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妙觉慈智: 千年帝都逐光影国色天香动京城


感恩爸爸从西藏复员回来河南老家落户到洛阳,更要感谢继母先来洛阳的缘故。我们子女今天能来洛阳看望父母,藉此感受圣地如此辉煌的历史文化。真是十分的感恩。明天我就要离开洛阳了,我要为洛阳写下点什么。 (博讯 boxun.com)<推荐:月费起价$4.99,免费大陆回拨号码、任选美、加电话号码.点击这里加入有5美元折扣>




其实我爸爸老家是郑州十八里河的,靠近炎黄的故里新郑。爸爸不复员回郑州,到洛阳如意算盘打错了,我继母的哥哥,洛阳某某院的院长并没有循什么私情,把这个妹夫照顾到什么好点的单位,而是委委屈屈地在继母的单位当了一个小干部,还要受一个科长的憋屈,所以干脆早早病退。
这几年手机短信编了很多段子嘲笑讽刺河南人,什么“十三亿人都在骗,河南人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某某毒大米,某某黑心棉……”“说河南人贫穷,甘肃人笑了,说河南人斤斤计较,上海人笑了,说河南人小偷小摸,新疆人笑了;说河南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笑了;说河南人没文化,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笑了;说河南人不懂艺术,吴道子笑了。”前一个段子纯粹是侮辱,后一个还算是有褒有贬,尚能让人接受。
把河南人说急了,于是有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德出来给河南人正名,写了一本河南人招谁惹谁了和河南中原文化对中国人的渊源流长根深蒂固的影响,
抬出老祖宗作挡箭牌,除了这招还有什么招呢,这是最后的一道防线了。著名洛阳籍作家闫连科更有绝招,使出他非常过硬的文学功底和史诗般宏大的语言:"谁骂河南人就是在骂自己,中国人的诸子百家和百家姓的姓氏那一个不出自河南,那一个祖宗不是在河南,根子不是在河南,哪一个不是炎黄子孙。" 按照这个推理的确不错,骂河南人就是骂自己。
这次回洛阳小住,不仅饱餐了爸爸妈妈和妹妹的做的拿手好菜,还天天诵观世音普门品,祈求观世音菩萨慈悲,用慈悲威神加持中国政府洛阳政府和商界以及有远见卓识的国内外的旅游集团,能够联手把洛阳的十三朝古都深埋在地下的无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开发出来。再现每十三个帝国当年的风土人情,中国3第一个政权夏西汉西周东周新莽曹魏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的文化艺术学术,政治宗教经济,这个浩大的诗史工程一旦开发出来,洛阳将会再一次风靡世界誉满全球,成为东方的旅游人次最多,人人最向往的东方“迪斯尼乐园”,让每一个众生在这一生中都能享受到一次精神上的盛宴和东方文化的洗礼。在视觉思想精神上都能和喜欢的古人相遇,进入到他们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展示三教的源头,圣教的缘起,供养每一个中国人,供养全世界,供养十方来朝的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这个“东方迪尼斯乐园”工程做好了不仅可以让这个国家重震雄风,还可以使洛阳摆脱现在的贫穷落后,进而也能改善中国的经济危机。
以下是在网上搜到的关于洛阳的人物地理和著名景点的故事,供养大家。
千古帝都业已空 万古风流诗尚存,闻鸡起舞报社稷,廓清中原祖荻魂。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想要成就事业,就要努力。不经过努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十八九岁时,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开始励志读书,四五年内,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不由赞叹说:“这个人将来定是个人才!”
  祖逖24岁时,担任了司州(治洛阳)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簿籍的小官。他有一个同事,叫刘琨。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两个人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卧。有一天,他们也是谈得很晚,刚刚着枕,刘琨已是鼾声如雷了。祖逖正蒙眬入睡,突然听到了荒鸡(古人把三更以前鸣叫的鸡叫荒鸣。荒鸡的叫声被看作邪恶之声,是兵起之象。)的叫声。他猛然惊醒,用脚朝刘琨猛一登,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于是取过双剑,就在庭院中舞起来。刘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也去取了双剑,和祖逖对舞起来。
  不久,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国刘聪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室、庙宇,挖掘陵墓,杀晋太子铨及官吏、百姓3万多人,晋怀帝被俘。京师一片混乱。
  这时,祖逖带领亲族、邻里几百家人向南方逃难,几经辗转,来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内)。一路上,他让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马车上,他自己则步行。所有的粮食、衣服、药物都作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扰,都是他带人去和他们纠缠,遇到土匪枪劫,是他带人去把他们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这支逃难队伍的“总领队”,无论老少,都听他指挥。
  公元317年3月,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第二年称帝,这就是东晋王朝。司马睿闻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苏铜山县),便派人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调他驻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苏丹徒县内)。晋元帝司马睿是个平庸的人。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大部已为汉国占领,司马睿只想偏安一隅,图取眼前安乐,不思北伐。祖逖向晋元帝进谏,说:“中原大乱,两京颠覆,都是因为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遂使戎狄有机可乘。现在中原百姓遭受异族掳掠,心怀激愤。大王如果能委派战将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响应,那时不仅失土可复,国耻可雪,大晋朝也能转危为安了。请大王考虑。”
  司马睿采纳了祖逖的建议,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却不发给他铠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带了跟随他逃难而来的一百来个人家,租了几只大船,横渡长江北上。船划到中流,祖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没有想到荒鸡的恶声竟然应验,中原地区先是藩王混战,后受匈奴铁骑的蹂躏,山河一片破碎。现在虽受命去收拾旧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纸空文,3000兵士是一个空诺,所有的就是眼前这三四十个青壮,一百来老少。但是,头可断,志不可灭。只要有当年的志气在,定能开辟一个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剑,敲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决不返渡!”言辞壮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动。
  渡江后,祖逖带人停留在淮阴。他在这里铸造兵器,招募壮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带领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北进,首先占领了谯城(今安徽毫县)。当时北方主要的军事势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汉刘曜。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县)。祖逖连续攻破了石勒军支持的堡、坞等割据势力,击败了石勒的援军,派部将韩潜进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这一来,整个黄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复,重归晋朝管辖。
  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谋略,还严于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奖赏,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节俭。在驻防地区,不仅督促、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生产劳动,自己打柴烧。中原久经战乱,到处有无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还进行祭奠。所有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动。有一次举办酒会,请当地父老参加。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流着眼泪说:“我已经老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国家安宁,百姓安居。现在见到了为民父母的祖将军,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呢!”
