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强权文明? 2007-08-02

        前些天,一位朋友带着欣赏的心情传来一篇名叫《黎巴嫩战火之耶路撒冷日记》的文章,并且评价说,很久没看到这样的好文章了。一开始我也未经意,随手搁在一边,但后来抽空读了一下之后,便觉着越来越不对味,越来越感到这是一篇欺骗性很大的文章。它居然骗得我那位传文章的朋友大呼叫好。这种现象表明:当前在很多中国人的头脑中,价值观判断已经出了问题,我们已经不知如何正确地表达感情和明辨是非了,特别是包括此文作者在内的一些高等学者。        前几天的新闻报道已经报道说:以色列以十几个士兵死亡的代价,使黎巴嫩陷入损失几十亿美元、300多人死亡、上千受伤、几十万人逃难的几乎瘫痪状态。三四天过去,事态不知又发展到什么程度。从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黎巴嫩这些天里正在遭受空前未有的灾难,整个国家几乎有被摧毁的可能,数万名外国侨民已经塞浦路斯撤走,大批难民进入叙利亚和约旦。        然而在这篇简称《日记》的文章里,丝毫看不到作者对黎巴嫩人民苦难的联想和思考,眼前浮现的只是以色列的五星级酒店、高级宴会、餐馆中钢琴优美的旋律、漂亮的校园、以色列学者刻苦的读书声,以及以色列人民是如何以平静的姿态对待正在发生的战争。        这篇日记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尽管黎巴嫩几乎已经全国停业,但以色列国内却安然无恙,人民仍然在悠闲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就是强国与弱国战争的局面:一边已经血流成河,妻离子散,一边却歌舞生平,悠然自在。        就在以色列人轻描淡写的优雅之外,另一个国家和民族已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道理:强国在轻歌漫舞中就可以给弱国带来致命的打击。但是,这一点作者似乎丝毫没有想到和感受到。作者显然已经属于强国世界的人了,因此在他的感觉中只有强国的优雅,却丝毫想不到贫弱民族的苦难。在数十万黎巴嫩人经受死亡威胁和财产损失之时,他心中充满的只是对以色列人文化的欣赏和崇敬。        看看他是如何陶醉在无酒精冰镇黑啤的呷饮中,如何沉醉于结业晚宴所举行的地点:市中心一家有名的烤鱼馆。看看他是如何浓墨重笔地描写晚宴上的主菜:“蒜蓉汁烤红鼓鱼,那鱼段的脂肪留得恰到好处,吃起来鲜嫩无比,香气扑鼻,唯一的遗憾是黑胡椒研得太细了一点,吃起来缺少若隐若现的辛辣感觉。北方战事正酣,不过是两百公里之外的事情。而此刻我坐在耶路撒冷的夜色里,唯一的不满是美味烤鱼里的黑胡椒研得太细。”        200公里之外就是战争,就是死亡,流血,就是摧毁,灭绝。然而这位身居异国的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完全陶醉在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之中,却能以比以色列人还要优雅、欢乐的姿态在大嚼大饮,甚至嫌乎“黑胡椒研得太细”。这还不够,为了记录他在以色列度过的这段宝贵时光,他还能津津乐道地将自己的这些兴致用日记形式写成文章,以供他人欣赏。        这种表现除了象一个没见过世面的进城农民,竭尽炫耀之能事,哪一点象一个研究古代文化的学者?        我相信他在这一过程中丝毫没有考虑到不同读者不同的感受,正如他丝毫没有考虑黎巴嫩人民的苦难一样。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黎巴嫩的惨状,当我们得知弱国蒙受的巨大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我们怎能从这篇文章的优雅中潇洒得起来!        中国人看了此文后都感到不是滋味,如果让阿拉伯世界的人看了这篇文章,他们会对作者有何等感受!因此,我不是不愿意让作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更没有权利剥夺他人拥有的思想言论权利,只是提醒作者考虑一下不同读者的心情,以及作为中国人应如何对待国际纠纷。        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我们命运与世界上那些弱国曾经相似,我们都经历过同样的遭遇,我们都是曾经遭受过现代强国文明惩罚的苦难者。这样国家的人民似乎应该多一些同情心,少一点阿谀和崇拜。物质发达并不一定意味着精神文明。我们怎能以强国者的身份去附庸风雅呢?        现代科技的文明足可以使发达国家文明到可以平静地屠杀,不动声色地杀戮。难道我们能去欣赏强国的这种平静或“高级残忍”吗?什么叫冷血?冷血就是进化到可以不动声色地杀人,甚至可以优雅的地消灭生命。这就是高级文明对待低级文明。        大概这就是现代文明,这位作者不幸已经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入了发达社会的“现代文明”,以致可以悠闲地欣赏战争中的以色列,甚至200公里之外的流血和毁灭。但我想,您自己可以欣赏,但不能给读者愤怒,特别是不能因对发达国家物质文明的崇拜,而忘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应保持的距离。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文明,如果各种文明不能相互理解沟通,国际冲突永远不会消失。而当今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宰的世界,公理只剩下一个:力量决定一切,落后就要挨打。如果这种丛林文明继续主导世界,世界只能陷入悲惨之中。        当今的中国,充满了伪文化,那些看似高雅、漂亮、有文化的,恰恰是冷漠、残忍和无耻。因此,我不能沉默。我要提醒作者,在赞扬以色列民族的一些优点的同时(这些优点的确使他们富裕强大),也要想到黎巴嫩人民的苦难。如果中国人连同情和怜悯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的命运也好不了哪里去。        中国人要学习世界上的优秀文化,但不能由于因浸润于发达国家的物质文明而沾沾自喜,而忘记了更宽视角的综合思维和感情表达,给人以浅薄、势利和冷漠的感觉。        因此,这是一篇思维肤浅、表现轻佻的文章,实在不值得赞赏。       大军兄:       仔细地拜读了仲大军:《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强权文明?》,深为赞同你的批评观点。这是中国清醒的思想和呼声。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所谓“学者”早已是强权政治的鼓吹手,基本的人类道德价值早已为权和钱所吞噬,这是极其危险的。        感谢你经常发类《观察》。希望少工作,多活动,身体和家庭为至上!附上的是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的一个小评论《中东政治与世界政治》。

   中英,   中东政治与世界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庞中英   2006年8月14日     最近以色列和以黎巴嫩为基地的真主党之间的持续暴力冲突,引发了中国一些人的国际政治联想和评论,认为此次新的中东冲突,反映了国际强权政治的本质,显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即所谓“实力”,在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中的中心性质。     中东冲突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世界政治的本质?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建议读者,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三个概念:国际政治、地区政治和世界政治。     国际政治,即国家之间的政治是一种很狭窄的政治,是世界政治中一个重要性在不断下降的组成部分。当今的世界政治中,不断出现和增长的形形色色的非国家行动者(行为体),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地区政治是在某个特定的地理空间的政治,如中东政治,这种政治常常为人们简单地归纳为、甚至错误地理解为一种地区范围的国际政治。   中东政治是地区政治     世界政治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比较科学的概念,它包括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国内政治、地区政治,以及我们通常知道的国际政治,还有日益为人们重视的由于全球化而具有世界性质的各种政治。     