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留学生吐槽在美生活:年薪10万美元过得不如猪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或者是进入大学任教职,或者是进入工业界做科学家或工程师,起薪5万~7万美元不等,一般工作两三年后挣到8万~10万美元,有博士学位的会挣得更多些。留学生毕业了留在美国,年收入10万美元是很平常的收入,不过高于15万美元的就不多见了。10万美元的收入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收入,处于中产的中间水平。如果你浏览天涯,经常会看到这个收入段的留学生“吐槽”。当然生活得如何没有客观标准,主要看心态,但其中折射出的中产者的财务状态却有着普遍性。  有一位网友居住在纽约皇后区,年薪10万美元,自称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月收入9000美元,每月所得税预扣2200美元,医保自付额300美元,房屋按揭2500美元,地产税400美元,房屋保险100美元,水电费400美元,地铁和通勤火车票共300美元,汽车月付350美元,汽车保险120美元,汽油费240美元,电话费100美元,手机费150美元,有线电视和上网费100美元,孩子校车费240美元,孩子中文课200美元。每个月固定支出已经达到7700美元,只结余下1300美元供全家吃穿用,难怪这位移民抱怨没钱下餐馆,没钱买数码产品,日子过得“猪狗不如”。  也有夫妇都工作的,收入相对高些。一位网友年收入16.5万美元,处于美国人前6.5%的高收入,还活得紧巴巴。因为属于高收入,其税率较高,纳税即占到家庭收入24%,其中联邦税12%,州税约5%,剩下的是社会保险税。补充养老金又占到收入的20%,医疗保险占到4%。这两块大支出之后就是养房养车的费用、水电煤气和交通等费用。因为这户家庭两个人工作,需两辆汽车,在住房和子女教育上投入相对多一些,故而算下来每年也鲜有结余。当然,他们的养老金缴费多,意味着退休后有更好的保障。  以上两例“吐槽”表明,无论生活在哪里,无论收入多寡,没有额外收入,没有家底的第一代移民的日常生活大概如此:收支相抵,需要量入为出地生活。其实这也代表着大多数民众的生活状态。但美国征收遗产税,同时各行各业很少灰色收入,这就决定了民众起点上的相对公平。在这个基础上,不妨看看中国的中产,他们的生活困境。  这里假设这样一位城市白领和他的家庭,一个典型的技术或管理型职位,企业中层,当然不是国企也不在机关做公务员,没有隐形收入。夫妇有着还算体面的收入和生活状态,两个人月薪都过万,属于必须每年申报的高收入的群体。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郊区,拥有一套价值200万~300万元的住房,是近两年才购入的,再就是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这样的专业人士构成社会的中坚,也可称为上升中的中产阶层。可他们的生活质量却只能和海外的下中产处在同样的层面。每天开车几十公里耗时3个小时上下班;体面的工作离不开体面的装束,又是一大笔开支;午饭的价格直线涨,同事们过去还在饭店里AA制解决,现在到处找食堂。每个月使家庭月光的最大一笔开支是房贷,令家庭财务捉襟见肘的则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费用。国内这样的样本实在太多,似乎不必对号入座,只用计算器便可算出他们的收支账。  拜税务局连提两道个税门槛之赐,白领们的税务负担似乎微乎其微。借用一个网络上的五险一金计算器,如果这户家庭生活在北京,税前月收入刚好万元,则个人在五险一金中负担的部分是2223元,扣除这一部分免税收入,他缴纳的个税仅有322.70元,税后尚余7454.30元。对这个家庭而言,假设夫妻均月薪万元,则家庭承担的个人所得税是645.40元。与海外以所得税为税收主体的国家相比,3%的税负可谓少之又少。通过五险一金计算器还可以发现,单位缴费4410元,是个人缴费的近两倍。当企业为员工发了万元月薪,它实际上是支付了1.44万元,意味着员工的加薪潜力有限。  这样的家庭一大笔收入的去向在房贷上。因为年轻缺乏积累,他们购买住房的时候通常向银行借了可观的房贷,如果是150万元分20年还款,以当前的利息水平,他们每个月要还款11228元。还好两个人都有公积金,公积金又都是免税的,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企业,算是国家强制的福利。两人2万元的工资,每月的公积金加起来足有4800元,可以帮助还上一小半的贷款了。但扣除了这部分,每月仍有6428元的还款要从税后的工资收入中支取。而两人税后收入不足1.5万元,还完房贷后剩下的是8480元。这笔钱要吃饭、要养车,还要给孩子买奶粉,如果没有老人帮助,双职工的家庭还得请保姆,在北京包吃包住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500元,上海的用工价格还要更高。而“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吃洋奶粉一个月的开销大致要2000元。  问题来了,8000多元的收入是无法满足这样多的开销的。这样的小家庭要么在买房子的时候更加“量力而行”;要么啃老,包括在买房子的首付上掏干父母的积蓄,或者在养孩子上请父母帮忙,或者干脆在父母家“蹭饭”。小家庭的问题变成大家庭的麻烦。于是,一个大家庭,祖孙三代似乎只能在最基本的消费层面上生活,没有提升空间。  表面看,这是一个家庭的个人选择,政府并没有从他们的贷款行为中得到些许好处。但在很多国家,政府从不在建房的环节收税,而是征收财产税。征收财产税的好处是所有者不是一次性缴清,而是细水长流,减少一次性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房产税随行就市,对于任何价位的购买者都相对公平,而在中国,先期购房者无疑获得了巨大的“优惠”,从而加大了“有的”和“没有的”两类人的收入差距。  不妨从税收的角度看看中国中产家庭因房产而增加的税负。在房地产项目各项成本中,土地费用、各种税收约占房价的40%~55%,也就是说一半的费用被政府拿走了,当然,政府征收土地也有成本,姑且保守地估算政府份额占到住房价格的1/3。价值200万元的住房,其中67万元流向政府,这笔钱可以算作是小家庭的除个税以外的额外税负。67万元若分摊在20年中,每个月多出的3000元税负便使得家庭税务负担骤然增加了15%,再算上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了18%。有人会争辩,我们的土地拥有的是70年的使用权,应该分摊在70年里。且慢,一次性土地出让金之外,政府屡次试探物业税的征收,意味着70年的使用权是一个颇为虚幻的概念,有了这70年的使用权之外,房屋所有者还可能付出额外的税负。  在美国,这个家庭可对应于年收入5万~10万美元的中产家庭,这一收入群家庭的平均税负是26%~27%。