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明白地死vs糊涂地活 中西医优劣的绝妙比喻(图) 北京日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主任委员■世界癌症心身康复组织中国总干事■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

  ■国家医学指导类核心刊物《医学与哲学》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辩证法专业副主任委员■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认识何裕民是在十几年前,当年他的一本《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曾在中医界一石激浪,这个在当时业绩斐然、已经是学科带头人的新中医,居然严肃而且严密地明确指出了巫术和传统中医间的关系。

虽然他在书中同时列举了诸多证据:不独中医,任何一门传统医学都是从巫术丛林中走出的……但被他率先直面的中医历史似乎成了影响中医跻身于科学的证据之一,而何裕民本人也足以被认为是传统中医的“叛逆”。

  十多年之后,张功耀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是时,何裕民以《医学与哲学》副主编的身份将其见诸杂志,目的是希望以此掀起对中医现状的关注。和当初写那本书一样,他希望由此而来的讨论能帮助中医完成自洁,因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看,随之而来的“存废之争”应该是一个难得的中医言说自我的机会。遗憾的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医业内的反应不缺少与世无争的回避,也不缺少义愤填膺的冲动,唯独欠缺自信而冷静的、能够和现代科学平等对话的声音。



何裕民教授
  日前结束的“中医问题深层次思考”座谈会上,何裕民以清晰的思路、确凿的证据和与新知同在理论能力,对中医的非科学问题做了理性的辩护。因为在过去的采访中,熟悉中医领域的传统、规矩和中医从业人的性格特点,发稿之前我特意致电:是否把人们觉得过激的话落实成白纸黑字?何的回答让我释然:既然说了就不怕写出去……于是就有了这篇“存废之争”以来,来自中医的“极端”言论。

  在“叛逆”中医之后保卫中医,两种看似冲突的思想其实出自同一个基础:充分地了解中医,不回避其中的弱点,“认识中医”而且“爱上中医”,而后二者正是何裕民两本新书的名字。那些何裕民写在书中的思想轨迹,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中医作为一门医学自我否定与完善的过程,而这正是中医在“存废之争”中可以轩昂应对的根基。

1.严格定义为科学的医学没有人性

  佟彤:这次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原因是“中医不科学”。而中医给人的印象,无论是诊断方法还是用药确实不像西医学那么严谨。

  何:这个问题话题比较长,首先,科学在近一百年来,在中国是非常时髦的事,其实科学的含义是多样的。首先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二,我们讲“科学的”,往往是相对于迷信而言的。

  就知识形态而言,我认为中医是带有历史烙印的传统科学形态。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医相对于迷信来说是科学的。就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怎么来看医学。

  就“狭义的科学”来说,历史上或者目前所遵循的主要是指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用还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用数字化表达。从这个含义上来说,我说一句可能很多人都会吃惊的话“现代西方医学都不是科学”。

  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说的,他叫库恩,美国人,这是他在50年前就发表的一种议论。他认为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他认为生物科学尚够得上科学标准;医学的另一块,更为重要的,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却远远够不上科学的标准。

  我们讲两个例子:一般人看病都喜欢找老医生,不管找老中医还是老西医,因为经验丰富。经验的东西就不是定量化可以表达的,充满着技艺之类成分,不是科学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比如说IT行业,原子物理,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最好的年龄段。因为科学是严格遵循还原方法论的,且不断更新,很快很快,医学却恰恰相反。

第二个证据,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学科:循证医学。就是充分寻求可信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光靠实验室得出来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循证医学的出现也表明医学主体目前还够不上一门严格意义的科学。

  再如,揭示规律是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物理科学认为规律是惟一的,无例外的。但生物科学领域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规律,用著名现代生物科学哲学家迈尔的话来说:“生物学中只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所有概括都有例外。”

  所有的物理科学,最后表达都是数字公式,比如自由落体定律,可以表达:H等于1/2gt2。但生命科学讲的都是概率、百分比,大概是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生物科学也够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这些生物科学家强调生物阶层在不同水平上都有不同的特征,需要不同的理论,从大分子到细胞器,到细胞、组织、器官、人的整体,每一阶层都导致独立的生物学分支产生,低层次的特征并不足以完全解释高层次生命活动的特点,但这在物理科学却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力主生物学必须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间隔”。生物科学可以充分借助物理科学的方法、手段,但还必须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