须要说明的是,“国际政治”或者“国际关系”这类在欧洲有些过时的术语,在中国却长期地以讹传讹地流行。其本义被不断地糟蹋、滥用。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谓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的人,不知为何,对“国际”二字盲目、盲从,居然情有独钟。     以中东政治为例,这里国家行动者(即参与中东地区政治的各个国家)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国家行动者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表象。不管喜欢与否,在中东,每个国家的背后均有非国家的巨大力量和决定性影响,国家不过是这些非国家力量发挥作用时某种必要的政治形式而已。这里,宗教、意识形态、民意、非国家的政治组织的作用,也许超过了国家的控制和影响。     这次以色列和真主党的冲突(“黎以冲突”是个错误的叫法,这个错误反映的是一些人们心中挥之难去的“国家中心主义”情结),确切地说不是经典意义上的“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以色列与一个社会力量真主党之间的冲突。     据一位执教于贝鲁特美国大学的真主党研究专家的看法,真主党组织严密,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既是黎巴嫩国家政治的一部分,但同时,真主党本身又远超越黎巴嫩。据各种报道,该组织与中东地区的整个伊斯兰什叶派、与巴勒斯坦抵抗力量,以及伊朗、叙利亚等伊斯兰国家,有着密切的政治联系。真主党是中东的一个地区性力量,而不仅仅是黎巴嫩的一支国家力量。     不仅如此,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真主党也许得不到一些伊斯兰国家的支持,但目前真主党、巴勒斯坦人同以色列的冲突,却不断涉及一个根本的问题:文明(以色列的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或者所谓“种族”冲突的继续)。以色列和真主党不过是不同的文明和所谓不同的“种族”的化身。这使得诸如埃及等不愿同以色列冲突,以及同美国存在战略关系的阿拉伯国家,也对以色列入侵和暴力坐立不安。     中东政治是地区政治。一般人把地区政治看作是所谓“国际政治”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看到了中东政治中的各个国家。但各国之间的政治,怎么不是国际政治呢?     地区政治中包括国际政治。以色列和所有阿拉伯国家以及巴勒斯坦之间的政治是国际政治,美国等外部国家力量的存在以及分别对阿以的影响是国际政治。但是,用国际政治来概括中东政治就太简单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学派在解释中东政治时常常非常感性,过分看重国家之间互动、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一到深入的实质,特别是其中的复杂的社会因素,就显示出其理论的贫困和局限。   中东冲突折射世界政治趋势     非国家行为体的大作用本来就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如今令一些美国人谈虎色变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怎么也归结不成为国家力量。美国人的所谓“反恐战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战争,而是美国与一种非国家力量之间的冲突,是新型的世界冲突。     在认识当今世界冲突的实质时,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越来越帮不上忙。尤其是其中越来越不现实的现实主义理论,顶多只具有部分解释力。忽略了非国家行为体的存在和作用,不可能科学地认识当今的冲突和暴力。     当然,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重视国家背后的和与国家并存的非国家力量,只不过是提醒人们看到当今世界政治的现实和变化,而不是简单地说国家的作用、军事力量的作用已经让位于非国家的角色了。这是一个日益高度复杂的世界政治。我们的一切透视都可能冒简单化的风险。   中东冲突折射了世界政治的一种趋势:国家与非国家、地区强权(如以色列、伊朗等)和全球强权(美国)、军事和宗教、社会力量、经济财富和政治权力之间复杂的互动。强权政治是这一复杂的世界政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强权政治将进一步受到非强权政治的制约。强权政治过去解决不了中东的问题,今后也一样解决不了。在以色列炫耀武力、大打出手以后,国际舆论、以色列内部反战力量、联合国安理会、各大国和世界主流民众的力量将得到显示。中东冲突只能回到政治解决的道路上。   恐怖主义,文明的冲突还是政治的失败  

《纵横周刊》  萧方   2006年8月14日   《纵横周刊》的主页 http://www.fawjournal.com       8月10日,21名恐怖嫌犯准备从英国希思罗机场登上前往纽约、华盛顿和加利福尼亚等地的主要航班。感谢英国警察,如果不是他们挫败了这场阴谋,也许又是一场"9·11"。据说,为了营造轰动效应,恐怖分子甚至计划同时引爆10架飞机上的炸弹。美国官员指出,如果这个计划成功,将比"9?11"更恶劣。       只是当恐怖袭击成为一种常态时——从美国纽约的"9·11"到西班牙马德里的"3?11",从英国伦敦的"7·7"到埃及沙姆沙伊赫的七连爆,从中东的暴力冲突到印度孟加拉的火车连环爆炸,我们惊讶地发现,虽然安全警戒级别不断攀高,但我们对安全的忧虑却没有降低。因为"恐怖分子只需成功一次,而追求自由的国家需要任何时候都百分之百的成功"。       世界为什么变得这样不安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或许给世人提供了一种答案——随着冷战结束,被掩盖的民族宗教冲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骤然显现。美国总统布什把这次伦敦的恐怖嫌犯与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叛分子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要散播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据英国警方透露,21名嫌犯都是"本土恐怖分子",他们从小生长在西方社会,接受当地文化的熏陶。"文明冲突"难以涵盖一切。       事实上,任何恐怖主义活动,都掺杂着复杂的现实因素。从引发"一战"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裴迪南大公,到巴勒斯坦"伊萨克烈士旅"对以色列发动的自杀性攻击,恐怖主义的行为从来都不是没有目的的谋杀,而是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战争"。正如美国宣称"9?11"是一场针对美国的战争一样。       到目前为止,恐怖主义的根源尚没有定论,"压迫反抗论"、"贫富悬殊论"、"宗教对立论"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任何在现实政治中得不到公正解决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冲突的双方中,弱势的一方采取极端手段来打击对手。从这个角度来说,恐怖主义既是一种政治失败的结果,又是一种失败的政治。

  一封停战呼吁书和要求签名书   From: Ricken Patel   Date: Tue, 08 Aug 2006 22:29:50 –0700   Friends,   The ceasefire campaign has been picking up amazing steam, with 70,000 people from over 100 countries signing the petition in just the last two days. The global public outcry of the last weeks is also having an impact, pushing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meet around the clock on this problem.   We've got just 48 hours before the Council may finally vote on the Middle East crisis. The US government is still pushing for a dubious plan that allows Israeli troops to remain in Lebanon and make some "defensive" attacks. Civilians caught in this awful war need a real ceasefire. Can you help us deliver 150,000 signatures to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by Thursday morning? Please forward the email below to everyone you know (or at least a few close friends!) to help us reach this goal.   Sincerely,   Ricken Patel, Ceasefire Campaign http://www.ceasefirecampaign.org/mo/en.html  