但美国的税收体系以所得税为主,所得税之外附加在财产、资本收益和附加在商品零售中的流转税占比很小,前文提到的26%~27%税负是所有税种之和。但中国的征税以间接税为主,尤其流转税中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占到税收总额的将近一半,意味着消费者每次购物,均有17%或13%的增值税经由商家缴纳到国库。如果这个家庭一年中花了10万元,就缴了1.3万~1.7万元的增值税。当然,如果是在小商店里买食品,增值税按商品价格的6%计算,这是税务机关无法对规模小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严密监控,因而用总营业额核定增值税。前文假定的家庭因背负了太多的房贷,一个月中可用于消费的开销满打满算8000余元,缴纳的增值税可估算为家庭总收入的5%~7%。近来白领们热衷网购,似乎躲过了增值税,其实只是减免了零售部分的增值税,而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税收却早经由生产和配送商上缴到税务部门。  假设这个家庭的流转税负担为6%,与前文的18%累加起来其家庭税负已经超过了24%,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税负水平。但增值税外还有消费税、关税等多种税收隐含在商品价格里,此外房地产买卖过户的3%营业税、购买私家车需缴纳的10%车辆购置税涉及金额动辄万元到上10万元,对普通工薪收入均构成沉重负担。如此累加起来,这个国内的中产家庭的税务负担将超过30%,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对比两地中产者的账单,可以发现主要的三个问题:一是中国的房价太高。美国新移民按自己收入水平购买30万~50万美元不等的住房,虽都是自己支付水平的上限,但并不影响正常的生活状态,更不拖累家人。而在中国一线城市,“新移民”找不到在合理支付水平上的房子,只能以挤占家人或其他类型消费的办法购买力所不及的房子。二是税负不公平。国内富裕人群海外购物还能省下一笔不菲的进口税,同时免去了国内购物的增值税,白领们却不得不承受无所不在增值税的累加。三是税收的调节作用。发达国家税负高,福利水平也高。收入调节制度让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还可能退税,使社会财富进一步得到公平分配。对于中低收入者,诸如大学学费、小孩人头和购房贷款等均可退税。对养孩子困难的家庭政府还定期支付“奶粉金”或“保姆津贴”。我们这里却是家庭内部的互助。

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华尔街日报:美房价终于回升 明年可以出手买房了?

2013将至,你的新年愿望可以是──找个好房买。美国的房价终于开始回升,但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完全可以买到很划算的房子。另外,利率目前也处于历史低位。因此,2013年可能是首次购房者终于得以参与“置业游戏”的一年。Sandy Nichols房地产公司Zillow的首席经济学家汉弗莱斯(StanHumphries)说,我们认为答案很明确,房价已经触底,即使短期来看,买房现在看来也是个十分诱人的想法。虽然2013年也许是买房的好时机,但美国楼市崩盘后贷款机构颁布的严格借贷条件目前仍没有太大变化。所以说,如果你具备良好的信用,又能拿出一大笔首付款,这样的买家可能会受益最大。亚特兰大地区的房地产抵押银行家康恩(Jeff Conn)说,现在完全要按规则办事。找机会下手有组数据表明,美国房价终于开始攀升。而在房价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回升之前,你是有机会下手的。据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Realtors)统计,美国现有独栋住宅今年10月份的价格中值是17.87万美元,较一年前上涨了11%,但比起2007年10月20.48万美元的价格仍下降了13%。在凤凰城地区,买家也许能淘到特别好的房子。汉弗莱斯说,那里的房价正在稳步上涨,但据最高点仍有超过40%的落差。他说,达拉斯、迈阿密和丹佛等都市区的房价也开始反弹,但仍低于峰值,这意味着在那些地方或许能买到划算的房子。房价开始涨,但房产抵押贷款利率仍处于偏低水平。据数据提供商HSH.com统计,截至11月16日那周,30年固息标准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达到3.46%的历史低位,而15年固息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也创下了2.84%的低点。预计明年甚至在更长时间内,这些贷款利率都将在低位运行,其中部分原因在于美联储(FederalReserve)出台的在2015年年中之前压低利率的举措。对首次购房者来说,买房可能会更为容易。很多首次购房者现在选择的是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ederal HousingAdministration,简称:FHA)支持的贷款,因为与标准贷款所需的严格要求相比,该管理局的信贷条件和首付要求相对都较为宽松。HSH.com的数据显示,FHA支持的30年固息抵押贷款利率上周为3.31%。但联邦住房管理局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发放的贷款目前面临上百亿美元的损失。为支持自己的财务状况,这家机构最近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提高每年缴纳的保险费以及对某些规定的修改,原来的规定允许保险费转归。HSH.com的副总裁嘉彬葛(KeithGumbinger)说,按揭贷款的借款人通常需先行支付相当于借款总额1.75%的保险费,并且从2013年起,借款人每年支付的保险费将从未偿还贷款总额的1.25%提高到1.35%。许多潜在的买房人一直没有入市买房,而是选择租房,这是因为他们或在等待房价跌至最低水平,或是发现租房是一个更便宜的选择,或是没有资格申请购房按揭贷款。但美国住房市场崩盘后租房人数大幅跃升导致美国许多地方的房屋租金都出现了上涨。许多情况下,租房相对买房在财务上已不再合算。房地产公司Zillow的首席经济学家汉弗莱斯说,在美国约四分之三的住房市场上,举借标准的30年期按揭贷款且购房时间不足三年的人现在用于供房的花费都比他租相同条件住房的花费要少。按揭贷款标准收紧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负责研究的副会长弗拉坦托尼(MikeFratantoni)说,虽然房价正在一点点地恢复到住房市场崩盘前的水平,但发放购房贷款的机构却没有恢复住房市场繁荣时期那种宽松的放贷标准,当时不要求支付首付的购房贷款也并不少见。按揭贷款业务仍在向最基本做法回归。