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还在暴跌,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一天还是能跌个6%,成千计的股票还是可以一起跌停,就算一两天之后企稳,还是改变不了回落的趋势,就算停止了回落,也难以展开一轮新的上升。所以,经过一轮浩浩荡荡的大趋势,又经过一轮悲壮惨烈的崩盘之后,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个时候投资者要干什么? - See more at: http://m.creaders.net/china/2015/08/20/1572066.html#sthash.o9c39rS6.dpuf
转移战场,等待时机?的确,谈了房子的人多起来了,更多的人开始相信北上广深的房价会一直涨上去。但是,真正的投资人不会离开战场,他们会紧盯着这个地方,寻找未来的机会,所以,现在是考验耐心的时候,更是我们感受未来的时候,未来的经济亮点在哪里?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又是谁?
我现在的看法,和股市暴跌之前在《地平线》专栏中反复说的一样,还是互联网+,还是新能源技术,这回再加上一个生命科学。你问我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未来,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这些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会在下一轮牛市中继续充当领头羊。
迹象很多,在互联网+中最具确定性和最具深远影响力自然还是互联网金融。根据《华夏时报》记者的统计,传统银行精英们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转移已经愈演愈烈,而且抛弃“金饭碗”的人已经从基层蔓延到了高层。到8月18日为止的上市银行公告,今年已经有35位银行的“董监高”辞职,分别来自中行、交行、建行、招行和浦发,其中大部分是去了互联网金融。
最近一个就是中国银行的原副行长王永利加盟乐视网。王永利不是第一个选择华丽转身的金融业大佬,但却是最高级别的,而他要去的乐视网也不是一个现成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可以搞视频、搞影业、造手机,甚至是造汽车,当然也准备搞互联网金融,因为乐视有的是互联网用户。就像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的推测,“可能是乐视的互联网基因、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未来与供应链结合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吸引了王永利的目光。”
除了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我们下一个应该看好的应该是新能源技术,尤其是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中,最重要的其实是电池技术。要说新能源车还真是一个不太叫人放心的东西,我们看看今年中国市场上传统汽车的销售就知道了,车实在是不好卖。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传统车都不好卖,厂商产能过剩,汽车价格一让再让,油价又在不停的暴跌,这种局面之下有新能源车什么事儿啊?但是,我们依然要把眼光放到未来而不是眼下,这才是投资之道。
还是来看一下《华夏时报》的一则报道,在记者对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采访中,徐这样大胆预测,“今年中国将成为新能源第一大市场,取代美国去年11.7万销量第一的位置,即便今年差一点点,明年也一定没有问题。”重要的是,“北汽集团目前每年研发费用的1/3都用于新能源汽车,未来还要加大研发支持力度。”
徐和谊下注的地方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目标,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销量突破100万辆,2025年要突破年销量300万辆。同时,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41%。
新能源车是政府和企业都要推动的东西,是投资的方向,是经济未来的增长点,而这些新能源车的市场会是政府和企业上下一条心一起打造出来的。这让我想到了以色列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中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力的一段描述:
“资本主义认为经济可以无穷无尽地发展下去,但这和我们日常生活观察到的宇宙现象完全背道而驰,像是对于狼群来说,如果它们觉得作为猎物的羊群会无限制扩大,岂不是荒谬至极?然而,人类的经济在整个现代时期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持续指数增长。唯一的原因,就在于科学家总是能每隔几年就取得另一项发现,提出另一项发明,像是美洲大陆,内燃机引擎,或是运用基因工程的羊。印钞票的是银行和政府,但最后埋单的是科学家。”