   附文:战争中的以色列,   黎巴嫩战火之耶路撒冷日记(三篇)   XXX 于特拉维夫       2006年7月12日,星期三,晴,耶路撒冷       今天前往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暑校报到。       想起今后几天上网不方便,早起便浏览了一下网上新闻,看见北部边界发生冲突,报道说有两名士兵受伤。想想自从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尽管联合国早已认定以色列撤出了全部黎巴嫩领土,但真主党恐怖组织仍然不时越界制造冲突,挑起矛盾,每次都以以色列妥协而告终。这次既然规模不大,以色列方面损失有限,估计不会恶化。所以并未特别留心。        中午赶到耶路撒冷,先在希伯来大学Givat Ram校园旁边的五星级酒店办好入住手续,随后进入校园,到暑校办公室报到。        这个暑校每年只举办一个礼拜,年年的主题都不一样,但都是社会人文方面的。主办方依主题从世界各大学选取相关研究方面的一流学者作为师资,每人主持一个半小时的研讨班,包括一个小时的演讲和半个小时的研讨。通常入选的都是成名学者。而我的研究方向上全世界也没几个人,一流末流都是一回事,所以今年滥竽充数,居然也被邀请来主持一个研讨班,深感“与有荣焉”之幸。        其实这个暑校比师资更有特色的是学生,那是从世界各名校选拔出来的优秀犹太裔研究生。今年的二十多名学生几乎都来自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欧美名校,而且每校只有一个名额,由当地教授推荐录取。不言而喻,这暑校的目的是聚拢世界各地的犹太青年才俊,在享受与一流学者对话机会的同时也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络,培养他们对犹太祖国的亲近感。        暑校的待遇也非同凡响,海外来的学生学者都享受免费机票。所有参与者只要愿意,都可以在五星级酒店获得一个星期的免费住宿。早餐由酒店提供,午餐在校园里的一个有相当档次的小自助餐厅进行,标准比我参加的几次接待部长级官员的午餐还高。晚餐自理,不过每个人都获得了高额正餐补贴。为了让这笔补贴不会形同虚设,主办方专门向参加者提供了一份耶路撒冷高档餐馆推荐名单,上面各餐馆的菜式、风格、电话地址一应俱全。        主持研讨班的教师没有报酬,不过考虑到每人其实只讲一个小时,那一个礼拜的宾馆加餐费补贴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授课报酬标准。可惜我俗务缠身,竟无暇充分享受,只能在我的研讨班开课前一天赶到。        下午旁听了一堂研讨课,一方面对相关题目有兴趣,另一方面也想熟悉一下学生的情况。主办方在开始时介绍今天的主持教授,只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某某教授,如果有人还不知道某某教授的话,现在就可以离开教室了。”一句话说得我如雷灌顶,心想这才是大学者的境界吧,那些靠一堆头衔和著作来唬人的学者只好算等而下之了,只是不知还要做多少年苦功,才能当得起这么一句评语。学生们看来都认真预习了指定书目,问题问得精彩纷呈,热烈的讨论在下课时竟无法停止,拖了十五分钟才下课。        五点钟回到宾馆,打开电视看新闻,才知道北方的冲突比最初的报道严重得多:在以色列边界巡逻的以军惨遭偷袭,至此已知七名士兵死亡,两人遭恐怖组织绑架。电视画面右下角的醒目标题文字是:“打回黎巴嫩去!”        给朋友Y君打电话。Y的儿子正在当兵。本来服役时Y走了门路,让儿子在军中某机关坐办公室。儿子知道后跟老爹大闹一场,非要到野战部队去,并且向上级提交了请调报告。几经周折,请求终于被批准,被调到某装甲部队,驻扎黎以边界。事件发生后,Y不知为何无法跟儿子联系上,此时全家正焦急不安地坐在电视和电话旁边,一边打电话四处询问,一边惴惴不安地等待电视新闻宣布伤亡士兵名单,祈祷自己的儿子不在其中。        随后又拨通L君的电话。六年前我认识L的时候,他还是位绝对的左翼和平人士,去年单边撤退时,他是撤退的坚定支持者。不过此时愤怒已经让L彻底改变了立场:“我弄不懂我去年怎么会支持撤退。看来那些定居者是正确的,应该把定居点修到黎巴嫩去。”        随后想起今天研讨课上学生的表现,便觉得还是把课再预备一下的好。于是关掉电视,开始看资料。        太太九点才到。天色已晚,就在酒店底层的饭馆用餐。离开房间前又看了一眼电视新闻,知道黎以边界已经是战火连天。餐馆里的气氛却一切如常,钢琴在流畅地演奏肖邦的优美旋律,美丽的女侍者微笑着抱歉说今天的厨师特色菜已经卖完,于是点了一份烤幼仔鸡,太太点了一份主餐沙拉。连饮料算一算只花掉我每日正餐补贴的一半都不到,而这差不多已经是耶路撒冷最贵的馆子了。起身回房时钢琴忽然变奏《祝你生日快乐》,角落里一桌人家欢声笑语,正在庆祝生日。       2006年7月13日,星期四,多云,耶路撒冷       早起看新闻,知道开战已成定局。以色列民意出现前所未有的一致,除阿拉伯人外,左中右均感真主党欺人太甚,今日不冒北方陷入战火硝烟之险,则明日必遭此辈阴险毒手。       因为要用多媒体材料,遂提前半小时赶到教室。大半学生已到,都在旁边的咖啡室享用咖啡蛋糕。跟学生们随便聊聊,发现虽然都是犹太人,秉性却大为不同,欧洲学生大都彬彬有礼,美国学生活泼大方,以色列学生则是一贯的热情豪爽,围上来抢着告诉我他的哪个亲戚在中国,哪个朋友跟中国联系密切,以跟中国有关系为荣,这是时下以色列的风尚,不足为怪。       研讨课进展顺利。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问题并不多,留出来的半个小时问答时间几乎全成了我跟暑校几位旁听教授之间的问答。讨论极为热烈,直到吃午餐时还有人来继续讨论相关问题。       两百公里之外是烽烟四起,炮声隆隆。校园之内则师生济济,坐而论道,整个上午无一字提及时局。       下午暑校组织旅游。耶路撒冷那些胜地我不知去过多少次了,便没去参加。携妻在Givat Ram校园漫步。这个校园建在耶路撒冷西部的一座山上,东坡是以色列国家植物园。虽然已是旱季天气,校园内仍然奇花斗妍、绿草如茵,苍松翠柏掩映林间小径,实在是以色列最美的大学校园。因口渴找水,忽然想起十三年前初到以色列时,曾在该校园南端简陋的“阿莱夫”宿舍住过一个月,那宿舍旁边有个简朴的小超市,十三年过去,不知那宿舍和超市是不是还在。走到南端,看见宿舍居然还是老样子,那小超市不但还在,而且连内部格局都没什么变化,十三年前放面包的那个角落放的居然还是那种政府补贴的长圆形廉价面包。那时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又兼囊中羞涩,大米面条都嫌贵,只有这种面包吃起来不心疼,于是天天吃,顿顿吃。如今这种面包香味再次扑鼻而来,把我带回到十三年前的那个八月,仿佛又看见自己在月影稀疏的松林山路间踽踽独行,恍如隔世。       买了两瓶无酒精冰镇黑啤,坐在离宿舍不远的草地树荫下小憩。记起当年进宿舍第一天,迎面的墙上便贴着一条黄蓝色的小标语:“以色列国已到危机关头,禁止卖国!”那是中东和平进程刚起步的时代,反对派也刚刚开始活动,但似乎人人都对前景抱着乐观的态度。十三年过去,无数仁人志士为阿以和平呕心沥血,乃至流血牺牲,然而努力越多,灾难越重,无论对哪方来说,都是和亦错,战亦错;进亦错,退亦错;动辄得咎,无往不败。十三年的努力连个和平的影子都没换来,冲突反而越来越血腥,今日更或许发展成一场全面战争。也许阿以冲突确实标志着人类智慧的极限,我们或许有能力征服自然,却永远没有能力征服自己。也许真如《圣经》所言,这块土地的生生息息乃是鬼斧神工之造化,人的谋略,只能让神发笑而已。       晚上是暑校的结业晚宴,地点在市中心一家有名的烤鱼馆。馆子在旧城区小街一栋两百年的老宅里。小街错综复杂,没开多远就迷了路。在路边停下看地图,一名显然是下班回家的犹太白领停下来问:“我能帮忙吗?”听清情况后,他看了看我的地图,说这一带的街道改造过了,我的地图已经太旧。随后开始解释如何开到那里去。大概是看出我脸上的表情仍然迷惑不解,他竟一伸手拉开后车门,坐进了车里。“走吧,我带你们去。”他说。沿途聊起来,他一天都从收音机里关心北方战况,急着回家看电视新闻。我们一边开车,一边深感不安。他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家,还急着去看有关战况的电视新闻。