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家庭贷款销售部门负责人弗农(MattVernon)说,这意味着借款人要有良好的信誉,贷款要付首付,并且借款人要准备齐贷款机构要求提供的各种文件。他说,贷款总是可以得到的,但获得的方式却与以往有了不同;与10年前相比可能没什么不同,但与五年前相比则有所不同。嘉彬葛说,美国申请标准按揭贷款的人要想获得最优惠利率,通常需要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FICO)给其的信用评分达到740分以上,并且同意至少支付相当于总房款20%的首付款。嘉彬葛还说,联邦住房管理局提供担保的按揭贷款需要借款人最低支付相当于总房款3.5%的首付款,而且借款人的FICO信用评分还常常需要达到620分以上。要准备齐申请按揭贷款所需要的文件,你通常需要有一到两年的纳税申报单,以及雇主给你的工资存根,而一些放贷机构在住房市场崩盘前并不要求提供这些文件。弗农说,放贷机构预计还会要求你提供开户银行和经纪公司出具的证明。按揭贷款银行家康恩说,借款人必须提供清晰完整的书面材料。嘉彬葛说,一些按揭贷款发放机构的还缩短了贷款的预先审核期,某些情况下这一审核期只剩下30天,而住房市场崩盘前则是60天至90天。如果过了预先审核期你仍未办完贷款手续,你将需向放贷机构提供更新后的个人财务资料。嘉彬葛说,我们对申请按揭贷款的人说,一定要全力以赴。RACHEL LOUISE ENSIGN

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价值980万的美国宝宝?生二胎?中国孕妇赴美生子暴增

  赴美生子热潮背后,一个为之服务的产业链也在迅速地扩展。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赴美生子”,在弹出的第一页20条信息中,16条是赴美生子广告。同样的广告,在微博、论坛上也比比皆是。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兴起了一批赴美生子中介公司。他们多在高档写字楼里租用办公室,通过网络吸引富裕家庭的孕妇赴美生子。  林皓就是通过中介去美国的。他开始不太相信,特意跑到该中介在上海的总部,看到中介的办公室装修豪华,他放下了戒心,结果却发现自己被忽悠了。“简单来说,就是虚假宣传,收钱后不办事。”签合同时,林皓预交了5000美元,到美国后却发现中介当初的承诺几乎都不能兑现。  起初,中介向林皓推荐住处时,用的是singlehouse(国内俗称别墅)图片,“很漂亮”;签约时,中介说房子紧,要林皓换成标准酒店服务型房间;上飞机前,中介又说房间没了,要他们到分馆。抵达美国后,林皓夫妇被安排住在一个比中国经济型酒店还差的地方,拿笔记本在房间桌子上网,抬起手腕时竟沾上桌子掉下来的油漆。  “中介收我6000美元/月,折合人民币37000多元,却住在一个最低档次的酒店。”让林皓更气愤的是,合同规定套餐是六菜一汤,到美国后却是三菜一汤或四菜一汤。“没营养不说,连吃饱都是奢望。”后来,夫妻俩在月子中心待不下去,便自己出去找民宿住。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陈铭身上。他通过国内中介预定美国月子中心,中介承诺住得很舒服,吃的是私家大厨饭菜,合同约定6000美元一个月,到美国后,他和爱人却被安排住在一个汽车旅馆,吃的都是外卖。  李彬原本跟中介约定,待产2200美元/月,坐月子2900美元/月;但美国月子中心出示的合同却变成了待产2900美元/月,坐月子是4900美元/月。  陈铭、李彬、林皓与中介签约时,中介称美国的月子中心是其直营的,到美国后才发现他们是代理关系。“国内绝大多数赴美生子中介公司,与美国的月子中心只是纯代理关系。”“孕妇在月子中心有什么问题,国内中介就算有心也无力。”  Jeremy妈妈没有通过中介,而是自己搞掂一切。“对中介我不放心。”事实证明,没有通过中介,她省下了近一半的钱。“整个费用下来13万元人民币,一个通过中介、跟我住同一月子中心、同样医生、同样医院的妈妈,3个月25万元人民币。”  李彬告诉记者,中介公司除了至少要从每个客户身上赚取上千美元,甚至几千美元的咨询费外,还参与其代理的月子中心的各种收费的分成,收入相当可观。“绝大多数公司从来不给客户开发票,甚至有的连收据都不肯开给客户。”“中介除了扒层皮,其实帮不到什么忙。”  门槛高难注册,月子中心良莠不齐  “之前有媒体报道说,赴美生子的孕妇入关要伪装、要躲。”Jeremy妈妈告诉记者,这是误传,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持合法的签证,海关不会因为是孕妇而拒通关,美国法律没有规定拒孕妇入境。  在林皓看来,很多中介、月子中心经营者故弄玄虚,让赴美产妇产生做贼的心理,其实是为了让孕妇发现问题后不敢投诉,忍气吞声。  美国驻华大使馆此前答复中国媒体采访时也曾说,“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反对外国孕妇以B1/B2(商务、旅游签证)或其他形式的签证赴美。”据了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华人专门为台湾去美生子人士提供月子服务的产业就已产生。  2008年6月,美国向中国开放个人赴美旅游签证申请。在美国各种签证中,旅游签证有效期最短,但也有6个月。这为内地孕妇赴美创造了条件,美国月子中心的生意迅速向内地市场转移。  李彬发现,内地赴美生子集中在美国洛杉矶市东面几个小城市连起来的狭长区域,涵盖蒙特利公园、惠提尔、哈仙达岗、罗兰岗等,其中后两地的月子中心为数最多。“当地赴美生子产业链完备,从月子中心,到医院、医生,再到办证‘黄牛’,一应俱全。”  林皓称,美国洛杉矶月子中心很多,但服务好的不多。“月子中心几乎没注册,不是不能注册,而是门槛很高。”按照美国法律规定,注册月子中心,需要满足:房子自购,对应数量的有执照护士。“洛杉矶月子中心房子多是租的,而且因为工资太高,月子中心请不起护士,多请一些黑工。”  李彬、Jeremy妈妈也告诉记者,美国洛杉矶月子中心大多数不注册,完全靠月子中心老板的良心做生意。“月子中心多是不合法的机构,但妈妈们几乎有3个月的时间得吃在那、住在那,孩子还得在那被照顾。赴美生子整个环节风险最大的一个就是挑选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良莠不齐,又不愁没客,服务很差。”李彬说,大多数住在月子中心的孕妇都怨声载道,吃不饱、睡不好,有的甚至没水喝,不得不挺着大肚子去买水喝,“尤其是孤身前往的、没亲人在旁照顾的孕妇更惨,只能含着泪住在月子中心里把孩子生下。”  Jeremy妈妈说,住在月子中心,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宝宝出事,在洛杉矶就发生过两三起因月子中心看护婴儿不当导致婴儿死亡的事情。  