没错,印钞票的是银行和政府,但最后埋单的是科学家。
如果美国人现在口里说的新能源革命只是页岩气革命,那么你就太小瞧美国人的科学技术了。但是,如果美国人说的它们正在酝酿的是电池技术的革命,那么这就是一个重大的革命了,可以称为是第三次能源革命。因为一旦电池储能技术得以突破,那么太阳能风能各种能的使用将变得便宜。新能源车,无非就是背着新技术电池的架子罢了。
在赫拉利的上面那段话中还提到了基因工程的羊,刚好预示了我们看到的第三个未来趋势,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简单的说吧,就是让人延年益寿,做个“老不死”。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从来没有中止过,基因科学第一次让这种愿望变得现实了一点点。而这里面又是巨大的投资机会,你可以看到,中国在这里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比新能源车领域更有戏。
就在8月15日,深圳华大基因发出公告,准备在A股IPO,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证券的辅导,并已在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上交所希望华大基因能上战略新兴板,而深交所肯定会全力留住华大基因在深圳上市,最大的可能仍是创业板。”华大基因一旦上市,估值应该根据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来算,比照外国同类公司,华大基因的市盈率按200倍正常估值算,市值超千亿也是可能的。
互联网+、新能源车、基因技术、还有机器人的发展,这些都是新的投资所在,也是未来的趋势所在,投资下去了,就必须溅起水花来,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还是引用一段《人类简史》中透彻的见解: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银行和政府疯狂地印钞票,每个人都担心经济危机会让经济停滞,不再成长,于是他们就这样无中生有地印了数万亿的美元,欧元和日元,让金融体系里凭空出现了一大笔便宜信贷,只盼望这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能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前,设法想出得以力挽狂澜的创世发明或发现。一切指望,就在于那些实验室里的人。像是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的新发现,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带来庞大的利润,于是就能拿来打平那些银行和政府从2008年以来虚拟创造出的几万亿数字,而如果实验室的脚步不低泡沫破灭的速度,可以想见经济前景就会令人十分担忧。”
如此透彻,出自历史学家,当然不会是经济学家。
- See more at: http://m.creaders.net/china/2015/08/20/1572066.html#sthash.o9c39rS6.dpuf
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
未来的机会在哪:政府印钞票 科学家埋单
2015年8月13日星期四
小孩睡觉之哭声免疫法 (Cry It Out) http://blog.creaders.net/bluedabadi/user_blog_diary.php?did=227651
哄小孩睡觉难的问题相信每个新做爸妈的都遇到过。我还记得从妞妞三个月开始,我和老公每天晚上要花40分钟到一个小时哄她睡觉。而且哄她睡觉的姿势还很特别,一定要竖着抱着放在胸前上下左右摇动。每次下来对胳膊是个绝好的运动。我们也试过别的很多办法,比如说将她放在床上,如果哭了,就立刻抱起,直到哄到她不哭再将她放回床上,如此折腾(几十次一百次都有可能);比如说将她放在床上,给她唱歌(即使哭也不抱起),不哭就往外走几步一直到门外,这之中一直不停唱歌。这些方法一个都不奏效,每次还是要哄上一个小时左右,有的时候两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没睡。我一着急,干脆就喂奶将她哄睡了。
我们也不是不知道哭声免疫法,我的育儿圣经(作者是一个经验甚为丰富的英国保姆)还有小儿科医生都推荐哭声免疫法,可是我狠不下心来,我老公心比我更软。作为中国父母,一听到婴儿哭,本能反应就是抱起来。而哄她睡觉时那种哭声更是揪心,就像在大喊,“爸爸妈妈不要我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要我了!”Erik Erikson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认为小孩在12~18个月以前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Jonh Bowlby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认为小孩从6~9个月开始辨识妈妈(或者照顾者),脑海里存储妈妈的代表(representation,包括妈妈的样子,神情,被妈妈照顾,和妈妈玩耍的一些记忆),建立和妈妈的亲密关系。这个代表一般要到12~18个月才完全建立。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忍受和妈妈短暂的分离而去探索周遭的世界,因为脑海里的代表妈妈可以成为慰籍。相信这些理论的我也不敢冒这个險让妞妞长大后没有安全感。