饭馆在他回家的反方向,这意味着他把我们带到饭馆后要多走不少路才能回家。“没关系,今天的天气适合走路。”他安慰我们说。车到饭馆,他还指引我们找到停车场,跟守门的阿拉伯人讲好价钱,看着我们停好车,这才匆匆告别,消失在暮色里。       晚宴上师生之间的气氛仍然欢洽如初,仿佛完全没有战争冲突这回事似的。主菜点了一道蒜蓉汁烤红鼓鱼,那鱼段的脂肪留得恰到好处,吃起来鲜嫩无比,香气扑鼻,唯一的遗憾是黑胡椒研得太细了一点,吃起来缺少若隐若现的辛辣感觉。北方战事正酣,不过是两百公里之外的事情。而此刻我坐在耶路撒冷的夜色里,唯一的不满是美味烤鱼里的黑胡椒研得太细。       对面坐的是暑校一位德国教授的太太。聊起来她七十年代初在以色列长达数月的旅游经历。她说那时她在被占领土与以色列本土之间自由出入,如履平地,而且本地的犹太人阿拉伯人也同样自由来往。她在加沙、伯利恒等地都待了不短的时间,那时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水平跟以色列相去不远,最重要的是:虽然她有意询问,却几乎感觉不到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的敌意,敌对活动也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也多半是外来的武装分子所为。曾几何时,天翻地覆,两边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死敌。看来把这里的事情弄糟并不始于九十年代的和平进程。人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越做越好的希望,似乎唯独在这块土地的冲突问题上总是越弄越糟,直到不可收拾。       晚宴结束,国外来的师生都成群走向等在两条街外的巴士,当我们开车经过他们身边时,他们认出了我们。虽然刚刚道过别,却像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所有人都挥起双手,兴高采烈地向我们呼叫起来。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在战争迫近的时刻,我内心的平静从何而来。举天下之精英而尊崇之,聚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此本中国传统人生第一大快事,也是犹太人生的第一快事!人类的力量,原不在于强悍和凶蛮,而在于理性与智慧。在我刚到以色列时,便有一位长者告诉我说:“以色列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打赢了所有战争,挺住了所有压力,而在于在几十年的战火硝烟之中仍有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进行一流的研究。在这个麻烦不断的小国里,你仍然能够看到有人在研究艰深的中国哲学问题,而且是高水平的研究。”的确,当犹太复国主义在这块土地上尚未建立起一个像样的军事或者政治机构的时候,犹太人就已经建起了一座像样的大学。而当今天你坐在希伯来大学由一流的学生学者构成的课堂里进行精彩纷呈的讨论时,你不会相信两百公里以外的战争会以以色列的失败而告终。这种自信不仅限于眼前,而且包括未来。金钱有易手的那一天,石油有用完的那一刻,真正取之不尽的是人的智慧,是眼前这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课堂。人或许无力改变神的诅咒,但当他面对另一个人的时候,未来把握在他自己的手中,把握在他自己的智慧之中。       2006年7月16日,星期天,晴,特拉维夫       半夜到家,倒头便睡,上午被电话铃吵醒,拿起一听,是老欧。电话显然是从街上打过来的,远远的似乎有救护车或者警车的鸣叫。       “我在海法呢。”老欧说。       “海法?”我还睡意朦胧。       “你没听新闻?真主党的火箭打到这儿来了,刚才收音机里说死了九个人。”老欧说。       “那你还在那儿干什么?”我开始醒过来了。       “无所谓,我打电话根本就不是为这事。你能不能打开《老子》,我有个问题问你。”老欧说。       海法、火箭、伤亡、《老子》,弄不懂这些东西怎么扯到一块儿了。不过我打开了《老子》。       “六十四章。”老欧说。       原来老欧今天约好跟一个朋友讨论《老子》,到了海法,突然想起六十四章的那几个“其”字不知道怎么解,为了在朋友面前露一手,便给我打了这个电话。       那时海法的街头已经空了,居民早已躲进掩体,饭店商场均已关门,真主党的火箭随时还可能打到。老欧却在空旷的街头给我打电话,讨论了半个小时的《老子》第六十四章的那几个“其”字。       于是恭录《老子》六十四章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如何走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条血淋淋的铁律   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的演讲(选段)   蒋庆   2006年7月24日        儒学在当今中国的第六个用处就是通过儒学奠定中国现代化的道德基础。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近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支配世界的国际生存环境。一百多年来,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了中国近代史的最强音。我们的国歌就最典型的体现了这种最强音。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富强才能避免挨西方打,而落后就要挨打,正是中国在近代史上发生的最悲惨的事情,但落后就要挨打又是最现实的一条血淋淋的铁律。       大家想一想,落后就要挨打,就像我们两个邻居,我们住在一起,你的个头比我大,我的个头比你小,我这个小个子人一出门就要把你这个大个子的人打,这个有没有道理,有什么道理?一点道理都没有。在这种背景下,追求国家富强就必须走西方现代化的路,但是按照中国的文化观,西方现代化的路是中国圣贤文化所反对的以力服人的霸道的路,是不道德的路。中国人本不想放弃自己的圣贤文化,走现代化的路。但是,人家已经打到你的门口了,迫于救亡的压力,中国人非常不情愿地被推上了现代化的路。       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学者曾经说过,中国的现代化是被诅咒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只具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底线公正的意义。而不具有更高的道德意义。因此,在国内只有用儒学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来指导、规范,或者说提升中国的现代化,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基础,中国的现代化才不会偏离道德的方向。才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现代化变为腐蚀中国人人性和败坏中国民族精神的负面的力量。从而,中国的现代化才具有超越单纯的追求物质财富的更高的道德意义。       此外,在国际关系上,只有通过儒学奠定中国现代化的道德基础,中国的现代化才会从以前追求底线公正的消极力量。就是说从单纯的救亡图存的力量,变成改变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的积极的力量。也就是说,变成实现王道理想的力量,从而才不会因为中国最终国力强大以后,按照西方的霸道规则行事而称霸世界。这是因为儒学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道德的世界。表现在国际关系中,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德服人的道德的国际秩序。把国际关系比拳头大的动物规则,还原为讲道德的人类规则,这个是托尔斯泰的话。最后建立一个道德的天下,这也就是儒学的王道理想,是中国历代儒者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抱负。       这样,以儒学道德精神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就担负了改变西方不合理,不道德的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与道德使命。为最终打破国际关系中“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奠定了道德基础。由于西方文化中没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基因,改变西方现代化不道德因素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儒家文化的身上,具体落到了儒学的身上。从这你可以看到,当今中国复兴儒学,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也能够解决人类的问题。而当今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国际关系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问题,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霸道的问题,所以,复兴儒学不仅具有中国的意义,也据有全人类的意义。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奥巴马发表总统提名演讲全文 2次提及中国