流程  1、申请签证(怀孕两个月左右)  2、预定美国月子中心(自助或者通过中介)  3、赴美(一般怀孕8个月)  4、在美国月子中心待产  5、医院生产  6、在美国月子中心坐月子  7、为孩子申请美国护照和中国旅行证等证件  8、回国  值?不值?难说!  美国的社会服务,是吸引准妈妈赴美生子的重要原因。一些中介宣传广告甚至把其量化,称花10万元人民币就能得到价值980万元人民币的“美国宝宝”:省掉择校费、学区房,轻松进中国名牌大学,美国读书便宜,父母可移民,美国收入高……真有这么值吗?其实要享受这些优质的社会服务,是有条件的,也很遥远,而现实中反而问题多多。  9月份,林皓的女儿出生,他找了当地一个“黄牛”,帮女儿办理了出生证、美国护照、美国社会安全号码。妻子坐完月子后,林皓携妻女回国。而根据规定,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儿童,如其父母双方均为中国公民且均未取得美国绿卡,该儿童前往中国应申办中国旅行证。回国前,林皓为女儿办理了中国旅行证,有效期是两年内可多次出入境。两年到期前,林皓应按届时相应的法律规定更新换证。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就中国旅行证更换规定,中国有关政策偶有微调。这种政策变化的风险,往往没有纳入赴美生子家长的考量。  林皓计划女儿到了上学年龄后,让她上国际学校,接受双语教育,防止孩子以后赴美读书语言脱节。因为国际学校通常比普通学校贵不少,这意味着林皓对女儿教育投入要比一般家庭多。Jeremy妈妈则打算将来让儿子读私立学校。  为了孩子将来更容易融入美国社会,李彬则考虑移民美国,让孩子从小接受美国教育。“其实,要成为某国人,并不是持有一个护照那么简单。他得接受当地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系统的熏陶,否则仍将格格不入。”“虽然无论是中国法律还是美国法律,都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说,赴美生子是违法的行为。但是不违法的事情不一定是好的事情。”  一些赴美生子的家长跟林皓交流时,称不考虑以后让孩子出国留学。“这是瞎折腾,毫无意义。一个空的美国国籍,等孩子满18岁以后,需要每年出境签证一次,麻烦!”  “这个选择是好是坏,我觉得不好说。一是跟人有关系,一是跟局势有关系。虽然未来你不知道到底是中国更好还是美国更好。但对孩子来说,就多了一个选择。”这是Jeremy妈妈的想法。  “家长一定要想清楚了再来。”李彬强调,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跟风赴美产子,这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文/记者 陈强 实习生赖拓) 网友评论:您可以通过设置菜单关闭显示 百家争鸣2012 @ 2012-11-26 07:37:33中国人口太多了,分一部分占领美国,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tjockis @ 2012-11-26 07:16:41移民成为当地的主流不外乎两个原因。 外因, 数量。 中国人多, 现在有钱的也多。 数量问题好解决。 内因, 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特别是政治领域, 争当领袖, 先锋。 目前的中国人的文化思想是:没实际的利益, 干啥当领袖先锋?而且, 不团结, 眼光短浅, 只关心自己和自己家族, 血缘有关的人和事。 白人不是这样, 他们看得更远, 善于协作, 喜欢出风头, 表现自己, 勇于当看不到眼下利益的领导。 所以, 到美国生孩子, 不过是给美国送钱, 送劳动力, 可能还是优质劳动力。  lz56 @ 2012-11-26 06:05:59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其实这比那些老外打侵略战争聪明多了,这个地球迟早都会是我中国人的天下,人口不动声色的已悄悄占领了全世界,这才是一场真正没有硝烟的战争--人口战争,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成了其中原因之一,墙里不让开花那就墙外开,等到那一天,我们就不用成为英文的奴隶了,所以我们孩子的中文一定要学好啊! 以后中文会很有用的!怎么可以瞎说 @ 2012-11-26 05:50:35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家长(海龟的),回国后就给孩子上了中国户口,为了在中国方便。等孩子18岁时,再决定拿哪国国籍。怎么可以瞎说 @ 2012-11-26 05:47:41学下海的土鳖 @ 2012-11-26 04:37:32草!应该赶紧修宪,对于那些利用美国法律漏洞来美生子的,征收海外税一直到小孩18岁,如果不交税就不能成为公民。****这些小孩到18岁为止不用美国花钱抚养,美国才不管呢。而且孩子父母又不是美国人,凭什么让人家交税啊??煎饼 @ 2012-11-26 04:53:38两年之内美国的属地原则就会因为中国人而一去不复返学下海的土鳖 @ 2012-11-26 04:37:32草!应该赶紧修宪,对于那些利用美国法律漏洞来美生子的,征收海外税一直到小孩18岁,如果不交税就不能成为公民。PLA-CH @ 2012-11-26 03:06:11看来是社会主义没资本主义好啊。布衣百姓 @ 2012-11-26 03:04:25对故乡绝望后的无奈选择。翻墙看看 @ 2012-11-26 02:59:19呵呵,风向变了,改去美国生子了,香港拜拜了。

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

谷歌10大疯狂项目:从无人驾驶汽车到太空天梯

编者按:在很多人眼里,谷歌还是以搜索为本行。但根据媒体的披露,这家公司却在秘密的开始着许多“狂野之梦”,其中就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家庭自动化、太空电梯甚至“预测”未来等项目。或许,在未来这类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可以思议事情将由这家公司帮我们实现。以下为谷歌未来10大鲜为人知的神秘项目:1)家庭自动化 (Home Automation)过去,我们都听说过:当你在喝完牛奶时,一款智能冰箱可以为你自动订奶。不过,谷歌现在的野心更大,它希望将整个创意扩展至整个家庭中。谷歌的Android@Home 平台通过Android设备来完全控制例如台灯、闹钟、洗碗机等家电产品,实现居住环境的完全Android化。除此之外,谷歌还打算将其扩展至家庭之外,也就是更宽广的“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在最近该公司举行的研发大会上,谷歌还展示了开放的研发工具箱,邀请世界各地工程师将安卓将各式各样的东西(从小配件到大机器)连接在一起。2)机器人 (robot)有媒体报道,谷歌正在运营这一个叫做“谷歌X” (GoogleX)神秘部门。