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对民主和历史的反思


美国的民主是精英们的向往,可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现实。

林达的《如彗星划过夜空》说明美国制度的构建就是出于对人性对一切的怀疑,尽力把权力分散使之制衡。而《如慧星划过夜空》中说道费城制宪会议与会人士不仅是恐惧专制权力,也对"民 主"深深的警惕。后世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而实际上此处的民主是特指雅典市的全民民主,容易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美国参众两院的架构也源于对民意被滥用可 能性的警惕。当整个社会的民众素质未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直接的不受控制的民主极容易导致民意的被操控,民众在集体之中会丧失理性,互相为自己的恶行做出 正当解释。

极度利己主义在中国举目皆是,这已经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不幸现实。君不见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盗版,伪劣产品制作销售到处盛行,人们已经用他们的行为来决定了他们的态度,道德领域内更是如此,想想看李银河为什么受到批判,民众对于精英知识的理解显然还有巨大的差距。

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印证了人性中潜在的恶行发挥,在联众打牌现在看不到双方的发言了,据说是为了防止网友之间的骂站,由于骂人的风气太盛了,以至于骂人成了网络社群的一个顽症,许多牌友见面就开始相互漫骂,而平时社会交往绝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在不受限制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你不必对你所说的负责,这种网络上精神暴力的蔓延充分的说明多数民众意愿的取向并不足以做为整体民意的正确和正当取向。

当然有人会说,现实中能进行理性诉求的渠道太少,太多的怨言无从发泄,网络只是充当了这种渠道而已。这也许有道理,可在现实生存中的理性诉求客观说来,我们每个人都在指望别人的争取,而不是自己来争取。只有在自己的利益受挫的时候才会抗争,然而这种抗争往往力量无法聚沙成塔。

精英们现在也开始反思我们的历史,即使先哲们早就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如辜鸿铭),然而人们的思维容易收到当今主流思潮的影响。譬如说乾隆皇帝时代实行的禁海政策,并不能说明中华民族的闭关锁国,毛时代的对抗西方的政策也不是说中国人有天生抗拒西方的精神。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他存在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而你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着实是各种环境综合的一种体现。那些分析事件成因的历史考证,和真实历史发生的影响作用相比,有很大部分是捕风捉影的。实际上以后的事件的发生,仍然有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和未来相隔如此之近的国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