奥巴马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讲(全文)”,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奥巴马已经出场了,让我们把现场交回给惟婕。 记者:好的,谢谢经义,我们现在立刻带您到现场,目前奥巴马已经来到了会场。 奥巴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谢谢,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在座的各位。米歇尔我非常爱你,几天前每个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多幸运的男人。我的两个女儿,我们为你们感到非常的骄傲,但是你们早晨还是得去上学。 拜登,非常感谢你是我最希望的、也是最满意的副总统,也是我非常忠诚的朋友。主席女士、各位代表,我接受你们作为民主党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我第一次在民主党大会发表演讲是在2004年,那个时候我更年轻一些,我是伊利诺伊州的议员,我当时说的是我们的希望,我谈的并不是空谈,而是我们所面临的希望和挑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的希望。 那个时候尽管我们的路程非常的长,但是我们仍然有希望。四年之后,我们的希望接受了挑战,我们有面临战争、面临着我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很多很多的挑战以及很多的不确定性。我知道竞选有的时候看上去非常的可笑,小的问题会变的非常的严重,一些严重的问题会变成报纸的头版头条,大家会被很多的广告所轰炸,大家可能已经非常厌倦我不断地发表演说,我有的时候也感到厌倦。但是,所有这些说的和做的,大家拿起选票的时候所面临的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最清楚的选择。在今后的几年,华盛顿将会就经济税收和赤字、教育、和平和战争等方面的决定。作出这些方面的决定将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以及几十年后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在每一个问题上,大家所面临的选择不仅仅是两个党或者两个候选人的选择,而是美国走的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是两个不同的未来远景道路。 我们的选择是要恢复建立最大的中产阶级的这远景以及我们世界强国的远景,这也是我的祖父作为一个士兵所要捍卫的价值观,也是我的祖母在工厂生产线上所要建立的一种远景。他们想要建立更大的远景。他们经历的那个年代生产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办公室都分享着这样的一种骄傲。我的父母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去交学费上学。他们有这样的一种承诺也就是努力的工作将会获得回报。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每个人有自己应得的分配,无论你是来自于平常的小街小巷,还是来自于华尔街。我竞选总统,因为我看到了这种价值观在不断地消失,我的事业开始的时候就是帮助那些贫穷的钢铁厂工人。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维持了10年不断的成本上涨。人们的账单越来越高,人民在学费、邮费以及房贷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也看到汽车产业即将崩溃,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要失去他们的工作和他们的房子以及他们的积蓄,现在我们仍然面临这些挑战。 在坦帕共和党大会的时候,我们的朋友更愿意讨论美国错的方面,但是他们并没有说怎么样纠正这些错误。他们想要你们的选票,但是不想让你们知道他们的计划。这是因为他们所提供的就是在过去30年他们一直持有的观念,就是减少税收实现预算盈余。如果这个行不通,再进行新的税收改革,如果不行的话,明天再打电话寻找别的解决方法。我为那些需要的人减税,中产阶层的人士、小企业的业主。但是我认为百万富翁享受减税优惠不会使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我认为不能够把工作包到海外才帮到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工人,我并不认为他们的政策会取得任何的成就,实际上我们已经经历过他们讲的一切,美国必须向前进。 实际上我给大家提供的这条道路并不容易,我从来没说这是一条容易走的路,大家选我当总统是因为大家想听到事实,而事实是我们还要花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解决几十年以来累积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责任,需要持续地加强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消除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记住问题并不是由法案所解决的,我们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每个人,我们的挑战是可以应对的,我们所提供的道路也许是艰难的,但是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希望大家能够选择这样的未来。 我们在教育、在国家安全以及在债务方面做出的计划是现实的,将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更多的机会,将会使我们的经济基础更加强劲。这是我们在今后四年将会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能够争取连任美国总统。 我们应该选择的未来是生产更多的产品减少工作的外包,十年以后我们应该回归到美国最擅长的工作也就是制造业。我在底特律遇到很多工人,他们说他们现在可以更快的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因为他们希望美国的汽车产业重回世界的头位,我希望把工作带回美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工人工资更低廉,而是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更好。我希望企业能够把产品销给数以百万计的顾客,希望他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美国制造的。在十年的经济衰退之后,这个国家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创造了50万个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大家可以有更好的选择,选择那些外包的企业还是选择那些建立新的厂房在美国雇佣更多工人的企业呢?我们可以帮助大的企业和小的企业实现他们出口的翻一番,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四年创造100万个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大家可以选择这样的未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未来。 我们也可以加强能源产业,我们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使汽车和卡车减少能源的消耗,我们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翻一番,使电池的寿命更长。