容3:冒傻气;形容4:不时尚。

今天,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456人生活在城镇。今天,6.06亿中国人生活在655个城市和20000个建制镇,基本上是农民的后代,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儿。他们都成功地不当农民了。他们成功地脱离了农民、农村和农业,尽管他们吃的依然是大米、猪肉和蔬菜。

在乡镇企业和城里讨生活的2.26亿农民工也不想自己的儿女再当农民,甚至不想他们回农村读书。外来工子弟学校、打工学校多起来了,虽不生于城市,但要活于城市,最后扎根城市,再也不回到农村那个广阔的天地里讨生活。

国家提倡城市化,城市追求国际大都会化,中心城区追求CBD化,市民生活追求现代化和西化,这些都是农民、农村和农业所不能提供的。城市化不可逆转,农村越变越小;农二代扎根城市,农民越来越少。

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中国的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文/山鸡哥)

比赛第一,友谊第二

全社会都渴求成功的病态压力之下,再要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恐怕是奢谈。

资源紧张的时代,生存就是攫取资源。毫无疑问,这正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根源。

突飞猛进的大时代让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稳定感,发展机遇突然涌现、行为规则尚未明晰,一夜成名、一夕暴富的神话屡屡出现,人脉、家庭、财富、学历、能力、智商、情商、心态、健康等等方面不确定因素都会让人觉得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成为节点、拐点、起点和终点。人人奋力上进,虽然都还不太明白为了什么和怎样上进。找工作很难,可加班也辛苦;办公室政治激烈,可学业竞争同样激烈;事业难以成就,可感情同样贫瘠;有压力累,没压力怕。整个时代都患有竞争焦虑症,人人都唯恐被时代所抛弃。在这样的病态压力之下,再要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恐怕是奢谈。

毕业等于失业,考研等于死缓的失业。每个人都渴望充电,增强竞争力,各式培训班从外语到营销、从心灵培育到思维解放,五花八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的教育都要从娃娃抓起,现在更是要从胎教抓起。这个时代不仅慢不下来,而且还要把起点提前,从空间和时间上都要压服对手。

我们所创造的生活方式就和我们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一样,不能慢只能快,而且要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比赛规则里,人人都拼命地表现,期望获得成功,最先闯过终点线是唯一的目标。 (文/陈漠)

常回家看看

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

“常回家看看”一度是老外必学的一句中国话。它由戚建波作曲、车行作词,最后经陈红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自1999年问世,至今已十载。它的流行,击中中国人一心向前奔生活的软肋:父母。凭藉家长里短的碎嘴与真情流露而俘获人心。每到年关,返乡大潮中并不都是农民工。社会学家预测,这一现象要维持到这一代人在城市终老之后。

常回家看看之所以流行,正是因为不能常回家看看,没有时间,只好用歌言志,表达美好情愫。虽然煽情,但亦很温情。此后,多少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借鉴了这样的手法。

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伦理,也是最有效的社会细胞。美国总统羡慕中国:家庭承担了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义务。中国人的传统幸福观是:子孙绕膝、四世同堂、合家团圆、家和万事兴。现在老一辈还认为:人一辈子图什么,挣钱做什么,养育后代,才有盼头。

不婚群体的流行,使常回家看看有了变奏曲。不是领着孩子回家看看,而是租个男友回家看看。不是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而是父母常常“逼婚”。大龄剩女直奔“圣女”。

常回家看看,要的是回家那种氛围,熟悉的景况、寒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做做家务、吃顿好饭、说说亲戚家的事。中国人的生活气场就此弥漫开来。

但新新人类不这样看。不愿意亲人和亲戚扎堆攀比、找关系、交公务员朋友、把在外地大城市工作当受苦、图安逸。所以,“常回家看看”对他们而言是一首过气歌曲。他们要自由自在、小天地、个人体验、网上购物交友、宅在出租屋或商品房里。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苦心无可挽回地面临着心理落差。 (文/胡赳赳)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

因果轮回因果报应,是佛界的事,普通中国人却多有共鸣。当香港电影《无间道》里曾志伟演的琛哥说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时,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有一大堆同义兄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过得了初一,过不到十五。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自作孽,不可活。

