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地球上最后的狩猎民族:喜玛拉雅山下的"猎蜜人"



地球上最后的狩猎民族:喜玛拉雅山下的"猎蜜人"(图) 网易探索

通往崖顶的道路非常危险,说是“路”,其实每年也只有这群猎蜜者走过一次,路上长满了湿滑的苔藓,还有很多淤泥和松动的石头,必须十分小心谨慎。纳卡尔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山间,所以这段路虽然崎岖艰险,却也难不倒他们。
  

  


  《传奇天下》杂志3月刊报道 5月中旬的一天清晨,一大群人来到尼泊尔人纳卡尔&#·古容的家中,准备进行一年一度的“猎蜜”。

  纳卡尔的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从孩童时代起,他的全部生活就始终围绕着安娜普娜峰、迈查普查尔峰等等这些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些山峰甚至是人类从未涉足过的。靠山吃山,纳卡尔和他的邻居们就依赖着喜马拉雅山生活。

  纳卡尔看上去身形略显单薄,但他却是一位廓尔喀人。廓尔喀人自古以来便以能征惯战著称,200多年前,英国人就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大名鼎鼎的尼泊尔廓尔喀外籍军团,至今,在阿富汗战场上还能看到廓尔喀雇佣兵的身影。

  从纳卡尔的祖父开始,纳卡尔的家族就在从事一个危险的行业:在喜马拉雅山的绝壁上猎取蜂蜜。每年,野蜂都会在纳卡尔所在村子附近的一处悬崖上建造半月形的巨大蜂巢,它们的辛勤劳动为山谷中的居民提供了难得的美味。

  但是,猎蜜的工作十分危险,纳卡尔和他的族人们必须配合紧密,稍有差池便有可能跌下悬崖,万劫不复。好在,经过不知多少世代的传承与磨合,他们早已经形成了彼此间的默契,甚至连分工都是父死子继,世代相传的。

  在今天这群人中,巫师阿南达负责驱逐邪恶的鬼魂,并把深红色的“逖咔”贴在大家的前额上,这样可以避免山谷中游荡的幽灵打扰他们的工作。年轻的甘&#·巴度尔的任务是运送绳梯,为此,他要背着80多公斤重的东西跋涉一天。纳卡尔则是这场特殊狩猎的主角,他将爬上悬崖,用锋利的廓尔喀弯刀将蜂巢割下。此外,他们还要带上火把、滤网等等,这些都是对付蜜蜂的必备之物。

  一切准备完毕之后,队伍整装出发了,他们走出村庄,绕过稻田,进入黝黑的高山丛林。脚下,是幽深的古容山谷,刚刚解冻的冰水在乱石中奔涌,发出震耳欲聋的水声。山谷的左岸壁立千仞,就是这次要去的目的地。因为那里蜂巢众多,当年曾被纳卡尔的祖父称为“三百蜂巢之绝壁”。

  经过半天的艰难跋涉,猎蜜的队伍终于到达了蜂巢所在的绝壁之下。在这里,队伍分成了两部分:一些人在绝壁之下负责燃烟、接取蜂巢,另一些人则要绕道爬上崖顶,然后再顺着绳索下到绝壁中间野蜂筑巢的地方,纳卡尔就属于这一组。

  通往崖顶的道路非常危险,说是“路”,其实每年也只有这群猎蜜者走过一次,路上长满了湿滑的苔藓,还有很多淤泥和松动的石头,必须十分小心谨慎。纳卡尔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山间,所以这段路虽然崎岖艰险,却也难不倒他们。

  纳卡尔等人到达山顶后,崖下的南&#·巴度尔在靠近石壁的地方已经点燃了树枝和湿叶,一股粗大的浓烟冉冉升起。

  燃起浓烟的地点是经过慎重选择的,狩猎者们要准确地判断风向和风力,以确保烟柱能够熏到位于几十米悬崖上面的蜂巢。这对于生活在山谷中的村民们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了。

  烟雾按照事先的预计,精确地到达了蜂巢。几分钟之后,野蜂们便忍受不了烟熏,纷纷从巢中飞出来。但是它们并没有弃巢而去,而是在蜂巢的周围盘旋飞舞,寻找敌人。这样,收割蜂巢的人就不仅需要高超的攀岩技术,还要懂得如何不去招惹这些已经被激怒的野蜂。

  崖顶上的阿南达和甘&#·巴度尔把长达60米的绳梯放下来,垂到石壁脚下,然后扔下一只燃烧的火把。这是预定的信号,表示上面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下面该纳卡尔出场了。他仔细地思索了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考虑着种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对于这种高危险的工作来说,哪怕是小小的失误也可能会导致死亡,缜密的心理准备与物质和体力准备一样,都是极其重要的。纳卡尔稍稍有些紧张,不过,很快他就恢复了平静,因为他知道,保持镇定是最起码的成功条件。

  这是一项需要依赖体力和身体技巧完成的工作。纳卡尔的装备除了一把锋利的弯刀、一只火把和一根竹枪之外,只有一张戴在头上的防蚊网,用来躲开野蜂那有毒的尾针。即使是这张网,也是几年前一些外国旅游者送给他的,在此之前,他没有任何防护设备,那时候的猎蜜更是艰难。

  在纳卡尔下去之前,阿南达向空中抛洒了一点米,祈求各方神灵的保佑。但纳卡尔心里很清楚,真正能够保护他的只有绳梯。这是真正的“百尺危崖,命悬一线”。他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努力不去想自己所处的险境,专心致志地一点点挪动。终于,他到达了蜂巢旁边。

  纳卡尔要先驱赶野蜂。尽管蜂巢受到烟熏,野蜂们已经飞出大半,但还是有一些仍然躲在巢中,不愿离去。纳卡尔挥舞着火把,蜂巢里残存的野蜂很快飞出来,把他团团围住。

  这群野蜂足有上千只。它们被叫做“黑大蜜蜂”,在所有的蜜蜂中,这种野蜂体形最大,攻击性最强,生产的蜜也最多。

  纳卡尔的耳边一片嗡嗡声,蜂群如同黑云,在他身边转腾流动。这时候,他必须冷静,动作要小,否则将被野蜂群起而攻,那可就不妙了。

  纳卡尔慢慢地用竹枪在蜂巢上刺出一个孔,然后把一根绳子从孔里穿过去,绕过来再系上,绳子的另一头在崖顶的阿南达手中。然后,他用弯刀把蜂巢切下来,再由阿南达小心地提上去。

  这是对付大蜂巢的办法。至于那些散布在岩壁的缝隙空洞之中的小蜂巢,纳卡尔还有一套更省力的手段。他手持两根长竹竿,其中一根竹竿的尽头绑着一个篮子,篮子事前用野山羊皮缠起来,免得漏出蜂蜜;另一根竹竿则用来挖出较小的蜂巢。每当一个蜂巢落到篮子里,纳卡尔就示意在崖顶的人把篮子拉上去。

  终于把视野之内的蜂巢都采完了,今天的狩猎也大功告成了。纳卡尔爬到崖顶,露出疲惫而轻松的笑容。人们把蜂巢收集起来,交给拉纳&#·巴度尔,他负责把蜂蜜剥离出来。蜂巢分两部分,上半部是野蜂的幼虫和蜂蜡,蜂蜜主要藏在下半部。蜂蜡虽然不是这次狩猎的主要目的,但是也很有用处。以前,波卡拉和加德满都的铜匠都用蜂蜡做模具。令人惋惜的是,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消失了。不过,蜂蜡通过熬煮、提炼以后,仍然可以用来制造蜡烛。

  并不是所有的蜂蜜都可以放心食用。猎蜜者自有一套鉴定蜂蜜的方法:巴度尔先在掌心里抹一点蜂蜜,如果手心有刺痛感,那就说明其中包含有毒植物的花蜜,不能吃。颜色也可以说明问题,例如,蜂蜜颜色发暗,就表明蜂巢有些年头了;颜色发红,则表明野蜂曾以某种动物的尸体为食。

  猎蜜者们对今天的收获有点失望。虽然仅仅从一个饱满的蜂巢中,他们就得到了30公斤左右的蜂蜜,但是在过去年成好的时候,一个蜂巢就可以弄到60公斤蜂蜜。

  而且,这次他们一共才采到20多个蜂巢。纳卡尔记得,小时候跟祖父去收割蜂蜜时,崖壁上布满了蜂巢,有一年他们收获了500个蜂巢还不止,甚至都没有办法把蜂巢全都带回来。山谷里的人们甚至拿着木碗在悬崖下面接裂开的蜂蜜,甚至张着嘴等着天上落下“蜂蜜雨”。接下来几天,山下的商贩会到村子里来收购蜂蜜和蜂蜡,村子里非常热闹,如同过节一般。

  如今,蜂巢越来越少了,村民们觉得这是因为山谷中森林的面积在大幅度地减少。不过,纳卡尔虽然有点无奈,却并不觉得这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他说,猎蜜的工作太危险了,他也不想继续再做下去,而且做其他的工作一样可以谋生。

  纳卡尔没有儿子,即使有,也不会对这个感兴趣。

  阿尔泰山猎鹰

  雪后的阿尔泰山,天地之间唯余莽莽。一头狼抵抗不住饥饿,在山谷中逡巡,希图在积雪之下发现冻僵的猎物。它太过专心,只顾低头寻觅,却忽略了来自空中的威胁。

  一对金鹰在高天回翔,它们在伺机进攻。很快,一只鹰急冲而下,抓向狼的头顶,狼突遭攻击,本能地抬起身体,仰头迎敌,不料另外一只金鹰瞅准时机,对着狼的喉咙抓去,锐利的鹰爪一下子穿透了狼的颈项,这位狩猎者挣扎着不情愿地倒下了。

  这精彩的一幕并不是大自然的生存游戏,而是人类智慧的表演,豢养、训练这对金鹰的,是一个自称为“勃尔古奇”的民族。

  这个民族世居蒙古高原,隐遁在阿尔泰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他们本来是哈萨克族的一个部落,300年前清王朝平定今新疆境内的蒙古叛乱时,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此处。

  由于阿尔泰山的阻隔,勃尔古奇人的语言、文化传统以及哈萨克族的身份得以保持至今。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文明”几乎一无所知,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生活。

  放牧和狩猎是勃尔古奇人主要的生活来源。对于他们来说,牲畜是非常重要的财富,牲畜的数量代表着财富的多少,但是还有比牲畜更重要的,那就是金鹰。

  金鹰被他们称为“勃尔古特”。早在15世纪,勃尔古奇人的祖先突厥人就开始驯养猎鹰,但至今仍然保留这种传统的,却只有勃尔古奇人。对于他们来说,“勃尔古特”不仅是狩猎的工具,更是这个民族的象征,是带给他们认同感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勃尔古奇人自由而强悍的民族精神。没有了它,勃尔古奇人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根据世代相传的族规,夏季是放牧的季节,不能狩猎,只有当冬天第一场雪下过之后,才是狩猎的时候。在这个地区,夏季结束之后不久,第一场雪就不远了。万一雪来得比较迟,勃尔古奇人就会央求祭司去祈雪。

  勃尔古奇人只用雌金鹰捕猎,因为雌鸟比雄鸟的攻击性更强。猎鹰的翼展超过2米,体重可达7公斤。它们捕猎时,主要依靠两点:其一是快速俯冲时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的惊人速度;其二是它们的视力极其敏锐,比人的视力要强上8倍。

  夏天已经结束、冬天还没有来临的时候,是勃尔古奇人训练猎鹰的时节。在这些天里,他们带着自己的鹰在乔约克山谷中聚集,既是训练,也是比赛。天高云淡,疾风劲草,正是猎手和猎鹰们一展英姿的好时机。

  这也是一次盛大的聚会,每个人都穿着“卡帕西”。“卡帕西”是他们最好的衣服,一般用狼皮制成,头上则戴着用丝绸和狐皮做里子的灯芯绒帽子,上插猫头鹰羽毛,更显出猎手们的矫健与粗犷。训练开始后,一名骑手率先跨着骏马,在草原上飞驰,马的后面拖着一块野兔皮。猎鹰则一只只被主人放飞,飞上天空又疾冲而下,准确地抓起野兔皮。这是狩猎前的热身。