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个神秘的部门隐藏在一个全部由计算机人来“当家”的秘密实验室中。虽然,在硅谷人们还看不到有任何T-1000s机器人大军的身影,然而,很明显,谷歌正在尝试研发机器人来做家里和办公室的各种工作,比如煮咖啡和复印文件,这样就会使人类从这些琐事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大的自由来专心做更高级的任务。3)无人驾驶车 (Driverless Cars)在谷歌的眼里,汽车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具,它同时也是一个需要用大量数据和大把钞票来解决的工程学问题。一家提供导航和街景数据的公司,再去开发无人驾驶车辆来带你出行的话,那也不是合乎常理吗?据报道,早在2010年10月,谷歌公司就开始着手研发一种全新的无人驾驶汽车,并先后制造出7辆汽车,在美国加州等地的公路上进行道路测试。《纽约时报》披露称,作为谷歌无人驾驶计划的一部分,谷歌是想当自驾车飞速行驶过某地时,乘客可以获取当地的商业广告信息。4)太空天梯 (Elevators to Space)不管你信不信,谷歌也加入了在不使用火箭推力的情况下建立离开地球到达太空的基础设施组织行列,这就是谷歌的太空天梯项目。太空天梯项目承载着谷歌两位联合创始人及其他硅谷人士的梦想。据称,谷歌太空天梯就是“谷歌X”的研发项目之一。“谷歌X”的基本的创意就是建立一个从地球到太空轨道的通道,这样就能使各类科学实验及商业项目轻松到达太空。很多人相信,人类将会在未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内研发出类似的“太空天梯”。5)清洁能源(Clean Energy)作为谷歌一项非盈利性部门,Google.org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谷歌这个项目的集中于以太阳能驱动的涡轮机引擎来创造电能,以及包括了可以收集太阳能的低成本的定日镜。此前有报道称,谷歌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资金总额已经高达9.9亿美元。谷歌投资清洁能源项目,也合乎情理,因为它可以直接用于谷歌自己的数据中心。除此之外,谷歌对于在探测全球潜在的地热能项目的给予支持,谷歌清洁能源的项目目标就是创造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美国用这些能源来代替煤炭燃烧取能的传统方式。6)新药品(New Drugs)谷歌对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同样非常感兴趣。谷歌的投资项目中就包含了对生物科技公司Adimab的投资,这也是GoogleVentures首次尝试投资于生物科技领域。总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Lebanon的Adimab公司关注的是蛋白质药品。而谷歌投资的另一家公司iPierian则利用细胞编程(cellular reprogramming)技术,通过修改基因来创造药品治疗疾病。7)气候变化保险 (Climate Change Insurance)谷歌通过Google Ventures投资的公司中也有“预知”未来的,其中之一就是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Corporation。新创业者气候公司ClimateCorporation每天都为美国100万个地点,进行上万次天气变化模拟,并合并植物根部构造和土质等信息作综合判断,以提供农作物保险。这家公司向农民提供天气保险,在极端天气或异常气候条件下保护他们的财产。8)智能恒温器 (Smart Thermostats)未来,谷歌似乎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搞成“智能化”,从药物到汽车,再到家用恒温器:谷歌恒温器项目以所投资的智能恒温器公司Nest做后盾,NEST是一款温控系统,它可以让室内温度舒适感保持,同时为家庭节省电费账单。9)癌症治疗( Cancer Treatment)抗癌项目非常完美地体现在谷歌众多“公益”投资项目中。Google Ventures曾注资给基础医学(FoundationMedicine)公司。FoundationMedicine是一家为癌症研究供给基因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结合分子数据及染色体技术研发癌症治疗的新方法。也许,未来治疗癌症将变成另一个“工程问题”。10)预测未来 (Predicting the Future)谷歌致力于对未来的“开发”,因此,我们也不会感到惊奇,谷歌会对预测未来感兴趣。谷歌另一项投资对象就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初创公司RecordedFuture,RecordedFuture会对数以万计的网站、博客和推特(Twitter)账户进行监控,找出个人、组织及事件和活动中从现在到将来的联系,从而给出任何事件的在线发展趋势

网友评论:您可以通过设置菜单关闭显示 lanxf126 @ 2012-11-18 13:57:38谷歌是独一无二的砂锅2 @ 2012-11-18 13:33:15股沟就一傻比公司MovingTarget @ 2012-11-18 12:44:04谷哥如果不在android 上玩出点真金白银来,它的前途还不如苹果。到现在为止,谷歌的钱都是靠人点击广告来的。再过两年等亚马逊几个大块头一统江湖了,人都不点广告,直接到网站的时候,谷歌就要扛不往了。老人潜 @ 2012-11-18 10:30:11无人战机无人汽车,未来的战争是无人战争!就是比钱,本人预测Las Vegas 会更加繁荣昌盛,以后两国打战就派人到Las Vegas 一比高低就行了!acecatbaby @ 2012-11-18 10:13:04多方出击研发的另一种可能就是,新项目没成功,老项目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最终公司江河日下。luckystarweiwei @ 2012-11-18 09:48:47期待无人驾驶车正式投入生产!Singlepoint @ 2012-11-18 08:52:28GREAT GOOGLE!!!Taiwanpeople @ 2012-11-18 08:48:42無人駕駛技術以後用在戰,就能靠機器人與無人戰車、無人運補車與真人打杖了。國防一定出大錢支持這項目。whz1234 @ 2012-11-18 08:39:11These only happen after you enter the Google browser .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隔代指定”的偶然与必然 邓小平为何选择胡锦涛?