离开校门、离开家门、离开铁饭碗、离开大树,就算出来混了。混什么?凡人眼里不过是功名利禄。30年来,国势日隆,八仙过海,混法不同,潜规则亦出,财富不都在阳光下。有的商人怕消费者投诉,有的企业家怕警察敲门,有的官员怕纪委双规。中国首富黄光裕曾对传媒说“我们最终是英雄,还是变成烈士,现在结果还未见分晓。”现在快见分晓了。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3个行长贪污挪用4.83亿美元公款后逃到美国,归案时感叹: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就普通人来说,年轻时拼命赚钱,渐老时拿钱买命,此为身体健康之还;炒股赚了一把,又被套牢以致割肉,此为理财之还;参与非法集资,先获高额利息接着血本无归,此为发财梦之还;高收入不纳税,被检举遭重罚,此为贪婪之还;飙车招摇过市,又因撞人被捕,此为风光之还;走后门找关系,又被人走后门顶掉,此为歪门邪道之还。

《红楼梦》里有一首词,写尽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的真义: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霄红纱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祆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才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若不出事,中国人心存“侥幸”;若出事,中国人相信“报应”。再想“平平淡淡才是真”、“小心行得万年船”,是不是太晚了?“信我,给我一次机会,我要做一个好人。”“你去对法官讲,看他会不会给你机会。”(《无间道》台词)。 (文/山鸡哥)

300期调查

我们时代的怕与爱

选择怕与爱的生活,在刘小枫那代人的语境里,意味着选择理想主义、选择受苦和牺牲、选择“用血和泪浸泡出来的文化”。而在当下,能够调慢节奏、不以功利心而是纯然的热爱和敬畏继续生活就是令人敬佩的选择。

文/孙琳琳 图/新周刊图片库

1999年,《新周刊》曾做过《20世纪爱与恨》专题。2004年,《新周刊》再次进行《我们时代的100怕》调查。2009年,《新周刊》300期关注21世纪的怕与爱,与新浪网的联合调查在一周内征集到10513条意见,同时还通过手机短信、论坛等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超过1000人的“怕与爱”。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怕与爱。不同人的怕与爱同年龄、经历、精神有关,也是所处时代文化的反映。消费主义造就购物狂,数字化让人对虚拟关系耿耿于怀,而概念则控制着人的价值取向。

我们时代的怕与爱,究竟是什么?

有些爱,最多算是喜欢

在讨论怕与爱之前,我们先要弄清自己究竟生活在怎样的时代。是消费时代?是数字化时代?还是概念化生存时代?或者,仅仅是一个充满生存压力和时间紧迫感的时代,一个只有生活情感碎片而缺少赤子之心的时代。

怕孤独、怕好高骛远、怕行差踏错,这个人会爱什么呢?爱朋友?爱脚踏实地?爱小心驶得万年船?但他只爱网购、幻想及三分钟热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怕与爱,展现的首先是美好愿望与惰性的冲突。

爱交友的怕交友不慎、爱孩子的怕带孩子辛苦、爱安静的怕寂寞,怕肥但爱美食(尤其是女人)、怕失业但又不爱工作、怕寒冷但其实从没见过雪。我们调查所见的怕与爱,多是世俗层面上的畏惧心与得失心,是面对我们本该安之若素的日常生活时表现出的怯懦和欲念。

如果对照刘小枫20年前在《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中所说的,“对某一具体对象和处境的畏惧心理”其实并不是他所理解的怕,而这些爱,也最多算是喜欢。我们时代的细节太多,繁复的生活几乎淹没了真爱和真理想,那些与“羞涩和虔敬”相关的怕,在这个世界的构成中势单力薄。

怕不是恐惧、厌恶和逃避,怕是心怀“虔诚”

5年前,《新周刊》将“什么都不怕”列为100怕的最后一怕。这种人过去不多见,这个时代尤其稀少。“天不怕、地不怕”形容的曾是胆大生猛者,而现在,“天不怕、地不怕”后面总跟着“就怕领导有文化”一类的俏皮话。明代名臣于谦写下“粉身碎骨都不怕”,表明“要留清白在人间”,可搁在现在,这句话表的却是流行歌里奔向非正常恋情的决心。

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者对怕与爱没有疑义,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列出十爱与十怕。他们对爱的理解接近喜爱、享受,对怕的理解则近似恐惧、厌恶和逃避。而这些恐惧、厌恶和逃避,经常被有意曲解、缩放,或者干脆解构掉。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激起了人们的怕,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暑假从5月底开始,留学生们想回国躲避流感,但他们的归来很可能将更大规模的流感带到中国,毕竟内地头三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都是归国留学生。此时,留学生们面临着怕与爱的抉择,是仍然回国,解决自己的恐惧感?还是原地不动,降低同胞家人的被传染的可能?两种选择都代表着怕,前者是恐惧、厌恶和逃避,后者则心怀“虔诚”。

