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星期五
林彪“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
林彪讲四野这支王牌部队的形成和辉煌历史。林彪始终没有谈自己,眼看林彪给的采访时间就要到了,西蒙诺夫执意要林彪说自己,林彪终于答应:
“好,我今年四十二岁,负过四次伤,四渡赤水跟毛泽东学会打大仗,四平战役开始没打好,四保临江是个转折点,我最喜欢四野这个番号,我的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
查了苏联《真理报》战地记者西蒙诺夫的《战斗着的中国》[康·西蒙洛夫著 蒋元椿译 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 一九五三年版]原文,里面并没有林彪“我的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这句话。
西蒙诺夫采访林彪两个题目:“第一,是关于正在展开的作战,和贵军的当面敌人的,还有,第二,是关于第四野战军从东北开始以来直到这里华南边疆上为止的作战经过。”
林彪花了近四个小时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在采访结束前,西蒙诺夫提出“我还有一个问题”“ 我想请您谈点关于您自己本人的事”。 西蒙诺夫写到:
这次林彪显得是一个极不爱多讲话的人了,而且,显然,选择着适当措辞来精确地应付我的要求。无论如何,他关于自己的确只讲了几句话。
他四十三岁,生于湖北省的小资产阶级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中学毕业,进了黄埔军校【应为二五年底-重甲注】。一九二五年在该校求学时参加了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军校毕业后担任大队长。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国共分裂之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在朱德所指挥的团转战湘东湘南各地。学会了游击战术,更正确些说是和旁人创造了这一战术的最初的实战经验。
一九二八年他在井冈山地区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同年任团长。一九三四到三五年他指挥一个军【应为“红一军团”-重甲注】,参加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南方由江西经过九个省而到达陕北。在陕北延安——解放区的中心——他被任为当时创办起来的军事学校的校长。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编成之后,任该军三个师之一——一一五师师长。一九三八年在前方第四次负伤,回到延安后,重任军事学校校长。以后两年中患重病,在苏联的医院和疗养院中治疗痊愈。一九四一年回到延安。一九四二年被党中央派往重庆,去谈判关于停止国民党封锁共产党军队的事情。和蒋介石谈判了三次,但如所预料,毫无结果。
一九四五年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1945年11月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1946年7月起,林彪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重甲注】。其余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因为以后几年中部队作战经过他已经讲过,而他的生活和这些经过是分不开的。现在他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
“我想,就是这些吧。”林彪与其说是探询地,不如说是肯定地结束了话语,马上毫不间歇地转入另一个话题:
他建议我首先最好到哪一个师去,然后到哪一个师去,并在攻势发动的时候,随同怎样的一个部队前进。
经过半个小时,我已经重又坐在政治部里,在衡阳县银行顶层上的小房间里。但我还有点惊异于林彪怎样迅速地、客气地、同时又很明确地,在五分钟之内,回答完了我所提出的关于他二十五年以上的军人生活史的问题。
从西蒙洛夫原文可以看出,西蒙洛夫采访林彪的是“关于他二十五年以上的军人生活史的问题”,因此,从当时的语境来看,林总似不可能对自己的“下半生”做出什么“预测”。事实上,任何记者也不会提出这样的假设问题。
另外,在西蒙洛夫采访林彪时(四野南下大追击时),林彪的军事成就正处于巅峰--正所谓“三大战役有其二,渡江战役有其半”。对于林总的“上半生”,还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因为林彪从投身黄埔军校起,其军旅生涯就是伴随着我军发展史而展开的。
重要的是,林彪自从军起,就一直在我军主力部队,在中央苏区、延安、东北等重要根据地,林彪既没在白区被捕过,也没在历次党内斗争中“站错队”。反而,林总在“红四军七大”、“第五次反围剿”、“遵义会议”、“草地分裂”等毛主席被排挤的重要时刻,都挺身而出,坚定支持了毛。
因此,林彪的“上半生”不仅“好说”,而且能说得很好!
当然,电视剧允许“再创作”,说林彪“上半生不好说,下半生说不好”似乎也很“河蟹”。但若能删去这句历史上不存在的话,效果肯定更好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