  可是,正当祖逖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的时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图进取。朝廷派这样的人来当都督,不是拿恢复当作玩笑?而且,祖逖又听说朝廷中大将军王敦与镇北将军刘隗矛盾很深,誓不两立,如果内乱又起,那北伐岂不成了泡影?现有的成功也就功亏一篑了。祖逖忧心如焚,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
  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复中原的壮心仍不泯灭。他考虑到河南没有坚固营垒,便派侄儿汝南太守祖济等组织人夫加固修缮虎牢城(今河南汜水县西北)。这座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进可攻,退可守,可据为北伐基地。可是虎牢城还没有筑好,祖逖却溘然长逝了。其时是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岁。
  大将军王敦听说祖逖已死,认为天下已无人可敌,于第二年正月发动了叛乱。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歌曲:闻鸡起舞
  歌手:后弦
  作曲:后弦
  作词:后弦
  专辑:东方不败
  歌曲介绍
  引用成语故事中家喻户晓的典故,
写出的一首励志的东方快歌,
是每个东方人在少年的时候都应该听听的歌曲。
  歌词
  做不做大英雄
  怀不怀志无穷
  有没有十年功
  我在心中养条龙
  参不参色即空
  听不听鬼谷说
  借不借诸葛梦
  耍剑的前辈在唤风
  丹田上种古国
  经络中写孟孔
  飞腿下翻云涌
  仰天长啸的祖宗
  九千个李小龙
  十万个黄飞鸿
  他们动员着
  我们放开做
  不用功怎么救年少
  谁听过霸王的咆哮
  埋藏的骄傲 筋骨在呼啸
  闻鸡起舞 威风在燃烧
  不用功怎么称天骄
  谁见过至尊的微笑
  风强浪越高 精神当火药
  我们拿奋起犒劳
  做不做大英雄
  怀不怀志无穷
  有没有十年功
  我在心中养条龙
  参不参色即空
  听不听鬼谷说
  借不借诸葛梦
  耍剑的前辈在唤风
  丹田上种古国
  经络中写孟孔
  飞腿下翻云涌
  仰天长啸的祖宗
  九千个李小龙
  十万个黄飞鸿
  他们动员着
  我们放开做
  不用功怎么救年少
  谁听过霸王的咆哮
  埋藏的骄傲 筋骨在呼啸
  闻鸡起舞 威风在燃烧
  不用功怎么称天骄
  谁见过至尊的微笑
  风强浪越高 精神当火药
  我们拿奋起犒劳
  不用功怎么救年少
  谁听过霸王的咆哮
  埋藏的骄傲 筋骨在呼啸
  闻鸡起舞 威风在燃烧
  不用功怎么称天骄
  谁见过至尊的微笑
  风强浪越高 精神当火药
  我们拿奋起犒劳
洛阳记忆
洛阳河南西部
山川纵横西依秦岭
洛阳地处中原
山川纵横西依秦岭
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
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
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
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
孕育了名山大川
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
北25公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
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
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
青山叠翠峰峦耸峙,
寺庙巍巍武校林立
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
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
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
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
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
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
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
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
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
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
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
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国务院首批公布
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地处
古洛水之阳而得名
以洛阳为中心
河洛地区华夏文明
重要发祥地
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
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
多传于此
夏太康迁都斟鄩
夏都斟(寻) 夏王朝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
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
夏王朝存在的时间
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
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
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
始都阳城,后迁阳翟
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
均离洛阳不远
商汤定都西亳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
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
平王东迁高祖都洛,
光武中兴魏晋相禅,
孝文改制隋唐盛世,
后梁唐晋相因相袭,
共十三个王朝
汉魏以后
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
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
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
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
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
洛阳是其中心
驰道驿路其直如矢,
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
舳舻相接帆影联翩
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
南下苏杭北朔幽燕
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
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
“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
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
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周公“制礼作乐”
老子著述文章
孔子入周问礼
班固在这里写出了
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
谱写华彩篇章
左思一篇《三都赋》
曾使“洛阳纸贵”.....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
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朝故都洛阳
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
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
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
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
历史最长的都城。
夏 斟鄩 偃师二里头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师尸乡沟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
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
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
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 东都、东京 隋唐都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唐 洛阳 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
共6帝,618-908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后晋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
  
