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乱世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作霖

中華民國安國陸海軍大元帥
(行使中華民國大總統職能)
任期
1927年6月18日 – 1928年6月3日
前任 胡惟德代理
(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權)
正任:段祺瑞
(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繼任 北洋政府:
張學良
(奉系領導人)
國民政府:
譚延闓
(國民政府主席)
蔣中正
(國民政府主席,中國統一)
出生 1875年3月19日
大清帝国奉天省海城縣
逝世 1928年6月4日 (53歲)
中華民國奉天省奉天市(今瀋陽市)
籍貫 奉天省海城縣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北洋軍閥、奉系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小名张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張大帥」。辽宁海城人,自小出身贫苦农家[1]。 张作霖后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个掌权者。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藥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评价
2.1 正面评价
2.2 负面评价
3 年谱
4 文学作品
5 家庭
5.1 兄弟姐妹
5.2 妻妾
5.3 子女
6 注释
[编辑]生平

张作霖生於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少时曾入塾讀書修業,后改学兽医。早年從事綠林,当過土匪,馬賊出身,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被盛京将军增祺收编,任游击马队管带,遂升擢而為師長。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经奉天立宪派领袖袁金铠的保举,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重用,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革命黨人。1912年9月,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师长,镇压反袁的国民党份子。 1915年,支持袁世凯洪憲称帝,打击宗社党在东北地区的活动。被袁世凯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奉天巡按使。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張作霖的势力范围在东北三省,全盛期奉系轄區更擴至熱河,察哈爾,綏遠,河北及山東。由日本扶植。1920年直皖战争中支持直系,获胜,势力扩展到关内。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败北,撤回关外。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取胜,幕后控制北京政府。1926年4月击败冯玉祥,全面控制北京政府。6月入北京,与吴佩孚会面。旋即出京,往返于天津奉天之间。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11月在天津被孫傳芳、吳俊陞、張宗昌、閻錫山、寇英傑、劉鎮華等十六人推戴為“安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對革命軍作戰。1927年6月16日在北京被孫傳芳、張宗昌、吳俊陞、張作相等擁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陸軍大元帥。6月18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大元帅,行使大总统职能,并令潘復组织军政府内阁。
1928年6月3日晚自北京回沈阳,6月4日凌晨5点,在皇姑屯在东北军控制的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的交界处,被预埋炸药炸死。通常认为是被日本关东军所害,但是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霍罗夫则披露张作霖系苏军情报人员暗杀,然后嫁祸给日本关东军[2] 。其子张学良,遂就任东北保安司令,继续统领东北。不久宣布“东北易帜”,棄北洋政府五色旗,加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国民政府,实现中国大部分汉族地区形式上的统一。


皇姑屯事件中,被爆破的車輛
[编辑]评价

[编辑]正面评价
民间肯定说法不少。认为张作霖从一个出身低微农民起家,苦心经营方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相当不简单。还有些人认为,张作霖因未答应《日张密约》而被日本人为炸死,属于民族英雄。[3]。也有人认为张作霖治家很严,子张学良受其影响很大。張作霖曾事綠林,後又以剿匪起家,對剿滅當時在東北極爲猖獗、破壞人民生產生活的土匪,護國安民做出重要貢獻。
还有一些证据表示,张重视傳統教育,尊敬孔儒。[4]亦重视現代化教育,当然主要是为军事服务的,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培养人材的作用。1922年筹建东北大学;1923年4月,东北大学成立。这所大学在当时师资水平较高,像章士钊、黄侃等著名学者曾教书于此,東北大學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經費最多的大學,其每年經費相當於排名第二的北京大學的3倍多。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张的故事,其智勇、气节得到颇多体现,并流传下「張作霖為日本人作字畫,不寫手『墨』,為不把『土』送給日本,改寫為手『黑』。」的故事,這個“张作霖手黑,寸土不让”典故。虽然很少有明确史料支持,但张做为传奇人物,深受他的家乡人民的喜爱。张作为统镇要地的首领,其政治、军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誉为“乱世枭雄”。日军虽将张作霖视成眼中钉,却也不得不叹服张是个“压不倒的小个子”。
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曾发展工业扩充军备,建立了中国当时唯一“海”、“陆”、“空”具全的武力。大量引入山东汉人進入滿洲,这一移民战略大大充实东北边疆,改变了东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成为日后日本侵略此地时一大障碍,由於兵工廠的建立,東北軍成爲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産火砲和砲彈的軍隊,由於火砲生産的自主,使得東北軍的火砲數量多,火力猛,砲彈充足,成爲東北軍相較于其他軍閥部隊的優勢兵種。
九一八事变東北淪陷日本之手后,东北沦陷。时人皆称:“大帅在(张作霖),必不至此!”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5]。


