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12/01/2105295.html-掌上文学城程序共享 揭秘美国大学的招生思路 申请名校就像军备竞赛 不论是中国人,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难免觉得美国大学的招生过程错综复杂、使人困惑。中国,以及大多国家都采用简明直接的大学录取考试制度。可美国大学却要求学生提交SAT成绩、托福成绩(TOEFL,非英语母语留学生需要提交)、一份高中成绩单、两封老师推荐信、一份学校导师报告(提交一次,更新两次)、个人申请文章、以及课外活动简历。美国大学要求了这么多材料,几乎都相当于得到了学生的大脑扫描与基因资料。可到了12月或4月的时候,大学们对于学生的录取结果却只是简单地答一句“是”或“否”,不作任何解释。 中国的中产阶级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全世界压力最大的。为了帮助孩子准备高考,让他们能上北大清华,中国家庭不得不大费周折。在学校方面,家长得确保孩子上对幼儿园,有好老师、好同学;课外时间,家长又得花钱给孩子报补习班,请家教,这样孩子在班里才不会掉队。在孩子升初一时,家长得要东奔西走着递材料、托关系、请吃饭;到了高中的时候,高考压力之大,导致许多学生甚至顾不上吃饭与睡觉。 较之中国高考,美国包括常春藤大学在内的许多精英学校和私立学校录取过程主观性强、透明度低、风险值高。这就意味着,美国家庭同样压力巨大——或许更甚。像中国家庭一样,美国家长需要搬家住进好的社区,并为孩子花钱请家教。像中国学生一样,美国孩子需要取得漂亮的GPA(绩点分)、SAT或ACT成绩。可除此之外,常春藤盟校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于是,美国学生不仅要备考,还要参加课外活动,比如加入足球队与辩论队,并在周末辅导来自弱势群体的小孩,或是为当地报纸撰稿。所以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报道说,为了不打瞌睡,保持专注,美国的许多优等生都滥用药物。 那么,美国大学的这种高压录取文化是如何生成的呢?常春藤盟校当今的录取制度有何根据,又是从何演变而来的?这一切对中国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美国社会学家杰罗姆·卡拉贝尔(JeromeKarabel)在其2005年出版的《宠儿: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招生秘史》(The Chosen: The Hidden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t Harvard, Yale, andPrinceton)一书中曾详细讲述过这几所精英高校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常春藤盟校原本只是一个针对与精英团体及其后代的小圈子,可是随着美国经济变得愈加职业化、技术官僚化、与精英政治化,常春藤听从了教授们的唿声,开始提高学术标准并施行严格的入学考试。 如今的常春藤盟校,较之从前多元化得多,也国际化得多。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橄榄球员,或者拉得一手小提琴,是个优秀的演员苗子,从经验上来说,你都更有机会进入招生官的法眼,挤进招生率相对较低的常春藤盟校。这些精英学校也愿意录取更多的女性与少数民族,以寻找下一个希拉里·克林顿与贝拉克·奥巴马;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它们也开始录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 在过去30年里,对常春藤盟校招生体制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Report)的全美大学排名。在一方面,这个年度排名对于常春藤的市场营销而言可谓是天降福音——在全美国、全世界,那些原本对常春藤毫无耳闻的优等生们,如今都将自己的学术身份与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挂上了钩。举例来说,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宣布哈佛是全美第一以来,申请哈佛的人数翻了三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学校申请人数增多,也跟大学申请的数字化有关。在纸与笔的年代,高中毕业生通常只会申请少数几所大学,而有了通用大学申请系统(Common App),他们申请的学校数量有可能翻了一番甚至更多。 面对应接不暇的申请信,常春藤找到了一个双重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法现在也为美国许多精英学校和私立学校所采用。 首先,正如美国记者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于2001年9月刊登于《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的《提前决定录取的喧哗》(The Early-DecisionRacket)一文中所说,常春藤及少数精英学校采取了一种“提前决定录取”政策,以维护自身的机构利益。