  
十五朝古都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
最确切的说法
“十三朝古都”的基础上加上
西汉、武周
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十七朝古都
在“十五朝古都”基础之上
加上北宋、民国
  
三十一个政权
依史书记载和依建都时间
洛阳先后有帝喾、夏、商、西周、东周、
战国韩、秦末河南王、西汉、更始、东汉、
曹魏、西晋、北魏、隋、李魏
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
中华民国等二十三个政权,
同时加上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
后周、北宋、金等八个陪都政权,
因此共有三十一个政权。
无论从建都的朝代,或者是从政权的数量,
洛阳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
时间最长的都城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
刘邦在定陶称帝,
史称西汉或前汉。
刘邦称帝的当月,
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
“帝置酒洛阳南宫。”
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
遂定都洛阳。
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
劝说刘邦迁都长安。
刘邦的文武大臣,多系关东人,
不愿意西迁经过一场辩论
刘邦才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
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
“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
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
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
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夏都斟(寻) 夏王朝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
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
夏王朝存在的时间
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
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
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
始都阳城,后迁阳翟
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
均离洛阳不远
夏王朝的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寻卩)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寻卩)。”
今本《竹书纪年》又载:
“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
《史记·夏本记》云:
“太康居斟(寻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
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
入居斟(寻卩),执政
拒太康于外
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
仍居斟(寻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
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
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
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
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
定名为“二里头文化”
总面积为3.75方平公里
内有大型宫殿遗址
考古学家认定
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
即夏都斟(寻卩)的所在地
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
《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
《通鉴外纪》记载:仲康在位52年
夏朝都基(寻卩)94年
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
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
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
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
为东夷族的一支
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
商部族经常迁徙。
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
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
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
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
商汤攻开夏都斟(寻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
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毫
商都西亳在何处
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
“河南偃师为西毫,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
这西毫在洛阳偃师尸乡