  阿尔泰山脉的冬季总是来得那样轰轰烈烈。刚到10月初,山峦上就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等到冬日的暖阳把万物晒得暖和了,勃尔古奇人才会带着猎鹰出来。在到达山顶之前,晒晒太阳对它们大有好处。

  终于等到了狩猎的那一天。几个勃尔古奇人和他们的金鹰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开始向海拔4000千米的阿尔泰山脉最高峰进发。因为山顶的视野极为开阔,可以将山下的风吹草动洞悉了然。放眼望去,山脚下横七竖八地是几条山谷,里面藏匿着不少猎物。不过,不劳苦苦寻觅,勃尔古奇人自有让猎物们乖乖现身的妙计。

  他们架起一面大鼓,擂将起来,咚咚的鼓声在山间回荡。一只蛰伏的狐狸被鼓声惊扰,走出来想看个究竟,结果被居高临下的猎手们一眼就看到了。猎手们迅速放出猎鹰,同时催马赶去,因为如果任由猎鹰发威,它们会把珍贵的狐狸皮撕个粉碎。

  杀死狐狸轻而易举,但是狼就没有那么好对付了。很多时候,狼会给猎鹰造成伤害,甚至可能会咬死猎鹰。不过,狼也是最好的猎物,不仅因为狼皮是做“卡帕西”的上等材料,更是因为狼会攻击牲畜,而牲畜则是主要的食物来源,杀死狼就等于保护了牲畜。因此,尽管面临着危险,猎手们还是指挥猎鹰对狼发起了进攻。好在这次比较顺利,以猎鹰的大胜而告终。

  冬天的白昼是短暂的,尤其是在蒙古高原这样的高纬度地区。虽然猎手们意犹未尽,但太阳已经落山了,笼罩着阿尔泰山的暮色渐浓。

  他们在天完全黑之前,赶回了营地。家人们已经烤好了羊肉,准备慰劳辛苦的猎人,猎人却顾不得自己,而是急着去犒劳猎鹰……

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4/news-gb2312-1067997.html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4/news-gb2312-1067927.html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4/news-gb2312-1067892.html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4/news-gb2312-1068085.html

2010年4月21日星期三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青海阿拉尔牧场死亡之谷



我国的昆仑山脉附近,有个鲜为人知的那棱格勒峡谷。可是,它在世界上却名声显赫,为世界著名的五大死亡谷之一。它东起青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千米,宽约33千米,海拔3200—4000米。谷地南有昆仑山直插云霄,北有祁连雪山阻挡着北国寒风,整个谷地处在那棱格勒河的中上游地带。它周围是由紫红岩、沙岩组成的中高山带屏障,冰雪皑皑的山峦巍峨多姿,湖泊清澈见底、微波荡漾。
每年夏天,谷内水草丰美,鸟语花香,景色十分秀丽。这正是旅游的好时机,然而这里却很少有人进来。原来这儿夏天会频繁地打雷,而且发生在一瞬间,转瞬即逝后在附近留下凄惨的景象。另外,这一带绿草如茵,是个理想的放牧地,自古以来,就被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哈萨克族等骑马民族作为放牧地使用。但是一旦遭雷击,牧主必须有连人带牲畜被烧死的精神准备。在这个峡谷里很少有高耸的树木和活物(包括人和牲畜),即便有也会成为雷击的目标,雷击过后留下的是被击倒的树木和被击毙的人畜。为此,这里到处都有各民族为本民族误入此地的死者修建的墓。
令人不解的是,有时遭到雷击的牛马或人的尸体会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据说1976年有人带着驮运货物的13头骆驼路经此处,结果都不翼而飞。
20世纪90年代,新疆地质局科学考察队为了揭开那棱格勒峡谷之谜,冒着夏季被雷击的危险,闯入该峡谷进行调查,适逢那棱格勒河附近的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从牧场里溜出来,马群在寻找草料的途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绿草如茵的那棱格勒峡谷。牧主跟着马群的足迹追寻,好不容易在第7天发现了马群,但是察觉自己已来到那棱格勒河的谷地时,不由得一阵战栗。这时,他见到马群向峡谷深处逃去。为了找回马群,他已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了。正当他要追赶马群的时候,恰巧遇上了科考队。科考队员警告他说,夏天进入这个峡谷实在太危险,劝他尽快离开这里。牧主告诉科考队,自己正追赶着马群,出于无奈不得不往里闯。说完后,牧主又匆匆向峡谷深处追去。
科考队继续进行调查,几天后,他们注意到那个牧主的马再次在附近出现,只是没见到理应在一起的牧主。科考队为了看个究竟,循着马的足迹前行,结果在不远处发现牧主仰面朝天的尸体,脸已经完全发黑了。另外,不知为何他是以托着枪准备射击的姿势倒下的。
科考队决定弄清楚他究竟遇到了什么。几天后,科考队员除了在他的尸体附近发现架着的帐篷,说明他曾在此逗留外,一无所获。
蓝天飘着白云,河水潺潺细流,四周盛开着鲜艳的花朵。一切都是那么平静,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科考队队长、气象学家沙普尔·坎基开始赞美这好天气,然而话音未落,天空就突然变脸,身边响起了震撼大地的雷鸣声。与此同时,夹着沙尘的暴风雨迎面袭来。
坎基队长见此情景马上喊:“尽快卸下无线电的天线,危险!”这时只见在峡谷深处洼地上的厨师长王力辰倒了下去,大家匆忙跑过去,看到老王已被烤成黢黑状。科考队员们马上采取应急治疗措施,好不容易使老王苏醒过来。据他说,自己正拿着铁勺炒菜之时开始打雷,刚觉得有些意外,头顶上就响起了轰鸣声,感觉离自己很近。在那一瞬间闪光像一把利剑砍来,手上的炒勺飞出去了,接着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雨过去之后,科考队展开巡视,发现河边凌乱地躺着被烧焦的马的尸体。后经询问气象台得知:这次异常天气仅发生在那棱格勒河中游的谷地,上游和下游连一滴雨也没下。
科考队的调查进行了整整一个夏天,结果查明了下列事实:首先,这种现象仅出现在那棱格勒河中游的谷地,好像雷云被峡谷吸进去集中起来似的。据测定,在这一带靠近山顶的地方有1000—3000高斯的强磁性。
其次,河流中游的地层是由三叠纪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强磁性的玄武岩,且中游的广大地区都有这样的玄武岩。为此,科考队将其原因归结于强地磁的反应,这个磁力招致局部打雷。
再者,那棱格勒河的中游,夏季的湿气流容易被昆仑山阻挡,集中在中游的谷地,由于上空带电的对流云或雷云的影响,这个地区地表的大气电场增强,经常引起与圣埃尔摩火同样的尖端放电现象。
反复打雷使得这一带缺少高大的树木。但是这里牧草茂盛,所以牛马喜欢前来觅食,而一旦引起放电现象,牛马和人自然成了雷击的目标。
至于尸体消失,或许与这一带覆盖着的冻土有关。厚达几米的冻土层可以说已变成了巨大的固体蓄水库。一到夏天气温上升,则变成沼泽地。沼泽地会立即把尸体淹没,隐藏起来,难怪人们找不到了。那棱格勒峡谷之谜,可以说是稀少的自然现象。

地球已被调到振动模式?专家称仍有6级地震可能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图  4月14日   中国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  3月6日  中国唐山先后出现3.1级、4.2级地震,专家称为1976年唐山地震余震。  3月16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4.4级地震。  4月5日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7.2级强震。  2月12日  海地发生7级强震,造成近30万人丧生。  2月27日  智利康塞普西翁市8.8级特大地震。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专家指出,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联,中国大陆近期仍有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今年以来全球地震频繁:从海地、智利、土耳其、日本、墨西哥到印尼地震,震级都超过7级。网上有人戏称,现在地球已经像手机一样被调到了“振动模式”。

  中国大陆进入地震活跃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介绍,专家估计,经过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将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近期,中国大陆仍然有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

  对于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的关系,中国地震局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分析说,可以判断的一点是,这次地震与汶川地震地震带是有一定关系的,汶川地区也处于青藏板块的边缘。

  “地震高发期说”存争议

  孙士鋐认为,现在全球可能处于一个强震活动的频发时代,这次地震活动高发时代可能要延续一段时间,估计至少在40年以上。

  孙士鋐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7.7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9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6次。

  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雷军表示,今年以来的地震活动属于正常范畴,8级地震出现较多,表明地震非常大的能量释放已得到释放。

  环太平洋地震带最活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斌博士介绍说,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7级以上的强震有80%以上发生在这一区域,今年全球爆发的7级以上地震绝大多数也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美国买房记:寻找最经济的方式"安居乐业"


弗吉尼亚4月12 日讯 伴随着次贷危机的风波和政府又一次的救市,4月30日的政府退税日期已经为时不远。在这一次美华人的买房风潮中,该如何寻找最经济而有效的方式来购置物业呢?市面上房地产代理,装修公司,保险公司等广告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媒体,让人目不暇接,难以抉择。从决定开始买房起到最终尘埃落定,一一选择间充满了技巧,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华人新置业,巧安居——省钱第一


买房之信息来源

一般人买房从网上开始,redfin或是ziprealty上面有不少房源信息。这些网站的agent一般会返还1.5%的commission,也能省下小几千块。有些人也会专门找华人的中介,总觉得华人中介沟通起来相对方便,相应的信任感也高一些。有人说,买房子就像谈恋爱,当你第一次走进房子的时候十有八九你就知道这个房子是不是你的Dream House了。

买房之贷款退税

申请贷款有几种方式,不管是在Zillow等相关网站上面寻找最低的APR,还是通过朋友介绍值得信赖的银行。相对小一点的银行一般会做Price match,给你一定的讲价空间。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在Zillow上面需要公布更多的个人信息,需要相对谨慎。政府的$8,000退税政策表明只要在4月30日之前成交的房子,房主都有资格向政府所要退税,不管是申请2009年还是2010年,都享有这个优惠。

买房之装修配件

买房子就是大放血,而装修检查莫名其妙的加起来也会花掉不少。其实市面上有一些直销的公司,一般比Home Depo或是Lowe’s更便宜,像Direct Buy之类的,不过需要交会员费。如果是大规模的整房子的话,还是会省不少钱的。安居之后申请各种通讯服务也是必不可少。通过Dealer在Comcast或是Verizon 等申请网络服务有时候会比在直接在官网上订购便宜。另外对于华人来说,搬家之后安装iTalkBB新家庭电话也是最合适的时候,因为现在特殊优惠,头3个月每个月只要$9.99,就可以无限拨打美加中港台等29个国家和地区。还送3个月免费的中文电视,30多个频道,免费电视剧电影点播,比安装传统家庭电话省钱超过70%。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美国购屋置业,需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和资源,才能用最经济的方式“安居乐业”。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的三大武器比100年前更可怕


各位,今天有没有关注到一则新闻《美国控制我国大半信用评级市场 威胁金融主权》,你们会不会感到很愕然,究竟外资并购、收购、控制中国企业的手法是什么?金融资本收购中国制造业的手法比较简单,就是收购了之后,分拆卖掉从中渔利,包括上市。而产业资本收购的手法非常复杂,《产业链阴谋III》的目的就是解析产业资本的收购手法。

产业资本收购的手法可以分解成三大武器:

(1)掌控产业链6+1的6(也叫供应链),利用ISC的手法优化每个节点,并拉紧供应链;

(2)掌控产业链6+1的1,利用IPD的手法优化生产程序,提高效率;

(3)对于B2C的消费品而言,优化行业本质。

其中第一个武器最重要,这是每一个外资企业必须掌控的环节,因为掌控了第一个武器就掌控了销售的定价权。

在我讨论这三大武器之前,我想透过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矿业的案例和旧帝国主义时期外资收购我开平煤矿的对比来解释新帝国主义的本质。其实新帝国主义和旧帝国主义掠夺的本质从来没变过,只是新帝国主义收购中国企业的手法又多了三个武器,因此对我们的危害就越大。

