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美国梦变美国痛 华裔移民第二代易入歧途


老一辈中国移民闯荡美国,多凭“三把刀”打出一片天。如今,在父母关爱中成长起来的华人第二代,或通过努力成为“三师”(律师、医师、会计师)完成华丽转型,或继承延续父辈的事业和梦想。然而“美国梦”的实现并非人人都一帆风顺,有专家表示,近年华人二代、青少年因无法调适压力而导致行为偏差案例愈来愈多,呼吁父母需随时注意,不要使全家的美国梦变成深深的“美国痛”。


经历全球经济风暴,美国的华裔民众承受来自事业及家庭的压力,需要学习如何适调心理来管理情绪。专家表示,近年华人二代子女因无法调适压力而导致行为偏差的案例愈来愈多,除了吸毒、药物滥用外还出现援交等偏差行为,希望父母适时与孩子沟通,才能有效避免。

洛杉矶加大学生医疗咨商中心资深心理治疗师赵家玉表示,虽然经济不景气,不少华裔移民因文化语言适应问题,承受比一般美国民众还大的压力,常导致心理出现问题,但不少父母会有意无意的将压力转嫁在孩子身上,让华裔二代子女除了要面对课业压力外,还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同侪的压力,最近愈来愈多华裔学生向她求助。

在美国的华裔二代学生因为从小在华裔传统家庭长大,常被父母灌输要压抑自己真正的想法,再加上与父母有文化上及语言上的代沟,若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只能选择独自承受,或找寻其它同侪及朋友诉苦,在处理压力上比其它学生弱,人生观也容易受到扭曲,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宣泄或解决,就容易导致行为偏差。

华裔大学生及青少年最常见的行为偏差为吸毒或药物滥用,甚至贩卖毒品。赵家玉举例,曾经辅导过一个案例,一位华裔大学生因为家中相当重视成绩表现,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听信朋友的话,购买毒品让自己集中精神。还有华裔学生因为压力太大,吸毒来逃避现实。

还有华裔女学生因为观念与第一代移民的父母不合,家庭关系长期疏远,亲子间互动相敬如“冰”,加上同侪的影响,需要购买奢侈品获得认同,最后找有钱的中年“干爹”援交。她说,还有不少下海援交的学生原因是童年在家庭暴力和性虐待阴影下成长,才会导致如此极端行为。

随着网络发达,不少青少年透过网络找到各种信息,无形中让华裔家庭亲子关系更加疏远。赵家玉表示,华裔父母应该改变观念,就算忙于工作或外面承受压力,也需花心思注意孩子的想法,若有时间,也需要充实新知识,避免因为知识和语言差距,成为亲子间沟通的障碍。

记者近日也采访了一位长期在政府机构从事华裔青少年帮派及华人偷渡调查的执法人员,因工作关系,隐去执法人员的真实姓名,而用化名陈峰。说起近20多年来接触到的种种华裔新移民青少年帮派犯罪,陈峰感慨万千。“看了那么多案子,做了这么多年的调查,我真觉得,父母们与其到时后悔,不如当孩子还在悬崖边上时拉他们一把。”陈峰认为:“家庭仍然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这个问题推到社会、学校,应该在家庭里解决。”

很多在美国的父母及祖辈们常常抱怨:“我们不知道在美国怎么教育孩子,明明看到他不对,却骂不得、打不得。一进学校,学校首先教‘孩子父母不能打你,如果挨打你要报吿’,所以孩子动不动就以报警威胁我们,叫我们怎么管孩子?!”的确,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很多人陷入这种两难境地。

陈峰认为,首先,做父母的要扭转自己的观念。他说:“你认为孩子做的不对可以打骂,是因为你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是私有物品,你对他拥有一切权力。不管是一杯咖啡还是一枚钻戒,只要你不喜欢,都可以丢到垃圾桶去,没人管你。但是,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单独存在的,你只有爱他、尊重他,他将来才会尊重社会。”

其次,父母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陈峰表示,他在刑事法庭和民事法庭上看到许多案例----有的孩子犯罪了,有的孩子被儿童局带走,有的家长最后被诉家暴……都是等到出事后,家长才着急,母亲才哭哭啼啼。很多新移民父母不懂美国法律、文化,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还把孩子带到尴尬的境地,这样孩子不出错也难。

最差的方式,就是“亡羊补牢”。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举动,虽然很多新移民父母忙于在餐馆、衣厂做工,为了生活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但为了避免悲剧发生,造成终身的遗憾,还是希望父母们能抽出一点时间,关心一下身边的孩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