  中共十八大权力交接完成,习近平率新一代领导层亮相。在当了10年中共总书记之后,胡锦涛的中共总书记头衔从那一刻开始贴上“前”字标签,一如十年前将大位交予自己的江泽民。不过,与江泽民不同的是,胡锦涛还一并交出了军权,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打包”交给了他的接班人习近平,展现了通过自身的彻底引退助推党内接班的制度化,以此彻底解决党内“老人干政”的问题,为未来的中共领导人立下一版“高风亮节”的新规,获得了广泛赞誉。  然而,从初登大位时的“谁是胡”(Who is Hu?),到交出手中权杖时“这就是胡”(This isHu),胡锦涛走了整整20年。从20年前被“隔代指定”,到10年前正式“登基即位”,“为什么是胡”的疑问一直伴随在他左右。而今,在胡锦涛卸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之际,这似乎可以给出一个较为确定的答案。  回顾“江胡”两个时代的历程,在经历江泽民时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需要胡锦涛这样一直在贫困地区当政,熟络“基层群众”,对于民间的疾苦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的领导人。而这也正是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邓小平这一代政治强人做出的最为合理的布局,从某种意义上,胡锦涛的被选择是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脱颖而出的“神秘人物”  20年前的秋天,中共十四大,胡锦涛以49岁的年龄晋升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还特意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他。自那时起,作为主管党务、理论、教育、组织人事、民族事务等工作的核心成员,胡锦涛在参与决策重大事务方面,担负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93年,胡锦涛接替乔石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一职。  在胡锦涛突然“冒升”到中共最高决策层之际,海内外的研究者们则都在紧张地翻箱倒柜,提出一系列疑问: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何政绩,观念如何,是哪个派系的,或者是否豪门之后;他快速窜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中共元老的青睐;亿里挑一,是因为他的干练,还是恰恰相反,因为他的平庸?  中共中央在1992年十四大后所正式公布的常委简介中,关于胡锦涛是这么写的:  胡锦涛,生于1942年,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工程师。  1959-1964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5-1968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终止);  1968-1969年,在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69-1974年,任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1974-1975年,任甘肃省建委秘书;  1975-1980年,任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  1980-1982年,任甘肃省建委副主任,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1982年9月—1982年12月);  1982-1985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5-1988年,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8年起,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三届中央委员;  中共十五大后公布的简介中,又加上了:  1992-1993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而今的胡锦涛简历,又加上了:  1993-1998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1998-1999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1999-2002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2002-2003年,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2002年12月不再兼任);  2003-2004年,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4-2005年,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005-2012年,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但是这样官样文章的介绍,对于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只是一堆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显赫的官职头衔的堆砌,在他们眼中与其他中共高官的简历并无二致,看不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锦涛。  那么,胡锦涛是怎样在中共数以万计的官员中脱颖而出的呢?一个流传极广的说法是,在筹备十四大、酝酿中央领导层的人选期间,邓小平曾经说过:“我看胡锦涛这个人很不错。”这句话也普遍被认为是定音的一锤——1992年初邓小平说话的分量,毕竟是不容任何人等闲视之的。  2002年4月,即将登上中共最高领导人大位的胡锦涛访美前夕,美国《时代周刊》的亚洲版将他作为封面人物,并以6页的篇幅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全篇充满了这样的疑问:“Who'sHu?”作者利用胡锦涛姓氏的谐音,巧妙的玩了一个文字游戏:“Who's Who”(西方的名人录)和“Who'sHu?”发音完全一样,更凸显了西方世界对胡锦涛的陌生。  这篇文章的提要,就用了这样一个句子:“《时代》深度研讨胡锦涛——一个被指定为中国未来主席的神秘人物”(Mysteryman)。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一个轻松小插曲,从侧面印证了胡锦涛在冒升为党中央常委之前,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也同样是是何等的有限:1992年10月19日,在十四大结束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江泽民率领新出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场亮相,一一介绍。