我和各位读者说个小故事,由于义和团之乱,英国驻天津领事亲自带兵冲进张翼宅,以张家养有大量鸽子为由,认定“疑与拳匪相通”,逮捕了张翼,把他关在太古洋行的一个旧厨房里。张翼是谁?这可了不得,你今天不知道可以,可是那年头在北京地界混的人要是连张大人的威名都没听过,这辈子就只能刷马桶了。当年中国唯一的煤矿央企,全球范围内前五名的煤炭出口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开平煤矿,就是张大人直接领导的。按今天的说法,那是绝对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要知道那时候力拓什么的矿业巨头还远没成立呢。而开平煤矿,本来是由李鸿章决策、唐廷枢一手创办。到1895年之后,它跟招商局一样,落入了佩着顶戴的官商之手,张大人因为是恭亲王的亲信,所以才能出任督办一职。

张大人这下是彻底慌了,他想保命的结果就是他被他的好朋友——一个德国人德璀琳给坑害了。德璀琳事先拟好一份“护矿手据”,内容是 “委派德璀琳为开平煤矿公司经纪产业、综理事宜之总办,并予以便宜行事之权。听凭用其所筹最善之法,以保全矿产股东利益”。张大人文化比较低,读了半天没弄明白,这时候德璀琳补充了一句:“张大人,你签了以后,你身份可就变了,以前你是满清官员,现在你可就是我们外国公司下面的高级雇员了,所以,援引条例,我可以担保您性命无虞,当然了,我的总办权既然是你给的,等这阵风暴过去了,你当然有权再收回去嘛。”张大人一听连称:“妙妙妙。”于是破涕为笑,当场就签了,还连连道谢。

1890年的7月30日,得到“便宜行事之权”的德璀琳代表开平矿务局,而胡佛代表墨林公司,签订了出售合约,价格是8英镑。根据这份合约,“开平矿务局所有之地产、码头、铁路、房屋、机器、货物,并所属、所受、执掌或应享有之权力、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力、数据、利益,转付、移交于开平有限公司”。胡佛把合约带回墨林公司后,得到了5 000美元的奖赏,这在当年是一笔不菲的报酬。接着,墨林公司又转手将开平卖给一个名为“东方辛迪加”的英国财团。同年12月28日,新组成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在伦敦注册。次年2月下旬,英军进驻矿区,升起米字旗,胡佛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总办,并得到8 000股的公司股票。他搞了半年的接管工作,在写给董事会的报告中称:“我们的任务完成得令人满意,而留给我们后任的乃是一个前程远大的企业。”

各位有没有觉得胡佛这个名字很耳熟,对的,他就是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他就是那位在年轻的时候坑害开平煤矿的首恶之一。他和威廉·贝鲁(William Baillieu)等人合伙创建了“锌公司”(Zinc Corporation)。这家公司日后几经合并成为力拓集团的一部分,如今的力拓成为“侵华”的急先锋,各位读者还记得2009年的力拓间谍案的故事吗?历史的巧合实在太有意思了。

胡佛这样品德的一个人,最后却成了为人称道的英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胡佛在伦敦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为900万战争受害者管理分派了约250万吨食物。作为一种早期的“穿梭外交”,他40次横渡北海与德国当局接触,恳请他们允许食品运输。所以在欧洲和美国,他俨然成了一个国际英雄。比利时的勒芬市还把一座重要的广场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就是我经常告诉各位读者的美国人的虚伪面。连总统都是打着国际英雄的幌子,而背地干着坑害中国开平煤矿的人,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我希望各位能永远记住这就是美国人的嘴脸和本质。

我看今天的新帝国主义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开平煤矿的事继续在今天的中国悲惨重演。新帝国主义是很聪明狡猾的,他们深谙中国对矿业的政策监管,因此不会与政策硬碰,而是采取合作和间接的形式,绕过政策监管。透过上述手法,外资成功地减少了并购矿业公司政策上的风险,规避了舆论的压力,从而加快了收购的速度。外资成功进来以后,就可以大肆整合资源产业链,掠夺中国矿产资源。愚昧的地方政府还以为可以借助外资的技术、管理人才和资金与大型国企匹敌,殊不知,矿权已拱手相让。不单如此,外资们乘虚而入之后,还大肆透过“代理人收购”等曲线收购的手段贪婪地掠夺中国的矿产。他们看准中国在矿业产业链上的诟病,并巧妙地避过政策的规管,违规进行行业整合。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让我收购,我就合资之名而实际控制,你不让我直接收购,我就曲线代理人收购。

但是,新帝国主义又比大清王朝时期的旧帝国主义高明多了,他们手中可是还有着三大武器。

一个潜伏中国长达37年的日本间谍的自述

核心提示: 这本名为《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被称为青桐战士》的书,披露了日本自卫队向中国派出间谍,刺探军情的重大内幕。该书的作者是潜伏中国37年之久的日本间谍、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阿尾博政。

近日,一本印着“世纪大独家”、“国家持续隐蔽的战后最大禁忌”字样的书摆上了日本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架。这本名为《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被称为青桐战士》的书,披露了日本自卫队向中国派出间谍,刺探军情的重大内幕。该书的作者是潜伏中国37年之久的日本间谍、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阿尾博政。

诡秘的海南之行

20世纪80年代一个炎热的夏夜,海口市一家高级宾馆的豪华套间内,一个略微秃顶的日本男人蹑手蹑脚地拎着皮箱来到窗子旁。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台酷似收音机的机器,熟练地架好机器、对准波长。传出的声音开始有些嘈杂,但慢慢变得清晰。

不知道是因为门外传来了簌簌的衣服摩擦声,还是本能使然,这个日本男子突然感到胸口一阵紧缩,神经质地感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恐惧感。仅几秒钟时间,他拔下天线,把机器扔到床下,迅速按下电视机的开关,一个箭步冲到床上,看起了电视。两分钟后,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他假装睡眼惺忪地打开了门,两个强壮的男子冲进了房间,环视一周后,其中一人说:“原来是电视”。日本男人心中一阵战栗,但他的脸上仍挂着疑惑的表情,用日语向来者提问,两名中国男子很快就不耐烦地走了。

这个日本人就是阿尾博政,日本自卫队派驻中国的间谍。藏在床下的机器,是他从台湾带来的受信机。阿尾知道,他差点就大难临头,来人很可能就是中国国家安全部门的人员。

地狱般的特种训练

1930年,阿尾博政出生在日本富山县。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一片法西斯狂热中度过的。少不更事的他,很快就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忠实追随者。

1959年,阿尾博政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日本自卫队。等待他的是“地狱”般的训练生活。刚进学校,他就碰上了每年一度的对抗性马拉松竞走,看似平常的比赛,却有一个要求——全体队员必须同时到达终点。“这项比赛要求必须把落后的人员拉着一起到达目的地,这最适合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也唤醒超越个人体力界限的能量”。此后,他苦练实弹射击,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枪支,刻苦训练匍匐潜入的技巧——在机枪的强烈扫射之下,匍匐爬行70到80公里……

所有艰苦的训练,在阿尾博政面前似乎都成了小菜一碟。渐渐地,他获得了上司的赏识,很快就升为小队长。不久,连队长推荐他参加一个神秘的研究课程—— 特种部队训练。他面对的是更加苛刻的“地狱”训练——美国留学归来的训练员每天都给他们安排超越体力与精神极限的训练项目,比如,一个人在黑熊出没的树海中度过一天一夜;携带1天的食物,进行3天的高强度训练…… 一些营员终于因为无法忍受而自杀。但阿尾博政却从不退缩,他在多年后仍很感激这段经历:“特种部队的训练培养了我,让我在任何严酷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作战的自信。这对我今后作为秘密谍报员十分有益。”

对华间谍战的老手

结束在特种部队的训练后,阿尾博政被分到了一个名为“武藏机关”的部门。这是日美共同建立的谍报机构。他很快接到了第一个任务——以新宿的一间公寓为据点,侦测俄罗斯的情报。其间,他施展美男计,骗得一名俄罗斯旅行团女翻译的信任,让她为自己拍摄俄罗斯军事机场的照片。

随着工作的深入,颇有“追求”的阿尾博政感到,自己只不过是美国的一条“走狗”。他多次向上司提议建立日本独立的情报机构。半年后,他的建议终于得到批准。但上司告诉他,“要建立独自的情报机构,你必须辞掉在‘武藏机关’的工作,还要真正退出自卫队。”这意味着他不仅会失去养老金,连工资也没法保证。尽管如此,阿尾博政还是离开了“武藏机关”,并为自己的谍报系统起名为“阿尾博政机关”。

开始时,“阿尾博政机关”主要从事国内谍报工作。为此,他卖过菜,办过洗衣粉销售店,甚至当过运货司机……

阿尾博政的隐忍终于得到了回报。1972年3月,他被自卫队上层机关召见。上级指示:“不久的将来,日本就要和台湾断交。日台关系会变得很复杂。从日本安全保障的大局出发,需要有人监视台湾。希望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就这样,阿尾博政以经济学学者的身份潜入了台湾。不久后,他又在台湾间谍部门的委托下,将目光锁定中国大陆。

由于有经济学家的身份,阿尾博政很快就以“民间交流”为借口频繁出入中国大陆。一开始,他找不到其他门路,就用秘密相机拍摄中国的街头景象,或到新华书店里搜集中国的各种出版物,并想法设法搞到了一些非正式的出版物。通过日益丰富的人脉关系,阿尾博政渐渐找到了更多的侦测机会。一次,在中国政府官员的介绍下,他被安排到部队去交流。在部队参观期间,他看到很多军事设施和武器。他不动声色,要求和部队人员合影留念,借机拍下了当时中国最尖端的军车。 日本和台湾都急切地想知道海口空军战斗机的配备情况。阿尾博政多次接到命令:必须寻找一切机会刺探相关情报。开始时,阿尾头绪全无,只能不断在海口的机场乘坐飞机,观察海口机场的情况。几次之后,老练的他终于发现,海口机场的一个角落多出了一个掩体。阿尾博政兴奋不已,因为他本能地感觉到那正是军用飞机的格纳库!机上人多,左右都是中国人,阿尾博政在几秒钟之内就想出了对策——他换了座位,坐到了最后一排。飞机起飞前,他拿着相机疯狂地按下快门,就这样,掌握了中国最新战斗机型号的情况。

久而久之,阿尾博政成了对华间谍战的老手。从1982年开始,他为日本陆上幕僚监部呈报了150篇关于中国情况的报告。即便在退休后,阿尾博政都没有真正离开对华间谍战这条战线。如今,已经78岁的阿尾博政继续担任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仍然关注着日本的对华谍报活动。

百年对华情报战

阿尾博政为何不惜暴露日本的国家机密,将自己的对华间谍行动写成书?有分析认为,他试图通过此举,让日本政府更加重视对华谍报活动的重要性。在中国不断崛起的新时期,像阿尾博政这样的老牌间谍,一直在敦促日本政府更全面地关注、监测中国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实际上,阿尾博政在书中披露的情况只是日本对华间谍活动的冰山一角。

日本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从18世纪就已开始。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对中国情报刺探活动达到高潮。1886年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荒尾精中尉秘密潜入中国,将大量在中国活动的日本浪人纠集起来,组织了庞大的间谍网,开始以各种形式刺探中国的情报。后来,他根据成员在中国各地搜集到的情报,编纂成厚厚的一本《清国通商综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为日本军政当局侵华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进入20世纪,日本对华情报战更加猖獗。特别是侵华战争前夕,日本向中国派出了难以计数的谍报人员。比如,日本政府曾派出千余人潜入中国,进行非法测绘。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方面发现,侵华日军使用的军用地图,竟然比中方的军用地图还要精确,重要地段的一棵树、一间房,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

二战后,日本派间谍大规模潜入中国,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他们派出一批精通汉语的谍报专家,以使领馆为主要阵地,通过不断发展与留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以及华侨的私人关系,刺探我国情报。同时,他们向名目繁多的民间代表团、民间机构,安插大量的谍报人员,打着“交流、参观”的旗号,大肆窃取中国的经济、技术情报。