妞妞六个月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我试了一下温情版的哭声免疫法:让小孩哭五分钟,再哄到不哭放回床上。那样的五分钟真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长的五分钟,心情烦躁,干什么都干不下,只是盯着钟表看着秒针转过一圈又一圈。而我爸爸更是受不了妞妞撕心扯肺的哭嚎,在一旁不停的责令我去抱妞妞。整个房子都是紧张的气氛。不过第一次试就试出了效果,来回折腾不到半个小时她哭累了,睡了。过了几天,她一般都能在五分钟之内停止哭闹,睡觉。这算是我第一次接触所谓的“哭声免疫法”,感觉就是太有效了。
不幸的是,妞妞十二个月在中国呆了三个星期回到美国,以前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七点睡到早七点)全打乱了。她又开始抗拒入睡,温情版的哭声免疫法也不管用了,一夜间回到旧社会——又要哄上一个小时才睡觉。此时的我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哭声免疫法。妞妞虽然还不能接受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但是她已经会以我为大本营,去不停试探新环境,然后立刻回来。所以我自认为她已经和我建立了比较强的纽带和安全感。睡觉的时候,我给她换尿布,唱歌,然后说晚安出来。她当然就哭了,一直哭,哭了50分钟,停了,睡了。那天是妞妞过完一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爷爷奶奶从洛杉矶特意赶过来给她过生日。幸运的是,我公公婆婆比较民主,不干涉我们怎么管小孩。我老公正好那天晚上有事,回来听说我试了哭声免疫法,不高兴。转念一想,哭50分钟也还好。于是第二天中午继续来,45分钟;第二天晚上,20分钟;第三天中午,5分钟;再往后,0分钟。
大功告成,一直到她两岁左右。在这一年里,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让妞妞在晚上七点左右睡,早上七点起。每天晚上6点吃饭,吃完饭玩一会儿就带她睡觉,而哄她睡觉的程序一般只需要15分钟就可搞定(刷牙,换尿布,唱歌)。如果去别的朋友家吃晚饭,我们也会要求早点吃晚饭,然后7点~7点半左右回家,这样子她可以在车上睡着。
上次提到我们费尽心思哄妞妞睡觉最后还是发现哭声免疫法是最管用的。但是我还是推荐等小孩 有了一定的安全感后才用。(这里吐槽一下,我有点后悔太早用哭声免疫法训练我家小女儿湘湘。她当时才9个月,虽然训练只用了两天就成功,但是她之后就明显的很没有安全感,经常会发出被人抛弃的哭声,过了一个月才慢慢好转。)另外我想在这儿分享一下我训练宝宝睡觉的体会 。
1. 0~3个月的小宝宝每隔1.5~2个小时就要睡一觉,不能过度疲劳;而3个月以后的宝宝每隔2个小时就要睡一觉。
2. 训练宝宝睡觉一般从三到四个月就能实行,因为此时小孩的睡眠周期已经和成年人类似了:她一般需要30分钟才进入深度睡眠,而深度睡眠15分钟后就会醒来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所以你能想象自己抱着她半个小时,放下来她十五分钟就醒吗?
3. 睡觉训练最重要是每天能有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有些育儿书籍甚至会建议如果宝宝某天睡过头了,最好定时将熟睡的宝宝弄醒。我觉得这个要因宝宝而异。有些宝宝对时间很敏感,晚了一点,早了一点,就浑身不对劲。有些宝宝只需要在隔上次醒来两个小时内睡觉就行。
4. 另外哄宝宝睡觉时一定要趁她还没睡着却又昏昏欲睡的时候放下来,从她一出生就这样,形成好的习惯。即使你一把她放下来她就醒,即使你要折腾很多次。我们当时哄湘湘就是这种情况,但是折腾了两个月她还是学会了睁大眼睛看着你离去而不哭泣。对于这种易醒型的宝宝,swaddle是绝好的办法!没有任何害处,只会让初生儿更有安全感。现在湘湘快11个月了,白天睡觉我还是会将她包起来。
5. 宝宝应该在晚上6~8点就睡觉,这样子他的作息时间符合他的生物钟,他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休息。我知道有些父母担心小孩睡早了,就会起的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里强烈推荐Dr. Marc Weissbluth的)。宝宝很多时候是睡的越早,起的越晚。我家两位宝宝在八九个月大的时候都有六点钟就起床的习惯,大女儿甚至在十个月的时候改为每天五点起床(因为从夏令时改为冬令时)。我那时真是痛不欲生,睡眠缺的都差点抑郁症了。最后买了Dr. Marc Weissbluth的书,脑洞大开:如果宝宝一直睡眠不足或者哪天nap睡的不好,父母需要将宝宝早点哄睡觉,而不是按每天固定的时间睡觉。于是我坚持让妞妞在六点,六点半睡觉,不是平常的七点。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她从原来的五点起床改到了七点起床,而我也慢慢的将她睡觉时间调晚到七点。
