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杂感: 1949年后为什么很多知识分子是“软骨头”?

   很多人,特别自己没有经过历次运动的人,常批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软骨头”? 在某种意义,这是事实。这里只谈原因。 人对自我的评价,很大程度取决他人。一个人从儿童到成年,好和坏的概念是大人“灌输”进去的,自己对自己的估价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分不开,和家长以及老师的褒贬密切相关。一个专业人员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评价,很大程度和行业对自己的评价有关。有没有天生极端自信的人,有,但这种性格又和早期学校以及家庭生活有关。大学的性格,成于中小学。 中国现代理工科知识分子始于上个世纪初。拿物理讲,奠定中国现代物理学科的几位大师多是清朝灭亡后的留学生。中国二十三十年代才有真正的理科院系。今年北大物理学院要庆祝建系一百周年,似乎和我上面说的不符,但建系伊始,似乎并无真正高水平(即真有西方理工科高级职称或学位)的教师。日本明治维新后曾请过大量西方高水平教师,当时建立相当以外语为教学语言的中学。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变革的激烈程度似乎不如日本,中国理工科院系主要是留学海外归国知识分子努力的结果。 我们也可以用俄国科学院和中国做一对比。 彼得大帝于1724年创立俄国科学院,聘请大量外国学者主持俄国科学院的研究, 中一位就是年轻的欧拉。欧拉1727年到达彼得堡,在俄国度过14年,在俄国结婚,1741年才离开俄国,后在柏林科学院渡过25年。中国从来没有这样的幸运,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初期,能请到如此重磅学者。 因为这种差异,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就学术传统和自我意识等,和西方,俄国或日本的现代知识分子有比较大的差距。 常常,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只在专业领域是现代知识分子,在其他方面,仍旧有传统社会的烙印。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专业职务兴趣之少,阅读之薄,有时令人吃惊。 另一区别也许是出身的阶级。 就民国时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出身而言,平民占了相当比例。当时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旧的上层基本土崩瓦解而新的精英阶层尚在演化之中。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更加平民化,缺少一个凝聚的核心,缺少一个有悠久历史集团的自信和傲慢, 这是好的地方也是坏的地方。 坏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于在群众运动的冲击下,缺少足够自信和坚韧来捍卫自己的学术和信仰。 没有经过1949年后历次改造知识分子运动的人是无法想象那种运动对当事人精神上的冲击。 群众运动可怕之处在于,一个人突然发现自己生活环境中所有人都变了一幅面孔,都否定自己生存的一切,包括学术,包括人生,包括师生关系,其目的就是完全摧毁一个人的自信。 在群众运动冲击下,不少知识分子都对自己发生了疑问? 是否自己至今为止的所有多是错误? 越是平民出身,这种失落就越强。 出身所谓剥削家庭的呢, 本来就有相当强的负罪感, 群众运动的冲击又无限的增强了负罪感。 特别在五十年代,国民党的腐败没落和失败那么明显,共产党的胜利和光辉是那么灿烂,百万翻身农民拥护共产党的“表象”是那么理所当然, 民国成长的知识分子完全失去能抗衡的参照系。后来只所以能部分解脱,也是因为共产党错误和罪恶使得他们重新找到反抗的参照系。 所以,我理解老一辈现代知识分子的“软弱”,我理解在群众运动冲击下的恐惧,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有类似的恐惧。 这一恐惧来自孤独,来自否定,来自这样一个问题,你周边的人都说你错,你还有什么可以诡辩的?你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赶快悔过吧。 也许只有能把自己封在某种乌龟壳里面的人能有某种抗力。但把自己幽闭起来本身就是代价。 现代人能讥笑老年人的“软弱”,某种意义上因为他们已经不再落单,他们从自己同伴那里可以得到支持自己的力量。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成为西方或日本那样有传统的知识分子,恐怕还有做相当长一条路。 即使和不少未经革命第三世界国家现代知识分子比,恐怕也大不一样。 评论(12)引用浏览(163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慕容青草留言时间:2013-06-01 10:06:22 寡言兄好思考!。。。寡言兄这里说的就是“社会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这种选择不局限于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和今天的西方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强度各有不同。。。