几年前,两名日本国公民以考古为名,在中国的一些地区擅自测绘,最终在江西境内被抓获。被我国警方缴获的资料中,就有他们特别标注的部分军事设施的详细位置。

2006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裁定,两名日本外交官是日本外务省派出的间谍,他们为“国际情报统括官”组织工作,北京高院认定该组织是间谍机构。同年,国家安全局逮捕了《中日经济新闻》杂志的创办人、日本籍男子原博文。他从1995年开始,为日本外务省搜集中国情报,提供了大量中国的机密文件复印件,内容从“邓小平的健康状态”、“中国的对外政策”,到“中国领导人对解放军的内部讲话”等,不一而足。

另据报道,在日本本土,有一幢大楼专门为广播监听而建,内有8名监听人员全天24小时监听和收录中国中央及地方电台广播节目,并整理、制成卡片,分类存档。日本亚细亚综合开发研究所近来开设了一种新的服务项目,即向日本商社、金融机关输送各国经济情报信息。在中国境内,日本的商社和金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美国大学里有数不清的潜规则


也许你再也找不到比美国更自由、文化更多样化的地方;你也找不出比美国大学思潮更活跃、更包容的校园。但是在这种看似无边无际的自由的另一面却是数不清的规矩。这些规矩都潜移默化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中。比如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都能感受到“潜规则。”

大学校园是知识的殿堂,也同时是恋爱的圣地。学生就像是候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就会飞来。他们飞来啃书本,也谈恋爱。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在大学里恋爱,虽然明令禁止的很少,但多少有些不情不愿。孩子们经常被告诫要“学业为重”。美国的家长们,如果不是太宗教,对孩子们在大学里恋爱则很多是持鼓励态度。

“花心”在大学时代的同义词是“受欢迎”。你越花心似乎就越受欢迎。我在纽约教书的时候,曾经有个学生长得人高马大,对每个女孩都那么体贴,因此在女生中间很吃得开。每次他来上课身边都蜂拥着很多的女同学,颇有点嫔妃成群的味道。

在什么季节做什么事不单单是指恋爱。大学校园生活里很多年轻人的荒唐事美国的上一代都经历过,并且这一代正在经历着。最近的三位美国总统都有过在高中、大学年龄吸毒的历史。奥巴马更是把这段经历坦白地写在自己的自传中。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和种族的困扰,他写道:“大麻帮了我,还有酒;也许还有点可卡因,如果能买得起的话。不过没有海洛因……”而北京奥运会的游泳巨星菲尔普斯也在派队上被拍到吸大麻。事后他一本正经道了歉。美国公众也很快地原谅了他,就像他们原谅自己的总统们一样。

事实上,恋爱,吸大麻,喝酒似乎成了美国大学生们课外的必修课。尽管吸大麻是犯法的事情,据美国官方统计,有超过一半的18-25岁的美国青年人有过吸大麻的经历。不过卖吸大麻的烟枪一般来说却合法。康纳尔大学的街边小店里到处都明目张胆地摆放着烟枪。害得我对康纳尔的第一印象就是烟枪。21岁之前喝酒在很多州也是违法的。但是过了这个年龄,大学生们就可以拿着自己的驾照名正言顺大摇大摆去逛酒吧,跟人调情,爱怎么灌自己灌人家都行。

不过大学情侣们无论在酒吧派队上怎样招摇过分,怎样如胶似漆,课堂上还是很守规矩。牵手、接吻、搂搂抱抱的情侣症状不光是课堂上很少见,连图书馆和草坪上这样的情侣易感地带也很少见。美国人把公众场合的亲热行为叫做PDA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知书达理的人对PDA都比较忌讳。这当然也是美国人保护私人空间的又一个延伸。就像在公众场合吸烟,高声谈笑,盯着人看,排队时挨挨挤挤都被认为是对他人私人空间的侵犯(包括视觉、听觉、物理空间等等的侵犯)。为了不让看的人感到别扭,大学的情侣们很少在人多的情况下作出亲热举动,除非有个非常充足的理由,比如久别重逢,结婚,或者劫后余生。

亲戚家的孩子在大学里迷茫的向我问人生的路。我都禁不住想说:把握时间好好谈恋爱。读书与工作都是一辈子的事,谈恋爱错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上大学的花季要尽量多约会多尝试,结婚的时候才不至于那么幼稚与盲目。恋爱没谈够就结了婚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对异性了解不够相处经验不足,将来婚姻中会矛盾成串。对其他异性的好奇心也会在婚后助长出轨。早早签订了终身,以后每一次离婚其实都是一次失恋。不如把该失的恋都在婚前失过了,不用离婚结婚的折腾,也算是一件很环保的事情。等到该谈的恋爱都谈过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婚后才比较能波澜不惊地过日子。

一旦离开校园结了婚,曾经处处留情的恋爱狂们就蜕变为住家男女。无论公事应酬多忙,晚饭还是要回家吃,万一回来不了,电话一定要打一个。社交的对象也同时转变为夫妇档。人前人后相互间“亲爱的”“蜜糖”“甜心”的不离嘴。不那么亲不那么蜜不那么甜的夫妻被这样天天叫也叫出了甜蜜亲。酒吧也不去了,舞技也荒疏了,派队也不乱交配了,办公室里的一点点可怜的暧昧都变了滋味。你突然发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要想出个轨还真要颇费思量,是个劳心劳力的事儿。(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吴绢 )

美国大学里有数不清的潜规则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10-04-12 12:52:59

也许你再也找不到比美国更自由、文化更多样化的地方;你也找不出比美国大学思潮更活跃、更包容的校园。但是在这种看似无边无际的自由的另一面却是数不清的规矩。这些规矩都潜移默化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一举一动中。比如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都能感受到“潜规则。”

大学校园是知识的殿堂,也同时是恋爱的圣地。学生就像是候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就会飞来。他们飞来啃书本,也谈恋爱。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在大学里恋爱,虽然明令禁止的很少,但多少有些不情不愿。孩子们经常被告诫要“学业为重”。美国的家长们,如果不是太宗教,对孩子们在大学里恋爱则很多是持鼓励态度。

“花心”在大学时代的同义词是“受欢迎”。你越花心似乎就越受欢迎。我在纽约教书的时候,曾经有个学生长得人高马大,对每个女孩都那么体贴,因此在女生中间很吃得开。每次他来上课身边都蜂拥着很多的女同学,颇有点嫔妃成群的味道。

在什么季节做什么事不单单是指恋爱。大学校园生活里很多年轻人的荒唐事美国的上一代都经历过,并且这一代正在经历着。最近的三位美国总统都有过在高中、大学年龄吸毒的历史。奥巴马更是把这段经历坦白地写在自己的自传中。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和种族的困扰,他写道:“大麻帮了我,还有酒;也许还有点可卡因,如果能买得起的话。不过没有海洛因……”而北京奥运会的游泳巨星菲尔普斯也在派队上被拍到吸大麻。事后他一本正经道了歉。美国公众也很快地原谅了他,就像他们原谅自己的总统们一样。

事实上,恋爱,吸大麻,喝酒似乎成了美国大学生们课外的必修课。尽管吸大麻是犯法的事情,据美国官方统计,有超过一半的18-25岁的美国青年人有过吸大麻的经历。不过卖吸大麻的烟枪一般来说却合法。康纳尔大学的街边小店里到处都明目张胆地摆放着烟枪。害得我对康纳尔的第一印象就是烟枪。21岁之前喝酒在很多州也是违法的。但是过了这个年龄,大学生们就可以拿着自己的驾照名正言顺大摇大摆去逛酒吧,跟人调情,爱怎么灌自己灌人家都行。

不过大学情侣们无论在酒吧派队上怎样招摇过分,怎样如胶似漆,课堂上还是很守规矩。牵手、接吻、搂搂抱抱的情侣症状不光是课堂上很少见,连图书馆和草坪上这样的情侣易感地带也很少见。美国人把公众场合的亲热行为叫做PDA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知书达理的人对PDA都比较忌讳。这当然也是美国人保护私人空间的又一个延伸。就像在公众场合吸烟,高声谈笑,盯着人看,排队时挨挨挤挤都被认为是对他人私人空间的侵犯(包括视觉、听觉、物理空间等等的侵犯)。为了不让看的人感到别扭,大学的情侣们很少在人多的情况下作出亲热举动,除非有个非常充足的理由,比如久别重逢,结婚,或者劫后余生。

亲戚家的孩子在大学里迷茫的向我问人生的路。我都禁不住想说:把握时间好好谈恋爱。读书与工作都是一辈子的事,谈恋爱错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上大学的花季要尽量多约会多尝试,结婚的时候才不至于那么幼稚与盲目。恋爱没谈够就结了婚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对异性了解不够相处经验不足,将来婚姻中会矛盾成串。对其他异性的好奇心也会在婚后助长出轨。早早签订了终身,以后每一次离婚其实都是一次失恋。不如把该失的恋都在婚前失过了,不用离婚结婚的折腾,也算是一件很环保的事情。等到该谈的恋爱都谈过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婚后才比较能波澜不惊地过日子。

一旦离开校园结了婚,曾经处处留情的恋爱狂们就蜕变为住家男女。无论公事应酬多忙,晚饭还是要回家吃,万一回来不了,电话一定要打一个。社交的对象也同时转变为夫妇档。人前人后相互间“亲爱的”“蜜糖”“甜心”的不离嘴。不那么亲不那么蜜不那么甜的夫妻被这样天天叫也叫出了甜蜜亲。酒吧也不去了,舞技也荒疏了,派队也不乱交配了,办公室里的一点点可怜的暧昧都变了滋味。你突然发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要想出个轨还真要颇费思量,是个劳心劳力的事儿。(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吴绢 )

看看美国大学生有多牛


美国的大学生无论考分如何低,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无论观点如何幼稚,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大多数美国大学生在课堂上都自我感觉良好,特把自己当根葱。他们在班上当众发言可以侃侃而谈,面对校外的公众演讲也同样从容不迫。美国教育中似乎的确有一个魔幻环节,让学生们年纪轻轻,就怀有这样的自信和从容。

在我看来,美国教育的最亮点在于:它可以把一个学生的数理化都教得很差很差,却让这个学生相信自己画的画很像毕加索的。这个系统完全就是有预谋地忽略学生的缺点,同时拼命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因此很多机关巧妙的鼓励教育被发明出来,但是却很少有像样的严厉的惩罚教育。从小到大,学生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听到的都是:你是最棒的!(即使不是最棒的),你也是最独特的(这句话非常保险。就是运用最精密的科学计算,这句话也一点都不错)!所以在美国人心里,“与众不同”是一个很有腔势的褒义词。美国大学生做什么都显得自信满满,因为做的好做得差都十分独特,十分“与众不同。”

学生们毕业的时候,甚至有些在还没有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大体能了解到自己擅长和喜欢做的事。大学的四年里,他们可以选不同专业的课、做不同的课外工作、通过实习来尝试到底什么最适合自己。大学教育的成功并不在于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了解和发现自己,并且建立更多的自信。学生选择专业与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是看自己是否有兴趣。兴趣比赚多少来得重要。因为感觉自己是根葱,美国的大学生从来不在钱上面委屈自己。钱算什么东西?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才最重要。有兴趣才有创造力,有创造力才能赚钱。虽然美国人以数学不好著称,这个公式却算得没错。

“不委屈自己”这样的信条不但体现在赚钱花钱上,也体现在读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土生土长的美国学生里面,很少见到压抑的个性。所以虽然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全世界都不那么讨好,美国人的阳光笑容还是自有它的一番感染力。美国学生只要是遭遇不平,一定不会默默忍受。即使个性安静的,内心也非常的骄傲强大。如果对考分有争议,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对我不公平。其实,几乎对任何有争议的事情,学生说的最多的都是:这对我不公平。美国学生对自己的权利维护得非常好。做老师的,最重要就是要一碗水端平。对自己心爱和不心爱的学生都要完全一致。比如有个好的实习机会,做老师的就要对全班所有人宣布这个机会,让大家公平竞争,而不是把机会留给自己喜欢的学生。