在“提前决定录取”中,学生早在11月份就要申请一所大学。部分大学要求学生做出承诺,如果在12月学生得知他被录取了,就必须去上这所大学。几乎提前一年就承诺去上某所大学,这对大多数17岁的高中生而言是个艰难的决定,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提前获得通知书,这也能让他们获得解脱和自由。“提前决定录取”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的“收获率”(最终去上某所大学的学生占该校录取学生总数的百分比)。这能够帮助大学提高自身的排名,因为“收获率”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决定大学排名时最重要的两项标准之一(另一项是“选拔性”,即得到录取的学生人数占申请人总数的百分比)。 其次,因为“选拔性”在大学排名这场游戏中如此关键,名校招生官的工作从“大门守卫”变成了“拉拉队长”。在《招生机密》(AdmissionConfidential)一书中,前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招生官蕾切尔·图尔(RachelToor)解释道,她的职责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来申请: “我走访全国各地,把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煽动得一片狂热,好让他们来申请。我告诉他们杜克大学的学术是多么的优秀,能让他们在社交方面多么的开心。然后,到了4月,我们就拒掉他们中的大多数。” 常春藤招生官们之所以花大量的时间与金钱飞往中国,在中国高中礼堂开讲座,通过Skype面试中国学生,“选拔性”正是原因之一。在常春藤招生官们看来,中国市场是个未开采的金矿。 美国还有相当多的学校其招生录取过程与常春藤盟校类似,在整个招生过程中,保密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录取结果中,大学们只提供一个简单直接的“是”或“否”。保密性能掩盖大学的机构利益。同时,由于录取过程不透明,即使高分学生或是在艺术与运动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觉得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进好的大学。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就了美国疯狂的大学录取文化——申请名校的竞争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 网友评论:您可以通过设置菜单关闭显示 lexm4 @ 2012-12-01 16:12:18The Early-Decision Racket,这里racket的意思是黑社会不是“喧哗”,google字典上没有的,但是任何一个正经字典都可以查到。racket或racketeering本意是黑社会的非法赚钱手段,比如强收保护费,非法赌博等。当然用于这里是讽刺内幕,而不是指控。supernova13 @ 2012-12-01 14:41:03回不上税网友:我用的“哈佛"是顶尖学校的代名词,包括Stanford,Berkeley等。你说“加大系统的毕业生们,很多在给加州大系统的打工",同样犯了以点带面,不讲统计的错误。当然有加大给加州大打工的,但加州大给加大打工的一定多得多。而且即使加大当中也有好的如Berkeley和UCLA, 差的有Merced,River Side之分。说得难听点硅谷的好公司根本不去差的加大和加州大招工程师。圣荷西州大的本科毕业生即使进大公司可能也就做做technician。 圣荷西州大也有当CEO的,不过可能大部分都是科技含量不高或服务型的小公司的CEO.Supernova13 @ 2012-12-01 14:40:10我用的“哈佛"是顶尖学校的代名词,包括Stanford,Berkeley等。你说“加大系统的毕业生们,很多在给加州大系统的打工",同样犯了以点带面,不讲统计的错误。当然有加大给加州大打工的,但加州大给加大打工的一定多得多。而且即使加大当中也有好的如Berkeley和UCLA, 差的有Merced,River Side之分。说得难听点硅谷的好公司根本不去差的加大和加州大招工程师。圣荷西州大的本科毕业生即使进大公司可能也就做做technician。 圣荷西州大也有当CEO的,不过可能大部分都是科技含量不高或服务型的小公司的CEO.observer1 @ 2012-12-01 14:35:58俺以前和本作者一样,以为 Duke 是吹出来的。结果女儿两年前还就是去了 Duke. 于是俺对 Duke 作了长达两年的分析, 发现 Duke 名气不如 Havard, Yale, 但是牛逼不是吹的,杜克的确牛。 法学院出了中国人熟知的 尼克松总统 和名不经传的智利总统,神学院有杜克第一位外国留学生,那可是宋庆龄宋美龄的老爸宋嘉树呀。 杜克大学医学院和生物医学顶牛是不用说啦,名气仅次于哈佛,杜克商学院出了一些老总,什么摩根,cisco, apple, 等等,无不是杜克的背影。至于长青藤八所体育盟校加起来也打不过杜克。杜克校园最大,花园最美,女生最漂亮。Gates 的老婆也是杜大的校友懂事长。你去看看萍果的高管层,CEO, CFO, CTO 都是杜克毕业。杜克能源公司是北美最大的能源公司。杜克庄园不但在北卡,还在新州各地。