商本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
为东夷族的一支
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
商部族经常迁徙
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
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
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
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
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
商汤攻开夏都斟(寻卩)之
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
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毫
商都西亳在何处
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一个疑
“河南偃师为西毫
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
这西毫在洛阳偃师尸乡
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
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
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
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
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
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
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
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
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
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
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
这座规模宏大的商志愿
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
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
是商朝早期的城池
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
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
《竹书纪年》载:“汤居西毫
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毫迁于嚣。”
《史记·殷本纪》又载: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
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
”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
殷复去毫徙河北。”
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
第一次商都西亳
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
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夷
太甲、沃丁、太庚、
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
第二次商都西亳,
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
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
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

武乙九帝王。凋明两次都西亳
共 19帝,四百余年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
既有南都西亳城,
又有北都殷城
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西周都洛阳周族
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
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大部族
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
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
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
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
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
《左传·宣公三年》载: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九鼎乃国家重器
迁在哪里,就意味着在哪里建都
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
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
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
九鼎即迁在此邑。
《史记·周本纪》载:
“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
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
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
而是居洛阳察看地形
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
同时也,在周公营建洛邑之前
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
武王虽想定都洛邑但并未迁都
到了城王之后才迁都洛邑
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
成王即位。因成王所幼
由其叔父周公辅佐代政
成王执政的那年
“使召公复营洛邑”便派召公,
周公先后来到洛邑
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
西周有两座都城
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
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
成周又分为王城与下都
下都后来又称成周
周时洛阳的名称众多又常变换
洛阳邑建成后
“成王定鼎于郏(辱卩)”
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
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
历时295年
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
孝王、夷王、厉王
宣王、幽 王10帝王
西周时期
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东周都洛阳周宣王死、周幽王立
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
《诗小雅·十月之交》云
“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
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
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
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
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
东周只有洛阳一个都城
东周时期,是仍有两座城
一为王城,击公所建
时为帝王所居
一为成周
武王所建周公复营
时为军事要地
王城人秋东局都城有310年
从周平王开始,历经桓王
庄王、厘王、惠王、襄王
顷王、匡王、定王、简王
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
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
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
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
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
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西汉初都洛阳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
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
刘邦称帝的当月
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
“帝置酒洛阳南宫。”
评功论赏,文臣武将
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
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
劝说刘邦迁都长安
刘邦的文武大臣
多系关东不愿意西迁
经过一场辩论
刘邦 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
东汉都洛阳洛阳25年
刘秀在河北柏乡称帝
是为汉光武皇帝,同年攻下洛阳
定洛阳为都城。史称东汉或后汉
光武刘秀又经过十多年的征战,
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东汉时期的洛阳
为天下名都
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
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城遗址
东汉人公元26年刘秀始创
至公元220年协帝至
经历了196 年
东汉有洛阳、许昌、长安三个都城
其中以洛阳为都的有165年
以许昌为都的有26年
以长安为都的有5年
在洛阳的有光武帝、明帝、章帝
和帝、少帝殇帝、安帝、少帝(刘懿)
顺帝、冲帝、质帝、
桓帝、灵帝、(刘辨)、献帝14帝
 
曹魏都洛阳汉献帝初平元年之后
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逐渐形成
曹操在军阀混战和镇压起义军时
势力逐渐壮大,最后掌握了东汉的大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7年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公元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
公元216年,又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阳
其子曹丕继位
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
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
改汉为魏
定都洛阳
史称曹魏
曹魏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
以洛阳为都46年之久
历经魏文帝、魏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共5帝
  
西晋都洛阳曹魏后期
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
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
接着重演曹丕代汉的把戏
迫使遭奂让位自立为帝
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
史称西晋
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
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
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
 
北魏迁都洛阳西晋统一人国后
社会上出现了一度的稳定
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物质财富有所增加
但统治者极端腐败
晋武帝有姬妾万余人花天酒地
贾皇后姿意淫,
竟在大街上抢拉男子入宫为男妃
外戚王恺与大贵族石崇比富
令人吃惊
如此等等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
历时16年之久洛阳遇到了严重的破坏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
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
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
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宫污吏
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汉文
说汉话、穿汉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被破坏了洛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北魏都洛阳41年历经魏孝文帝
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长广王
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8个帝王
隋朝建东都公元604年
杨广在长安即位,是为隋炀帝
杨广即位当年的年底亲自来到洛阳
登上邙山,察看地形
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
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
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
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
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
每月征工匠“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
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
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
正在江南巡游的隋炀帝听说之后
即速从江都出发,四月到达东都洛阳
接着六宫百官也迁居洛阳
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
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轩
公元618年
隋将宇文化及在杨州屐兵变
打入宫中,杀死隋炀帝
越王杨侗在洛阳称
王世充为太尉独揽朝政
义宁二年 (公元619年)四月
王世充废杨侗为潞国公
自立为帝,国号郑。后被唐所灭
隋朝都洛15 年,2帝
 