  再讲第三个含义,医学还是门人学,还是门生活方式。有个离休干部,他患高血压、糖尿病,每次都开同样两种药物。医院有三种号5块钱、15块钱、50块钱,他每次就挂50块钱,同样拿两种药,他说:“5块钱的,医生不听我说、不让我说;15块钱的,让我说、不听我说;50块钱既让我说也听我说,也和我交流。”你说这是科学问题,还是人学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关于医学科学问题的讨论,或者中医不是科学问题的讨论本身前提就是有点站不住脚的,缺乏一个常识,你想把医学严格定义为科学,那么这门医学肯定是没有人性的。

  医学本身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医学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如果我们带有这种观点来看的话,我觉得中医学的存在,对世界是一种幸事。

  2.解剖的边界和生物学的边界不是一回事儿

  佟彤:西医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之上的,人有哪些内脏器官,在什么位置,会怎么怎么样,通过一些仪器都能够检查出来。但是中医说的经络、穴位,感觉很玄虚,到现在没办法证明啊,人们更容易相信看得见的东西。

  何:解剖学上没有发现的现象,不等于客观不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协作对近20万人进行流行性调查,已经表明循经感传是种客观现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不断有欧美学者用放射性核素等注入穴位,重复发现该放射物质并不沿血管、神经、淋巴管移动,而似乎是沿着中国人所说的“经络”线路循行,这种移行轨道可以用扫描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虽解剖上人们仍无法发现相应的组织结构,但可以重复的事实却表明:在活体身上这些部位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通道,因为示踪剂在其中移行。可见,解剖学的边界,特别是源自尸体解剖学的边界,和功能状态下生物学实际边界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3.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

  佟彤:此次中医存废之争源于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您作为副主编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的,想没想到会被人拿来做反面文章?

  何:我个人认为,这场争论对中医是个新契机。至少大家可好好理一理,中医究竟有什么价值?

  首先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个它是一种实用技术,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大到比如说肿瘤、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等,小到一个感冒,很多人都离不开中医药。我临床是看肿瘤的,对肿瘤我很有发言权,以最为凶险的胰腺癌为例,国际一般患者中位生存期4至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这种癌一年生存率为8%,5年为3%,中位生存期仅2至3月,而我们诊治的上海地区百余位胰腺癌患者中已有近二十位度过了3至5年,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无法手术,未经过化放疗的,现在绝大多数活得有滋有味。有个领导对此说了句俏皮话:“西医是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地活。”比如现在时髦的“亚健康”,亚健康的调整我相信很多人会找中药。我目前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项目——亚健康课题研究,这个领域就凸现出中西医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实用价值。亚健康是一类状态,至少到目前为止,国内现代医学界对亚健康还是失声的,因为它的体系只有盯住某一个具体器官或结构的异常的研究才有价值,对亚健康的治疗,也许只有维生素之类。中医不然,亚健康状态可以从中医“证”的研究和体质研究中演绎出来,针对个体,时间进行调整,很能改变亚健康状态,这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个层面是科学层面的,中医既然是一种传统性科学,就有科学内容。还拿经络来说,“循经感传”现象,现在至少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已经用现代手段,比如说同位素追踪,描记出体表的一种现象。但是现代的解剖学,哪怕最最时髦的解剖学,它也解释不了这个问题。解释不了不等于不存在,这时需要改变的是以往的解释体系。

4.任何医学的发展都是告别谬误的过程

  佟彤:您以前写过一本书叫《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提出中医的很多诊法还保留着巫术的痕迹。这次和的对话中,您也说过:“我刚入门中医的时候,有着和一样的看法。”从那时到现在的观念转变是怎么获得的?