早点睡觉,父母亲有自己的个人时间,何乐而不为?我很难想象那些9点,10点以后小孩才睡觉的家庭。这样子父母亲根本没有个人时间或者时间单独相处!如果要xxoo怎么办?上班的父母也许会抗议,小孩七点就睡了,我根本不能那么早回来,怎么办?其实还是有办法的,不过需要父母亲的共同努力。如果父母亲都上班的话,可以一个人管早上,一个人管晚上。如果爸爸上班,妈妈在家的话,那爸爸可以早上起床跟宝宝玩。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bluedabadi/user_blog_diary.php?did=227651#sthash.oD3a98s3.dpuf
恒心篇
俗话说的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0,70年代的一个出名的棉花糖(Stanford Mashmallow Experiment)实验也证明了这个观点。研究者们从斯坦福大学内的托儿所选了一些4岁到6岁的小孩,然后将他们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跟他们说,我现在给你一个棉花糖,你可以马上吃掉;如果你愿意等15分钟才吃的话,那么我会给你第二个棉花糖。之后研究者再长期跟踪这些小孩,发现那些愿意等第二个棉花糖的小孩更成功。他们有更高的SAT分数,更高的教育程度,更低的肥胖指数等等。 尽管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恒心可能是被基因决定的,很多家长也可能也注意到自己小孩天生就很耐心。但是如果你的小孩很容易沮丧,轻易放弃,怎样才能让他变得更有耐心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耐心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当你说你的小孩不够耐心的时候,你实际上是说他的耐心的程度达不到你对他的期望的耐心的程度。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调整我们的期望值,要知道,小孩子由于脑袋发育不完全(这里又要说到中枢前脑拉)就是比较冲动些。如果我们自己耐心的话,小孩天生喜欢模仿,自然而然的他们也会比较耐心。
还有我们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一个他们会沮丧但是不需要太费劲就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子他们首先经历了沮丧的感觉,知道凡事不易;更重要的是他们经过一番努力后成功了,这样子的成就感估计更享受,对自己更有信心。比如说,我陪我家妞妞玩拼图。这种拼图一共16块,应该是给三岁以上的小孩玩的,而她当时才20个月。我就首先给她拆成四块四块的玩,这样子她能比较快的拼完而不会哭哭闹闹。
接着就是当小孩做成每一件事情达到每一个目标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子他们也乐于去做这些事情,享受达到目标的快乐。这些奖励当然要因小孩而异,因小孩的年龄而异。这些奖励也不需要是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精神上的可能更有效。比如说我家妞妞小,奖励也就是拍拍手,跳跳舞;如果是小学生,可以选择给他做一样好吃的,陪他玩游戏;如果是中学生,可以赐予自由时间,让他和朋友去玩。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的调整目标,直到最后目标(也许这个最后目标根本不存在,学无止境嘛)。上面说到妞妞拼图,我等她四快四快的拼熟了,就将所有的拼图混在一起让她玩。我本来想教她象大人一样的拼图,先找到四个角落,再把边上的都拼好,同样颜色的放一起等等;可是发现她对这些概念一窍不通,只好改变策略。我教她这个拼图上有猫,狗,鸟,而有这些动物的拼图要放在一起,这倒是一说就通。总而言之,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下一步可能的目标是什么;然后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给他们树立信心和培养他们的耐心。
在我结束之前,我想提两件事情:一就是训练有恒心的小孩子其实从新生儿就可以开始。比如让新生儿做肚皮运动(tummy time)的时候,可以让他闹一阵才放弃,让他一次比一次做的久一点。二就是其实有时候有一个耐心的小孩子也是麻烦,他们可能更固执,更完美主义;于是他们更难被说服,情绪更容易走极端。我以后再写文章讲怎么对付这样的小孩。
专心篇
我曾在家附近一个小学做了一年的心理咨询师,期间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小孩不够专心。大部分我所接触的小孩(包括一年级),每个人3:00放学之后不是上中文学校到6:00(如果是华人子弟),就是踢足球,打篮球,游泳课,练习Saxophone,上科技兴趣爱好班 等等。回到家再吃饭,洗澡,写作业。几个六年级的学生说要忙到11,12点才睡觉,睡眠时间都也就六,七个小时!这样的现象我听说在中国也很普遍,只不过中国的小孩可能是奥赛班,英语班,钢琴课。我们先不论他们的幸福指数,就想想他们的“不够专心”和这些繁忙的活动有没有联系呢?