当最后介绍到胡锦涛时,他说:这个年轻人只有49岁。翻译刚刚将这段话翻译成英语,会场内600多中外及港澳台记者爆发出哄堂大笑。  原来,外交部来的翻译马雪松,竟将“年轻人”翻译成了“Youngwomen”(女青年)。江泽民抓住机会来显示自己英语水平,用英语纠正了翻译的口误,没想到这个翻译用英语重复江泽民的纠正,却仍然将“年轻人”翻成了“Youngwomen”!马雪松后来解释说:“我当时根本没看见胡锦涛长得啥样,隐隐约约将他当成了与他同时在团中央任书记的刘延东。”  地方经验助力胡锦涛上位  要探究胡锦涛这样一个“神秘人物”如何能被选中并进而登上大位,就要从他的地方经历开始剥析。  胡锦涛的政治生涯,一直和“年轻”、“艰苦”两个名词同行。1985年,他离开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位置,被任命为贵州省省委书记,成为中国大西南最贫困的贵州省主政者。那一年,他42岁,是全中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1988年年底,胡锦涛出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直到1992年进入北京最高决策层。  胡锦涛在地方的经历被一些海外观察家认定为毫无建树,直指他在贵州3年多,贵州仍未摆脱贫困;在西藏3年多,西藏乱象仍未改观。然而,抛开偏见,现实果真如此吗?  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胡锦涛并没有把贫困的地方当成自己政治上的跳板,而是表示希望长期留在贵州工作。1985年7月,他到任的消息刚刚传到黔西北最边远的地区时,他人就已经到了贵州,令当地正准备迎接的官员大吃一惊,展现出新任省委书记的不同凡响。  当时,胡锦涛沿着贵州和云南、四川、广西交界的边缘地区走了11天,轻车简从地访问了12个县的许多村寨和厂矿,这些地方大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面对闻风赶来的记者,他说:“自从踏上了贵州的土地,我就觉得自己的命运已经和贵州3,000万父老兄弟的富裕、幸福连在一起了。”到1987年年底,他用了两年时间跑遍贵州86个县、市、区。?  1987年秋天,中共十三大之后,政治体制改革又小心翼翼地迈出了步伐,胡锦涛在贵州也开始行动起来。1988年,贵州开始从党政分开入手,从省级和企业做起,连续制定了《贵州省省级党政分开实施方案》、《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机构改革近期实施方案》,重点解决省委和省政府的职能划分,相应调整省级党的组织形式和省委工作机构。  在胡锦涛主导下,贵州省还开始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先后撤销了省人事局、劳动局、统计局、审计局、工商局、物价局、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计划生育委员会、人防战备办公室、省教委、国防科工办11个部门的党组,政府系统逐步建立起行政首长负责制。  1988年10月,胡锦涛面临在贵州的一次重大考验。在各地学潮的影响下,贵州大学一些学生因为矛盾引发争斗,结果导致数千名学生冲出校门,上街示威游行,到省政府大院请愿。在这起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胡锦涛充分展现了灵活的手腕。他连夜召开会议,并深入到学生当中与示威大学生进行商讨协调,这种温和措施成功地化解了学生们的怒气,事态很快得以平息。  在贵州工作了3年,正当他在贵州的工作初见起色时,1988年底,中央一纸调令,胡锦涛离开贵州,前往中国另一个最艰苦也是最特殊的地方——“世界屋嵴”西藏上任,成为“驻藏大臣”。当时西藏局势紧张,“一部分藏人正在进行分裂活动”。当时有分析认为,胡锦涛这次临危受命与他在贵州时的时政,尤其是波澜不惊地平息学生示威有直接的关系。  刚刚到西藏时,人们把胡锦涛与他的前五任书记相比,发现胡是唯一个文职出身的书记。不过,这个文职出身的书记也有铁腕的一面。他一方面与藏族干部搞好关系寻求支持,一方面主张对“藏独”采取强硬手段。1989年3月,要求西藏独立的人士举行示威游行,发生了拉萨事件,胡锦涛迅速宣布戒严,将事件抚平控制了局面。他的“一手硬,一手软”不仅控制了局面,而且使他更进一步获得了中共高层的欣赏与肯定。  普遍认为,邓小平等中共高层认为胡行事果断,对共产党忠诚,使胡进一步得到赏识。  有人说,胡锦涛是个比较幸运的人,他的仕途基本上算是一帆风顺。虽然胡锦涛不像中国其他历任领导人那样经历过许多的人生挫折和仕途风浪,但他几年间在中国几个最艰苦的地区工作的独特经历和所作出的成绩,无疑为他的仕途发展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北京权力中心的10年蛰伏  20世纪80年代,中央最高决策层呈现出老龄化趋势。面对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邓小平多次表示,要选一些年轻一点、精力充沛一点的人进政治局,进常委会更好。而在当时那一批年轻官员中,胡锦涛无疑是脱颖而出的一个。?  1992年中共十四大结束时,49岁的胡锦涛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最年轻的常委,排名第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抓党务工作。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老七”的他,还有一重身份——江泽民的接班人。  中国大陆实行的是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神权、君权、族权和夫权四条绳索,而当今的中国,取代这四条绳索的则是无所不包、无微不至、无远弗届的党权罗网。胡锦涛正是党权的主管:中共的组织发展、管理,党员、党干的升降进退、素质提高,党纪的执行,党风的整顿……全都由他来一把抓,一如当今他的继任者习近平。  而从他个人来讲,这也是不折不扣增强个人凝聚力、扩大自己领导基础的机会。就在胡锦涛当选的次日,他就以全新的身份在公众面前亮相、处理公务了。从公开报道看,从会见法国共产党代表团,到会见优秀科技人员、中国航天事业功臣;从代表党中央出席总工会执委会、会见共青团代表并讲话,到出席授予警衔仪式……这些公务虽然都是不具有多少实质性的礼仪活动,但这些都向外界表明他手中已握权杖。  1993年,胡锦涛接替乔石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一职。中央党校是中共培养党务干部的最高学府,一直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摇篮,每年都会有不同批次的官员在这里“深造”,而由此走出的官员往往都会“更上一层楼”。可以说,中央党校是中国官员晋升的必经“熔炉”,而胡锦涛就是这里手握“镀金”大权的那个人。  1998年,在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正式成为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的第六个年头,胡锦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简称国家副主席)。1999年,再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简称军委副主席)。  