当年女儿去了杜克,俺还因为没有去哈福,耶鲁,斯坦福有那么点美中不足的感受,现在俺的感受是最爱 Duke。感谢上帝让孩子去了 Duke。bmw330i @ 2012-12-01 14:15:38盖茨 、jobs、Oracle的埃利森 ..... 硅谷的大老板大都是中缀生......不上税 @ 2012-12-01 13:56:15补充说明:美国的烂学校(学店)也很多。不上税 @ 2012-12-01 13:53:00楼下这位【Supernova13】网友,今天硅谷的CEO里头,在哈佛上过大学(undergraduate)的人较少。 哈佛绝对是个好学校,商学院很有名,培养了很多CEO,但是他/她们不见得在硅谷。您讲话要是用统计数据来看,想在硅谷当个CEO,不要上哈佛(Stanford,UCB, SCU, or SJSU。 Each of them makes more CEO's in Silicon Valley)。 当然想当总统,必须去哈佛念书。曾经看过一个加州的非官方统计资料,UC 系统的毕业生们,很多在给 Cal State 系统的毕业生们打工。 俺其实只想说,美国的好学校很多,不比非得去爬藤。supernova13 @ 2012-12-01 13:24:30天资一般的孩子可以通过才艺,Essay等混进哈佛恰恰证明了美国招生体制的荒唐之处。不信去考中国的哈佛MIT,没有两把刷子还真搞不定。Supernova13 @ 2012-12-01 13:18:43中国的科举让穷人子弟有机会和富二代官二代公平竞争,是人类史上最早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虽然有重文轻理,八股教条等弊病,仍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重知识重教育的风尚的形成有重大的正面意义。为孩子的Essay出谋划策的不限于中国家长,硬性培养才艺满足名校要求是让不合理的要求给逼的(就像科举考八股的弊病一样), 怪不得学生和家长。拿诺贝尔奖说事是洋奴的拿手好戏。诺贝尔奖是极少数天才的事,而且有科技底蕴,人种进化等多种因素决定,只要中国顶尖人才的智力能达到世界顶端,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登上领奖台。硅谷可能有CEO是从SANTA CLARA大学毕业的,但哈佛的校友名单一定比SANTA CLARA大学的亮丽得多。SANTA CLARA大学毕业的有当总统,得诺贝尔奖的吗?用统计数据说话应该是讨论文题的起码前提吧?jwhzzj @ 2012-12-01 13:01:46硅谷CEO很多是SANTA CLARA大学毕业的spooky @ 2012-12-01 12:43:35美国的大学,医疗早已走上商业化之路,归根到底是用尽一切办法把钱吸引进来,同时收入智力正常的学生。底线是让有点钱的中产阶级把钱付到这些“名校”。这称为挖掘“潜力”。作父母的要保护自己的辛苦钱,也要多看看自己的子女到底的潜力在那里,再选择学校。不上税 @ 2012-12-01 12:43:00只要方向没大问题,还是让孩子们走自己的路吧。 你要是能够轻松进入常春藤,俺绝不拦着。 努着进去了,未见得是好事。没亊来逛逛 @ 2012-12-01 12:11:08俺周围的华人都非把子女送进哈佛不可. 连斯坦福,MIT,都看不上眼. 也不管自己子女的真实能力如何.笑谈天下 @ 2012-12-01 12:10:54在哪上学都一样。到现在为止,没见到改革开放后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哪个后来得了诺贝尔奖。中国父母瞎操心。sinart @ 2012-12-01 11:59:21行了。中国的科举几千年了,培养了一代代的奴才和因循守旧的人。优秀的人才具备知识,思路,态度和身体这几方面。中国的考试只考察一个方面。楼下这位总结出的3个弊端,到是说明亚洲家长是如何作弊的。本人就见到当地一个华人照方设计,楞把儿子送进哈佛。不了儿子毕业厌世,去搞神学了。Supernova13 @ 2012-12-01 11:10:46美国大学招生的主要问题有(1)SAT 太简单,得高分太容易,所以拉不开天才和好学生的距离,一般的好学生可能把天才的位置挤掉.(2) 写Essay太容易作弊, 应该在考场上限时交卷才合理(3) 推荐信等主观性太强要求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是对的,但学生家长可以设计,等于变相作弊反正任何招生体制都有弊病, 还不如中国高考公正干脆。To 玩遍天下: 确实, 名校毕业大部分是打工的,但名校毕业的当老板的比一般学校毕业的多。名校毕业还有其它很多优点。同样一个工作机会,如果你是破学校毕业的,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nanxun @ 2012-12-01 10:55:56“我走访全国各地,把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煽动得一片狂热,好让他们来申请。我告诉他们杜克大学的学术是多么的优秀,能让他们在社交方面多么的开心。然后,到了4月,我们就拒掉他们中的大多数。”@@@@@@@@好打击人!煤炭 @ 2012-12-01 10:42:39吃饱了撑的玩遍天下 @ 2012-12-01 10:27:57很烦, 中国父母很累。 就算从什么名校毕业又如何? 大部分还不是一个打工的, 可能工资高那么一点点。 至于面子上好看, 就是自己一厢情愿, 在美国, 谁在乎?
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