大学教授再不懂如何教学的,也深知一句鼓励学生提问的很管用的口头禅:没有愚蠢的问题……换句话说,无论学生的提问有多么愚蠢,做老师的一样要耐心解释。并且不能丝毫流露出对学生智商的怀疑。我上过一个给教师开的教学学习班。在班上传道的老教授被问到:如果学生问了一个刚刚解释过的问题该怎么办?老教授说:那就再解释一遍!无论多么有个性的教授,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敢于当众出言羞辱或者打击学生的。最多拿学生开个无伤大雅,也不伤心情的玩笑。对于叛逆的学生,只要他不触犯校规,完全是听之任之。既没有班长来以身作则,也没有班主任的循循善诱,甚至根本没有班级一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

大学教育从来都不是双人舞。学生和教授的流利配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自信不自信,从容不从容,很大程度上和整个社会如何要求和对待他们相关。美国的个人主义不但在校园盛行,在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很走俏。在培植个性的同时,不让“个性”伤人的办法之一就是对他人的尊重。所以美国学生在展示他们亮丽的个性尾巴的时候也同时被要求考虑他人的感受。(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吴绢)

中国“神童”在美国为何流落街头 成为一名流浪汉? 华声在线


中国想到美国留学的学子越来越多,很多父母对身居海外求学的孩子也万分惦念。但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当然也包括中国留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讲到美国的事情和自己的情况往往多是报喜不报忧。华人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有的时候太要面子反而会误事。4月初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馆员介绍领事保护事项,其中就谈到了一个在中国读书时被称为“神童”的学子,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学位没有拿到最后反而是流落街头、一度成为流浪汉的事例。

这名年轻的学子在中国时是一个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从小到大学一路走来学业顺利,老师和同学都称他为“神童”。他的父母对于这样有出息的儿子自然满心欢喜,也期待他能有更好的前途。2001年,这名学子在中国提前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父母为了使孩子能更上一层楼,鼓励他到美国读书。这名学子顺利进入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虽然在中国学习好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名牌大学,但光会学习和能学习并不是美国大学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这位中国学子在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与导师的关系紧张,结果影响了学业。本来在2005年就可以取得的学位,拖了一年这位中国学子到2006年还是没有拿到。这还不算,由于与导师关系进一步恶化,2006年他被学校除名。这名年纪轻轻的学子离开学校后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合法工作身份,根本找不到正式工作,无奈之下他开始流浪街头,加入了洛杉矶的流浪汉大军。最要命的是在这期间这名中国学子对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些事一直没同父母沟通,而是采取了隐瞒的方式。而远在万里之遥的父母还一直以为孩子在美国学习生活一切都好好的。

中国学子在洛杉矶成为流浪汉的事情引起了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关注,总领馆与这名学子的家人取得了联系,这时他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在美国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况。后来在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的帮助下,这名学子回国也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官员表示,目前洛杉矶地区大约有上万名中国留学生。随着中国赴美留学生的低龄化,小留学生成了领事保护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本科以下学历的留学生增加很快,有的到美国读初中,甚至小学。这部分小留学生在海外问题很多。美国《》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小留学生除了孤独感外,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学业不顺出现了精神问题。还有的留学生与国内的父母闹意见,长期不与父母联系,令父母焦急万分。曾经有一个小留学生的母亲从中国与洛杉矶总领馆联络,委托他们帮助寻找在洛杉矶读书的孩子,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孩子的消息了。洛杉矶总领馆的领事根据这位母亲提供的信息找到了这名小留学生,当时他正在一家超市买东西,当总领馆馆员问到为什么不给父母打电话时,他只是说:“我不想我父母。”

中国小留学生在美国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经过十几年的演变,目前中国小留学赴美国学习已基本形成一种形态,即由国内的公立或私立的学校与美国的学校(一般是私立学校或语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组成小留学生团在美国进行为期3、5个月或10个月左右的学习,学期完成后学生返回中国。也有一部分小留学生家境丰裕,父母将他们送到美国,由在美国生活的亲属、朋友等予以照料。

在美国由于职业的关系,接触到不少来自中国大陆小留学生的案例。小留学生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尽管美国的教育条件比较好,但对于儿童成长而言,不仅仅是学知识、学英文,还有心灵的建设与人格的培养。

所谓“小留学生”是指持F—1签证在美国的中、小学就读的外国学生,此风源于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80年代,一些台湾居民将子女送到美国,免费享受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1996年,美国修订移民法案,对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公立中小学作出严格限制,主要内容是:持F—1学生签证的外国学生不得在公立学校的小学、初中就读,高中阶段的外国学生就读期不得超过一年,不能延长期限,并需缴付学杂费。

从1997年开始,国内一些私立学校开始组织在校就读的中学生集体赴美短期学习,人数一般在20人至30人之间,每10名学生有1名教师相随。他们在美国的语言学校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学习,重点学习英文,而数学、中文等课程则由随团教师授课。这种留学方式以增加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主,签证到期后,团员们基本上全部回国。在洛杉矶地区,笔者曾接触过几个这样的小留学生团,他们除了课业外,也参加一些美国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一般都给当地社区留下不错的印象。

中国赴美的小留学生多集中在美国西海岸,尤其是洛杉矶一带。洛杉矶是全美华人最集中、中国移民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华裔移民律师和华资语言学校随处可见,这为中国小留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来美学习创造了条件。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愿,但大多数中国小留学生赴美后并不能受到美国正规的教育,这大概是家长们始料不及的。由于外国小留学生几乎无法进入正规的中学,只能以语言学校作为维持身份的立足之地。我曾走访过几所有中国小留学生的语言学校,尽管校方表示学校提供与公立学校同样的课程,但因经费、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限制,这些学校的教学基本限于英文补习和托福考试等方面。

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大学的关键时期,公立中学一般会为学生设定基础和选修课程。要升入名牌大学,高中生除了学业平均成绩在3.8分(4分为满分)外,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也相当重要。另外,名牌大学也很看重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参与社区服务的经历。中国小留学生虽然数、理、化基础较好,但因无法进入正规学校,加之语言的障碍和参与社区活动的空白,很难升入理想的大学。近年来赴美的中国小留学生人数虽然逐年递增,但却很少有人考入美国名校的。

据洛杉矶地区一些小留学生的亲戚介绍,中国小留学生到美国后深知出国求学不易,大多数学生读书很用功,希望能升入好大学。但上述种种因素并非个人努力所能改变,远涉重洋来美“求学”的中国小留学生往往成为正规教育体制外的“游学生”。

中国赴美的小留学生除面临与移民法有关的问题之外,美国的社会治安问题也要引起重视。美国法律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为未成年人,持F—1签证入境必须有合法的监护人。组团来的通常由经办人当监护人,而通过其他渠道将未成年子女送到美国的家长只能求亲朋好友担当监护人。由于美国生活节奏快,亲朋好友常会自顾不暇,而组团的经办人与学生家长更是金/钱交换关系,所以子女在外是否平安,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父母只能望洋兴叹,祈祷无灾便是福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小留学生有的因放/火、动/枪、抢/劫而触犯法律,造成美国华人社区对台湾小留学生现象的反思。美国教育界人士认为,当父母将未成年子女送到美国只身“游学”时,父母实际上已难尽养育之责。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教育要素,父母教育这一关键环节的缺失,增加了这些孩子走入歧途的可能性。

校园帮派暴/力和吸/毒是美国普通教育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美国12岁至17岁的中小学生中,有10%的学生吸/毒。当年洛杉矶发生的一起华裔中学生吸/毒案件曾震动社区。两名学习成绩良好的华裔少女在聚会中吸食了迷/幻剂,在神智不清的状态下于清晨驾车回家,途中发生车祸,当场死亡。此外,也经常有男学生被美国房东鸡奸、小留学生加入帮派抢劫自己的监护人等消息流传,颇令社区不安。洛杉矶法院曾宣判了一名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犯有企图强/暴罪。刚到美国一个月,本想升大学的这名上海少年,因一念之差没进校门却入了牢门,着实也是一桩悲剧。

美国司法部的一项统计显示,美国每年约有260万名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在城市高中学生中,约有45%的学生曾受到抢劫、殴打或恐吓。全美加入青少年帮派的中小学生总数约有66万,12岁至19岁的中学生中平均有10%的人曾持枪上学。

在美国华人较集中的社区,华裔家长常常自发组织华裔家长会,以保持与学校的沟通,防止子女受到青少年帮派和毒/品的影响。中国小留学生在美国这种特殊环境下,缺少父母的关心,颇令社区教育界人士担忧。部分学校的学生辅导教师曾向媒体反映,他们很难想象中国的父母会放心把未成年子女送到万里之外,交给他人照料。学校定期与中国小留学生的监护人联系时,常常找不到监护人,要么是监护人出远门了,要么就是电话无人接听。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孩子到了美国就没人管了。

中国小留学生在美面临的另一难题是经济问题。绝大多数只身赴美的中国小留学生依靠家庭经济支持。美国法律规定持F—1学生签证的人不能打工,国内来的小留学生也不习惯自己赚钱来减轻家庭负担。但在美国这个金钱社会里,各种诱惑太多,孩子们想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而经济上又不能满足时,很容易走上歧途。美国英文媒体曾披露,一名16岁的中国少女赴美后,逐渐对课业失去兴趣,最终沦落风/尘。

日本人为何更加喜欢上海女孩而厌烦北京女孩?


日本人为何更加喜欢上海女孩而厌烦北京女孩? 孔健

我在二十年前,由日本德间书店出版过《北京人和上海人》一书,当时卖了十几万册,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但万没想到这本书又成了追掉那位日本编辑的作品,这位编辑叫牧野,五十多岁单身。他起初跟上海姑娘好,后被一位北京女人夺去,结了婚又有了一个孩子。听说因年龄的悬殊,这位先生为讨夫人高兴,每天搞得很疲惫,听说工作生活两挑重担,最后他累得吐血。

  我的书出版了,不幸的是,得知他又患了癌症,我赶紧去医院看望他,这天那位北京老婆恰巧不在,我带上了他编辑的这本书。牧野先生激动地说:就是为了弄清上海女孩和北京女孩的不同,我才邀请孔先生写的这本书,我用生命尝试了一次,爱也爱了、也体验了。

  牧野总结地说:上海女孩尽管“嗲”,但我们日本人就偏爱这口;而北京女孩太“造作”,我们确实接受不了。所以说:上海女孩和北京女孩,永远让日本人难以理解,同是中国人为啥反差这么大?

