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相晓冬:驳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唯数据论”

驳经济学研究的“唯数据论”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批判
1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并没有几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因为没有一个经济学人能够开创出独立完整的系统的经济学理论。
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出国留洋并学了几年西方经济学,混来了一个博士或博士后的学位,而在“经济学”一词后面加上了一个“家”用以沽名钓誉罢了。
他们所自认为的“经济学家”之桂冠,不过是学经济的专业人士之美称,而真正的经济学家,则需要针对困扰人类社会的经济问题,开创出崭新的系统的经济理论,以实现经济学那种经世济民之功效。
但就是这群假冒伪劣的所谓经济学家们,却纷纷在群众面前炫耀起自己从西方教科书上学来的那套所谓的经济学学问来,他们除了卖弄那些所谓的名词概念和定理公式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动辄强调“用数据说话”,否则,就认定你是“瞎说”。
而这些经济学家们所不知道的是,瞎子有两种,一种是眼瞎者,还有一种则是心瞎者,如果是心瞎的话,即使掌握了再充分的数据,也一样会对经济问题的关键症结视而不见,正如一些思想上“缺德”如樊纲的经济学家将道德排除在经济之外就必然难以发现道德也是精神生产力一样!
这些心瞎的人,眼睛往往睁得大大的,一门心思去寻找金银财宝,去寻找可以让自己赚钱的商机、去沽名钓誉以抬高身价,他们睁得大大的眼睛其实都是势利眼,而势利眼则只会对个人的名利敏感,他们的心中早已丧失了悲悯之心,丧失了道德、正义、良知和责任,他们鄙视草根群众、漠视民生疾苦,对真问题、大问题往往视而不见。
  2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重要性,而这,正是国家统计局为主的社会调查机构存在的价值。
  质变决定并引起量变,而量变的积累也会导致质变,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早已写进了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基本哲学常识。
  所谓事物的质,就是决定事物运动的深层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乃至更次要的矛盾,而研究质变就是定性研究;所谓量变则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模、程度和范围,它所衡量的是质变的发展状态,是为了人们更方便的去把握质变。
  在质变和量变这一矛盾中,质变是主要矛盾,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状态和程度,决定着事物的生死存亡,而量变则是次要矛盾,是由质变所引起,又反过来反映和影响质变,他反映着事物生死存亡的速度、程度和范围。
  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都丧失了这一基本的哲学素养,他们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纷纷陷入了数据的迷雾,却忘记了去分析事物的本质,他们只重视研究经济的量变,而忘记了研究经济的质变,他们只注重定量分析,而却忽视了定性分析,他们只研究经济现象的表面和皮毛,却忘记了问题的根本。
  3
  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也是习惯于卖弄数学工具和模型的西方经济学及其从业者们为了统治大众的头脑而将自己包装成权威和大师这种学术的功利主义所造成的,因为他们要靠经济学吃饭,如果教会徒弟,就会饿死师傅,就会丧失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们看到这类所谓学者存在着一个普遍的流行病,那就是他们擅长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把大众搞糊涂,却不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将大众搞明白,因为一旦大众搞明白,他们就会丧失自己头上那种权威的光环,进而丧失掉自己这个闪闪发光的金饭碗,就像魔术师们不喜欢养家糊口的魔术被人戳穿一样。
  因此,这一个个光芒四射的所谓名师很少或没有教出来一个比自己还能的高徒,恰恰相反,他们培养出一大批炫耀老师之名的学奴,这群学奴一方面给自己的名师做着义务和免费的广告,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着名师的招牌抬高身价以便使自己供不应求。
  中国有句“名师出高徒”的俗语,但现实却是“名师出学奴”,为何一群名师的“龙种”却纷纷在中国的土壤上诞生出一群群叫做学奴的“跳蚤”来呢?
  原因恰恰就出在这个“名”上——有名才能有利,有名就能有利,所以名师必然要保护自己的名,当所谓的师道尊严被名缰利锁绑架的时候,师道也必然丧失了道,而学生也必然沦为奴,沦为名师的帮工和学徒,就像工业社会初期的行会的伙计沦为帮工和学徒而不得不接受师傅们的奴役和使唤一样。
  但由于他们的师傅有名,而转身则可以向着别人炫耀,于是,他们纷纷拜倒在声名显赫的名师面前,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怀疑能力,进而丧失了学术创新能力,在名师面前,他们自甘卑微而象个妃子渴望着皇帝的宠幸一样,渴望着名师给予机会、人脉乃至肯定等诸如此类的施舍,并拿着这些东西转身再去向别人炫耀。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大学,却几乎没有大师的原因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专业每年批量生产出这么多博士和硕士的毕业生,而结果却是一茬不如一茬、一届不如一届、一代不如一代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崇拜的那些所谓名师,也不过是西方经济理论以及那些西方权威和大师的学奴!