怕与爱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回报

丘比特与普绪刻一吻定终身;为了所爱者的幸福,海的女儿甘愿化作海上泡沫;在婚姻里,杨德昌是叛逃者,蔡琴是忠贞者和心存爱念者;《朗读者》中少年对汉娜的爱恨交织象征着德国年轻一代对自己的带罪民族的复杂感情。爱曾经是自私、是嫉妒,但最终是舍己为人。

选择怕与爱的生活,在刘小枫那代人的语境里,意味着选择理想主义、选择受苦和牺牲、选择“用血和泪浸泡出来的文化”。而在当下,能够调慢节奏、不以功利心而是纯然的热爱和敬畏继续生活就是一种令人敬佩的选择。

株洲高架桥坍塌、兰州山体滑坡、杭州飚车肇事、无锡动车组撞人……外在因素造成的天灾人祸不在人的意料与掌控之中。面对这些,始终保持清醒,绝不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敷衍了事,是为一种怕。怕,但不怕强权、不怕灾难,怕的是是非不分、真相不明。

人作恶就更不能使人胆怯,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非礼官员、大学生罗彩霞告倒冒名顶替上大学者,就算怕,也应是作恶者胆战心惊。为了得到正义的结果,邓玉娇和罗彩霞也付出了代价,“自卫”的副作用将跟随她们一生,但是跟委曲求全相比,阳光下的怕与爱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回报。

《新周刊》、新浪网万人大调查

爱越来越少,怕越来越多

在怕与怕之间,你更怕的是什么?爱与爱之间,你更爱的是什么?《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展开调查,从10513个意见中,看出我们时代的怕与爱。

71.5% 对自己生活不满意

调查中,七成多的人对自己的生活表示不满意。曾经,吃得饱、穿得暖是幸福,有妻有儿有一亩三分地也是幸福。随着时代的进步,简单的物质已经满足不了国人的需求。有房、有车、有亲情、有丰富的生活,人们仍然不满意。他们要得更多,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在互相比较中,大家对自己的生活都不满意。

71.3% 体检时被告知身体有问题立即复查

上个世纪末先富起来的中国人都在讨论怎么纵情声色,21世纪,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在讨论如何养生。乍富的年代,中国人正处“青春期”,一切都在积极折腾中。如今,中国人在调整自己,认识到老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要失业3个月就会抓狂,这就是焦虑的中国人。我们离开物质匮乏的年代并不遥远,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里,我们担心一穷二白,被时代的车轮所抛弃。工作意味着我们和主流社会的密切关联,所以必须牢牢抓在手心。正如王鲁湘接受《新周刊》采访时所说,长久的过去,我们都生活在匮乏之中,从我们的基因、身体免疫力、消费系统一直到智慧和文化……其实都在培养一种应对匮乏、危机的应急机制。在这样的强大应急系统笼罩之下,我们怎么能允许自己安然地被主流系统抛弃超过3个月呢?

66.0% 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正常吃猪肉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甲型H1N1流感与猪无关,而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依旧吃猪肉的人占66.0%,这意味着相信官方权威的人有六成以上。在非典初期,公共疫情信息是不透明的,民间有很多的小道信息和防止疫情的偏方流传。如今,经历过一场场信息公开透明的洗礼,民众和官方权威之间有了更多的彼此信任。

  53.9% 主要焦虑是收入不理想

收入不理想,消费力不够是现代人最大的心病。成为年薪百万的金领、买彩票中500万大奖鼓动着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可是到手的工资总是与理想相差很远。而不满足的同时,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没有谋得一份收入比现在更好的工作之前,只好时刻保持着预备的姿势。

51.7% 死之外,最怕生病

有则冷笑话,问:世上什么最贵,答:生病。古人生病,一张口就是请大夫,大夫给你写几个字,开几道处方,或跑到深山野林里挖几棵草给你,马上药到病除,还只需要几文钱。如今,在中国,一个小感冒动则几十元,再挂上两瓶盐水就三四百元,够过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动个小手术动辄五六千;换个肾、肝什么的没30万是拿不下来,足够让你倾家荡产,谁还病得起?国人不是怕病,而是怕穷,没钱看病。