  何:鲁迅曾经在他的文章里头谈到过,他小时候父亲得病了,中医给他开的方子要用的药引子是一对原配的蟋蟀,这件事情成了人们指责中医的证据。其实这是当时那位医生给自己预留的退路,假如你这个病治不好的话,他可以说你这个药引子找的不对……这种欠缺实证的东西其实是中医的糟粕。但随着这种批评,中医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去糟粕、留精华的过程。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这是恩格斯说的,西医也同样。

  比如关于激素的认识,上世纪60年代风行的“塞里”学说使人们滥用激素,以至成为祸害。关于抗生素认识也一样,人们认识到抗生素意义的同时也意识到滥用的恶果。就中医从业者而言,怎么大胆地和过去保持一段距离很重要。不要认为古人记载的都是好的,需要经过临床检验。既然,它是种科学,就应该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来对待它,而科学精神中核心的就是质疑、综合与创新。

  5.中医可称是“生态医学”

  佟彤:有人说真理是惟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何:这句话很不妥,实际上是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的核心观点。我只举一个例子,心理学研究的也是人的问题,心理活动也有物质基础,心理学却是存在着众多的学派与学说,从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生理学到人本主义等等,就心身医学而言,日本也有自己的“森田疗法”。生命科学领域,远未达到可以肆谈统一、惟一的境界,我们完全应该宽容地珍惜传统精华,加以弘扬。

  佟彤:现在西方医学已经非常发达,在社会生活中占主流,中医还有什么意义?

  何:所有科学探索活动都受制于哲学观念的指导。中国占主导的是自然观点元气论,西方占主导的是原子论。元气论驱使人们注重过程与状态,注重相互关联与互动;而原子论则促使人们注重结构,注重还原,重视细节与构造。中西医学理论解释的最深层次的分野也就在于此。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医注重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中医叫“天人相应”。而西医却汲汲于细胞、大分子、基因。而现代科学的走向是强调两者的有机互补与结合,特别是新兴的复杂性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贡献之一,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至今就存在着“粒子说”与“波动说”,而“粒子说”就是原子论的经典体现,“波动说”似乎与中国(包括中医学)的气论更能对话。

  这就回到了自主论生物学家的基点了:生物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特征,现代医学着重于揭示细胞、细胞器及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特征,向上也兼及了器官、组织,但到此为止。而中医学却着重揭示粗略的脏腑之间,特别是生命整体及该生命体与其生存的环境(生态)之间的互动特征。

  用我的话来归纳,可以这么说,中西医是以“不同的术语,揭示着生物不同阶层系统的不同特征”。尽管中医用的术语粗疏得多,甚至有许多荒谬之处,但你无法否定他的理论价值所在,就像整体层次的“经络”现象,就像是“气”所揭示的整体生命现象。

  顺便说一句,有位著名的否定中医人士,口口声声说中医是伪科学,但他却从20世纪70年代就一直撰文充分肯定元气论的现代科学价值,因为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中医理论揭示的更多是整体与生态层次的生物问题,认为称中医为“生态医学”,亦无不可。

  就在我来北京参加讨论的当天晚上,电视台采访了又一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西医肝胆外科权威汤钊猷教授,当主持人问到他对“告别中医”事件看法时,他举了自身两个实例作出回应:一是他曾用针灸亲自治疗了他的儿子、妻子和母亲的阑尾炎,而母亲阑尾炎已并发腹膜炎,他是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抗生素的。第二个例子,他现在每周门诊,复诊许多老患者,不是冲着他“刀开得好”,而是肝癌术后中药调理方开得好而来的,这就是医学大师的胸襟。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一句名言:“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那么中医学很多药物,是药食同源的,通过这样的调整,一方面副作用可以减少很多,第二方面老百姓通常说可以治本。

  相关链接

  3月12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务院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纲要》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提出了中医临床研究、中药产业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规范研究、创新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等六个优先领域。推进《纲要》的实施,将重点落实加大投入、政策扶持、组织协调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位老中医給各国医药科研者,心脑血管病专科医师、教授、专家们的一封公开信/谢天方(图)
(博讯2007年2月12日 来稿)

伴随着高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卻在急速的汎濫,残害人生,被列当今世界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杀手之一。僅心脑血管病,全球每年突发死亡的总人数比任何一次的世界战争和大自然灾害人数都多数倍。而突发死亡者中有年轻力壮的专家、富有创造性的学者、及名人、艺人。即使存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仍日夜遭受病痛的折磨,直至死亡。