我们也不断的减少石油的进口,一天减少了100万桶,这比我们历史上任何时期减少的都多,我们要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今后的十年要更加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现在大家有选择的权利,是选择与这个趋势相反的力量还是加强这个趋势。与我的对手不同,我不会让大公司绑架国家的能源政策,剥夺我们纳税人的利益,加强大企业的利益。我不会让我的对手这样做。我们提供的是更好的一条道路,在未来我们在不断的向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清洁能源投资,使更多的人使用生物能源。建筑工人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建造工厂,同时使用我们本土生产的天然气能源。如果选择我们的道路我们就可以在2020年石油能源的消耗减少一半,并且不断的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我的计划将会持续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为气侯的变化是现实,这些并不是玩笑而是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如果我连任的话我们会就此采取更多的措施。大家可以选择的未来是越来越多美国人的技能得到不断的加强,无论他们是谁、有多少的钱。 教育对我来说是机会之门,对于米歇尔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现在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这是他们的生命之门,每一个州都响应我们的号召减少了教育的成本,有很多学校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我们的系统对于借贷人和银行来说提高了他们的税负以资助教育产业。现在大家有一个选择就是可以加强美国的教育,不应该因为教室太拥挤或者是学校太破旧而失去教育的机会,不应该因为孩子没有钱不接受教育,不应该因为学校要在海外找教育者无法在国内找到教师而失去本土的就业机会,这并不是我们的未来。政府应该起到作用,但是老师也必须获得鼓舞,校长应该起到领导作用,父母应该承担责任,而学生们你们也应该给力。我向大家承诺我们将会在教育方面与任何国家可以匹敌,大家帮助我在十年内我们将雇佣更多的老师帮助100万个工人能够获得技能,使我们的美国增加就业机会,帮助我们的大学减少学费的增长,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团结一致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在应对新挑战的时候大家可以选择的领导是经受过考验的领导,四年前我向大家承诺结束伊拉克战争我们也结束了这场战争。我承诺重新关注那些在911事件当中袭击我们的恐怖分子,我也做到了。在阿富汗我承诺撤军,而在2014年世界上最长的战争将结束。在纽约我们重建了世贸大楼,而我们现在也消灭了本拉登,基地组织也被严重地削弱了力量。今天晚上我们要感谢那些仍然在危险的前线服役的人,我们的一代人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安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只要我是总司令,我们将会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在脱下军装的时候我们也将会帮助你们,就好像你们帮助我们一样。你们为我们国家奋战,就好像我们的普通工薪的民众一样,我们将会永远支持你们。 在全世界我们在不断的加强盟友关系,削减核武器的扩散。在我们的工作机会方面有很多国家,不论你们的信仰是什么,无论挑战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应对恐怖分子的威胁,我们向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不会妥协,要保证每一个人的安全。对于伊朗政府来说,他的核野心要面对国际社会的挑战,他们的民众应该展现出他们的希望,而不是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现在我们有一个选择,我的对手实际上在外交政策方面是个新手,但是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告诉我们,他们想要把我们带到一个不断争论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并不把俄罗斯当做我们的头号敌人,除非你还是陷入冷战的思维。如果去奥林匹克的举办地却侮辱人家主人的话,你就永远无法跟北京方面对话。 我的对手曾经说过结束伊拉克战争是悲剧性的,实际上他是支持阿富汗战争的,也没有告诉大家怎么样结束阿富汗战争,而我却结束了伊拉克的战争,做到了这点。我将会把战争上花的钱支付我们的债务,让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因为在两个战争之后,数以千计的人失去了生命,我们现在应该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了。 大家可以选择一个减少赤字的未来,这样的一个赤字不应该成为中产阶级的负担。有一些专家说,我的计划将会减少我们的赤字4万亿美元,我希望能够减少10亿美元的开支,因为我们应该提高政府的效率,而且对美国的民众来说更加负责任的这样的一个政府。 我希望修改我们的税务法律,使那么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民众缴税更多,我们将会重新实现就业的增长并且实现我们预算的盈余。我仍然愿意在良好的基础上实现我的承诺,没有一个民主的国家不是建立在妥协的基础上的,我希望能够实现我的目标,我们也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但是罗姆尼告诉我们说,我们应该给富人减税,这样才能够实现税务的改革,那我想请罗姆尼先生做做数学题。我不愿意接受他的说法,只要我是总统我就不会接受他的做法,我拒绝要求中产阶级的家庭因为富人的减税而剥夺了他们的教育机会。我不会让孩子们交更多的学费,同时让数以百万计残障的人士和贫穷的人士付更多的医疗保险方面的成本,而让富人从中受益。 同时我也永远不会把我们的医疗保险变成医疗卷的计划。美国人不应该在医疗保险公司的控制下度过自己的黄金年代,而应该加强一个长期的、合理的医疗计划,而我们实现这一点的宗旨就是要减少医疗保险的成本。我们也会实现承诺,采取负责任措施加强我们的医疗保险的计划,而不是被华尔街所利用。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选择,这也是选举最终的目的所在。我们不断的被对手告诉大家,他们的计划是唯一的方法,政府应该什么都不做。如果付不起医疗保险,那你就应该祈祷自己不能生病。如果企业释放毒气的话,影响你的孩子的健康,那你应该觉得非常的倒霉。如果你想要这样的一切的话,就从你的父母那里借钱,然后听我对手的建议吧。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们美国的所在,这并不是我们这个国家应该有的样子。作为美国人我们应该拥有着政府或者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们努力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是我们所争取来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平常人来说他们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一种机制。同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公民权利,这也是我们建国的基础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我民众的精髓所在。 我们这个国家只有支持彼此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责任,我们的国家才能运行下去。我们知道如果企业的负责人薪酬得到限制的话,这个企业可以做得更好。一个家庭应该有合理的债务负担才能够不断的创造财富。我们相信孩子们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以为美国创造更多的财富,使美国有更多的机会。我们知道教堂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很多银行违反了规则,但是不会救助这些银行。我们不相信政府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希望政府是问题的创造者,每一个平民或者是组织不应该成为我们问题的所在。