· 专心
让小孩更专心,也就是提高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注意力,根据百度,“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所以说注意力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根据小孩的年纪,当时的时间和具体的活动调整对他们注意力长度的期望值。一般来说,小孩越小,能安静坐下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就越短(我爸居然会抱怨18个月大的妞妞在图书馆围圈唱歌只能感兴趣的唱5分钟!)。下午傍晚的时候一般小孩会累一些,所以不如上午那么专心也不吃惊。当然如果一件事情他们不感兴趣,溜号也是很正常的。
· 专心和睡眠
如果你的小孩不能专心做事,好动,情绪控制不住,总是无精打采的,你首先应该观察一下他的睡眠是否足够。睡眠对于婴幼儿尤其重要,极度疲劳的婴儿会哭闹不止,而幼儿则会容易沮丧,脾气暴躁,情绪波动起伏很大。尽管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但是一般的小儿科医生都会推荐0~3个月睡16~18个小时,4~11个月睡14~16个小时,1~3岁睡13~14个小时,4~11岁睡10~12个小时,12~18岁睡8~10个小时。你可以按照这个标准给你家小孩设立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让他们得到足够的休息。
· 专心和饮食
大家都有过吃完大餐后想睡觉的经历吧?2003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神经学家Richard Wurtman博士等人 CITATION Wur03 l 2052 (Wurtman, Wurtman, Regan, McDermott, Tsay, & Breu, 2003)的确有发现饮食和专注力的密切关系。他们的研究发现吃蛋白质食物(奶类, 豆类,蛋类,肉类 )会让人更专注而吃碳水化合物食物则让人昏昏沉沉。因岁数而异,小孩一天需要24-30克的蛋白质而大人需要45-70克的蛋白质。一个粗略的计算法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或者30克肉/奶酪里含有7克蛋白质。所以如果想让小孩有一个高效专注的早上,就应该多给他们吃鸡蛋喝牛奶,而不是吃粥饭包子馒头面条面包等等。
“糖高峰”(sugar rush)是个常人皆知的常识,描述的就是小孩吃完甜品后会坐立不安,静不下来。这也是有根有据的。七十年代,一个旧金山附近的小儿科医生 Benjamin Feingold M.D.发现有些小孩吃了人造食用色素,甜味剂,添加剂后会变得非常活跃,情绪不稳定,精神不能专注。于是他建议父母将这些食物统统从小孩的饮食中去掉,再一样一样的加回来,最后观察小孩行为的变化来确定那个使小孩活跃的具体食物。
我们家的家规之一是在小孩三岁以前不能吃任何甜品和喝果汁。平常还好,顶多就是做父母的我们等她们睡觉后再吃甜点。去朋友小孩的生日聚会就比较困难,不仅我们自己不能吃蛋糕,而且还得在大家享受蛋糕的时候将自家小孩拉到角落拼命跟她们玩游戏,吸引她们的注意力。
· 专心和多动症
说到让小孩专心,就不得不提到最近发病率越来越频繁的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 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估计,美国4-17岁的小孩中,多动症的发病率是5%;而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在2014年给出的统计数据是11%。可是你们知道吗?法国的小孩多动症发病率是0.5%!难道法国的小孩真的比美国小孩更专心?当然不是了。那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因为对于小孩的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倾向认为 是小孩的生物神经上的缺陷,应该用药物(Ritalin和Adderall,美国有7百万的小孩都在用Ritalin!)来治疗;法国的心理学家倾向认为是小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小孩心理上的问题,应该用心理咨询(最好是家庭心理咨询)来解决。
我个人更认同法国的治疗哲学。虽然说神经学研究发现多动症小孩脑袋里Serotonin量比较少一点,但是脑袋的化学成分量从来就不是固定的,也从来都是因人而异的。而且更多的研究证明人脑是可以被改变的,即使是成年人的脑。不同的环境,行为和心情可以改变千万个神经元的重新连接,而这些神经元细胞的重新连接又会改变人的心情,行为和脑的化学成分。我并不是完全反对药物治疗。只不过我认为多动症患者一般要服药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而且又有很多副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先从改变小孩的环境,行为和心情开始。
· 怎样更专心?