在现代,有高靈敏度的检测仪器、高尖端的医药技术、基因水平的理论学说,为什么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心脑血管病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病,就是几千年前传统中医药学所記載的“胸痹,真心疼病和脑中风症”

我自幼习医入行时就听说,现代医药学权威認爲“人的心肌細胞纤维化(钙化)以后,永远不会再生”。而在2006年2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來自美國紐約的心臟醫生剛否定了这一以往的定論,只是苦于沒有使心肌細胞再生的良方。

心臟内科的治療方案
在高科技的发展中,新创高能量、高纯度的化学分子类、基因工程类钠分子等化学合成药物層出不窮。内科医师们在抢救和对症治疗中,多途徑输入各种能量的小分子、微分子、等分子的糖盐水、各种维生素、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抗凝降脂劑、阿斯匹林和硝酸甘油等。

治疗中并用的中成药有法国脑心通、日本汉药救心丹、中国地奥心血康、心宝、益心丸、丹参滴丸、山海丹、灯盏素等等,数不胜数。总之患者使用並熟记的药名,比某些医师们知道得都多。效果如何呢?僅能暫時的緩解症狀,過一天算一天吧。

即使這樣,长期服用高纯度的化学合成药后,耐葯性使得药物剂量越用越大,藥物依赖难以排除,並出現了无法处理的副作用,這一切给医师们带来了臨床应用困难,只好按说明书不斷更换药物。

治疗中加设血疗法“透洗”,氧疗法“进高压氧舱”,心脏减压法“做心脏消融术”,心脏填埋金属线,心肌壁贴片术等。

心臟外科的治療方案
在使用高纯度化学合成药物治疗心血管病“钙化、狭窄、梗塞”不理想的情况下,科技发达国家的醫師們发明了一种幻想计划--机械支架疗法,制作成一个或多个微小的金属套管植入心脏血管内,想撐開狭窄、梗塞的心脏血管,让血液通过去,這叫做心脏支架手术。发明者希望心臟支架能保持心脏动脉开放,祛除脂肪沉積,不发生血栓。如不行再进行深部的心脏绕道手术,就是用病人本身的某一段血管,接到心脏血管上去,這是心臟繞道手術。

上述治疗心脏病的方案,國内著名的心血管内科和外科专家同我在中西医结合会诊中進行過很透徹的交流。谈论治療心脏病药物时,都有共識,高能量、高纯度的化学药物,久用量增,病人不知觉的多症呈现,病状变异,有時转成前所未有的疾病,病名难定,医师只得在病历上注明,多种病名的排集,包括门诊病历,医师填写單一病名的病历是很难见到的。

西医界已质疑心脏支架的效果

16届世界心脏病大会2006年9月3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揭示,作为单纯金属支架改进型的药物涂层心脏支架是 2000年被引入临床领域的。全球近6百万人现在使用这种药物涂层心脏支架。仅2006年至今,美国就有150万人次植入支架,共耗资60亿美元。设计这种器材的初衷是在去除脂肪沉淀后保持心脏动脉开放,它被认为可使心脏病不再发作或者使病人不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瑞士、荷兰两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跟踪了8146名病人,发现安装药物涂层心脏支架病人发生血栓的风险反而有所增加,血栓有时会导致病人死亡。另外两项瑞士研究报告、向心脏病大会提交的分析和讨论的信息还发现,与单纯金属支架相比,第一代的药物涂层心脏支架使病人发生血栓的风险更高。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长尼森医生 (Steven E. Nissen)称:“这是一个具有潜在爆炸性的消息。这肯定会使我感到很担心。美国医学界正在转而使用纯金属心脏支架。”加拿大麦克马司特大学医学教授、 心脏病科主任尤瑟夫(Dr. Salim Yusuf)称:“现在是停止和进行重新评估的时刻。在进行六百万例植入手术后,我们仍没有心脏支架的长期安全性数据,这不是对我们所指出的一项可怕的指控吗?”