[编辑]负面评价
关于张作霖负面评价主要有三点:
一、穷兵黩武:张作霖参与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江浙战争,作为军阀,张作霖一再发动战争,不惜向日本等国借款而且截留盐税等国税收入用于战争。且张作霖的部队奉军军纪涣散,常有劫掠的現象,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刻的苦难。
二、镇压民主:张作霖思想較為守舊[來源請求],曾经数次反对民主主義,屠戮革命党人。1915年,为支持袁世凯洪憲帝制,镇压游行的学生的领导者。1919年五四运动,张作霖发布命令:“对肇事之徒,严加惩处。”学生不准自由活动,且有警察干涉。張作霖反对共产党,1927年4月,逮捕并處決了李大钊等共產黨人。
三、巴结日本:张作霖对日本采取亲善,尤其是初期。1912年,张作霖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书记深泽说:“日本国在南满洲享有利权,乃属当然,毫不为过。”[6]且大量雇佣日军事人员。但到张作霖势力强大后,不甘心受日本控制,反而成为抵御日本侵华的盾牌[來源請求],日本遂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西郊制造皇姑屯事件,將张作霖暗杀。
中共大致上對於張作霖的愛國主義嘉許,對於張作霖的媚日、反共與軍閥時期批評,对张作霖有正面评价或負面評價的作品,皆被允許。[來源請求]
[编辑]年谱

1875年 3月19日生于奉天海城驾掌寺村(今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下属“张家窝堡”自然村。)
1889年 父张有财亡,兄妹4人随母前往广宁县二道沟乡(今黑山县绕阳河镇)生活。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学过木匠,后随继父学过兽医、相马。
1892年 在营口高坎镇一带谋生。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张作霖在营口应募投清朝宋庆毅军。当过宋庆的卫兵。
1895年 3月甲午战争清军败,离部队回家乡。与广宁县南乡赵家庙村(今北镇市高山子镇赵家村)农户赵占元次女(张学良生母)结婚。后到广宁县城(今北镇市),不久又返回赵家庙村,纠集数十名青壮年,建立一支联村保险队(保安队),投身绿林。
1901年 除夕,张作霖遭匪首金寿山勾结俄军马队偷袭,损失惨重,率残部8人,逃到台安县桑林子村,后到八角台(今台安县)投靠张景惠,当上了八角台团练长。4月17日,其长子张学良出生于台安县张家窝堡村。
1902年 11月9日张作霖率200余人被东边兵备道张锡銮和新置新民府知府曾韫招安收编,编为新民府巡警营马队帮带(相当于副营职)。
1906年 张作霖被提升为统带(相当于团职)。期间,张作霖先后剿除、招安辽西徐翰武、侯占山、金寿山等各路匪徒。特别是智擒悍匪杜立山,清廷发朱批:“予都司张作霖等五员奖叙”,赏银5000两。
1907年 张作霖晋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相当于旅职)。
1908年至1910年4月间,张作霖被调往吉林省郑家屯、洮南一带,追剿蒙匪,晋升为洮南镇守使。
1911年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张作霖以“率兵勤王”为由,抢先由洮南入奉天。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任其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期间残酷镇压同盟会革命志士,张作霖受到清廷破格升赏,出任“关外练兵大臣”,赏顶戴花翎。后升为“奉天巡防营务处总办”。
1912年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张作霖为27师中将师长。
1915年 洪憲帝制时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发表命令,任命廿七师师长张作霖为盛京将军,督理奉天军务。袁死后,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
1918年 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
1920年 直皖战争爆发。奉军支持直军,胜利后共同控制北京。
1922年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战败,张作霖挟“东三省议会”推举自己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宣布东北自治。
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胜,张作霖控制北洋政府。
1925年 11月反奉战争,次年4月,反奉战争失败。
1926年 12月,合谋孙传芳、阎锡山等人就任安国军总司令。
1927年 4月,杀害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士。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北洋政府國家元首,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也是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1928年 张作霖将三女张怀瞳许配赵尔巽之子赵天赐(赵世辉)博士。
1928年 4月蒋介石为首,加上冯玉祥、阎錫山、李宗仁的四大集团军的攻击下,奉軍戰場失利。张作霖5月30日宣布奉军撤退。6月3日,张作霖眼見大勢已去,乘火車由北京返回奉天。6月4日清晨,張作霖所乘专列途经沈阳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路“三孔桥”時,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因在皇姑屯以东,史稱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身受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年五十三。
[编辑]文学作品