如果在调整睡眠和饮食后小孩的注意力都没有改善的话,我建议父母可以做如下事情再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服务。
1. 建立严格的家庭常规 。古语说的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规的建立对于小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在做咨询时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Kids need boundaries to feel safe”)。小孩从十八个月开始就有了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个体;他不停的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去测试探索自己的边界界限;同时他们也经常被自己的强烈情绪所淹没,这种强烈情绪让他们觉得害怕,于是他们更加歇斯底里。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明确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控制领域在哪里。比如说“你的睡觉时间由爸爸妈妈控制,你愿不愿意睡觉由你自己控制”,再比如“咱们每顿吃什么你可以提出建议,但是最后做什么由妈妈来决定。”父母也需要帮助他们分辨各种不同的情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每次他们有强烈情绪的时候(害怕,生气,伤心或者高兴等等),告诉他们,“你现在很沮丧,是吧?是因为搭不好这个积木吗?”这样他们就能慢慢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再进一步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增加家庭生活的节奏感。节奏感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小孩的作息时间表要快慢交替,缓急有序,这样小孩就不会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而无法集中(这个我们下面仔细讨论);另一个是小孩每天/每周的作息时间表要固定,这样子他们知道下一个小时发生什么,就会感觉比较安全。好些被诊断为多动症,自闭症(Autistic)或者感觉调节紊乱症(Sensory Regulation Disorder)的小孩对于第二点特别敏感。如果哪天上学晚了一点,或者父母亲接他晚了一点,他一整天的情绪都受到影响,不能安心,自然也就不能专心。
3. 减少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如果你的小孩平时不能专心做家庭作业的话,那么你注意一下他学习的地方够不够安静,周围是否有电视的声音,是否经常有人出入,他的身边是否有手机,Ipad各种电子仪器让他分心。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婴幼儿。如果他坐立不安,不能专心玩一个玩具,那就简化他的游戏区域,一个时期只拿出几个玩具。
4. 减少各种复杂繁多的活动。前面我提到,繁忙的活动和缺乏注意力是否有联系?答案是肯定的。在Payne和Ross合写的《Simplicity Parenting》一书里,他们给55个所谓的“多动症”小孩提供他们独创的治疗方式:简化环境和简化作息表。四个月之后,68%的小孩的多动症症状明显改善,已经可以正常学习生活了。不仅如此,55个小孩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也增长了36.8%。请注意:大约70%~75%的ADHD小孩会被药物改善症状,但是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不会改善。Payne和Ross的解释是,多动症小孩需要注意的事物太多,他们不知道怎么优化对付。这个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多动症的解释,是指缺乏注意力。
5. 了解小孩最擅长的摄取信息的方式。从专业术语上解释注意力,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一般人在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和触觉注意力之中摄取更多的信息,而嗅觉和味觉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少。如果能了解你小孩最擅长的方式,就可以提供给他相应的途径去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比如说你小孩更依靠听觉渠道学习新事物,那么你可以让他把老师的讲课录下来,回家慢慢听,而不用浪费时间记笔记。
