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用地理** 学** 知**识**中国大三线







[用GE学知识])中国大三线

说到大三线的来由,需要追溯到六十年代。当时,中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一九六○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老大哥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中印边境发生争端以至中方被迫自卫还击;美国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疯狂扩大侵越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让中国人喘不过气来,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妇孺皆知。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大敌当前,同仇敌忾。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

所谓大三线,是指中国腹地以及西部崇山峻岭的广大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甘肃的全部,加上京广线以西、长城以南的粤北、桂西北、湘西、鄂西、山西、豫西和冀西等广大地区。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文化大革命前一年,“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这一伟大工程正式启动,其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于是,一大批重要的工业项目动迁到崇山峻岭中。彭德怀将军被毛主席请出来,担任西南地区大三线建设指挥部的第三指挥长。

大批英雄的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满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迅速奔赴艰苦的大三线。上海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担负了支持大三线建设的重任,国家先后向上海下达了三百多个搬迁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国防军工、基础工业和短线产品,迁移方式主要是迁厂、调人、建新厂。基于“立即要打大仗”的假设,最高当局的决策者,对军工厂的规划布局,实施了“靠山、分散、隐蔽、钻洞”的方针,即把每个工厂、甚至每个车间都规划建设得极为分散,有的竟沿着大山沟布置成“村落式”、“瓜蔓式”、“羊拉屎”、“围山转”等令常人看来近乎荒谬的做法。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给大三线的建设增加了很多困难,有些项目的建设工期被拖得很长,有些项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但是,当年的三线建设者,扎根山沟,艰苦创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为三线建设“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他们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建设,经历了物质条件匮乏的漫长岁月,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包括一大批国家重要的钢铁、常规兵器、航空、航天、能源、电子、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终于在大三线建成,三线建设给内地的一些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内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等,过去是荒山野岭,现在成了著名的以钢铁、煤炭、汽车和有色金属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

三线工程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并持续到七十年代末期,历时三个五年计划,投资高达二千亿元。由于选址不当、交通不便、配套设施缺乏、产品成本高,成为国家沉重的包袱。八十年代,国家对两百多家三线骨干企业实行了重要调整,将它们从大山沟里迁出来,整体搬迁到临近的大中城市,使“不服水土”的三线企业焕发了青春,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三线建设也造就了不少人。如文革期间分配到刘家峡水电站劳动的胡锦涛、分配到湖北十堰市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的王兆国,还有后来担任重要工作的一大批干部,就是在三线建设的大熔炉中锤炼出来的优秀人才。







《用GE学知识》目录:



(1)铁路编组站 (2)抽水蓄能电站 (3)连通黄、渤海的运河 (4)地磁偏角
(5)大地时钟 (6)瓮中捉鳖 (7)沧海桑田 (8)地形曲线
(9)立交桥设计 (10)珍妮的世界 (11)无线电 (12)泾渭分明
(13)京张铁路 (14)全国公路0公里点 (15)左行的国家和地区 (16)地上悬河
(17)航天发射 (18)西班牙语 (19)寻找新能源 (20)集装箱运输
(21)中国大三线 (22)动物墓地 (23)三江并流 (24)第四纪冰川遗迹
(25)世界10大钢铁巨人 (26)石油大鳄 (27)北京的城门 (28)丹霞地貌
(29)喀斯特地貌 (30)机车转头和环线试验 (31)北京的自来水 (32)坑口电站
(33)领海的确定 (34)时区和标准时间 (35)北冰洋西北航道 (36)手扳的渡船
(37)三步认识宇宙 (38)嫦娥奔月 (39)冲破岛链 (40)天地大冲撞
(41)飞地 (42)八百里秦川 (43)波斯湾战云 (44)可可西里

TOP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