42.9% 最不能接受的人生绝境是——感情背叛

你最不能接受的人生绝境是什么?名列榜首是感情背叛。这意味着对大多数人来说,感情背叛比没钱、身败名裂、没有性能力更让人绝望。大家都认为这年头最不靠谱就是感情,可是,最害怕的竟然也还是感情背叛。倚赖集体、倚赖别人、倚赖感情……可见中国人最没有学会的是独自面对困境。

42.5% 旧有的观念崩塌时持观望态度

在观念多元、变化、新旧观念碰撞剧烈的今天,旧有的观念崩塌时持观望态度的人有42.5%。这意味着,很多人谨慎而理性地对待时代的一切巨变。“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变化中,只有小心翼翼,才能保全自己。

44.2% 中500万后选择投资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是你必须跑过CPI。”这句当红网络名言是国人心态的最精准写照。近五成的中国人,在获得500万意外之财后,没有选择把钱存起来,而是选择投资。物价、汽油、利息、房价一片“涨”声,物价上涨无疑成为国人在这几年当中最深刻的体验。在中国人看来,以前把钱存入银行的保守理财方式如今只是让钱不断贬值的蠢办法,他们变成了时刻指望钱生钱的新一代“财迷”。

35.8% 有爱情,没有爱的工作

高考后选专业,自己要想奔着喜好去,家长总会百般干涉,千叮万嘱一定要找一个热门专业,以后才能谋一份安稳工作。在中国式教育中,现实主义才是正道。所以,调查显示,有爱情而没有理想工作的人很多,大多数人有勇气去找一个爱的人,却没有勇气去找一份自己爱的职业。 (文/汪璐)

爱自己

在这个自恋到自私的时代,“爱自己”是绝对真理。只是爱自己的方式各种各样,美食家当然特别不亏待自己,为了完美体形而苛守一切减肥原则,何尝不是爱自己的表现?谁和谁都一样,这一生都是奔着“自己”来的。

  爱电视

书本功能已经被电视机代替。邻居师奶可以放下锅铲拿起遥控器,享受一番王子公主的爱恨情仇,平庸男人向老婆交完家用就可以像国家领导人那样关心通用汽车危机,丰富而可选择的生活,一切尽在遥控。关上遥控器的夜晚,我们经常无话可说。

爱睡觉

睡眠和钱一样,成为都市人奢侈的梦想。不挣钱不能体面过日子,不花钱过夜生活那是不懂过日子,那么不能挣钱,也不能花钱的睡觉就只能被放在一边。

爱朋友

人是活动的资本。从实利的角度看,朋友都是应该爱的。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朋友功能性很强。可以像亲人一样给你慰藉;如果是异性,还可聊充另一半。最后,如果你想逃开,只需疏离,不用履行“分手”程序,完全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

爱旅行

人人都爱旅行,因为这是最光明正大的喜新厌旧。新环境、新路途、新气候、新口味,有时找几个陌生人搭伴,人际关系也是崭新的。对“新鲜”的向往,对“人在别处”的憧憬,是墨守成规生活中最好的兴奋剂。

爱宠物

养一个男人不如养一条狗。安全感、忠诚、依赖与驯服,这些情感需求都可以在狗身上得到满足。对男人来说也是这样,养一条狗比和一个情绪变幻莫测的女人交往轻松得多。人们在与宠物的交往中,找到了更有安全感、更简单、更不需要妥协和委屈的情感关系。

爱偶像

现在,草根也可以登堂入室,让万众痴迷。偶像要警惕的是:一定要绕开洗脑的“教主”角色,让人丧失独立判断力的偶像是危险的。

  爱钱

在大同社会还未到来之前,人们都无法不爱钱。爱钱的有名声很差的葛朗台,有像索罗斯那样的“灰色人物”,也有裸捐的富豪。钱无恶无臭,爱它的人不同,它便不同。

爱家人

亲情比爱情可靠,这是很多人在围城折腾多年之后得到的人生箴言。爱一个人便将他变成亲人,有经济利益的牵制,日常生活的依靠,情感上的彼此依赖,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在一起”的强大惯性。不爱家人,还能爱谁?