美国第一夫人做民主党大会开幕演说 Michelle Obama Kicks Off Democratic Convention as Party Courts Women, Hispanic V ...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opened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on Tuesday with a deeply personal speech showing how the economic struggles of average workers and her own parents shaped the policies of her husband, capping a night that began with sharp attacks on the GOP. Her nationally televised address was a portrait of the U.S. economy from the view of working people, including the first lady's father, a city water plant worker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rs. Obama used the story of her father, and of Mr. Obama's bank-worker grandmother, to explain the president's support for equal-pay laws, his signature health-insurance law and student loans. Mrs. Obama didn't mention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Mitt Romney, or his party. But her story drew an implicit comparison to Mr. Romney's life of greater privilege. Her speech tried to explain Mr. Obama's governing impulses but did not dwell on tougher questions of his policies at a time of tepid job creation and growing federal debt. 'In the end, for Barack, these issues aren't political─they're personal. Because Barack knows what it means when a family struggles,' Mrs. Obama said. Her address capped an opening night to the party's three-day convention that was crafted to make a special appeal to women and Latino voters, two critical parts of the Obama coalition. It included a prime-time address by Mayor Julian Castro of San Antonio, seen as a rising Democratic star. Ahead of Mrs. Obama's speech, Republicans continued to press the argument that Mr. Obama's leadership of the U.S. economy has fallen short. They seized on the president's comment during an interview Monday with a Colorado TV station that he deserved an 'incomplete'' grade on his performance. 'Four years into a presidency and it's incomplete? The president is asking people just to be patient with him?' Republican vice presidential nominee Paul Ryan said on CBS. In making the comment, Mr. Obama had said that many of his goals, such as making college more affordable and boosting clean energy, required more time. The Republican criticism built on arguments the party laid out in its own convention last week in Tampa. Members of the party argued that Mr. Obama had made few concrete achievements to show he deserved a second term. In the convention hall in Charlotte, Democratic delegates echoed the feisty rhetoric on stage with loud cheers as one speaker after the next took the stage to defend Mr. Obama's record in the White House and assail his rivals. Mrs. Obama speech built on one of her husband's greatest advantages with voters, who have a sense that he understands their problems. Other speakers emphasized progress in the economy since Mr. Obama took office; she related to families who are still struggling. She told the story of her father, whose illness made it hard to get out of bed to get to his job at the city water plant, but who rarely missed a day of work. She and her brother mostly paid for college with loans and grants, she said. She said Mr. Obama had grown up with many of the same sort of challenges: His grandmother woke at dawn to catch the bus to her job as a secretary at a community bank, only to see men no more qualified pass by her. Mrs. Obama said the stories explained husband's record on the auto industry, health care and taxes. Convention planners also presented an array of speakers aimed at pressing the party's advantage among women and Hispanic voters. Opening the Democratic convention in his role as chairman, Los Angeles Mayor Antonio Villaraigosa spoke Spanish from the stage. 'Si se puede!' he called out, Spanish for 'Yes, it can be done.' While Mrs. Obama stirred clear of partisan jabs, other Democrats delivered sharp attacks at the Republican ticket. 'Mitt Romney quite simply doesn't get it,' Mr. Castro said, suggesting he was out of touch with everyday economic struggles. 