唐朝移都洛阳公元618年
李渊建唐,都是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是
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
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
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
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
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
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
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
安史之乱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
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
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
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
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
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
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武周都洛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她以美貌闻名14岁入宫立为才人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
李治患高血压病武后参政决事
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
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
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将东都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82岁的武则天在病中被迫让位给唐中宗李显
恢复国号唐
武则天执政50年
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
 
后梁迁都洛阳
天四年(907),唐哀帝禅位于朱温
改元为开平
朱温以梁为国号
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
开平三年(909)正月
朱温迁都洛阳
以开封为东都
后唐迁都洛阳
后梁龙德三年(923)
后唐灭后梁
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
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
以洛阳为洛京
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
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后晋都洛后唐末年
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
天福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
灭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
国号晋建都洛阳
洛阳历史名人震古烁今
以下历史名人
或生于洛阳或葬于洛阳
或长期生活于洛阳或功业创立于洛阳
  史前伏羲
人文始祖,洛阳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出现地
“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朝: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还有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商朝:
  商汤:灭夏后称为武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还有商初名臣:伊尹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纣时聚八百诸侯于孟津
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
称周公。 营建洛阳邑,在洛阳制礼作乐
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
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
史称周王朝为东周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
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
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孔子: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
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
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
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
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
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
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
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
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
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
置酒洛阳南宫
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
  还有西汉名臣,贾谊、桑弘羊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
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
  班超:出使西域,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
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
保卫了“丝绸之路”
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
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
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比欧洲早1700多年
  还有东汉名将,马援、窦宪等
东汉文学家,许慎、蔡邕等
  三国:
  魏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
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诗人
曹操第三子,《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长子
  司马懿: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为魏国重臣。死后,其子司马师
司马昭相继专权
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追尊司马懿为宣帝。卒于洛阳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的化身
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
与孔子齐名,首级葬于洛阳
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董卓
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
钟会、钟繇、稽康、阮籍、钧等
  西晋南北朝
  司马炎:自立为帝
西晋的开国皇帝,建都洛阳
  左思:致使洛阳为之纸贵
  陈寿,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
,在洛阳撰《三国志》
  祖逖:闻鸡起舞,志向宏远
  刘琨:西晋诗人,军事家
  还有西晋名将杜预
注《九章算术》的著名数学家刘徽
另外还有裴秀、石崇、绿珠、潘岳、桓温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
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
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
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魏孝文帝的改革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出现了历史上的北魏盛期
  还有檀道济、高欢
兰陵王高长恭等
  隋朝:
  隋炀帝:隋代第二位皇帝
营建东都洛阳,开掘运河
修筑长城,开辟驰道。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还有隋朝名将韩擒虎、贺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
文治武功难有比者,
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
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共两年时间
  长孙皇后洛阳人
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
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
文德皇后之兄好学,有筹略
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玄奘:通称为唐僧,古今以来,
翻译经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谁焉
  武则天:自立为则天皇帝
国号为周,在洛阳称帝,史称“武周”
  狄仁杰:唐代名臣,
不畏权贵,正直无私。
民间有广为流传的狄仁杰破案(狄公案》一书。
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洛阳,玄宗在位年间
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
  王维:唐诗人、画家。字摩诘。
  李白:曾三次到过洛阳
做了多首传世名作
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盛唐大诗人
长期生活于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
被尊为画圣。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张旭:唐文宗曾下诏
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
张旭草书为“三绝”
长期生活于洛阳