  对于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般日本人的印象是两个极端突出,中间状态很少。特别在日本,日本人根本分不开哪是北京人?哪是上海人?因为在夜总会、酒吧打工的上海女孩子居多,日本人以为中国的女孩都是这样招人喜欢,没有什么地方区别。其实十三亿中国人,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日本人哪里能弄懂中国人的各省地区市特性呢?过去也不知北京女孩是什么样的特点?。

  但直到日本达到一百万华人生活在这里时,日本人才感觉到中国人的地方差别太大了。特别是上海的女孩的“嗲',北京女孩的“傲”,让他们不理解为何中国人一个国家、一个汉族大不相同?上海人仪表秀丽的人非常突出,比日本人更美丽;但像北京女孩仪表一般的人也很突出,就那气势难以接受。

  反观日本,可以说大部分女子是处于中间状态。他们长相一般,但仪表整洁,修饰得体。具体到北京人和上海人,日本中国地方学专家森学美谈到这样的观感:“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看到街上的女人,目瞪口呆。因为她们穿的衣服非常薄,透过衣服可以看见里面的内衣。她们骑着自行车,还露着腋毛。”这一观感当然是真实的,但其中确有不少误解和文化偏见。

  日本中国女士研究会比较了上海和北京两地的女人,他们明显对北京女人有偏见。他们认为,从男人的观点看,北京女人有点“张牙舞爪”,没有“女子样”。说白了,对北京的女孩是丈二和尚——永远摸不着头脑。

  我在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人民画报工作后,许多同事张罗给我介绍对象,因为从美丽的青岛进京,那感觉很麻木:“看看北京胡同一些女孩子,张牙舞爪,从神态到举止都不像女人。一些青年女性,好像认为越泼辣越好,粗野蛮横,真是误解了女性的力量。还有的一过中年妇女,好像‘老娘就这样了’,什么都不讲究。”所以我发出“北京无漂亮女人”的感叹,而选择找山东家乡人。

  根据我的经验,上海的女人温柔娇嗔,符合男人的理想。但遗憾的是,在上海找一对可口的乳房比找两个丰腴的馒头还要困难。既然没胸,上海女人最热衷的恐怕就是露背了。也形成了日本人远道上海去看的一道风景线。

  在露背这个问题上,上海女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上海女人身材娇小、皮肤柔嫩,露一片光滑的后背反射午后的阳光,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二、上海女人明眸善睐、妩媚动人,当你焦灼地盯着她们的后背,她们早已做好了华丽转身的准备;三、作为善变的受物质左右的上海女人,她们更习惯于“背”叛。

  上海女孩操着一口吴侬软语,鸟儿般叽喳歌唱,让我头昏脑涨,眩目中瞥见上海女孩脸上温柔的笑,陡然发现眼睛里全是不屑.上海女孩漂亮时髦,却让我胆战心惊,不敢靠前,因为从她们“背”过的身上冒得不是人气,是十足的精气。这一切让我想起十里洋场的三十年代上海滩。

  北京女孩行色从容,初识,老让人摸不透在想些什么。当年我在日本NHK广播公司打工,因为是对华广播,中国职员全是典型的北京女孩。做起事来有条有理,话虽不多,一出口字字砍在刀刃上,透着聪明。冷不丁的京味幽默顿使满室生辉。

  北京女孩子爱憎分明,和得来的成一群,不分你我,古道热肠。全没了地域歧见(除了对上海人)。在北京我的好友的公司,我看到一群谈笑风声的北京女孩和一群啾啾鸟语的上海女孩在电梯里相遇,空气顿时凝固,中间自然分出界线。

  北京的垂眼默视,一副谁都懒得理的样子。上海的直视前方,好象什么都没看见,无动于衷。为了解决地区不合,老板规定出差订房,南北人员须混住一室,听了这个消息吓得半死,连夜打电话给死党,唯有提前飞往目的地,到了宾馆,直奔前台,偷梁换柱.好在给出规定的人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天南海北分不清,回回得以混个不做恶梦。

  但从女人的观点看,北京女人是生动的、生气勃勃的,令日本妇女十分羡慕的。关于北京女孩的长势,有人说北京女孩大老粗就是说她们老、粗、大,还鄙薄她们说话泼辣、走路泼皮,甚至用彪悍、二逼、水桶腰、萝卜脸等等豆腐渣词汇来形容北京女孩,实在是太残忍了。

  北京女孩的审美感差点,脸上确实会有几颗碍事的痣,但也绝不能就此说明皇城根下就长不出嫩苗儿,人涮羊肉、北京烤鸭也不是白吃的。

  别想用Make love吓跑北京女孩,那柔情似水的事,皇城根下的女人家不吃。当年那宫廷上千上万妃子的苦命警告北京那女孩,用啥也不能用情,那样就命比纸薄。如果你对她们有这样的想法,那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玩心机要想干就直来直去,她们最痛恨在脱裤子之前送玫瑰的虚假行为,在她们看来,这种浪费时间的做法比强奸犯还要可耻。

  日本专家横田过:“新中国建立以后就贯彻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由于女性走向社会,女人们越来越坚强,北京女人热心社会事业,政治责任心强,非常值得日本女性学习。日本男人还有封建思想,他们要女人守着家庭,做家务,照顾孩子和丈夫,这就阻碍了女人走向社会。我在北京看到男人也在厨房里做菜。

  一个北京男人对日本人说:‘爱人也在外边工作,所以男人做家务是当然的。’让日本鬼子真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在日本,女人即使工作,回来也得做家务。她们必须使工作和家务协调,所以很多能干的女人非常累。

  近年来,日本男人开始有点怕女人了,因为女性独立和反抗的意识正在增强。其实如果男人爽快地承认女人在社会上充分发挥能力的自由,积极帮助女人,女人也不会那么咄咄逼人。正因为妇女面前有很大障碍,所以她们必须坚强。”

  我画报的日本专家西川曾说过:“北京有许多优秀的职业女性,她们担任着高级的职务,她们的能力受到普遍好评,我要向她们学习,在社会上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北京的男人不一定喜欢女人走向社会。他们会觉得男人扎围裙进厨房,模样着实惨了点儿。但我要说这样的男人不是‘惨点儿’,而是好男人!日本的男人要好好向他们学习!”在这方面可能上海的男人“肚量”更大一些。

  留学上海的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认为,上海是中国经济发达,对外开放历史悠久的城市。受西方风气的影响,上海男人仪表较整洁,对女性也十分礼让,很像明治时代的横滨和神户。而这在北京人看来可能就是“奶油小生”。北京男人以做“男子汉”为荣。

  然而上海的女性并不这样看,上海女作家王安忆的一段话很能反映上海女性对 “男子汉”的看法。她说:“以往,我是很崇拜高仓健这样的男性的,高大、坚毅、从来不笑,似乎承担着一世的苦难与责任。可是渐渐的,我对男性的理想越来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够体谅女人,为女人负担哪怕是洗一只碗的渺小的劳动。须男人到虎穴龙潭抢救女人的机会似乎很少,生活越来越被渺小的琐事充满。都市文明带来了紧张的生活节奏,人越来越密集地存在于有限的空间里,只须挤汽车时背后有力的一推,便也可解决一点辛苦。男人的责任如将只扮演成一个雄壮的男子汉,让负重的女人欣赏爱戴,那么男人则是正式的堕落了。”

  对王安忆的这一观点,日本女大学生又有新的理解。她们中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就是“恋爱的对象和结婚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游戏的对象和交际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游戏的对象应该给人刺激,交际的对象应该给人安心。游戏的恋爱跟发烧一样,一阵就会过去;交际的恋爱情深意浓,永不消逝。一个人只有游戏的爱会十分劳累,而只有交际的爱又太平淡。二者结合,人生才丰富。” 这一观点恐怕无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都很难接受。

  北京人的崇尚政治、习惯政治思维也是京沪两地人的一个明显差别。不少日本青年提到在北京的生活,和中国朋友哪怕是在周末的晚会上,聊的话题也离不开政治。这往往让他们很不习惯,因为日本的年轻人对本国的政治没有兴趣。

  北京男人处在天子脚下的‘皇城根儿’,有敏感的政治神经、丰富的政治想象。即使是碰到一个出租汽车司机,他也会滔滔不绝谈论国内外大事,很擅长宏观政治思维。相比之下,东京男人也处在天子脚下,可对政治却不感兴趣。从选举投票率看,东京市民的投票率还不如外地农村。”

  日本年轻人谈论事物习惯于不做价值判断,但关西的学生由于身处关西环境,还是认同大阪的生活方式。在将北京、上海、东京、大阪作比较时,他们都说: “喜欢大阪和上海甚于东京和北京。”

  也有人说:“真正的男子汉应既有宏观思维,又有微观思维;既豪放又尊重和体贴女性,因此北京男人和上海男人的优点合起来就是理想的男子汉。”人的气质的地区差异正在缩小。 “过去的时代,各地区相对封闭,容易形成和保持特有的风气。现在有电视等各种普及信息的媒介,有高速发展的交通,地区间的流动增多,边界意识淡薄。

  日本正在迈向统一化、标准化,随着电脑国际网的普及,我想,几个世纪以后,无论是东京人、大阪人,还是北京人、上海人,全世界的人可能都失去个性。”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前景,又是一个令人类困惑和深思的前景。

  走进上海大都市,我们会眼花缭乱,每颗心都会颤抖地发现上海魔性的女人,十有八九都是袒胸露背的。不知道这座城市从何时起刮起了这股露背风。是受东方卫视“武林大会”的影响?还是受陈凯歌新作《风从东方来》的启发?

  最近网上流行一段偷拍视频《上海女雷倒北京男?》,其中操上海口音的女害的露背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频很清晰,未发现明显的青春痘,如果她真的华丽转身,我想不会很难看吧。

  上海女人有钱吗?有!没有的话,她也不会去买刚刚上市的欧宝丽等离子。上海女人的钱,是从欧美日和华商口袋里掏出来的,因为上海女人太会利用他人来为自己赚钱。关于这一点,晚清上海十大名妓可以证明。

  一个日本人说:上海,男人像个女人,女人像条狗。也有日本人说:上海是个适合作爱却不适合恋爱的城市。Make love的对象比鸡还多,而恋爱的对象凤毛麟角。

  女人们找了个穷帅哥做为男朋友,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却给满足不了自己奢华的物质追求,于是她们千方百计地与有钱的外国男人发生了关系。她们同时真心地爱着两个男人,失去任何一个,都与心不忍。变态的城市造就了变态的女人,不过我很欣赏这样的变态女人,至少她们是诚实守信的,是遵循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

  北京女孩的描述,下面这段看后,不知你会有何感觉?。

  前不久日本上市公司佐藤部长遇见的一个北京女孩是在亚运村的一个PARTY,大家都比较陌生,腼腆的日本公司部长佐藤试图用眼神与一个北京女孩交流。会说流利中国话的佐藤以为她会以同样的微笑来回报一个会心的微笑,结果她却用一种高傲的眼神从他的脸上大面积地一扫而过,丝毫没有觉察到佐藤多情的肖像。顿时,佐藤的自尊心就受到了强烈的打击。吃饭的时候,佐藤与她坐在一桌,经过朋友隆重介绍彼此之后,突然她就跟佐藤连喝了几杯二锅头。顿时,淤积在我内心的耿耿于怀就消失殆尽了。

  当然,北京女孩这一切都建立在她深爱你的基础上,她们绝不会与不爱的人上床,这一点跟四川、湖南、两广地区的女人很不同。如果她们不爱你,面对你的Make love请求,她们会说:“做呗,赶明儿挑个时间试试。”就在你窃喜的时候,她们会补充一句:“你行吗?”她们会用类似的俏皮话去拒绝一个男人却又不伤害他,而不是像上海、河南女人那样,一说到床上的那点事马上就跟你提条件,要么就跟你翻脸、断交。真的会跟你断交吗?不会!就这磨磨叽叽的性格。

  不过,也正是北京女人这种不把Make love当回事的精神感染了千千万万的北漂青年,导致了大多数男人很难爱上她们。佐藤先生说:我个人觉得性爱这种事情还是婉约一点比较好,见到她们毫不羞涩的脸庞与从不拘谨的叫床,我深深地感到这种太过直白的床戏很不合适找我这样一个传统而保守的男配角。所以,更多的时候,男人们更愿意与北京女孩做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女孩异性朋友巨多却又常常感到孤独的原因。

  如何面对上海和北京女孩?最近日本开办了如何与中国各省人打交道的讲座,让我去演讲,为此我才事先为练兵查资料正在准备,所以先写出这篇博文。请大家切勿对号入座,因为上海人和北京人我都得罪不起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三个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


三个古人尊师重道的故事

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授人以“德”、“才”,教人做人之道、以及学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其一生受益,因此古训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古人非常注重品行修养,学师德,谢师恩,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以下为其中的几个。

第一个故事是文王、武王师从姜子牙
商朝末年时,西部诸侯国中最长的周文王以德化民,推行仁政,深明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任用贤德之人。他思贤若渴,听说姜子牙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是当世大贤,就选定吉期,斋戒熏香沐浴,极其诚挚的亲自率众到磻溪去请姜子牙。谈话中,文王看姜子牙胸怀博大,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志,便高兴的说:“我祖父在世时曾对我说:‘ 将来一定会有位圣人来到周,帮你把周兴盛起来。’您就是我祖父说的圣人啊。”说罢就请姜子牙与他同车而归。文王拜姜子牙为丞相,请他当自己的老师,向他请教治国安民的方略,从此西周更加强盛起来。文王临终前把儿子武王托付给姜子牙,文王嘱咐武王说:“以父事丞相,早晚听训指教。可请丞相坐而拜之。”武王于是尊姜子牙为相父,又尊为“师尚父”。姜子牙不负众望,励精图治,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为后世开辟了治国兴邦之正道。