'He just has no idea how good he's had it. 周二,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以一篇非常个人化的演说拉开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的序幕。她在演说中谈到了工薪阶层及其父母所遭遇的经济困境是如何影响其丈夫的决策的。这篇演说为这个以尖锐抨击共和党开场的夜晚画上了句号。 周二,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回顾了她和奥巴马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共同拥有的美国梦。米歇尔这篇在全美范围内被电视转播的演讲从劳工阶层的视角对美国经济进行了一番描述。演讲中提到了她的父亲,一位在市自来水厂工作且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普通工人。米歇尔用其父亲以及奥巴马身为银行员工的外祖母的故事来解释奥巴马支持同工同酬法案、极具其个人风格的医疗保险法案以及反对提高助学贷款利率的原因。 米歇尔在演讲中没有提到共和党及其总统候选人罗姆尼(Mitt Romney),但她讲述的故事无形中同罗姆尼极为优越的生活形成了对比。米歇尔的演说试图解释奥巴马国家政策的种种依据,但她的演说没有具体回应在眼下就业增长乏力、联邦债务增加之际对奥巴马的政策所提出的那些尖锐的问题。 米歇尔说,对于奥巴马而言,这些最终都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个人问题。因为他知道一个家庭挣扎度日意味着什么。 米歇尔的演说为开幕当晚的活动画上了句号。此次为期三天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经过设计希望吸引女性和拉丁选民。这两大群体是奥巴马选民基础的重要组成。会议期间,圣安东尼奥市长朱利安•卡斯特罗(Julian Castro)将在黄金时段发表演说。外界认为卡斯特罗是民主党内一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 相关报道 在米歇尔发表演说前,共和党人还在坚持这样一种论调,即奥巴马对经济的领导并不成功。他们抓住奥巴马周一接受科罗拉多州一家电视台采访时的讲话,说就他的工作表现而言,确实该得一个“未完成”的评分。 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莱恩(Paul Ryan)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节目上说,当了四年总统,工作还是“未完成”?奥巴马是叫选民对他再耐心一点吗? 奥巴马在接受科罗拉多州电视台采访时曾表示,他需要更多时间去实现他的目标,比如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以及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共和党提出的批评建立在该党上周于坦帕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所列出的观点之上。共和党代表认为,奥巴马没有取得多少具体成就,无法证明他值得连任。 在夏洛特的会议厅里,民主党代表在舞台上高喊着强有力的口号并大声欢呼。与此同时,登上舞台的一个个演讲人都在捍卫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所取得的政绩,并抨击他的对手。 米歇尔的演讲构筑在奥巴马争取选民的一个最大优势之上,即选民认为奥巴马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其他发言人强调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米歇尔则对那些仍在苦苦挣扎的家庭表现出感同身受。 米歇尔讲述了她父亲的故事。疾病令她的父亲难以下床到市自来水厂工作,但她的父亲很少请病假。米歇尔和她的弟弟主要是靠贷款和助学金支付大学学费的。 米歇尔说,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也曾面临很多类似的挑战:他的外祖母是一家社区银行的秘书,每天天刚亮就得起床搭巴士去上班,然而结果是资历不如她的男同事都在她之前获得了升职。 米歇尔说,这些故事解释了奥巴马此前在汽车行业、医疗保健和税收等问题上所采取政策的原因。 大会组织者同时安排了多位演讲人上台发言,此举旨在强化民主党在妇女和拉美裔选民中的优势。作为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主席的洛杉矶市长维拉戈沙(Antonio Villaraigosa)给大会开幕。他在舞台上用西班牙语说:是的,可以做到(Si se puede)。 虽然米歇尔在演说中没有挑起党派之争,但其他民主党人则猛烈抨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卡斯特罗说,罗姆尼根本不了解民情。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么优越。卡斯特罗此话暗指罗姆尼和民众脱节,不了解普罗大众在经济上每天面临的挣扎。

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大银行令人吃惊的罪行

大银行令人吃惊的罪行:坏得超出你疯狂的想像 原文:Stunning Crimes of the Big Banks: Worse than Your WildestImagination作者: George Washington前言: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犯罪的企业。某个特定的银行的犯罪行为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认为其他银行也有此类行为。但是—如下面的记录——很多规模最大的银行都参与了无法想象的坏行为。这里只是大银行的一些不正当行为。为纳粹提供资金。为恐怖分子洗黑钱。为非法兵器交易通融资金,为子母弹和其它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被禁止的武器的生产提供资金。发动以美国总统为目标的政变。给流氓军事行动弄钱。为大毒枭洗黑钱。(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时期,毒贩维持了银行系统的运营)参与针对当地政府的黑社会性质的大窜通诈骗。几乎从每一笔他们所处理的养恤金业务中拿钱,在几十年的过程中,在全世界总共偷掉了几十亿美元的养恤金。人为地压低金价。对金块贮藏收取“贮藏费”...甚至没有购买或贮藏任何金子。抢劫配置的黄金帐户。在发起或取消抵押贷款时犯下大规模和普遍的欺骗罪行。同一份抵押契据增加数倍抵押给不同的买家。这就像卖你的车时,从10个不同的买家收集车钱。欺骗房主,通过与为保护人们免遭不公平的丧失赎回权而立的法进行博弈。犯下大规模的欺骗罪行,在一个有800万亿美金的市场,该市场影响所有的一切,从按揭,学生贷款,到小型企业和城市融资。操纵百万亿美金的衍生品市场。伙同业内知情人士交易最重要的金融信息。催促投资,他们知道这是糟糕的,还有然后拿这笔投资来打赌为他们自己挣钱。参与非法的“行头盘”去操纵市场。参与非法的”虚抛“去操纵资产价格。否则的话就操纵市场。还有看这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收取退伍军人非法按揭费用。帮助最富一族非法隐藏资产。破坏他们的帐簿贿赂和威吓评级机构去夸大对他们的风险投资的评级。大银行的高管们总是借口阴谋诡计来自两三个低级的流氓雇员。但是研究显示大部分的诈骗是管理部门犯下的。事实上,世界顶级诈骗专家之一—法律和经济教授,以及前高级SL管理者比尔.布莱克—说大部分的金融诈骗是”控制诈骗“,那里拥有银行的人,是实施系统诈骗的人。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但是至少大银行为社会做好事,比如说给大众商业贷款,对吗?实际上:大银行不再做太多传统的银行业务。它们的大部分业务是来自金融投机。举个例子,美国银行的资产中来自于传统的银行储蓄的那一部分少于10~。相反,它们主要参与金融投资和衍生品。大银行已经削减放贷,自从纳税者为其纾困起...与此同时小银行已经增加了放贷。银行利润中一巨大部分来自纳税者的救济。例如,摩根大通的净收入77~来自纳税者的资助。大银行实际上在扼杀经济...发动针对全世界人民的战争。同样还有针对我们的民主和共和式的政府。我们几乎可以理解为什么托马斯.杰弗逊警告:还有,我真切地相信,你,银行机构比正规军队更难对付...约翰.亚当斯说:银行给宗教,道德,宁静,繁荣,甚至是财富造成的伤害比他们已经或者可能会做的好事还有多。还有阿克顿勋爵认为:已经侵袭了数个世纪而且迟早要与之抗争的议题是人银行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