创新、探索、发展高科技是好事,大家都拥护。可也得分析出它的利与弊,從而进一步除弊、兴利。

传统中医药是無價之寶

傳統中医药是炎黄祖先留下来的方法、方药,五千年至今,为什么能被代代相传应用呢?因为它是從无数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晶,是无价之宝。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也出现过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年代,死亡率非常高,當時天皇下诏书在日本国设法救治,结果呢?靠在战乱时從中国得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控制住了这场大灾难。

如今日本的中医药非常发达,就日本生产的一种汉药--救心丹,被全世界应用,产值何等之大,社会效益何等之大。在中医药标准方面,世界上都要聼日本人的意見。1980年代有些专家提議向日本学习中医,后被邓小平制止。

中國的中医药难道就完全好吗?也有不当之处吧。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都是同一志向,为什么就不能向日本,韩国医药界同等,在互学互帮中求发展呢?发展社会,救助众生,不是件单一的容易事情。

西醫、中醫是左右手

说实情:1960年代,我很欣賞西医药止疼快,退烧快。当时我还参加了中草药西制的研究组,组长是浦甫周和刘刚印大师。在临床實踐中,我不斷发现西药的利弊,後來還是专心中医药方面的研究。

我從大量临床实践感到:西医药在抢救急症病、大出血症、严重外伤、實驗室检测、病理病名等方面,好、快、果断。我经常把西医药比作左手。

傳統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急症、手术后的体质恢复、疑难杂症,和大自然灾害、群发病方面非常好,治本。我常把中医药比作右手。

中医药来到人世上五千多年,最早,早者是兄,兄老啦,老者笨,慢。几十年的西医药来到中国晚些,是从二百来年历史的西方学来的一些技能。来世晚者是弟,弟幼,聪明,能言会道。

这就是说:兄弟,左右手,缺一者就是不全,是残废。可谁也别想废掉谁,谁也不能一支手遮盖住天。

加拿大有100多种草藥

我年纪大了,来加拿大定居后,亲眼看到西方人也在服用中草药治疗病,我也亲手給他們炮製草藥治病,西方人的藥效也很好。

我自幼隨爺爺采葯,在加拿大我发现一百多种日常应用的的中草药,因爲年復一年無人採摘,自生自滅,比國内的藥材長得強壯,可惜無人認識。我拍了草藥的照片,注明效能后,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加拿大联邦政府呈交了一份,強調是加拿大国本地自产植物中草药。開始,我同几个中国定居加拿大的医学教授、博士交谈,他們都認爲联邦政府不会理睬。谁知,头天发出,第二天渥太华联邦政府就回信表示非常重视,並提出支持方案。

我又申报了个研究机构,天方堂股份有限公司,下设两个研究治疗所:一是加拿大自然植物食品保健研究所,二是加拿大植物草医药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申报后:一周联邦政府就批下来啦。如此之快,这就是外国的政府,真正的重视中医药的铁证。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已經意識到中医药在醫療系統中的重要性,準備立法时,还给我发来了一份 “安省中医药针灸立法,征求意见书”。我接到后非常高兴,认为中医药立法是中醫藥被世界承認重用的大好事。

但我不会用英语沟通,当机立断,画了一副画,上面是一雙左、右完整的手掌。左手写西医药,右手写中医药。下面注明:左右手並存,为完整无缺。

中草藥可以使心肌梗死细胞再生

和我共過事的人皆知,我爱攻疑难病症。對於現代醫學盖棺定论 “人类的心肌纤维化(钙化)以后,心肌细胞永远不会再生”的问题,我暗中花費了几十年的心血,在臨床上进行各年代治療方案(各國傢化學合成葯,草藥,手術)的疗效对比,终于在高科技医器“心臟3D立體動態電子束掃瞄儀”圖像检测顯示,心肌梗死區域細胞呈再生狀態,詳情请察看我在“第二次世界中醫心血管病学术大会”和“第三届全世界传统中医药大会”上的学术论文,题目是“当人的心肌纤维化(钙化)以后,心肌细胞能再生”,公开推翻了西医权威的盖棺定论。

我應用傳統中医药专治心脏病,临床上病情发现早就易被治好,还能根治。可新发现的心脏病患者中,那有找中医的呀?找到我看病的,都是些病情严重甚至垂危的患者,患病多年,用藥无数,吸氧气,带监护器或心脏起搏器,痛苦之極。

1980年代开始,我接收的病人中,以做过心脏手术的增多,很多是中西医会诊过病重垂危的名人高幹。我发现,病人病例上往往注明手术后的心脏病禁用药物:如当归,黄芪等活血化瘀类草藥。