6. 花一个星期,注意观察小孩专心时候的时间,环境和活动。每次都仔细记录下来,希望一个星期后你会发现一些规律。比如说,你家小孩从来都不能够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的写作业,但是某天他趴在地上看本书居然看了一个小时还一动不动。你就记录下两个细节:“趴在地上”和“看书”;下次你要注意到底是因为“趴在地上”还是因为“那本书”还是两者都是。这里给一个小贴士,很多坐立不安的小孩子如果手上拿一个橡皮球(搜索Sensory balls),坐在一个质地感强的垫子上(搜索FitBall seating disc),或者腿上压一个稍重的沙袋(将一个圣诞袜子装满米,然后再把开口缝上),就会感觉比较塌实,不会动来动去。
好了,终于将这个“三部曲”写完,谢谢你的耐心。我写这个系列主要是平常观察到一些朋友家的小孩整天在责骂中长大,一些妈妈会焦虑自己小孩会不会是多动症,一些爸爸因为无助会用candy和ipad去贿赂小孩吃饭!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指南。其实我不敢标榜自己是多么棒的妈妈,顶多就是“足够好”吧。可是我会尽量去想小孩子需要什么,他们的情绪是什么,我能帮助他们满足这个需要吗?如果不行,我就像对待大人一样的解释给他们。希望你的小孩更有信心,有耐心和更专心!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bluedabadi/user_blog_diary.php?did=229973#sthash.lBpPmdkq.dpuf
信心篇
几年以前在和几个同事吃饭的时候,一个广东同事说到他带小孩的原则,“我不求他们大富大贵,只要求我的小孩能够达到三点:信心,恒心,专心。”他然后又用粤语将这三点重复了一遍,听起来都一样,呵呵。不知道为什么,这三点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我已经是两个小孩的妈(大的21个月),又在苦读五年后拿了一个心理咨询系的硕士, 来谈谈我对这几点的感受。
信心篇
信心应该算是这三点中最重要的了。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一个自信的人对自己有着基本的信任,会以最轻松的状态去学习新的事物;也不惧于未知和陌生的场合,在社交场合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怎么才能培养一个自信的小孩呢?
最自然的大家能想到的就是经常鼓励小孩。从小孩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我们都应该鼓励小孩的每一个挣扎的脚步和每一个试图发出的音节。在学习语言方面尤其为盛。研究结果证明,如果父母经常跟小孩对话,鼓励小孩说话,小孩说话的早,而且词汇掌握的也较多。妞妞在7,8个月的时候开始发爸爸妈妈的音节,可是那时候它们并没有特别的意思。也许是做母亲的天性,也许是对学术研究结果的一种执着,我尽量重复她发的每一个声音。即使我忙,不能出声音表示,我也会拍拍她的脑袋,肩膀给她一个笑容让她知道我在听(这种非语言的鼓励方式也是很有效的)。到现在她21个月,可以表达她自己的大多数想法意愿:甚至包括复杂的句子:“妞妞要妈妈去公园,大家都去。“鼓励小孩的同时也要容忍他们的错误,包括自己的错误。我想做父母的人都知道,小孩学走路后都摔过很多跤,有的跤做父母的会自责不已,时常挂在心上。可是我们在保证他们的安全的基础上还是应该鼓励他们放开脚步去探索,而不是将他们绑在我们的裤腰上。
接下来能做的就是少对小孩说不,少责怪小孩。前面我提到要保证小孩的基本安全,这在小孩会走路以后无可避免的牵涉到担心他们会到处乱走摔跤,会到处乱爬包括椅子,床甚至电视柜,怕他们会撞着墙角,打碎玻璃杯等等。于是我们开始大声的对他们说“不“。可是从小孩的角度想,他们天性好奇,想要去接触了解这个世界,可是如果他们总是被拒绝,被拘束,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态?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好好的发挥,他们会不相信会害怕这个世界,他们宁愿躲在自己的角落里而不被大声斥喝”不“。所以在家里要尽量做到让小孩觉得安全的措施(Child Proof),包括不将易碎物放在他们能碰到的地方,家具如果有尖尖的角的也要包好,电器插座更是要藏好(好像新型的插座摸了不会触电)。家长也应该经常保持地板的干净,这样子省却了对他们说不的机会——他们找不到脏物放在嘴里了。家里有宠物的应该注意将你不想小孩碰到的宠物的东西藏起来,或者放的高高的。妞妞十三,四个月的时候,她特别喜欢攀登家里的各种家具:椅子,沙发,床。这些对她当时而言很困难,而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帮助她。我就在她喜欢的几样家具下各放一个枕头,让她自己能轻松的爬上去。她喜欢开灯关灯的游戏,我就在灯的开关下放了个椅子,让她能爬上去开关灯。总而言之,我们要尽量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小孩放心的去探索,而不是靠说”不“让他们放弃探索,觉得安全。