怕病

讳疾忌医是人的通病,与其说是怕病,不如说是怕医;与其说怕医,不如说是怕医疗产业化,它让穷人看不起病,富人害怕看病。如今,医生大多倾向使用较好较贵的药物,而医保的使用又有诸多限制。医生与患者关系紧张,患者怕医生不负责,医生又怕卷入医疗纠纷。

怕动荡

没有什么比天下太平更让小民安心的了。人们怕动荡,怕业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被不可抗力摧毁,相比于白瑞德跌宕浪漫的人生,阿西礼恬淡隐忍的哲学更加实用。而面对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是保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怕胖

女人的痴心妄想是:放开吃,但不会胖。奇怪的是,男人明明对丰满的身体好感更多。至于男人,如果开始怕胖,多半胖已经威胁他的健康。

  怕被骗

害怕被骗通常反映:你是有价值,但你的EQ或IQ并不被人看好。乐观地说,被骗不完全是绝境。害怕被骗的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的闪光点十分在意,他们多半很精明,对得失计算得清楚。有时这类人倒不及一些笨人,偶尔被别人占点小便宜也容易释怀。

怕当众出丑

对自己有所要求才会害怕出丑,他们多半是害羞的完美主义者。将众人的目光视为穿透灵魂的X光,其实众人也很懒,懒得成天为别人操心。只有一小撮生活贫乏的人才会对别人的生活穷追不舍,当然,狗仔队除外,那是他们的生计。

  怕失业

失业的同时,你将失去稳定收入、社会认同和安全感。为寻求安全和稳定,才有那么多人加入“考碗族”的行列,为成为拿铁饭碗、有保障的公务员而奋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凭、经验、外表都很重要,却都不能保证你一定高枕无忧,有一技之长比什么都强。

  怕孤独

人类从来都是以群体和组织的形式生存于世,人若形单影只,力量便被极大地削弱。虽说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但只有组成团体,每个人才能达到最佳和最强大的状态。尤其当危机降临,比如地震和雪灾的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要就更加强烈。

  怕另一半出轨

怕另一半出轨是对自己吸引力丧失的担忧。对于逐渐失去魅力的怨妇或者怨夫,人们在道义上同情,从心里瞧不起。用不着示弱,感情上也不例外。

怕人际关系

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消耗,有时亦是权力运作的方式。离权力越近,人际关系对人的牵制力就越强。没有权力欲望的人,最有可能置身事外。人际关系也不光是厚黑学,还有人情世故,很多人讨厌这类应酬,过烦了忍不住抱怨一下,以后仍然照旧。

怕分离

分离的揪心只是一时,落入日常之后,生活还是继续。古人有智慧,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夫妻、母子、情人、挚友,最后总要分离。至少生死那关谁都逃不过,乐观地说,最后都在天堂集合。

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2009年5月8日至23日在新浪新闻频道发布,共有10513人参加)

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不满意.......................................71.5%

满意..........................................28.5%

你找到了你爱的人、你爱的职业(事业)了吗?

找到了前者,没找到后者.............35.8%

都没找到....................................34.0%

都找到了....................................20.9%

找到了后者,没找到前者...............9.3%

你对自身的焦虑主要来自于:

收入不理想,消费力不够.............53.9%

工作压力大,才能有限.................18.5%

年纪一年年大了,有成家立业压力13.2%

性格不好,处不好人际关系或家庭关系8.4%

身体不好......................................6.0%

死之外,你最怕:

病............................................. 51.7%

穷..............................................24.5%

没人爱.......................................14.4%

其他.............................................5.4%

老................................................4.0%

以下哪种情境是你最不能接受的?

感情被背叛,爱人出轨................42.9%

必须害人才能保全自己...............22.6%

身败名裂,没有朋友了..................18.3%

钱被骗了,成了穷光蛋..................14.4%

所有人都知道你阳痿.....................1.8%

你一直相信的理论或观念有一天突然被告知不成立了,你会:

观望,先不表态.......................42.7%

备受打击................................26.8%

始终坚信不动摇......................15.5%

立刻放弃,转而相信其他..........15.0%

体检时被告知身体有问题,建议进一步复查,你会:

立刻去医院复查......................71.3%

先不管,等出现进一步症状再说12.8%

自己先用药,观察一段时间.......12.2%

不当回事,我不可能有病............3.7%

如果买彩票中了500万大奖,你会把这钱:

用来投资................................44.2%

大部分存起来..........................27.1%

捐出去一些.............................18.0%

可劲花,享受人生....................10.7%

金融风暴来袭,你所在的公司倒闭了,失业多久你不会抓狂:

3个月.....................................66.7%

一年........................................17.6%

不工作也无所谓......................13.3%

三年.........................................2.4%

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你还会吃猪肉吗?

正常吃,这种流感跟猪没有关系66.0%

少吃,小心驶得万年船.............25.2%

完全不吃,宁可信其有...............4.6%

多吃,猪肉便宜了......................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