此類病人的病情均非常严重,多伴严重心衰和心律失常症,诊脉困难,病人常难以表述症狀,只说心里有说不出的,要死一样的难受。

在中医药与西医药關於心臟病臨床对比研究中,我设立四个對照組:一,普通常规心脏病西药組;二,血疗“透洗”,吸氧“进高压氧仓”組;三,高科技、高能量、高纯度化学合成新药組,包括日本生产汉药“救心丹”;四,心脏消溶手术、心脏支架手术和心脏绕道手术組。

我經過几十年的中西药疗效对比,得出来的确切研究结果是:植物中草药只要采收季节应时、地道,在合理的调配方剂中,經古法炮制后制成的专用制剂,顯效快(在服用后35至45分鐘左右顯效),效能大,疗效明显(病人的感受及相應實驗室檢查),长期服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我根據家傳秘方結合數十年的臨床研究所定型的心腦通脈系列製劑有以下功能:一是能慢慢减少西药依赖性,毒副作用和反应;二是長期服用能使难治的心脏血管病痊愈;三是能防止心脏手术后的病人发生血栓和血块沉积,是心脏手术后,增強体质、延长生命的唯一选用制剂药。

在治疗心脏病术后患者時,我有一点体会:当术后的心脏病人述说心前区疼痛,这不可怕;最怕的是病人不说疼,而是说不出心里如何难受,摸脉博非常紊乱,浮、细、乱、时现、时无、无规则,中医称是浮而无根之断脉,西医称是心律失常和心衰症。皆知,这种症状是随时随地可能致死的病症。

我的家传手抄本

我记得家传手抄本中治心病一篇嘱言:脏者难,腑者宜;脏者里,腑者表;脏者昏,腑者清;疼者轻,吟者重;疼者表,吟者里;疼者清宜治,吟者昏宜亡。这篇就注明,心脏病和肝脏病危重时,难受昏迷中易死亡。

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我说句真心话:治疗这样专科的危症病,是何等之难,何等只怕呀。怕也没有什么用,世上的怕事,也可有被攻克后,变成不怕的好事。
我在攻克心脑血管病實踐中,时刻参照家傳手抄本的医嘱,有以下三篇论章:
第一篇:三字经
人者健,日月出,重水火,固土木,水火失,千秋无。食为天,重五谷,谷为本,草生肉,起居常,食节数。厚膏梁,不可忽,酒色贪,肥腻肉,久伤阳,阴损木,损经络,损脏腑,疾胸痹,指日出。
简注:本篇論及起病有因,防病有路。

第二篇:
人生一天地之间,施受阴阳,孕育万物供与生灵。生灵者动,动者营卫,固脏益腑,生肌健骨,气血运行,循经通络。环流不休,吐固纳新,主生命也。
简注:本篇論及善明病理,治病有药。

第三篇:
人生一天地也,由阴阳孕育万物与生灵,人凡有一病,必有一草药救治,以食为天,以草为本,然也。
简注:本篇論及人生在世必会染病,上天指定有药草医治。为生命长存,不可失也。

根據我攻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年體會,上述文理才是千真万确、流芳千古、绝世未有的盖棺定论。它體現了傳統古医文理的博大精深,越鑽研内涵越大,不可思议。

心脑血管病被当今世界公认是“人生死亡的三大病之一”。这是事實,但并不可怕,上天仍给人留有一定的治疗机会,就看谁能抓住这个机会,不要再受折磨而死。我認爲,人一旦得了心臟病,一半的生命在自己,另一半的生命就交給了醫生,有緣遇到良醫,能撿囘半條命。

脑血管病是人生活中的慢性病,心臟是人生命中的重要脏器,如得不到即時的根治,时间一长必会拖累其他脏器,在用药中互相受损,引起許多並發症,患者最後多在惨痛中死亡。我真诚供世人一句箴言:请在治疗用药时一定要看清、弄明、理解药物毒副作用。


廢除中醫違背世界潮流

中医大师浦甫周、刘刚印均未留写篇章,我为什么要发表呢?皆因为,古老的中醫药宝库正在被全世界人民重视应用,日本和韩国正向联合国申报文化遗产,在这个大好时期,中國國内竟有个别人提出废除中医之语,这是死灰复燃。