第二个故事是子贡维护师道尊严
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克己自律,对老师毕恭毕敬。不仅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坚定的捍卫者。他视师志为己志,弘扬道德仁政思想,时时处处维护着老师的尊严和声誉。陈子禽问子贡说:“孔子的学问是从哪儿得来的?他周游列国,了解了各国的政事,是请求人家告诉的,还是人家主动说的呢?”子贡说:“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流传在世间,贤能的人知道它的内涵,缺少贤能的人只知它的皮毛,道义公理无处不在,夫子在哪里不能学习呢!夫子打听消息的方式也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是凭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齐景公向子贡询问孔子的贤能时,子贡马上回答说:“夫子圣人也,岂直贤哉。”鲁国大夫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义正词严的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夫子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夫子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子贡这样做是源于他对孔子的敬佩和对其学说主张的深刻理解,源于他认定追求真理和维护道德是正义的事情。

第三个故事是岳飞念念不忘师恩
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但他非常好学,常在私塾窗外听课,无钱买纸笔,就以树枝为笔,大地为纸。私塾老师周侗很喜欢这个勤学的孩子,就免费收岳飞为学生,教育他如何做人,帮助他树立保国安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每逢单日习文,双日习武。还教会他射箭绝技,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岳飞不负师教,勤学苦练,文武双全。后来他率军收复失地,屡建奇功,成为令金兵闻风丧胆的一代英豪。周侗去世后,岳飞披麻衣,驾灵车,执孝子之礼,以父礼安葬他。且在朔望(初一、十五)之日,无论在外行军打仗,还是驻扎营中他都要祭拜自己的恩师,每次痛哭之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重的“神臂弓”,射出三枝箭。岳飞说:“老师教我立身处世精忠报国的道理,还把他一生摸索的箭法和武艺都传授给我,师恩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
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人不敬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自古之先哲圣贤以身作则,虚怀若谷,其尊师重道的风范堪为后世楷模,令后人学习和景仰。

“班主任”网上发帖 曝收拾学生10大“阴招”



 此举引发网友极大关注,不少人指责这个班主任“不人道”

  学生时代,很多同学都有过因调皮而被老师“惩罚”的经历,或抄写课文,或围绕操场跑圈。现在这种“惩罚”方式似乎已经OUT了,近日,天涯社区上一名自称为初中班主任的网友发布一篇帖子,披露“班主任潜规则”——班主任收拾调皮学生的十大“阴招”,一时间引起哗然一片,争议众多。

  理论

  “收拾学生要让家长挑不出毛病”

  发帖的网友署名“骑着宝马喝油条”,自称是一名初中班主任,并声明“我爱学生、爱教育,希望每一个学生好好成长……可事实是,孩子并不像想的那样都听话,仅靠感化就可以让他们乖乖认识错误。”

  在他看来,现在学生个个是宝,打不得,骂不得,一线班主任稍不注意,就会背上体罚学生的骂名。所以班主任如何各显神通,将调皮学生收拾得服服帖帖,还要让家长挑不出毛病,发不出火,学生也不好说话,这“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

  接下来,他开始讲述收拾调皮学生的“十大阴招”,并强调“如有雷同,勿对号入座,被收拾过的学生,不要心存忌恨”。

  阴招

  一、错时孤立法

  原理:掉队单飞的大雁,会因慌乱而叫声凄凉。

  适用对象:特别影响班级秩序的调皮学生。

  方法:将其单独从班级带出来,美其名曰进行单独辅导,然后和其他学生实行不同的上下课制度,别人上课他下课,别人下课他上课,不到一天,他自然就会向你求饶。

  二、憋尿制胜法

  原理:同第一条

  适用对象:特别影响班级秩序的调皮学生,而错时孤立法对其不起作用的。

  方法:让他直接考试,一张卷子一张卷子的做,3个小时,4个小时,不准去厕所,憋死他,看他还敢捣乱不?不到一天,绝对整得他求饶。

  三、彪悍女生法

  原理:一般男学生对女学生总是敬而远之,不会随便对女生动手,特别是调皮的家伙,更是和一些女生水火不容。

  适用对象:爱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爱欺负个人的调皮学生。

  方法:发现班级内某些彪悍的女生(性格刚烈),或者是小肚鸡肠的女生(动不动就哭鼻子)。将她们向该男生集中,对其形成包围之势。调皮鬼稍微碰撞着任何一个女生,都会形成公愤,引来女生的共同攻击、谩骂,或者哭鼻子的灾难。如此一来,课堂上他只好乖乖做自己的事情,再不敢乱动,为所欲为。

  质疑

  “让孩子憋尿?不人道吧?”

  十大“阴招”尚未披露完全,便很快引起网友的关注,感叹着“想不到,老师居然这么厉害。”甚至还有“上午刚被学生气到”的老师网友进来取经。

  三条“阴招”里,大多网友对第二条“憋尿制胜法”颇有微词,认为“让孩子憋尿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

  网友“jccwxj”则对三条都不认同,在他看来,第一条剥夺了学生上课的权利,第二条是变相体罚且后果严重,第三条是心理惩罚,也可以说是冷暴力。“三个方法全部不是引导孩子向上,仅仅是为了压制孩子好动的天性,不是优秀老师的做法。”

  当然,也有网友反问:“不听话的学生上厕所还用你批准?”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该帖尚未有更新。但昨日下午5时过,当网友提到头三条方法不适合“野蛮学生”时,发帖人跟帖回应,表示“对野蛮学生,自有野蛮办法”,而自己正在上班,剩下的七招将会慢慢说来

在美国给老师送礼不容易 家长尴尬之余,也很感动 中国青年报


一位小留学生父亲眼里的美国私立学校

儿子去美国读高中4个月后,回国过圣诞节假期。一天晚上,儿子和国内的初中同学聚会回来告诉我,有位同学几乎每天都是夜里零点30分才能睡觉,妈妈很心疼,跑去找班主任诉苦,反遭老师训斥:“什么?你儿子十二点半就睡了?很多同学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呢!”

听了同学的遭遇,儿子对我感叹:“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儿子在美国的学校,每天下午3时30分放学,之后是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天的作业时间是30~45分钟。为了保证他们的睡眠时间,每天晚上10时,老师会将笔记本电脑没收统一保管。

假期也是货真价实的。学校的家长手册甚至建议:“除某些辅导跳级课程的老师要求以外,学校不要求学生在假期阅读学校指定列表上的书籍。我们强烈鼓励家长让学生自己选择假期阅读物,从而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兴趣。”

曾经,儿子对初中同学现在的处境也并不陌生。上初中时,尽管已经决定要去国外读高中,但他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1时以后才睡觉:“别人都在用功,自己就不敢放松。”

儿子去美国的最初一段时间,他妈妈每天几乎都有十五六个小时呆在网上,就怕错过了与儿子沟通的时间。我心里也有些发怵。在我看来美国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国度,老师不管学生,大人不管孩子,儿子虽然从小比较自律,但他毕竟是个15岁的孩子,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能行吗?但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尤其是今年春节赴美探亲后,我们的心终于从嗓子眼儿慢慢回到原处,因为我们发现儿子不在身边,离我们似乎却更近了。

  给老师送礼不容易

儿子就读的是位于盐湖城的一所私立中学。我对私立学校一直不太看好,觉得国内的私立学校大多只是为了赚钱,学生多是家里有钱却缺少管教的公子哥儿,而学校生怕得罪“上帝”,往往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从儿子决定要去美国读高中开始,我一直希望托朋友想办法,能让他去美国读公立高中,直到确定不能上公立中学后,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私立中学。

但美国之行让我改变了对私立学校的偏见。

儿子初到美国很不适应,尤其是学校地处高原地区,他有些高原反应。我们计划给他转学,朋友推荐了西雅图的一所私立中学。春节的美国之行也包括去西雅图实地考察这所学校。我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考虑到美国人的习惯,准备的礼物都不贵重。

在西雅图的学校,国际关系联络员Jack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出于感激,决定送他一个苹果的Ipod,不过200美元左右。他当即表示太贵重了,不能收。见我们很有诚意,他表示可以捐献给他们的学校图书馆。

但是第二天,我们却收到了学校退回来的礼物,还有国际部主任Williams的一封信函。信上说:出于尊重你们家人的想法,我指示Jack收下你们的礼物,并捐赠给学校图书馆。但是我错了,我们学校的政策是任何机构或教员都不得接受来自申请人家庭的礼物。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避免一个申请人不够格而被接受。你的儿子被接受也仅仅是凭借他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尽量减少迹象让他感觉自己被接受是一个礼物帮助了他。

这让我们在尴尬之余,也很感动。在国内我们早已习惯求人办事就要送礼,即便在原本应该是一片净土的校园里,给老师送礼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不送礼反而变得很奇怪。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入学不过一个星期,就碰上教师节。因为家里没有给老师送礼,孩子晚上回家就放声大哭,说全班几十个同学只有她和另一个小朋友没有给老师送礼物。

而在美国,给老师送礼被拒绝似乎不是偶然发生的,在儿子的学校我们又经历了类似的遭遇。我们想请儿子的老师吃饭,但所有的老师都以要回家为由婉拒了我们的邀请。

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老师对学生却非常热情。一天,我们在学校餐厅用餐,校长听说我们是David(化名)的父母,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的办公室坐坐。我们没想到校长对一个入学不过半年的中国学生这么了解,他跟我们聊了儿子的学习,但聊得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表现。我们有些受宠若惊,要知道我们习惯的思维是:校长该是大忙人啊。

不光是校长,所有的任课老师对David都非常熟悉。我此前一直认为美国人情淡薄,后来才知道儿子曾和同学一起被老师邀请到家里去过万圣节、吃火锅。离开美国前,我想委托一位老师在几天后替我给儿子买个生日蛋糕。70多岁的老太太说:“不用买了,我在家给他做好了带过来。”另一位老师则说:“你给他做蛋糕,那我就给他扎气球。”他们还叮嘱我,千万不要告诉David,想要给他一个惊喜。

几天后,儿子告诉我他不想转学了,我想应该与这个生日不无关系。

  和学习一样重要的事还有很多

儿子在重庆读书的时候,除了他的学习成绩,我们对他在学校的其他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学习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体育课和德育课人人都是优。而儿子去了美国之后,他每天的情况,比如着装、课堂表现、体育锻炼、作业、测试,事无巨细,我们都可以从网上了解到,而所有这些都会打分,并计入儿子最终的综合成绩。有一次,儿子早上上课迟到,我们立即知道了,儿子解释说是睡过头了,但这并不能成为迟到的理由,儿子被扣了10分。

学习不能说不重要,但是重要的事还有很多。在学校校历中,有20多个重要的日子,除了考试复习和期末考试外,有很多都是诸如男孩棒球营、旅行日、班级旅行日、登山日、全校滑雪日、祖父母日之类的日子。

学生手册中明确规定:参加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交和身体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每年必须参加至少一项竞技运动,并且鼓励学生3个季节(秋季、冬季、春季)都参加。此外,参加击剑、攀岩等体育运动或者参加舞台剧的演出也相当于达到了运动的要求,但需要达到一些表演或比赛的标准。

儿子告诉我,周末的娱乐活动也是学校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学生手册里也有量化的要求。

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通过户外教育课程,可进行诸如徒步旅行、野营、攀岩、滑板滑雪、高山滑雪运动。学生们也有机会报名参加大型购物中心之旅、电影、宴会、游乐场探险以及其他文化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在每个学年的课程中参加3个文化娱乐活动、3个社区服务活动,以及3个户外活动。

大多数的娱乐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传统的咖啡屋之夜、运动比赛、在学生中心看大屏幕电影、宿舍开放日都是学校娱乐活动的代表。健身房和举重房在周末的常规时间开放,学生中心开放游泳池、乒乓室、气垫曲棍球以及电视和棋牌游戏。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交通和陪伴,去犹他州的各个滑雪胜地。