颜真卿: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
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
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
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
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葬于洛阳
  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
白居易: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影响极为广泛
晚年隐居于洛阳葬于洛阳
  刘禹锡:洛阳人,中唐诗人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也是这一时期独有成就的诗人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曾长期在洛阳任职
字梦得山东无极(今属河北)人后迁洛阳
  李商隐:长期生活于洛阳
  杜牧:曾在洛阳任御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
其先太原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后隐居洛阳香山 并葬于此
(香山,在龙门山对面)
  还有与洛阳有关的名人有张说、许远
元稹、孟郊、李贺、韦庄等
  五代:
  朱温:朱温以梁为国号
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
  李存勖:迁都洛阳
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
,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另外还有石敬瑭,灭后唐。建晋,建都洛阳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 葬于洛阳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
庙号太祖。洛阳人。
赵光义,宋第二代皇帝
  赵普:北宋名臣字则平
洛阳人。北宋名臣吕蒙正、富弼,洛阳人
  司马光:北宋名臣,史学家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
曾在洛阳任西京留守
作《洛阳牡丹记》与《新唐书》
  邵雍:北宋哲学家后居洛阳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葬于洛阳市伊川县
  程颢 :北宋理学家、教育家
洛阳伊川县人。
  程颐:北宋理学家、教育家
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弟
  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未选入
比如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
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等
隋朝的王世充,独孤皇后
单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
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与洛阳关系密切的名人
可以说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
秦始皇汉武帝等绝大多数都来过洛阳
洛阳八景天下闻名
  龙门山色 龙门,古称伊阙
隋唐以后始称“龙门”
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
伊水流经其中
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
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因而“龙门山色”
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2000年龙门石窟荣列世界遗产名录
马寺钟声
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
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
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
曾有僧众千余名
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
每当月白风清之夜
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
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
听之使人心旷神怡
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
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
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
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
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
民间流传着
“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
因此白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一
  
金谷春晴 金谷园
是西晋石崇的别墅
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
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
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
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
。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
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
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
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
楼榭亭阁,高下错落
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
鸟鸣幽村,鱼跃荷塘
石崇用绢绸子针
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
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
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
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
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
桃花灼灼、柳丝袅袅
楼阁亭树交辉掩映
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
小鸟啁啾,对语枝头
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
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
太平山,郏
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
东西横旦数百里,海拔约250米
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
俗话说“生在苏杭
葬在北邙”
古人把气势雄伟
土质深厚的北邙当作死后长眠的好地方
孟津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
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
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
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
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
唐宋时代古木森列
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
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
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
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
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
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
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
“邙山晚眺”的写照
 
天津晓月 天津桥
在洛阳桥东100米处
古时用铁索连起无数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桥
建于隋炀帝大邺元年(公元605年)
后来,被隋末农民起义军烧掉,
到唐代,才改建为石桥就,
隋唐城周围五十余里,
人口百余万
洛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
天津桥横跨其上,
北与皇城的南门、端门相应
南与长达“七里一百三十步”
“街宽百步”的定鼎门大街相接
为都城南北之通衢
每当凌晨时分,晓月还挂在天空
天津桥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车马如流了
无怪乎唐代诗人刘希夷写道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真是写景如画
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
可惜自宋以后
历经五百余年的战火天津桥被破坏了
洛浦秋风 洛河,
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
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
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
那时的洛河
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
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特别是“金风消夏
半月横秋”的时节
更是充满诗情画意
千余年来,
洛宾景色便使许多诗人留连忘返
早在三国时
曹子建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
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洛神赋》
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曾徘徊洛宾
不忍离去唐高宗时
上官仪循着河堤,缓辔咏诗
洛宾景色之佳可以想见
  
平泉朝游 在洛阳城南30里
龙门西边的山脚下
有个梁家屯村这里山峦环抱
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萦回,
这就是唐武帝时宰相李德裕的别墅椘郊易
  
铜驼暮雨 “铜驼暮雨”
是洛阳八大景的最后一景
城东关外的中通巷,隋
唐、宋时叫“铜驼陌”
它位于隋唐城的城东北隅
当时国际贸易市场叫“丰都市”一带
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楼瓦屋
红绿相间,每当阳春时节,桃花点点
蝴蝶翩翩,莺铭烟柳,燕剪碧浪
其景色之美,别有洞天
不亚于石崇的金谷园
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
家家炊烟袅袅上升犹如蒙蒙烟雨
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
“铜驼暮雨”的由来
风景名胜俯仰皆是
  
  花果山位于河南省宜阳县西南部
是西游神话小说的创作原型
花果山在古代的书中
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
河南少室山等并称72福地
 