张作霖是单田芳演播的评书《乱世枭雄》的主人公。该书从张作霖幼年时代开始讲起,直到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情节生动,颇受欢迎。
[编辑]家庭

据张学良晚年所说,张家祖上是河北省大城县人,是在道光年间移民东北的。张家本不是姓张,而姓李,原因是张姓家的姑娘嫁到李姓家后,张家无子而抱养李家姑娘所以生的孩子。到张学良这代已经是第六代[7]。
张作霖的父亲叫张有财。张作霖共有姐弟五人,共有妻妾六人,儿女十四个,子八人,女六人。
[编辑]兄弟姐妹
有傳聞稱張作霖與中共創黨者陳獨秀為義兄弟關係。[1]
同父异母的姐姐一人,为父前妻邵氏所生;同母异父的哥哥一人,系王氏由李家带来的,名作泰;同父同母的亲兄妹三人,即张作孚(二哥)和另一个妹妹。在男孩里他排行老三。
张作泰因为与有夫之妇偷情,被父亲张有财打死。
张作孚在与土匪作战中阵亡,他的长子张学诚 (字铸卿)、次子张学文(字右卿),由张作霖抚养。张学诚后来投靠日本人,被张学良派人击毙。
[编辑]妻妾
元配赵氏(?- 1912年),赵春桂,赵占元之女,生长女张冠英,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
继配卢夫人(?- 1974年5月),北镇县人,名寿萱,美貌,通文字,生二女儿怀英、四女儿怀卿。1974年5月卒于天津。
三房陶夫人(?- ?),北镇县人,与张作霖结合很勉强,积虑在心,后出家当尼姑。
四房许夫人(?- 1976年),出身于天津教坊,遇事有见解。生三子学曾、四子学思、三女怀瞳、五女怀曦。“七七”事变后移居美国多年。中國大陸赤化后,只身回国,1976年卒于北京。
五房寿夫人(?- 1966年),奉天满族旗人,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女子)的女儿,受过教育。单名为懿,有人称为张寿懿。最得宠,府中事由她掌管。生五子学森、六子学俊、七子学英、八子学铨。寿夫人。“九·一八”事变后居天津,1948年冬离津赴沪,转道台湾,1966年病故于台湾。
六房马夫人(?- 1975年),名马月清,奉天人,原为寿夫人身边丫鬟,生六女怀敏。一直追随寿夫人左右,在1975年病逝于台湾。 在他之前还有一个王夫人,未生育,病死。
[编辑]子女
八子是:长子张学良、次子张学铭、三子张学曾、四子张学思、五子张学森、六子张学俊、七子张学英、八子张学铨。
六女是长女张冠英(原名首芳,学良胞姐,嫁鲍贵卿之子鲍毓才)、次女张怀英、三女张怀瞳、四女张怀卿(嫁张勋之子张梦潮)、五女张怀曦、六女张怀敏。
按生年月日大小排列总排行,即:首芳、学良、怀英、学铭、怀曈、学曾、怀卿、怀曦、学思、学森、学俊,学英,怀敏、学铨。他们的年龄相差很大,1898年生首芳,1925年生学铨,前后相差近30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