  4
  真正的师道,应该致力于培养出大胆创新敢于否定自己突破自己甚至超越自己的学生;真正的名师,也应该培养名徒,而非拿着自己的名声压制和掩盖学徒;真正的大师,应该是将自己置身于终生学习的书桌上并带着学生一起学习,绝非是保护自己所谓来之不易的权威、地位和名声!
  事实上,别看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和这些所谓的名师们都纷纷追名护名,他们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和研究过“名”是什么东西。
  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名声视为个人品牌并进而想到每个老百姓也都可以打造个人品牌,他们只知道利可以生名,却难以知道名如何能生利;他们的肉眼即使借助于统计数据也只会看有形的物质资产,却看不到名声这种无形的精神财产;他们将知识等同于智慧,卖弄自己的知识却不敢当众承认自己的无知。
  他们追求名,只是将其视为贴在个人脸上就可以熠熠闪烁的荣光,只是一些脱离百姓的知识分子那种精英意识的自我膨胀!
  他们昂起头向着西方社会崇拜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所谓权威、大师和名师,并以成为他们的弟子和朋友以进行合影留念而后回国炫耀为荣;他们低下头俯视甚至鄙视着那些本土的无名的草根学者,并以与之对话、讨论和辩论为耻,他们巴结权贵富豪名人名流,就像农村的那些势利眼和破落户巴结村支书和财主们一样!
  他们都是一群精神生产的个体户,只会用自己的脑袋自以为是的认识世界却从来不会想到互动认识和群体认识;他们只会用自己的大嘴维护自己的观点进而维护某个利益的主子,却从来或很少怀着求知心去追求真理;他们只会显摆自己的能耐却从不会采集别人的智慧——但他们,却纷纷珍视着揣在怀里的一摞摞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和荣誉证书以及孜孜以求而得到的名声,进而瞧不起这些不如他们的草根群众和芸芸众生。
  5
  整部西方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这种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的,是为物质生产服务而不能直接适用于精神生产的,西方那些所谓名声显赫的经济学家,其研究方法除了所谓的感觉、直觉和经验之外,再就是进行运用数学工具计算那些所谓的数据,然后可以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变得高深莫测、变得不容置疑、不容辩驳。
  那个所谓的经济人假设,不就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唯利是图的思想意识在经济领域中的翻版吗?不就是中国老百姓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学术化表述吗?但就是这种思想,却被奉为圭臬而成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首要内容,而与之相应的是,人性本恶论也天经地义地成为西方社会的主导思想。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他们将其奉为圭臬的信条却并不是亘古不变的铁律,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在商品生产和交换所支配的物质生产方式中,利润和利益是生产的目的和追求,而这必然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至于产生了诸如“无利不起早”、“利字当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等以“利”为核心的思想意识。
  但在精神生产方式中,由于精神产品必须通过传播而实现价值,其价值实现方式是先有名后有利,而要有好名,则需要心怀大义,即精神产品必须追求社会责任和道义良知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承认和认可,才能真正赚来人心而实现价值。
  这样,人的思想观念就必须从“利字当头”升级到“义字当先”了,即必须是社会责任至上,而个人利益服从社会责任,因此,在精神生产方式中,主张利益最大化的所谓经济人假设将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义取利的社会人,而这一思想观念的革命,也会否定人性本恶论,而以“善有善报、善必善报、善即善报”的形式倡导人心向善,使人类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而成为义利兼顾名利并取的时代新人。
  但由于西方人落后的思维方式,由于他们缺乏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的那些权威、大师和专家们发现不了意识、思想和精神为何物,也就不能发现精神生产方式,更不能发现人类正进入一个从物质生产方式而向着精神生产方式转变的伟大的变革时代。
  如果不信,我们可以把义丐徐超带到他们面前,就会发现他们只会将其视为一个没有金钱的乞丐,而不能将其视为一个赚足了眼球和人心的精神富翁。西方思维是具象而非抽象的,就像他们拿着显微镜去企图发现中医的奇经八脉一样,他们只会用肉眼看到有形的可见的物质的存在,却看不到无形的精神的存在。
  中国的这群经济学家们,你们哪个有本事去研究义丐徐超成名之后的如何以名取利的经济学呢?你们哪个有道德将义丐视为一个精神富翁而不是将他看成一个乞丐呢?你们哪一个有智慧,将义丐从一个仗名行乞的乞丐变成一个行义而名利双收的明星呢?你们一个个追名逐利,你们知道名何以生利吗?你们知道义和名又有怎样的关系吗?
  6
  中国这群因为羡慕西方鼓鼓的口袋进而也崇拜人家脑袋的所谓经济学家们,无视这种东方对于西方的思维优势和文化优势,以至于也从灵魂深处和骨子里开始对西方思潮顶礼膜拜了——崇洋媚外不仅可以发生在奢侈品消费领域,而且早已发生在这些自以为是中国精英而实际上却早已沦为西方学奴的学术界!