早在民国期间。有个别人向蒋介石提出要废除中医,在广大人民的反对下,蒋介石认为这种提议损坏我民族之荣,滅我之国威,葬我祖先之举,后被蒋介石处死了。建国初期,又有个别人提出废除中医之事,被周恩来总理给处置消失了。

我初听不信,还是在第二屆世界中醫藥心血管病學術大會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连达先生提及。與會的二百多名专家听后非常生气,都提出坚决声讨。

在气愤之餘,我告知天下衆生,根治心脑血管病的机会就是中医、中草药加食疗。信不信由你,只要得上心脏病,命运一半归你,一半归医生掌握。不过西医的高科技仪器诊断给中医帮助很大。中西医结合,后世定能成功。

“比武”會友,共同探討

我用如此坚定不移的语言,定会引起众多知名人士的评论和反对,评论也罢,反对也好。请问,谁敢和我来比试?就是在这个心脑血管专科专病的(治疗方案和效能)战场上比试?
以下是比試项目和条例。

第一条:经多院检测,多医诊断明确。发病要五年以上,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病发史,心电图有严重改变,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塞,经过医院治療症状不能缓解的病者。
第二条:在第一条的基础上,病者靠血疗法(透洗)或吸氧法(进高压氧仓),並服用一些高浓度、高能量的化学西医药后,并发心律失常,靠心律平、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血管扩张剂、抗溢剂維持,佩戴监护器或心脏起博器度日,痛苦症状不能缓解的病者。
第三条:在第一、二条的基础上,病者只有等做心脏手术;或因多病种合发,不能做心脏手术的病者。
第四条:已做过心脏手术、心脏消溶术、心脏搭桥术、或绕道术后,导致心律不齐症、或严重心律失常症,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如心律平、或高纯度化学药剂后,痛苦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患者(靠心脏起博器)。
第五条:比试原则:中医用纯草药制剂、方药;西医用纯化学西药与方法。在见证人,专家的监理下进行。
第六条:比试疗效结果 - 病人症状缓解程度;病人体质恢复程度;病人自诉现状的改善程度;药物疗效的耐久时间,控制发作时间;医器检测结果与前后对比定论。
从登出之日起,凡符合以上病症的心脏病患者,在长期服用西药或做过心脏手术前后,痛苦症状仍得不到理想的控制者,来我處寻医向药者,首次暂不收诊费和治疗药费,等痛苦症状缓解控制见效后,可补交一切费用。

中醫是古老的土科學

曾有个别人公开發表言论:看中医、吃中药不科学,无理论依据;靠长期服用化学西药虽有毒副作用,心脏病手术后导致心律不齐症(心律失常),靠服用心律平、佩戴心脏起博器,也能存活在世么。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但是,活着的生活質量不一样。有人活的快乐,有人活的痛苦,度日如年。

什么是科学,我认为,在过去的人類生活中總結出的经验与方法,切合實際,适应人生需要,这就是真正的科学。土方法就是土科学。

建国后,政府重用一批西學的著名化学专家,对古传统中草药逐個进行化学分析与研究,注明性能、中藥成分、化学成分、含量、抗病菌譜、治病範圍、调配、用量、性能对比等等药理,结合古医药者著作原理,编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大词典“。难道这不是理论依据么?再者:现代有不少当世著名化学家,根據某种草药的研试结果和功能成分,申报成个人的发明专利,獲得科学成果奖,这又是如何解释呢?

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互补利用,防病治病,造福人类,才是天下最好的愿望与成果,是真正的幸福科学。

什么是幸福,什么时代最幸福?世人常说:人生最幸福的时代,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天,因为春天白花齐放,白鸟争鸣,春风暖万物,万物皆生新,生新就是真正的科学中的幸福。
中西医结合的时代,指日可待。谁先行一步去实做,天下人定会欢迎谁,社会巨轮是走正轨的。

我诚意的欢迎世界各国人士,高科技检测专家、教授、学者共同进入中西医结合的大潮中,造福天下蒼生。

谢天方
網站:http://tianfangtang.yolook.net/

加拿大植物草医药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