  女孩的裙子必须在膝盖下两英寸

现在的中国家庭大多是几个大人如群星捧月般围绕着一个孩子。儿子在家的时候自然是什么家务都不做,什么东西都是随处乱扔乱放。春节去美国看他,我惊诧地发现他的宿舍整理得非常整洁,被子和睡衣叠得整整齐齐。

当我请朋友将儿子学校的家长手册和学生手册翻译成中文并仔细读完后,就不再奇怪儿子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如此之大的变化了。对学生手册我不陌生,儿子读小学、初中的时候都有,内容不多,大多都是套话,很空洞。

而儿子现在的家长手册和学生手册让我又一次开了眼界,学生手册竟然可以是这样的!用它自己的话说:试图涵盖家长和学生关注的所有问题。

我发现自己以前认为美国老师不管学生、大人不管孩子是认识上的误区。他们不仅管,而且管得比我们要具体得多。

比如“男孩每个耳朵不能超过两个耳环,女孩的裙子必须在膝盖下两英寸”;比如国内的学校会规定不许早恋,但早恋现象并不能因此绝迹,而他们会规定:“学生在公共场所示爱时应留意他人,把影响降到最低。手牵着手或步行臂挽臂是可以接受的表现感情的方式,但更多的示爱方式是不允许的。”

尽管是一所对国际学生每年收费高达5万多美元的私立学校,学校也并没有视学生为“衣食父母”。它强硬地规定:学生在宿舍抽烟,在宿舍里拥有任何易燃物品,严重违反电脑网络服务协议,分发违禁药品和严重骚扰或虐待学校的任何其他个人或团体,都是重大违规行为,会导致被停学或开除。任何背离诚信规范的行为和学术欺骗也都是重大违规行为,包括抄另一学生的家庭作业、向另一学生提供家庭作业、剽窃别人的成果和在考试、测验中作弊。学生未经同意缺课(或者自修课),从轻到重,都要受到处罚,如果屡教不改,将被暂停课程直至被开除。

每一个父母都难免有望子成龙的情结。但究竟一个成功的人该是什么样子却成为长久以来纠结在我心头的问题。

有朋友感叹:我们的教育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上幼儿园就开始学大人的东西,学英语、学数学,但是大学生却在学幼儿园就该学的东西——大学门口的斑马线旁竖着一块醒目的牌子:红灯停,绿灯行,但是一群又一群的大学生却视而不见,在红灯亮起时脚步匆匆地穿越马路。

另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位朋友正在致力于办一所公益性大学,为此访问了贵州贫困山区的多所中学校长。他看到那些校园里杂草丛生,校长不停地向他诉苦:没有经费,请不起人工。他很生气:“为什么不能让你的学生来做?”

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对儿子的期望其实很简单,我不希望他毕业于名校却不懂得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我希望他就算会打高尔夫球但也要会整理自己的宿舍和打扫卫生间。

儿子学校的宗旨让我看到了希望:“学校致力于开发学生在技能、知识、习惯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做好准备。”

(本报记者 朱丽亚整理)

2010年4月7日星期三

和流传的想象差得太远了:关于美国留学的28个误传


1.没听说过的大学一定不是好大学

  答案:不是事实。美国有很多大学,有的大学曝光率比较高,例如排行榜、体育比赛等,所以这些大学常被人们所熟知。但也有很多大学,学术非常优秀,由于曝光率不高,人们对它的了解相对少些,既便如此,这些大学仍然是好大学。

  2.大学排行榜是选校的依据

  答案:不是事实。只有46%的美国大学回答了U.S.News & WorldReport的排行榜的问题,很多美国大学并不参与这个排行榜。

  3.大学申请越早提交越好

  答案:不是事实。大多数美国大学并不考虑学生递交申请的早晚,申请只要在截止日期前到达学校就可以,但是及早做好准备,有助于大学申请的完善。

  4.分数高比选难的课程强

  答案:不是事实。选择有挑战性的课程并且通过,意味着你可以胜任大学的课程,在申请竞争性强的大学时,AP课程将有助于申请成功。

  5.少数族裔学生的录取机会大

  答案:不是事实。事实上少数族裔学生并无明显的录取优势,然而许多少数族裔学生讲述自己如何克服族裔困难并取得的成功的申请文,令录取老师印象深刻。

  6.校友子弟的录取机会大

  答案:不是事实。校友子弟的录取机会,依具体的学校而定,不同的学校校友政策不同,同一学校录取机会也与父母的捐赠密切相关,学校不是对所有的校友都是一视同仁的。

  7.体育明星大学免费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每年都录取很多体育明星,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体育明星的奖学金竞争激烈,所以体育明星绝不是大学的免费凭证,大学除了看重体育特长外,还同时注重明星的学习成绩。

  8.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资助

  答案:不是事实。美国大学一旦录取学生,一般都会协助学生解决费用方面的难题,学校会在赠款、奖学金、贷款等多方面提出综合建议和方案,资助与学生是否优秀无关,但是,奖学金(不同于资助)的确与学生的优秀程度有关。

  9.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便宜

  答案:不是事实。只看学校的收费标价,公立学校看起来比私立学校便宜,但是很多私立学校给学生较多的资助,所以综合来看,公立学校不一定比私立学校便宜。

  10.被录取后参观学校

  答案:不是事实。申请学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录取后看学校发现所申请的学校并不适合自己,那么很多申请工作就浪费了,最好是能在申请前和申请后都参观一下学校,因为这毕竟是人生的重要决定。

  11.入学前要选好主修

  答案:不是事实。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方向有所了解是正确的,这有助于寻找到理想的大学。但大学一般要求学生在2年级末才选择主修,大学的前两年学习,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选择自己意向的主攻方向。

  12.选择大学前要决定职业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是学生探索的阶段,不要轻易做出职业决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与主修并没有什么联系。

  13.工作、收入与大学密切相关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学习对学生寻找工作有帮助,但大学并不是职业培训基地,大学不保证学生就业,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收入,与大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14.如果你的室友自杀了,你会得到较多的A

  答案:不是事实。误传来自电影《Dead Man onCampus》

  15.最好的朋友绝不要住在一起

  答案:不是事实。真正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和你的朋友,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时都拿不准确切的答案,那么不妨尝试一下,和你的朋友住在同一楼层或宿舍楼,这样各自都有回旋的空间。

  16.到了大学就不会想家了

  答案:不是事实。事实上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更加想家,想念父母、兄弟姐妹和家乡的食物。

  17.远距离的友谊会有很大的帮助

  答案:不是事实。在大学读书最好不要花整晚的时间与家人或朋友通电话,尽量多余身边的同学交往,在远处的亲朋好友常常不如身边的同学老师更容易了解你的实际情况,身边人的帮助会来得更快也更有效果。

  18.大学新生的体重都会增加

  答案:不是事实。在大学里确实有新生增加15磅的传统说法,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男生身上的较多,很多男生入学的年龄正好是身体“长胖”的时候,所以很多学生就误传“大学新生体重都会增加”。

  19.盟春藤学校都是富家子弟

  答案:不是事实。很多盟春藤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们都是极其聪明的学生,盟春藤大学对许多学生给予全额资助。所以不要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就轻易放弃申请盟春藤学校。如果你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不妨尝试一下盟春藤,可能你会发现,一但被录取,所花费用可能比公立学校还便宜。

  20.盟春藤学校都很贵

  答案:不是事实。盟春藤学校贵是人们的误解,好货不便宜在这里行不通,事实上,盟春藤学校的收费是合理的,物超所值的,哈佛在全美国大学最贵大学排名中仅列第118名,另外,盟春藤学校的资助,相对来说也比其他大学优厚。

  21.Party大学学生不会好好学习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里的很多party是非常有益的,同学们通过party可以相互认识与了解,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但也有一些party的确是浪费时间,大学期间要敢于对一些party说“不”。

  22.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生活是艰苦的,在大学里你要认清楚你是谁,将来要做什么,在大学的每一分钟你都要花费的,大学生活仅仅是你以后新生活的基础和起步阶段。

  23.大学与中学相差不大

  答案:不是事实。美国大学与中学相差甚远,大学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开始,老师不会告诉你该做什么或应该去做什么。

  24.美国大学需要读4年

  答案:不是事实。在美国只有1/3的学生会在4年内完成本科学业,大约有一般的学生需要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大学本科。如果你想在4年时间完成学业,最好在事情前搞清楚该大学的毕业率,在美国学生花5年时间取得本科学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25.拿好分比选难的课好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阶段的GPA固然重要,但学到真正有用的课程比拿高分更主要,虽然有些课程是比较难学的。

  26.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答案:不是事实。在大学阶段课外活动并不一定越多越好,选择少而精的课外活动是比较明智的做法。美国大学阶段课程已经很繁忙了,所以在选择活动时应重质不重量。

  27.大学学位是理想工作的保证

  答案:不是事实。很多学生由于毕业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不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实习工作,期望获得竞争优势。

   28.主修决定了未来的职业

  答案:不是事实。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主修关系不大,许多工作是大学主修所不能包括的,所以职业的选择与主修有联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

2010年4月6日星期二

计划生育改变的不仅是人口数:中国未来需要1亿移民! 时代周刊   罗天昊 青年学者 钱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广东出现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大批来自东南亚几非洲相对落后国家的境外黑工,渐渐潜入珠三角,在深圳,佛山,东莞,云浮,肇庆等地遍地开花,并大有向整个珠三角扩展之势。

  洋黑工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当然可以理解为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吸引能力。但是,值得警醒的是,本次的“洋黑工”浪潮,与从广东的“民工荒”几乎同步,则折射了中国目前隐含的巨大的人口危机。

  民工荒的原因,除产业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在于青壮年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到现在将近40年时间。而现在中国外出打工的民工,也主要集中在20-40岁这个年龄段。

  从建国后一直到70年代,中国一直是鼓励生育,中国改革开放前期30年的迅猛发展,某种意义正是获益于这种人口红利。

   但是,自从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生育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青年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改革初期的1979年,中国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而到了2009年,比例竟然不足五分之一,下降速度惊人。

  而青少年人口的大规模下降,已经在全社会领域表现得日益明显。

  自1993年以来,中国的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从当初的13195.15万人,减少到今年的不足10000万人,而小学学校,则从近70万所,锐减到30万所。

  前几天,武汉大学顾海良宣称,: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 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很多中国大学将有破产的危险。事实上,顾海良绝非危言耸听。据教育部的统计,自2007年以来,高校学生在连续增长13年后,开始下降。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20%,而上海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

  青少年一般就是两条出路,或者仍然在学校,或者走上社会,成为职业人, “民工荒”和“学生荒”同时出现,表明中国已非“少年中国”。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而在20到40岁之间,中国人口更是减少1至3亿,在未来,中国人口缺口巨大。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推行计划生育计划,以及中国社会缺少保障,一些年轻人为了生活需要拼命工作,生育孩子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由此引起了生育意愿的普遍降低,中国未来更面临灭种之忧。

   开放亚洲和非洲移民,或可解中国年轻人口匮乏之难。

  在本次的广东黑工潮中,黑工的来源国,除临近中国的越南外,还有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及非洲诸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地缘相近,文化亦比较接近,来中国比较容易,如在广东的越南人,多自中国广西的东兴入境。

  此外,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崛起,相对东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国势更为强盛。而中国领先地位,未来将继续保持,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将对亚非国家的年轻人产生巨大吸引。

  作为中国黑工潮的第一站,广东方面已经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在粤外国人“三非”现象调研报告》,随着黑工未来时代在全国的蔓延,中国对于亚非劳工必然出现根本性的政策改变,给与移民劳工合法身份。而在未来,中国国内户籍制度的取消,将更加速这一进程。

  同时,未来的中国接纳亚非移民,也有一个逐步的变化,如,其初期,可能是全面开放青年移民,而到了中后期,中国的产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则可逐步提高门槛,尽量接受其精英人士。

  未来20年内,中国应在适当时机废止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规模移民,未来,来自亚非的移民,将达到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