关林 关林是埋葬三国时期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
也是一处宫殿式建筑群。此处古柏成林
隆冢丰碑,气派巍峨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
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洛阳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森林区
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鸡冠洞
鸡冠洞位于栾川城西鸡冠山,
于喀斯特地貌,最早发现于清乾隆年间
是中原一大奇观,号称“北国第一洞”
风穴寺
风穴寺位于汝洲东北群山环抱之山谷中
建筑风格奇特
无中轴线,随山就势,步步升高
始建于五代后汉,金代重建
明、清重修,造型古朴雄伟
豫西窑洞 豫西窑洞是洛阳
三门峡一带农村的一种民居形式
当居民选择好要居住的地点后
先在地面上挖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坑
然后在四面打出几孔窑洞
坑沿四周砌一圈矮墙
目前在冢头村还保存下来一部分
鲤鱼跳龙门 很早以前
龙门还未被凿开
伊水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
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
都想去观光
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
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
但龙门山上无水路,
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
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
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
一下子跳到半天云,
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
烧掉了它的尾巴
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
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
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
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
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
“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
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
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
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
大多数都过不去
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
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
直到今天
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愚公家乡”王屋山
王屋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距济源市区45公里
其云、树、溪、山妙如仙境
宫观林立,高道如云,香客如流
是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
号称“天下第一洞天”
“猕猴乐园”五龙口
五龙口风景区位于济源市东北15公里
是以猕猴、温泉为两大特色的河南省
“双十佳”旅游区
也是国家级太行猕猴自然保护区
。景区新建的山野型观光电梯
垂直高度150余米,号称“亚洲第一梯”
  
“古曲园林”济渎庙 济渎庙
全称济渎北海庙,位于济源市区
是古“四渎”中唯一保存完整
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22座
历代碑刻40余通,被誉为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西苑公园 西苑公园位于涧西区南昌路
建在隋代皇家苑林"西苑"的旧址上
占地200亩
园内按植物种类分类种植,
相互交错,还有牡丹、月季
竹类等专类庭园及牡丹岛
樱花洲等。时逢春夏
树花并茂, 相映成趣
园内大型仿古建筑植物展览馆总面积3900平方米
按不同种类分9个展室
目前全园共有各类植物1500多个品种
植物园湖光山色、楼台水榭、假山叠石
、曲径通幽、小桥流水、风景秀丽
  
牡丹公园 牡丹公园位于涧西区牡丹路
以专植牡丹而得名,占地95亩
园内现有牡丹200多个品种
近7000余株
尤以姚黄、魏紫、豆绿等品种最为名贵
此外园内还植有近百种芍药、月季等其它花木
公园内楼台水榭,风光旖旎
牡丹山上花木葱茏
人工湖内碧波鳞鳞
游人在此泛舟荡桨
兴趣盎然,
无不盛赞洛阳牡丹甲天下
刘禹锡有诗云: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生动准确地描述了这一景象 
千唐志斋
位于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
是我国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千唐志斋藏有历代书画大家郑板桥
、董其昌、米芾、王铎及近人吴昌硕
于右任、康有为等所作书画石刻
皆为罕见艺术珍品
白园
坐落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的龙门东山
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
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曲径通幽。是游览的好去处
  
杜牧金谷千古绝唱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
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
  ��以珍珠。
 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
石崇怒而不给,
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
崇因此被捕。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
  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
  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
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
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
风景不殊;三、四两句
  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
看到落花满地,
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
  珠。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
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
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
,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石崇传》记载:
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
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
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
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
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
“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
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
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
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
“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
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
“流水无情草自春”。
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
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
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
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
尤其是“草自春”的
“自”字,与杜甫《蜀相》中
“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
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
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
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
但是此时—红日西斜,
夜色降临;此地—荒芜的名园,
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
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
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
如怨如慕,
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
日暮、东风、啼鸟,
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
着一“怨”字,
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
此时此刻,
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
诗人把特定地点
(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
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
寄寓了无限情思。
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
怜惜之情!
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
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
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
诗人的这一联想,
不仅是“坠楼”
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
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
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
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
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唐永德)
千年帝都逐光影,岁月无情人有情。
国色天香动京城,洛阳亲友喜相逢。

妙觉慈智在洛阳报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