  西方经济学只讲经济人假设,讲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的这些经济学家也就不讲道德了;西方经济学喜欢玩弄数据和模型,于是他们也无论什么判断都要看数据了;西方经济学容不得马克思主义,于是他们也跟着丢弃了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们不得不承认定量分析的重要性,承认数学和科学工具的运用的必要性,不得不承认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但我们反对只靠数据说话而忘记了事实和现象;反对只凭借定量分析以考察事物的量而忽视了定性分析以考察事物的质。
  西方经济学之于社会经济问题就像西医诊病,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是中医诊病,有了心电图、听诊器。血压计等医学设备检测的数据当然更好,但在这套东西没有发明之前,中医却早已通过“望闻问切”而诊治了,这就是没数据,这就是看症状、看气色、问病根,有谁又知道,所谓的心电图检测无非是一个号脉机器呢?
  但有了机器,也不要依赖机器,机器检测的数据结果尽管准确,但要分析病症治疗病根却需要专家会诊,却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离不开正确的诊疗理论,所以,即使同样的医疗设备,人们还总是追逐着医生的名声慕名而去。
  同样的道理,对于中国的经济问题,也不能陷入“唯数据论”,不能不看事实、不看现象、不听民声、民言和民意,而走向任何结论都要靠数据说话的极端——难道农民们看到田地里杂草丛生还要数一数野草的数量和庄稼作物进行对比分析吗?难道一个人患了脱发症还要数一数每天脱落的头发数量并进行排列统计才能做出判断吗?难道你们判断洪水的到来只需要准确测量水位的变化而不用去看暴雨成灾、不用去看河堤决口、不用去看洪水发生的源头、不用去看逃荒的灾民吗?
  在中国经济陷入严重滞涨的形势面前,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不会运用辩证法去看资本和劳动的矛盾,不去审视贫富矛盾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们不去关心另一部分没富起来的人如何实现富裕,他们看不到经济问题的本质而只会拿着GDP的数据来说话。
  他们哪里知道,在投机资本主义时代,GDP已经成为“狗的屁”,已经充斥着投机资本不断吐出的泡沫,如果这种只会卖弄经济术语和名词概念的人都能称之为经济学家的话,一个顽童操起一个木棍都可以认为自己是植物学家了!
  7
  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乃至那些学习了西方管理学的管理咨询界人士喜欢用调查来说服人,他们甚至拿着毛泽东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来作为自己的佐证,但他们却不知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是为了改变世界,调查有直接认识,也有间接认识,而只要是认识,则必然是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必然有主观性,必然有主观判断的成分。
  而只有心怀着辩证法的思维去调查、去认识世界,才能从特殊看到普遍、才能从个性看到共性、才能从个别看到一般、才能从局部看到整体,也才能见一叶而知秋,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否则,即使你调查的数据再丰富再翔实计算的再准确,也难以发现并把握事物运动的本质。
  所以,只有毛泽东去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并写出相应的考察报告,才能想到中国革命不能单纯依靠工人阶级,而且必须依靠农民,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而相反,如果派博古李德,即使去湖南调查上几年,结果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毛泽东是什么人?他看到一个农民就能想到全中国的农民,看到一个人受苦就能想到天下受苦人,看到一个士兵擅自挖老百姓的红薯就能想到军民关系,看到一个士兵虐待俘虏就能想到军队的俘虏政策,看到一两个贪官就能想到整个官僚的腐败,想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毛泽东是一个深谙辩证法的大师,因而也必然是一个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民族英雄、历史巨人和千古圣贤,他能通过群众的言论、眼睛和意见而发现问题、认识世界并进而产生改变世界的大智慧,他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抬头能傲视权贵,俯身能为士兵扛枪,为百姓提鞋!他能揽万民之忧于一胸,集万众之智于一脑,挥百万雄狮于一处,汇万民之力于一国!
  大道至简,能够把老百姓弄清楚的学问才是真学问,而那些只能将老百姓弄糊涂的学问,更多的则是伪学问!
  毛泽东阐述问题,能用老百姓的大俗话讲出大道理,能把老百姓弄清楚、搞明白,能让老百姓说通说懂进而使得他们先是心服而后口服,而你们这群所谓的经济学家呢?
  你们无能把老百姓搞清楚,却只会把老百姓搞糊涂,你们卖弄复杂的理论和数据去说服老百姓,在本质上是把老百姓搞晕,搞得他们丧失了怀疑和质疑的兴趣,而只把话语权交给了你们自己,这不过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罢了。
  因此,我要建议并奉劝这些不知道德、精神、思想、智慧、知识以及品牌为何物,只是名声被奉为经济学家而其实不过是一群拾西方经济学之牙慧,却还以为是拿到了象牙而四处炫耀的书呆子们——不要钻到经济学的教科书里、不要钻到那些看似复杂高深的数据图表里面、不要再卖弄你们那些早已落后而只有你们自己认为很先进的经济理论和名词概念,不要再做储存并贩卖那些西方经济学知识的二道贩子了!
  你们应该响应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精神,要拜人民群众为师,走到群众中来,走到街头小贩们中间,走到农民工中间,走到城市的下岗工人中间,走到另一部分没富起来的人中间,去看看中国的现实这本无字的教科书吧!去看看困扰中国的贫富矛盾吧!人民群众,这个群体的老师要比你们那些引以为荣的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大师和权威们伟大千万倍!
  