中国当初的一个特点是旧制度彻底打破之后,失去的个人空间还没有机会建立起来,文革又再次打破。。。这种没有了个人空间的社会里,周围的人的选择力量就大大地增强。。。。。。 作者:施化留言时间:2013-06-01 15:06:12 标题点得准确:1949年以后。和民国的知识分子比较,49以后的知识分子软的简直无法提,假如借用知识分子的名号称呼他们的话。这大概除了历史传统文化,还有举国体制的经济制度原因。所有人都被“买断”,或者说“包养”了,找不到一个可以不靠国家工资可以谋生的读书人。谁还能独立?谁还敢独立? 前苏联也是国家体制,不过还是出了极少数知识分子反叛者。不知道哪里有不同。 作者:欧阳峰留言时间:2013-06-02 08:00:23 我认为主要还是外部环境。面对那种环境,全世界哪里的知识分子都顶不住,除了个别人外。 作者:Sankeshu留言时间:2013-06-02 09:57:46 还有冷战的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的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敌对包围和与中国的对抗,使得具有民族主义倾向,反传统,却又欣赏西方政治制度与自由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既失去了外源性的思想资源,又不能从传统的思想武库中寻找源泉,因此无法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独立论述,思想学术无所可依,只能依靠共产党的思想资源。其实与西方世界在思想和学术上的隔离在抗战时就开始了。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要么麇集在西南联大,依靠战前的书籍设备进行非常有限的学术研究,要么去延安,接受共产党的话语系统。内战时期社会动乱也不能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所以1949年以后,冷战开始,与西方的接触更加隔绝,由于与民族主义的因素,知识分子们自己在情感上也不可能坚持选择西方的思想资源,于是知识分子这种毛,就只能依附在共产党的皮上。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时知识分子都是非常诚恳地表示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 作者:寡言留言时间:2013-06-02 10:06:28 我这贴写的并不好。 当时压力下,能有多少人顶得住的确是个问题。 章乃器还有几分“傲骨”,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被打到最低层,只是免职降薪,而不是被送到农场,一家"沦为贱民”。 对人最大的压力无非看着自己一家,看着自己亲友因为自己一点点“沉沦”下去,是否被”赦免“全在自己”一念“。 历史上”方孝孺“有十族之祸,好像他先死才祸及亲友。如果把施刑期拉成一年,让他每天看着自己亲友因为自己受刑,方孝孺也未见得顶得住吧。 人的坚韧是有限度的。越有爱心,就越有牵挂。越无爱心,就越能坚持。 日本禁教时压西方传教士弃教,一个手段就是严刑拷打日本教徒,在传教士面前就是一个无解的选题。 所以我对老一代人不那么苛求。这是题外话。 但我想强调的是在重重压力之下,很多知识分子或多或少自觉有罪,这是比较特别的,而原因是缺少传统和自信。 作者:寡言留言时间:2013-06-02 10:27:41 Sankeshu博说得很不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进一步做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各种源流。我主贴里面比较强调现代理工知识分子。要谈文科社会学等现代知识分子的源头,就更复杂。 作者:不一样留言时间:2013-06-02 11:22:01 阶级矛盾太损了。而知识分子多半愿宁左勿右。 家庭成分也做绝了。 自身利益。甚至最基本的,赖活着。 不顺着当局,就没活路,自己完蛋,诛连九族,家人亲朋也糟殃。 有点硬骨,选择很多,只是哪个更坏: 跳楼,投河,监狱劳改。。。 作者:抱不平留言时间:2013-06-02 11:53:45 人性之摧残乃是中共对中华民族最大的伤害,何止知识分子这一类族。在如此高压的社会选择之下,整个民族已经变态,如果这种变态物质化的话,就是中国恢复民主和自由时,可能在短时间也很难逆转。 作者:xpt留言时间:2013-06-02 12:18:27 中国似乎从来没有,也不鼓励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会威胁到政权。所以各个王朝从不鼓励。 清末衰落,百家兴起,但最后的结局是中共又成了另一个王朝。结局只是五千年的又一个重复。 中国历代统治对异己的迫害之严厉世所罕见,直到今天。独立知识分子的最后的结局也是不弯就折。 希望中国人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奋起抗争。能够真正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 作者:bugu留言时间:2013-06-02 12:47:26 好贴。中国知识分子的软骨病是中国文化、或中国政治文化使然。朝代变更频繁,一朝天子一朝臣,知识分子只有趋炎附势的份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