按照中国1982年制定的宪法,国家主席职务是象征性的虚位元首,具有最高的地位并享有国家的最高代表权,但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副主席的职务,则更是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但自胡锦涛开始,接班前兼任国家副主席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军委副主席5职(渐次获任),因此握有实权。现今的习近平也沿袭了这一惯例。  然而,纵观胡锦涛登上大位之前的10年“太子”生涯,可以看出,他延续了地方大员时期的“低调”作风,乃至于他的不苟言笑,甚至被普遍认为是木讷。在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曾经刊发的题为《接替掌舵》的深度报道中,用“一张木脸”、“蜡制的”来形容胡锦涛,而这类对胡锦涛的形容也比比皆是,这也在10年之后固化为外界对于胡锦涛的第一观感。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胡锦涛本人的谨慎:他不喜欢张扬,不喜欢过多曝光。熟悉胡锦涛行事风格的观察人士指出,他的风格可谓“言行如一”。多年来,胡锦涛都不愿宣传自己,对新闻界的采访,他也是能避则避、能躲则躲。还在贵州当省委书记时,他到北京开会,便一再提醒记者,不要对他个人的活动进行报道,“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清醒地知道中国的政治生态,在他那个位置上能做的只能是“不动声色”,积蓄力量来创造自己的传奇。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率领第四代领导人顺利接班,说明他10年来所采取的策略是成功、有效的,因为在中共的政治中,“出头的椽子总是先烂”。  那么,在1992年成为政治局常委,到2002年从其前任江泽民手中接过权杖,10年蛰伏的胡锦涛究竟在干什么?接近中共高层的观察人士指出,胡锦涛此后的执政思想正是在这一个时期形成的。上任之初,胡锦涛就到中共红色圣地西柏坡宣誓了他“以民为本”的施政纲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表述也被称为“新三民主义”。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胡锦涛在上位之后的10年悄然间进行了一场“平民革命”,比如取消农业税,让亿万农民获益,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修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法》;推动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保和医疗系统改革等等。相比于西方国家,如若推动这些全民改革,不知要争论多久、履行多少程序后才能真正实施,而中国的这场变革则显得波澜不惊。  说到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许多农民的表述是“共产党又回来了!”由此可见胡锦涛的这场革命深得民心,也再次夯实了中共政权根基。  更为重要的是,胡锦涛的这些改革实际上是对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进行了一场拨乱反正,不再仅仅以坚持发展经济为中国的核心任务。他调整了改革开放的“先富论”,开始引导中国走向理想中的“共富”。他其后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执政能力建设等一批理论,据信都与那一段蛰伏日子紧密相关。  执掌大权,偶然中的必然  2002年春,在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人联袂出访各国的外交攻势中,胡锦涛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是最后的、却是最引人瞩目的压轴戏,尤其是胡锦涛当年的美国之行,还掀起一场“认识胡锦涛热”。海外传媒以空前规模和声势,对胡锦涛做了巨细无遗的报道。  就在胡锦涛访美后的半年多时间,胡锦涛正式从江泽民手中接过权杖,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并最终于2003年和2005年接任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集党政军三权于一身。然而,即便是时至今日,对于“为什么是胡”,外界也仍然颇为迷惑。  在地方执政6年,胡锦涛统管的都是边远穷困省区,也是商品经济最不发达的省区。而他在黔藏两地并没有拿出出色的政绩,充其量只是做到了稳定局面,却未能做到腾飞和突破——中国当时最走红、在经济上最财大气粗的是东部沿海诸省,这也是他当年被隔代指定为接班人最为外界质疑的地方。  不过,这条缺陷,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也可以成为优势:江泽民、朱镕基等都是来自最富裕发达的上海,那么政治局常委班子中有从西部落后地区来的,倒可以更具广泛代表性,形成制衡,减轻倾斜之感。而这显然全都被“钦点”胡锦涛为隔代接班人的邓小平看在眼里,并进而成为胡锦涛获得元老们广泛认可的关键。  关于胡锦涛如何被发现、如何被拔擢到最高领导层,第二代领导人隔代指定他担任未来接班人是确有充分理由还是如同掷骰子一般掷到谁就是谁,当时有看法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理由确实有,不过一般人肉眼凡胎看不出,只有选中胡锦涛的人“别具慧眼”,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他有继承大统的潜在条件;第二种是根本就没有理由,胡锦涛能被选中,完全是一种偶然性在起作用。  在中国社会和权力体系中,一代人掌权时间甚长,而上一代领袖不允许下一代领袖改弦更辙,出于“政策连续性”、“权力稳定性”考虑,在选择接班人上,服从领导、“对党的事业忠诚”可谓是最高准则。胡锦涛在中央需要人到贵州、西藏时,服从组织安排,二话不说,不叫困难,这或许也是他能够获得元老青睐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当年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一段故事:邓小平找江泽民去谈十四届领导班子,问对胡锦涛怎么安排。江泽民说,他的身体不适应西藏高原气候,可以安排到水利部当部长。邓小平一听大笑:太小了吧!这个年轻人,一是有人品,对胡耀邦有情有义;二是有原则,对西藏分裂活动不手软;三是有经验,干过基层工作,作过团的工作,当过贵州和西藏的一把手;四是熟悉西部,长期在西部工作;五是年轻,不到50岁。虽是传言,但胡锦涛所得到的认可由此可见一斑。  回顾从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20年的发展历程,在经历江泽民时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显然需要胡锦涛这样一直在贫困地区当政,熟络“基层群众”,对于民间的疾苦有着更为深刻了解的领导人。这正是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邓小平这一代政治强人作出的最为合理的布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当时被选中的不是胡锦涛,也会是赵锦涛、钱锦涛或者孙锦涛、李锦涛……而胡锦涛主政中国10年,某种意义上说,是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