  《智本论》作者相晓冬2011年7月14日

外资行专家热议中国最新经济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1日 10:51 中国新闻网
  经济增长超预期通胀压力加大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高达9.8%,明显超出此前彭博资讯对全球22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为9.4%。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这意味着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年化环比GDP增速从三季度的9.4%明显反弹到约12%。他说,在目前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继续以12%的年化速度增长会使通胀进一步恶化,对宏观稳定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其他几位与记者连线的外资银行经济学家也持有类似看法。所有专家都认为,最新经济数据增大了央行采取更多紧缩措施以抑制通胀的压力。

  最新的GDP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2010年全年上升10.3%,再次回到两位数的增长轨道。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从经济危机中完全恢复,也表明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收到了相应的效果。从经济的整体表现来看,增长已回到了常规的轨道,而异乎寻常的增长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其中,通胀上升、资产泡沫忧虑以及经济结构的更不平衡是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政策挑战。

  2010年1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打压下回落,同比上升4.6%,但几位专家都认为是暂时现象,因为CPI环比仍然上涨了约0.5%,这表明通胀惯性上涨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法国兴业银行(13.19,-0.44,-3.23%)中国经济学家姚炜预计,通胀在2011年1月和2月仍会抬头。“数据显示非食物类通胀继续走高,年增长率从1.9%上升到2.1%。这加剧了我们对整体价格上升的忧虑。”姚炜如是说。

  马骏将今年全年CPI平均涨幅的预测从原先的4.4%上调到5%,并估计今年二季度的月度高点会达到6%。其理由如下:第一,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将进一步导致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推高通胀预期。在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货币环境过于宽松。去年广义货币(M2)和贷款的同比增速接近20%,超出年初预定的17%的M2增长目标。今年,如果M2增长目标定在16%,对一个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经济来说仍然是过快。第二,一系列已经发生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今后几个月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比如,去年棉花价格上升86%,今年的服装价格肯定会涨。第三,租金的涨幅在房价大幅上涨之后经过6月至12月的时滞会开始加速。第四,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农产品(16.93,0.03,0.18%)批发价格继续快速上行,很快会传导到加工食品的价格。第五,通胀预期本身可能导致货币流动速度的上升,从而加大通胀压力。

  刘利刚认为,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进入由于租金、工资以及水、电、煤等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构性”通胀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一个较为长期的政策措施来逐步挤压资产泡沫、限制通胀并逐步实现宏观经济的再平衡。

  鉴于2010年第四季度GDP数据好于预期,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已将2011年全年GDP同比增长预期从9.1%上调至增长9.6%。考虑到严寒天气推动食品价格上涨、工资增长的逐步推进以及未来潜在资源和能源价格放开所带来的影响,她将2011年CPI平均同比增幅预期从4.3%上调至同比4.6%。

  面对目前的通胀压力,马骏认为政策上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继续保持目前的宏观政策。这种选择的结果是:短期内环比经济增速可以继续保持10%以上的速度,但中期来看通胀可能再次超预期,此后就可能不得不大幅紧缩货币政策、突然大砍投资项目、在更大范围实施价格控制。其二是立即采取较大力度的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今后几个月的新增贷款和新开工项目,迅速提高利率,如每次50个基点,争取在一二个季度之内将环比经济增速降到8%左右。这样才有可能将下半年的通胀控制在4%以内。

  “换句话说,要争取中期内稳定宏观经济,中国短期内必须要忍受一些调整的痛苦。”马骏说。

  西班牙对外银行当天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将出台更多的紧缩措施,包括3次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100个基点。王黔则预计政府将继续实施“小步快跑”和“多管齐下”的宏观经济政策,2011年还将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此外,在信贷周期层面,王黔说,新年伊始政府就密切注意新增贷款动向,特别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年初扩大贷款规模的迫切性。关于房地产行业,她认为,政府将继续着重采取针对行业的特定措施,在供需两方面遏制房价进一步上涨。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尽管2011年政府将继续逐步实现政策正常化并多管齐下努力遏制通胀,但仍会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政策重点,因此今年并不急于过度紧缩。”王黔如是说。记者袁蓉君

没有评论: