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中国空气与“美国肺 返回 2008年第7期 2008-07-01 柯云路 据说凡在美国待两年以上的人,回国后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这是因为他们“换了一个美国肺”,已不适应中 国的空气。 近来外出,常看到戴口罩的行人,这似乎成为北京街头别样的一景。究竟为什么?自然是空气污染。 今天的国人似乎已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因为水源污染,许多人喝桶装纯净水,但质量报告又称,纯净水 相当一部分细菌超标;吃肉,又说一些饲料掺有瘦肉精;吃菜,说运到城里的蔬菜被施以大量农药。前不久,一位 在农业部工作的朋友告诫我,一定不要吃韭菜和鸡,原因是韭菜极易生虫,那些长得特别粗壮精神的韭菜通常施了 敌敌畏;而机械化养鸡,饲料中掺有大量激素,几十天就长成过去一年才能长成的模样,吃了对人体肯定有害。朋 友中还有坚决不吃牛肉的,怕得疯牛病;有不吃河鱼的,是看到报上说,一些养鱼专业户同时养鸡,用鸡粪喂鱼。 一个做外贸的朋友被各种名目繁多的宣传和打假弄得神神叨叨,吃哪样东西都不放心,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 窄,但不吃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凭借职业优势及一定的财力,尽可能选择进口食品,但仍有相当部分的食品无法 从国外进口,比如每日要吃的蔬菜。这甚至引发了他的焦虑。 再说,能负担得起大量进口食品的人毕竟很少,普通百姓只能在吃的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探索出 五花八门的应对措施,如蔬菜在下 锅前长时间浸泡,水果一定要削了皮等等。 今春以来,看天气预报,不是轻微污染,就是污染或重度污染。晨练的人只好不再晨练,计划出游的人只能 扫兴地闷在家中看电视,而对于散步已成为生活习惯的我,常常只在户外匆匆走上几分钟便郁闷地回家。 面对空气,我们无法选择。除了有闲有钱的少数人在边远地区买了房避开之外,大多数人只能待在自己生活 的城市无奈地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曾看报纸讲到日本的空气,说日本由于工业化畸形发展,城市空气污浊,东京人为了呼 吸到新鲜空气,特意从野外架设了管道,想吸的时候按时收费。那时国门尚未开放,这种消息很能让人产生一种民 族自豪感。但30年不到,我们的城市也涌现大量氧吧,吸氧成了健身和消除疲劳的一种享受。 不久前我认识的一位留学生回国探亲,没几天就患了感冒,咳嗽流鼻涕一直不好,离开北京前还在吃药。早 听人说过这种笑话,凡在美国待上两年以上的人,回国后身体都变得娇气,极易生病,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人们 调侃这些人在国外待了几年就“换了一个美国肺”,已不适应中国的空气。我的一位朋友上个月出国旅游,走前一直 气管发炎,打针吃药很是狼狈,到了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每日奔波舟车劳顿,但什么药都没再吃,居然好了。 我们常讽刺那些盲目崇外的人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依我的经验,美国的月亮虽不比中国圆,但美国 的星星确比中国的亮。几年前我带几个孩子下乡,农村的夜晚一片寂静,孩子们最爱站在户外看星星。那是在城市 看不到的美丽夜空,繁星密布,又多又亮。孩子们陶醉着这样的夜景,回到城里仍长时间不忘。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平日不会在意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似乎它提供的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一旦某天意识 到某个器官了,一定是它痛了,病了,不舒服了。 我们现在开始频频注意到空气,注意到空气质量,注意到空气中有多少可吸入的颗粒,这说明我们赖以生存 的空气“病了”,也“痛了”。它用伤害人类的方式提醒我们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2008年,北京将向全世界展示千年古都的风貌,我们为此已作了相当隆重的准备。然而,如今一座城市的漂 亮与发达不仅仅是高楼和街道,清澈高远的夜空更能提升它的品位。 愿孩子们早日看到密集闪亮的星空! (作者系知名作家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