还有我们能改进的是咱们说“不“时的态度和表达的方式。除非是生命攸天的情形,我们应该心平气和的告诉小孩,这件事情不能做,这个东西不能吃/玩/碰等等。同样的情形我们也许要解释很多遍,也许我们解释完了他们还是不听继续自行其是。可是我们要对他们耐心,有信心,相信他们有一天会改变会明白。我知道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是记住,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会受我们情绪的感染。如果我们生气了, 我们害怕了,我们焦虑了,他们都能感觉的到,也会被影响到。还有他们没有听从我们的时候,不是因为他们想要惹我们生气,而是他们在学习,而学习是一个过程:首先他们要明白我们的信息,然后他们的大脑要靠着这个信息去执行相应的行为,这便牵涉到了控制力。可是小孩的中枢前脑并没有发育完全(要记住,中枢前脑要在25岁的时候才全部发育完全),他们做事情更多的是靠本能,靠自动反应。再提这个表达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直接了当的对他们说不,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另外一个选择。比如说小孩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与其担心的告诉他们这个不能玩,不如轻松的展示给他们石头是用来玩的。这样我们就将一个负面的信息转变成了一个正面的游戏。
说了这么多,我发现要做到这些还真挺难的。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人,也会有自己的烦恼,自己的缺点,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更会注意到小孩的坏行为,而忽略了他们的良好行为。但是我们不需要做到百分百的正确,因为 大量研究表明,在培养健康自信的小孩方面,父母亲鼓励小孩和批评小孩的次数要大于5:1即可。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那么就是一个足够好(good enough)的父母亲。谁能真的做一个完美的父母亲呢?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bluedabadi/user_blog_diary.php?did=196628#sthash.mbT3EyaX.dpuf
到底德國人教小孩有什麼不一樣 德国呀o_OO_o想清楚了没(@@)
這個問題,凱若被問了很多次。說真的,我很討厭「概括式」地說哪個國家如何如何,畢竟每個國家裡都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人們。那,我就講講上週我遇到的三個小故事吧!週三我的寶貝兒子人生第一次服口服疫苗,我們到了兒科診所。親切的女醫師進來,跟我和老公一一握手介紹自己後,也很正式地握握兒子的手,稱呼他的名字,向他自我介紹並且問好。後面進來的護士也是同樣做,而且整個過程都很認真雙眼看著小搗蛋,跟他「對話」,告訴「他」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在他們眼中,小搗蛋是個「人」,就算他只有兩個月大!上個週末我們回到老公在德國鄉下的老家,天氣大好!好多小朋友都在門前的路上玩耍,大人並沒有在旁邊。我跟老公說,真是羨慕他們啊!他覺得我很妙~這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正好我要到車上拿個東西,一出門就看到一個大約十歲的小帥哥,正和弟弟在玩球。看到我,他就熱情地揮手說哈囉!害我有點不好意思,怎麼不是我第一時間跟他打招呼。小帥哥的爸媽沒在旁邊,我也不認識他,這就是「習慣」。在這邊,見人說哈囉,離開說再見,每個人都這麼做。接著,朋友帶著他女友的兩歲女兒~來家裡和老公敘舊。一進門,大家一樣視交情擁抱或握手打招呼,小可愛跟著大人站著、等著,也一一跟我們握手,介紹她自己的名字。當下,朋友沒有提示(或指揮)她要這麼做,也沒有催促她要「叫人」。兩歲大的她,介紹的是「自己」,而不是記得一堆大人要怎麼稱呼。有人問我,到底為什麼希望孩子到德國的環境一段時間?因為我在這邊雖然也看到很多小屁孩,但是這些小屁孩私下都挺有想法,也不會遇到人躲起來,還能跟你一來一往聊天。我想一定有哪些地方不太一樣,來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一個最大的差別。他們,做自己!他們看著人的雙眼,微笑,握手,介紹自己的名字。很簡單的動作!凱若認識很多台灣已經身為父母的人,連以上都做不到,我們又怎麼「念」我們的孩子們不懂禮數呢?甚或,念我們的孩子又有什麼用呢?你說,這些小事情有這麼重要嗎?說真的,我寧願我的孩子們不一定多會念書,但我希望他們能自在做自己,也舒服地和人互動。這些事很小,但我說這些事很重要。 德国呀o_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